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811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docx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活动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中分别列举了三组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易于分辨和模仿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鸭、鸡、狗、猫、小鸟、狮子、大象。

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机、火车。

大自然的声音流水、雷雨。

特别是生活在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自然声音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在夜间的田野中经常会上演一部神奇而美妙的声音交响曲。

生活中还有其他场景的声音。

如电话铃的声音;火车进站、出站、行进中、过山洞、过大桥、汽笛的声音;小孩的哭声、笑声、掌声;集贸市场、嘈杂的大街的声音;关门声、脚步声;汽车发动声、刹车声;校园的铃声、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跳水的声音;厨房中的炒菜声、切菜声;风声、雷声、雨声;磨纱纸、揉纸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发现和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培养学生安静倾听的习惯。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与自然界中各种常见的声音的特质,能够辨别出这些声音。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再现生活中声音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带领学生走入声音的世界,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再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不见面。

(谜底耳朵)

(二)新课1.初步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导言耳朵能听到各种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能模仿一下么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教师及时评价,找不同的学生模仿。

简单小结只要大家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声音世界的美妙。

2.看图片配音导言哪位同学能模仿这些声音

(1)驴子的叫声、母鸡的叫声、公鸡的叫声、鸟的叫声、牛的叫声、蟋蟀的叫声

(2)女孩的叫声、打雷、大雨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分类,为后面教学铺垫。

3.看动画配音

(1)欣赏动画生活中的声音(无声)提问我们一起看动画,你能说说其中应该有哪些声音么学生看后回答并模仿这些声音,教师总结评价。

(2)欣赏动画生活中的声音(有声)导言这次老师播放声音,大家看一看,听一听。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再次完整模仿动画中的声音。

4.简单分类教师与学生一起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出示图片)动物的声音鸭、鸡、狗、猫、小鸟、狮子、大象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机、火车、电视大自然的声音流水、雷雨、风提问你能说出这些声音的特点并试着模仿这些声音吗学生模仿并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教师评价总结。

(三)课堂小结声音世界是多么美妙和有趣啊,只要同学们今后注意倾听,一定能发现更多更有意思的声音。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清晰的声音、准确的音调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通过演唱、表演感受歌曲大雨和小雨轻快、活泼的情绪,并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力度表现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清晰准确以及富有表现地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声音,并加以模仿3.为歌曲大雨和小雨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歌曲大雨和小雨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发展。

旋律流畅,节奏简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特点,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教师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各种声音,它们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清脆悠扬,有的震耳欲聋。

请大家听听这些都是哪些自然现象的声音欣赏雷雨声、流水声,请学生回答。

教师有许多歌曲就是受了好听声音的启发创作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

二、学唱歌曲

(一)初步感受1.初次聆听大雨和小雨,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聆听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聆听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评价。

2.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师范唱前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学生听后回答歌词内容,教师评价并完整说出歌词。

全体学生复述歌词。

(二)学习歌词1.大雨和小雨歌曲学习。

2.节奏朗读法教歌词。

例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分句跟读。

学生完整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评价并指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朗读。

学生带有力度变化读歌词。

教学要求带学生分句朗读之后再完整读,注意纠正学生不认识的字的正确读法。

在读歌词时可以渗透“大雨”和“小雨”力度变化,带学生有力度对比地读歌词。

读歌词时可以让学生设计简单动作边表演边读,增加趣味性。

(三)分句教唱再次聆听大雨和小雨。

例学生跟着教师分句学唱。

教学要求在教唱过程中随时注意纠正学生咬字,指导学生用自然、清晰的声音演唱,注意不要喊唱。

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

欣赏大雨和小雨动画,学生跟音乐集体或个别演唱。

(四)力度表现教师再次范唱,提问注意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区别。

教师要求范唱力度变化要明显,带有表情地演唱。

学生回答哪里有力度变化,说出为什么。

教师总结。

学生带有甜美的表情和清晰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聆听大雨和小雨伴奏,学生集体或个别演唱。

教师要求在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跟着有表情地张口,不出声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表情和演唱时的口型。

三、创编表演1.欣赏大雨和小雨动画,请学生观察动画中大雨和小雨有何区别。

2.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教师总结评价,请个别学生表演。

教师要求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带领学生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

四、歌词创编1.欣赏大鸭和小鸭动画,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动物的声音。

学生欣赏完动画回答出有大鸭、小鸭、大公鸡、小鸡的声音。

2.教师示范将歌曲改唱成大公鸡和小鸡。

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重新填词演唱,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3.教师介绍如何进行歌词创编。

学生自己创编歌词,将歌曲改成大鸭和小鸭并演唱。

教师总结评价,个别或集体再次演唱。

教学要求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此环节,教师可以只指导学生一起创编出大公鸡和小鸡的歌词并演唱,也可以再指导学生设计出更多的声音创编歌词。

