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085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武汉市江岸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岸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可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精读指向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有意地,以求更高的效率。

A.细腻广泛舍弃忽略

B.细致广泛放弃忽视

C.细腻宽泛舍弃忽视

D.细致宽泛放弃忽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第一空:

细腻:

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细致:

指办事精细周密或事物细密精致。

“感受”一般与“细腻”搭配。

第二空:

广泛:

强调涉及的领域多或方面广,常和“开展、征求、进行”等词语搭配。

宽泛:

强调涉及的面宽,可以和理解、解释等词语搭配。

“联想”常与“广泛”搭配。

第三空:

舍弃:

指选择性的放弃;抛弃。

放弃:

释义是丢掉;不坚持。

根据“主动地”可知应该选择“舍弃”。

第四空:

忽略:

意思是指疏忽,不在意;忽视:

不理会,无视,不重视。

根据“跳读”“有意”“以求更高的效率”可知,应该选择“忽略”,并不是不重视,而是对不重要的内容不去在意,不注意。

故选A

2.下列各句中,对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代词)就是(动词)我们用以反对(动词)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名词)。

B.继续向前(名词)走了五(数次)个(量词)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名词)都没有。

C.那时太阳(名词)光暖暖(形容词)地照着,心上感(名词)着生命的新鲜(形容词)与快乐。

D.不过逗笑的主角(名词)常常不是动物(名词),而是观察者(名词)自己(代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性的判断。

C.“感”是动词,题干“名词”错误。

故选C。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今日,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因“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依法立案调查。

B.平台经济出现了限制竞争、价格歧视、损害消费者产权益等一系列问题,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行业创新。

C.正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下,平台经济才展现出蓬勃生机、无限潜力,才能不断推进技术、商业模式持续创新。

D.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无论什么阶段、什么业态,公平竞争,都是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使用不规范的一项 。

D.“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是总起句,一个完整的句子。

所以“大敌”后面的“逗号”使用不正确,应该改为“句号”;

故选D。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不下去怎么办

①假设,您已经拿到一本读不懂的书了。

读了几句,发现读不懂,怎么办呢?

②一直以来,似乎我们总被鼓励:

读书也要迎难而上披荆斩棘。

人生有那么多必读书,读完了才算完整。

读不懂也得用心啃、拼命读,读出微言大义来才过瘾……然而玛格丽特·杜拉斯就很直白地说,她看不下去罗兰·巴特的书。

她对巴特没偏见,甚至还有过一段友谊,但,“读不下去”。

③类似地,海明威的书被认为简洁了,冰山理论了,然而雷蒙德·钱德勒嫌他写得啰啰嗦嗦。

还有变心的真爱读者,比如福楼拜年少时,读雨果的小说读得如痴如醉;后来年纪长了,读雨果写的小说,产生了巨大怀疑,觉得雨果不够科学。

他看不起的还不是一般小说,而是传奇巨著《悲惨世界》。

福楼拜大叫:

“我有生以来,一直赞佩雨果,现在却感到愤慨!

这部小说,既不真实,也不伟大。

……大篇说理,讲的都是题外之事,没有一句切题的话……”这话如果您在课堂上道来,大概足以让老师大惊失色吧。

然而出诸福楼拜之口,似乎就也……可以理解了?

④实际上,世上没多少作品是完美的,也没多少作品是非读不可的,更没多少作品是必须得读完的。

世上已经有太多“过于有名以至于你读完了不敢说不喜欢只好人云亦云夸两句”的书了,然而那并非必要的。

⑤许多人读不下去,会归咎于自身的问题,觉得自己没耐心之类。

然而一本书和一个人,得讲投缘。

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这个题材的兴趣,都会影响读书的进度和乐趣。

与此同时,实际上,写得处处完美均匀、从头到尾都让人读得开心的书,并不那么多。

读不完也没什么。

诸葛亮所谓读书“观其大略而已”,就是个很好的习惯。

⑥加西亚·马尔克斯提过一个说法,作为写小说的人——比如他自己——读小说时难免带着别一种心态。

不为了读个故事让自己爽快,而是“剖解这本小说,看他是怎么写成的”。

大概类似于一个厨子吃宫保鸡丁不为饱肚,而是琢磨宫保鸡丁怎么做的;一个教练看足球不为了琢磨输赢,而是看双方技战术怎么排的。

这种内行看门道式的剖解,已经属于案例分析、技术学习的范畴了,已经算是学习了。

很值得赞赏的心态,但并非必要。

毕竟大多数非专业者,未必需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兼容并蓄地强行学习什么。

⑦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过于琐碎了,真正是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逆着心思一路追逐,其实什么都得不着。