五、课堂小结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小音乐家,回家后把你的创作唱给爸爸妈妈听,希望你们创编出更多的歌词来演唱。

布谷教学设计(唱歌课)

一、教材分析歌曲布谷改编自德国儿童歌曲报春。

原歌词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布谷鸟在尽情歌唱春天的来临。

因本单元是秋季入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原歌词的内容与季节不符,故编写组对歌词进行了改编。

歌曲为3/4拍,大调式,有的三个乐句组成。

歌曲音域不宽,只有五度,有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组成,节奏简单。

歌曲第一乐句以模仿“布谷”叫声的小三度跳进开始,生动、活泼,而后半句级进的的旋律与前半句形成对比。

第二乐句以向上模进的乐句构成,优美、从容。

第三乐句,部分再现了第一乐句的元素前半句三度的音程跳进“53”,后半句的节奏“XXX︱X-0︱”;旋律从“5”开始逐渐下降,稳定的结束在调式主音上。

歌曲虽然短小,但全曲既对比又统一,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不喊唱。

2.初步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3.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三、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布谷。

四、教学难点1.感受3/4拍歌曲韵律。

2.用正确的姿势及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教师播放布谷鸟的叫声,学生聆听并模仿。

2.教师范唱“530︱”导入。

布谷

(二)学唱歌曲1.聆听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边听边随教师律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或听范唱模仿演唱,范唱唱一句,学生来模仿着唱一句。

4.学生跟歌曲伴奏,分小组演唱歌曲。

(三)演唱姿势1.教师利用媒体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简要讲解歌唱呼吸的方法。

2.教师应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四)表现歌曲1.前两小节的休止符处尽量不换气,应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演唱第一乐句,教师纠正演唱姿势及呼吸。

2.“530︱”应唱得富有弹性。

布谷3.第二乐句应唱得连贯,后半句是前半句的上行模进,力度可以稍强。

师“让我们唱吧,让我们跳吧”这句应怎样读教师指导学生演唱4.“5–3︱”注意不要与“530︱”混淆。

5.运用“强弱弱”的不同动作边唱歌曲,边拍节奏,感受四三拍韵律。

6.完整演唱歌曲布谷。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布谷,不但进行了歌曲的律动,还和老师合作演唱了歌曲,并且知道了正确的演唱姿势。

希望今后都能用正确的姿势演唱每一首歌。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知识课)【教学内容】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分析】声音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强弱、长短、高低、音色。

声音的强弱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但往往在说法上与高低相混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好音的强弱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律动、让学生寻找自己发出的声音,拍节奏、演唱歌曲、用声音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声音的强弱的感受。

【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

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及模仿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声音的强弱的音乐形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具准备】钢琴、饮料瓶、塑料袋、沙锤、大鼓、碰铃、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韵律活动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上一节有趣的音乐课,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律动吧(教师播放课件拍手歌)

二、感受音的强弱1、探索声音活动师现在请你们闭上小眼睛,老师给你们放两段音乐铁匠波尔卡和摇篮曲,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把自已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总结有的同学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因为音乐很大声,同学们都动了起来,学着铁匠师傅们用力地在打铁。

在欣赏摇篮曲时,因为音乐很轻柔,同学们都随着音乐进入了梦乡。

出示乐器大鼓,请一学生敲用力敲,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面大鼓,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敲一下,而且是用力敲。

谁来形容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敲的声音。

生强、重、大师同学们有三种答案,老师比较同意其中的一位同学的答案,他敲的声音比较强。

出示“强”,用音乐的标记来记强“f”。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强”,请大家看大屏幕。

“强”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在音乐中一般我们用“f”来表示“强”。

(出示“f”)以后你们在音乐中遇到“f”就知道它表示“强”。

那么你能模仿我们生活当中强的声音吗师你们知道“强”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对,是“弱”出示“弱”师“弱”也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在音乐中一般我们用“p”来表示“弱”。

师刚才老师请同学模仿很强的声音,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一下弱的声音。

(动作幅度小)师我们什么时候声音要弱一些呢用肢体语言表示(说悄悄话、跺脚声)2、师老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中的几组图片,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请你用“f”、“P”记号分别填写在□内。

3、再次通过韵律活动,与学生复习强弱练习,引导学生分辨强、弱的声音。

这一次的要求和第一次做的不同,这次教师拍强,学生就拍弱,教师拍弱,学生就拍强。

敲击节奏、学习是谁在敲,朗诵歌词,演唱歌曲。

要求用声音表现音的强、弱。

4、敲击节奏。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条节奏。

XXXXXXXXXXXXXXX擂起了大鼓咚咚,敲起了碰铃叮铃铃师老师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f”、“p”放到节奏里,老师把它们移动,我把“f”放到了第2小节,“p”放到了第4小节,想一想我们怎样拍老师拍一下,看看和你们刚才拍的一样吗同学们再拍一次。

师老师考考你们,如果把它们的位置调换一下,看看你们应该怎样拍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老师下去指导。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并拍打节奏。

教师在节奏谱上标明“f”和“p”,引导学生在节奏谱中运用强记号和弱记号。

5、学习歌曲。

⑴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首歌曲是谁在敲。

播放是谁在敲录音范唱带,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⑵让学生自己在歌曲中运用强记号和弱记号,并能自己演唱。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为这首歌曲标上力度记号,看看你们小组的同学是怎样合作学习的。

发歌单老师下去辅导。

师有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你想把“f”记号标在第几小节你想把“p”记号标在第几小节师让我们根据刚才这位同学标的记号来唱一遍歌曲。

多请几组。

师你觉得哪组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演唱。

6、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中的强弱。

⑴播放小蘑菇舞蹈其中的音乐片断,学生听。

师春天不光大雨和小雨出来唱歌,连小蘑菇也出来跳舞呢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小蘑菇的舞蹈片断,看看小蘑菇在干什么师你知道它们在干什么生它们在跳舞。

师它们是怎样跳的音乐弱的时候,小蘑菇怎样跳音乐强的时候,小蘑菇怎样跳(小蘑菇扭扭腰;小蘑菇长高了;小蘑菇害羞地藏起来;小蘑菇哈哈大笑)师让我们和小蘑菇一起跳舞吧。

再次播放小蘑菇7、聆听观看活动,观看声音的故事大雨和小雨,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要求要求学生观看后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感觉故事中声音的强弱,能随音乐用小沙锤、塑料袋表演故事内容。

出示课件,教师讲故事,学生感受故事中的强弱;师刚才我们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和弱,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声音来讲故事呢下面呀,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音乐故事,请看大屏幕,用声音讲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大雨和小雨,这个故事特别有趣,请大家仔细听。

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清晨,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因为它们可以出来唱歌、跳舞了。

你听,它们的歌声多好听。

突然,打起了大雷、下起了大雨,雨呀,越下越大,你看,好大的雨呀,过了一阵,雨呀慢慢地变小了,你们仔细听一听,雨声是不是变小了呢雨声真的变小了,小动物们还在树下唱着歌,可是雨声已经把歌声盖过去了,根本就听不到它们在唱歌,那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它们在唱歌呢哇,天晴了,小动物们又可以出来唱歌、跳舞了。

故事讲到这,你们说说故事里哪些声音是强的哪些声音是弱的让学生说说音乐故事中哪些声音强哪些声音弱引导学生运用小沙锤、塑料袋模仿雨声。

师你们听听这两种声音。

教师示范沙锤、塑料袋发出的声音。

师他们分别好像什么声音那你能不能用这几样东西发出的强弱声来表现这个音乐故事呢再播放一次故事,学生运用乐器及自己的想法随故事表现音乐中的强弱。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兔子、蝴蝶、还有狗熊。

它们一大清早就出来唱歌、跳舞,你听听,它们的声音多好听。

突然,打起了大雷,下起了大雨,好大好大的雨,雨呀,还是下得好大,你听听,雨呀,开始慢慢变小了,越来越小,天晴了,小动物们又回到了草地上唱歌、跳舞。

瞧,它们玩得多开心呀

三、小结,结束课业。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在这节课里我们有哪些东西发出的是强的声音哪些是弱的声音在音乐里,只有进行强弱对比的音乐才是最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享受那美妙的音乐吧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唱歌课)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

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

歌曲中有五度、六度的跳进,在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再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跟音乐边表演边哼唱,便于把歌曲唱准。

歌曲学习完,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与教材要求不同的,自己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2.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用教材中的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提问谁知道这两种乐器是什么能模仿它们的声音。

学生回答问题,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

2.学生再次模仿大鼓小鼓加入大鼓和小鼓的伴奏及跺脚、拍手的声势

(二)歌曲学习1.初听歌曲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你能在歌曲中听到他们的声音么2.再听

(1)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

(2)教师播放音乐,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

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学唱歌词

(1)再听歌曲,播放大鼓和小鼓简谱动画学生跟着动画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大鼓擂起、小鼓敲起。

教师评价及总结后集体按节奏读歌词。

(2)再跟动画,学生自由创编擂起和敲起的动作。

教师评价,学生集体表演,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3)分句学唱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听唱法分句学唱。