所以,除非是必须要读教科书预备考试,或者存心从事这个行当,否则,世上其实没太多非读不可、读不下去也得咬牙死磕的书。

⑧就读一本也许不那么高雅、读完了也没法放到社交平台吹牛、然而自己喜欢的书好了,这比咬牙强啃、回头就忘掉某本自己不喜欢的书更快乐,也更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文/张佳玮,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4.文中“书读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写的不好懂。

B.书写的不简洁。

C.书写的不科学。

D.书写的不完整。

5.文中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例的目的是什么?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例是为了说明“书读不下去”是自己没有耐心。

B.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例是为了说明“书读不下去”是自己和书无缘。

C.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例是为了说明从专业角度读书值得赞赏,但非必要。

D.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例是为了说明抱着学习的心态读书,可以坚持读下去。

6.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上没有多少完美的书籍,也没有非读不可的书籍。

B.与其勉强读“读不下去”的书,不如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读。

C.想把书读下去,要有耐心,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阅读兴趣。

D.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读书,“观其大略”,容易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答案】4.D5.C6.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信息的筛选。

注意题干要求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A.根据第①段“假设,您已经拿到一本读不懂的书了。

读了几句,发现读不懂,怎么办呢”、第②段“然而玛格丽特·杜拉斯就很直白地说,她看不下去罗兰·巴特的书。

她对巴特没偏见,甚至还有过一段友谊,但,‘读不下去’”可知,书读不下去其中一个原因是书写的不好懂,所以该选项表述正确;

B.根据第③段“海明威的书被认为简洁了,冰山理论了,然而雷蒙德·钱德勒嫌他写得啰啰嗦嗦”可知,书读不下去也可能是因为太啰嗦,不够简洁,故该选项表述正确;

C.根据第③段“还有变心的真爱读者,比如福楼拜年少时,读雨果的小说读得如痴如醉;后来年纪长了,读雨果写的小说,产生了巨大怀疑,觉得雨果不够科学”可知,“不科学”也是书读不下去的原因之一,故该选项表述正确;

D.“书写的不完整”文中没有涉及,属于无中生有,故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注意题干要求找出正确的一项。

A.根据第⑤段“许多人读不下去,会归咎于自身的问题,觉得自己没耐心之类。

然而一本书和一个人,得讲投缘”、第⑥段“不为了读个故事让自己爽快,而是‘剖解这本小说,看他是怎么写成的’”可知,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例并不是为了说明“书读不下去”是自己没有耐心,所以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B.根据第⑤段“然而一本书和一个人,得讲投缘。

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这个题材的兴趣,都会影响读书的进度和乐趣”、第⑥段“不为了读个故事让自己爽快,而是‘剖解这本小说,看他是怎么写成的’”可知,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例并不是为了说明“书读不下去”是自己和书无缘。

,所以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C.根据第⑥段“这种内行看门道式的剖解,已经属于案例分析、技术学习的范畴了,已经算是学习了。

很值得赞赏的心态,但并非必要。

毕竟大多数非专业者,未必需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兼容并蓄地强行学习什么”可知,关键词是“专业”,这种阅读值得赞赏,但并非必要,所以该选项表述正确;

D.根据第⑥段“这种内行看门道式的剖解,已经属于案例分析、技术学习的范畴了,已经算是学习了。

很值得赞赏的心态,但并非必要。

毕竟大多数非专业者,未必需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兼容并蓄地强行学习什么”可知,未必需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兼容并蓄地强行学习什么,所以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