教师评价。

4.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完整演唱,播放大鼓和小鼓动画。

5.聆听大鼓和小鼓伴奏音频,学生背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1.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大鼓和小鼓的力度区别并模仿。

2.引导学生在演唱时用力度表现出大鼓和小鼓的不同音色。

教师评价及总结我们把音乐中声音强弱的程度称为力度,在音乐中我们把力度大的声音称为强,forte(意大利语)缩写f,力度小的声音称为弱,piano(意大利语)缩写p,你记住了么3.看图声音的强弱,想一想,生活中有强弱力度么4.边表演边带有力度变化地演唱歌曲。

教师要求引导学生分辨出大鼓和小鼓演奏出的音色,除了力度上有差别之外,大鼓比较低沉,小鼓比较清脆,所以歌曲中表现大鼓的声音比较低,小鼓的则比较高。

(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大鼓和小鼓,还认识了表示力度的记号强(f)和弱(p)。

2.大鼓和小鼓这首歌,你还能用怎样的强弱力度来表现下课以后试着唱一唱。

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外国管弦乐曲,单二部曲式结构。

乐曲情绪对比强烈,既有欢快的引子与尾声,也有抒情、优美的“月夜”主题,再配以青蛙鸣叫的音响,音乐想象鲜明,适合一年级学生欣赏。

乐曲引子部分,琶音式的旋律进行配以青蛙鸣叫的音响,力度渐强,情绪欢快,将听众带入到青蛙音乐会的场景中。

乐曲主题部分,速度自由、缓慢,由弦乐器主奏,仿佛月光轻柔地洒在荷塘中,一切是那样的安详。

随后速度渐快,仿佛青蛙从睡梦中慢慢苏醒,又即将开始快乐的音乐会。

乐曲最后,再现引子部分,在青蛙欢快的合唱声中结束。

二、教学目标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2.能够根据乐曲展开联想。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够听辨出乐曲中“青蛙”的鸣叫。

(二)教学难点感受AB音乐情绪的不同。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创设情景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荷塘,这里即将要举办一场音乐会,音乐会马上开始了,让我们听听吧提问谁在举办音乐会预设答案原来是青蛙们在举办音乐会呢。

我们聆听的这首乐曲叫做青蛙音乐会。

2.介绍青蛙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青蛙小的时候是小蝌蚪,慢慢的长大了,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二)分段欣赏乐曲1.欣赏引子

(1)听青蛙叫一次的节奏教师语言同学们,听听青蛙是怎么叫的呢教师语言原来小青蛙是这么叫的(老师示范0XXXXX),青蛙们正蹲在荷叶上准备起跳呢,你学学。

(2)听青蛙鸣叫了几次教师语言大家听一听,小青蛙这么叫了几遍教师语言他们这么叫了四遍,大家再听一听这四遍叫声都一样吗教师语言不一样,原来第四遍青蛙们最后多叫了一声,我们在来听听。

跟着老师学一学。

(3)听力度变化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听一听,青蛙的这四次遍叫声的声音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教师语言原来他们的叫声是越来越大的。

(教师示范)你们试试。

咱们给这段青蛙的叫声起个名字,叫“蛙鸣”。

2.欣赏A乐段

(1)感受情绪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听听这段音乐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呢(优美地、抒情地;欢快地、跳跃地)教师语言原来这段音乐是优美、抒情的。

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描写的是白天还是夜晚。

(2)体验情绪教师语言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夜晚,那么我给这段音乐起个名字叫“月夜”。

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月光轻柔地洒在荷塘里,一切是那么的安详,累了一天的小青蛙们都进入了梦乡。

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进入梦乡的小青蛙,让我们随着这么优美的音乐感受一下吧。

3.欣赏B乐段

(1)感受速度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听听下面这段音乐的速度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教师语言这段音乐的速度变得稍快些了,那么我们给这段音乐也起个名字叫“荷叶”。

教师语言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段音乐,你们觉得青蛙们干吗呢教师语言原来青蛙从睡梦中慢慢苏醒了,一个个的伸伸懒腰,要准备开音乐会了。

(2)体验情绪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

4.欣赏尾声教师语言你们听听接下来这段音乐和前面哪部分相似和“蛙鸣”很像。

还记得青蛙们是怎么叫的吗你听的这段青蛙鸣叫和“蛙鸣”完全一样吗不一样,听听叫了几次,那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齐鸣”。

(三)完整聆听乐曲教师语言同学们让我们完整的聆听一遍这首乐曲,请你跟着老师回忆他们每个段落的名字并用动作感受。

(四)总结教师语言随着持续的蛙鸣声,这场音乐会结束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聆听了青蛙音乐会感受了原来音乐是这么的神奇,能表现大自然的生物,希望喜爱音乐。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剧作家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

这首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82年12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