注意题干要求找出正确的一项。

A.根据第④段“实际上,世上没多少作品是完美的,也没多少作品是非读不可的,更没多少作品是必须得读完的”可知,这句话是为了引出下文第⑤段“然而一本书和一个人,得讲投缘”“实际上,写得处处完美均匀、从头到尾都让人读得开心的书,并不那么多。

读不完也没什么”的内容,从而引出作者的观点:

读自己喜欢的书。

所以该选项是作者论述观点理由,并非中心论点;

B.根据第⑧段“就读一本也许不那么高雅、读完了也没法放到社交平台吹牛、然而自己喜欢的书好了,这比咬牙强啃、回头就忘掉某本自己不喜欢的书更快乐,也更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可知,作者推崇读自己的书;

C.根据第⑤段“许多人读不下去,会归咎于自身的问题,觉得自己没耐心之类。

然而一本书和一个人,得讲投缘”和第⑥段“这种内行看门道式的剖解,已经属于案例分析、技术学习的范畴了,已经算是学习了。

很值得赞赏的心态,但并非必要”可知,书与人讲究缘分,读不下去并非全是没耐心的原因,而且以“一定的知识结构”来读书,值得赞赏,但并非必要,“毕竟大多数非专业者,未必需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兼容并蓄地强行学习什么”,所以该选项并非作者想阐述的观点;

D.根据第⑤段“诸葛亮所谓读书‘观其大略而已’,就是个很好的习惯”和第⑥段“这种内行看门道式的剖解,已经属于案例分析、技术学习的范畴了,已经算是学习了。

很值得赞赏的心态,但并非必要。

毕竟大多数非专业者,未必需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兼容并蓄地强行学习什么”可知,作者认为抱着学习的心态学习值得赞赏,但并非必要,而认为以“观其大略”的阅读习惯阅读就可以了,所以该选项表述不正确,并非作者想阐述的观点;

故选B。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冷”,不仅点明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

B.第二句中的“明”,写诗人冻醒后发现窗户上有明亮的月光。

C.第四句中的“折竹声”,从竹子折断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

D.这首诗写出了雪夜的寒冷,更传达出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

注意题干要求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B.“复见窗户明”意思是:

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从视觉的角度写夜雪。

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所以选项中“有明亮的月光”表述不正确;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褚公①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②,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

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

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

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

“牛屋下是何物?

”吏云:

“昨有一伧父③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

”令有酒色,因遥问:

“伧父欲食饼不?

姓何等?

可共语。

”褚因举手答曰:

“河南褚季野。

”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④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

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

令送公至界。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褚公:

褚衰(chǔpóu),字季野。

②记室参军:

官名。

③伧父(cāngfǔ):

骂人的话,意为粗鄙的人。

④修刺:

备办名片。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故:

原来的

B.亭吏驱公移牛屋下驱:

C.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寄:

寄居

D.褚因举手答曰因:

因此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

A.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

B.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

C.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

D.更宰杀

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

10.下列对文本内容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公调任为太尉记室参军时,名气很大,但地位卑微,认识他的人不多。

B.亭吏一见褚公,认为他很粗鄙,不像是尊贵客人,因此就让他睡牛屋了。

C.县令沈充当时喝多了酒,对着牛屋的喊话也多是对褚公的羞辱和不敬。

D.沈充听到褚公的名字很恐慌,又不敢要褚公移动地方,随即在牛屋款待褚公。

11.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

【答案】8.D9.A10.B

11.褚公和他饮酒吃饭。

言谈表情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情形就好像没有觉察到这些事情。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A.句意为:

和原来的几个送行的下属在钱塘亭投宿。

故:

原来的;

B.句意为:

亭吏就把褚公等赶到了牛棚里。

驱:

驱赶,赶;

C.句意为:

昨天有个北方佬到亭子投宿。

寄:

寄居;

D.句意为:

褚公就扬了扬手。

因:

于是,就;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断句能力。

断句题是常考题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注意本题要求的是找出正确的一项。

“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意思是:

又重新宰杀禽畜,准备菜肴,放在褚公面前。

还把那个亭吏抽打了一顿,借此向褚公道歉。

其中,“更宰杀为馔”为“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的主语,“具”是“准备,置办”的意思作谓语,所以“更宰杀为馔”与“具于公前”要断;其次,“鞭挞亭吏”为第二个分句,并且省略了主语“县令”所以“鞭挞”前面需要断句;最后,“欲以谢惭”为第三个分句,并且省略了主语“抽打官吏”,所以“欲”前面需要断。

故断句为:

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注意题干要求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B.根据“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有尊贵客,权移之”可知,亭吏一开始并没有让褚季野住在牛屋。

故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重点词有:

酌:

喝酒;色:

神色,表情;状:

情形。

【点睛】参考译文:

褚公(褚季野)由章安令升任太尉记室参军,当时褚公名气很大,但地位卑微,认识他的人不多。

褚公乘商人的船东行,和几个送行的下属在钱塘亭投宿。

当时,吴兴人沈充任县令,正要送客人过浙江,客人到后,亭吏就把褚公等赶到了牛棚里。

潮水来了,沈充起来散步,看到褚公就问道:

“牛棚下是什么人?

”亭吏说:

“昨天有个北方佬到亭子投宿,因为有贵客,就暂且把他们挪到牛棚里了。

”沈充有些醉意,就远远地问道:

“北方佬要不要吃饼?

姓什么啊?

一块儿聊聊好吗?

”褚公就扬了扬手,答道:

“我是河南褚季野。

”早就听说褚公的大名了,县令非常惊慌,不敢让褚公过来,就来到牛棚下,递上名片,拜见褚公,又重新宰杀禽畜,准备菜肴,放在褚公面前。

还把那个亭吏抽打了一顿,借此向褚公道歉。

褚公和他一起喝酒,言谈神色没有任何异常,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过后县令把褚公一直送到县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五、(8分)

12.古诗文填空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3)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①.静以修身②.便引诗情到碧霄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碧霄、剪、窗、铁”的正确书写。

13.解释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两狼之并驱如故

(3)顾野有麦场

(4)国人道之

【答案】致:

达到并:

一起顾:

回头看,视道:

讲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解答本题时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体会词语的语境意。

(1)句大意:

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致:

达到;

(2)句大意: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

一起;

(3)句大意:

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

顾:

回头看;

(4)句大意:

都城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

道:

讲述。

六、(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被嫌弃将是父母一生的命运

①开车到机场门口,跟往常不一样,我特地从车上下来,从安全座椅上抱下儿子。

他爸爸在后边提行李箱,他们准备出发,开始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回乡旅行。

②亲完小孩,我下意识地跟他说了一句:

“想我的话,就给我打电话吧。

③他表情有点儿凝重地说:

“我会一直想你的,但是我不想一直给你打电话。

④我带着三分震惊,开车回家,路上情不自禁地美滋滋起来,细细品味着“会一直想你”这几个字,觉得真是太贴心了,太甜蜜了,越想越觉得比他笨嘴拙舌的爸爸强百倍。

小陈只会眨巴着小眼睛说:

“走了。

”可我再琢磨后面这半句,孩子说得不是很有道理吗,谁还能一直打电话?

后来我才醒悟,其实这半句的真正意思是:

一直不打电话。

⑤24小时后,我首次联系小孩,给他的电话手表发了条消息:

“你在干吗?

⑥“我在玩,不要给我发消息了。

⑦多问一句,他又来一句:

“不要再给我发消息了,谢谢。

⑧你谢什么啊。

老母亲的心,在7月的梅雨季节里,就像被扔在大马路上,被淅淅沥沥的雨无情地洗刷。

这也太早了吧!

你才6岁,就想把我从最近联系人列表里删除?

⑨隔24小时后,我又试了一次,用温柔的、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的语气:

“亲爱的,你在干吗?

⑩“你不要再给我发了!

⑪老母亲的心碎了一地。

⑫小陈为了安慰我受伤的心,向我仔细汇报了儿子回乡后的具体活动。

⑬“他早上很早就起床了,抓了一只田螺。

哥哥答应要送给他的大蜗牛死了,他一个下午都不开心,一直说要去买个大的。

他很喜欢去对面的村子玩沙子,一天要去玩4次。

村里田螺挺多的,他每天都能捡到。

⑭小男孩的世界里有田螺、蜗牛、沙子……这就足够了,再加进来一个牵挂他的老母亲,显然不合适。

而且老母亲永远不会问“捉了什么样的蜗牛啊,漂亮不漂亮”这种他乐意回答的问题,只会问一些让小男孩烦躁无比的问题:

你吃了吗?

你吃了什么?

在哪里吃的?

⑮对付母亲这种生物,我们人类好像都有一种迫不及待要摆脱的感觉。

好烦,不要来接近我,有什么事我会主动找你的,我已经长大了,不要把我当3岁小孩来看。

⑯对付小孩这种生物,不管什么样的母亲,只要是个母亲,无论什么时候,都会用两只眼睛锁定小孩:

我想知道关于你的一切,吃了什么,几点睡的,生长发育情况怎么样,健康状况怎么样。

蜗牛就不用跟我分享了,我不关心,我只关心你!

⑰我一个人在家住的第4天,沈女士更新了菜谱,接着,她问我:

“回家吃吗?

给你做点儿卤牛肉?

没时间回来的话,我叫你爸送过去,好吗?

⑱有人说,做了父母后,担心就成了一辈子的功课。

⑲他没告诉我们,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被嫌弃将是父母一生的命运。

(文/毛利)

14.结合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说说儿子对老母亲态度的变化。

(1)不要再给我发消息了,谢谢。

(2)你不要再给我发了!

15.读⑭~⑯段,母亲为什么被自己的孩子“嫌弃”?

请分条概括。

16.读第⑱段说,“沈女士”与“我”是什么关系?

作者写沈女士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请概括回答。

17.请结合全文思考,为人父母怎样才能改变“被嫌弃”的命运?

【答案】14.从客气地要求到不耐烦地拒绝

15.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母亲一味关心孩子的身体生活等,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

16.母女关系。

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感悟:

“我”爸妈在关心“我”,却也“被嫌弃”。

17.

(1)为人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为人父母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根据句子中“谢谢”二字,可以知道态度是客气地要求。

(2)根据“你不要再给我发了!

”中的感叹号可以知道是不耐烦地拒绝。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⑭段“小男孩的世界里有田螺、蜗牛、沙子……这就足够了,再加进来一个牵挂他的老母亲,显然不合适”可以知道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根据第⑯段“蜗牛就不用跟我分享了,我不关心,我只关心你”可以知道母亲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问根据前文和句子语境推论可以知道“沈女士”就是“我”的母亲。

第二问结合前文可以知道,“我”自己被孩子“嫌弃”,而在这里用这个情节正是突出“我”作为孩子也在“嫌弃”自己的母亲,由此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文章得到的启示。

本题答案不唯一,结合第⑭段“小男孩的世界里有田螺、蜗牛、沙子……这就足够了,再加进来一个牵挂他的老母亲,显然不合适”可以看出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是母亲并不了解;根据第⑯段“蜗牛就不用跟我分享了,我不关心,我只关心你”可以知道母亲的关心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所以想要改变“被嫌弃”的命运,母亲应该试着留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同时也不应该流于表面关心,更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

言之成理即可。

七、(6分)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些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

学校决定开展以“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请用一句话概括“国民阅读率指标”的图示内容。

19.在阅读分享课上,同学们谈到了朗读、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就其中一种阅读方法谈谈它的好处。

(100~120字)

【答案】18.9-13未成人阅读率明显高于18-70岁成年人

19.朗读﹑默读﹑速读任选—种阅读方法,谈出几点好处即可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图与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图中可知,直观来看,2010-2015年,未成年人国民阅读率指标始终高于成年人;接着看变化趋势,2013——2015年,9-13岁未成年人国民阅读率指标有所上升,18-70岁成年人有所下降。

概括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