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748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docx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研究分析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分析

 

 

————————————————————————————————作者:

————————————————————————————————日期: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分析

1、案例概述

从2008年3月份开始,三鹿集团陆续接到一些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

8月初,经专家鉴定三鹿公司涉嫌问题奶粉中有大量致肾病的三聚氰胺,并未对外公布。

9月份,三鹿集团向消费者宣称已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公司产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符合国家的各项质量标准。

直到2008年9月13日,卫生部把“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定性为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三鹿集团仍未就此事向社会民众、媒体以及政府做出合理解释。

随后,蒙牛、伊利、光明等数十个国内奶制品厂家的部分产品均被检测出不同程度的含有三聚氰胺,至此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2008年家喻户晓的事件,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被人们提到了首要位置。

2、社会反响

社会公众对三鹿事件评价:

1、整个事件体现了中国监管部门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出了问题才去解决,出了大问题才去重视,出了要命的问题遮不住了才去弥补。

2、监管规则没有一视同仁,大企业可以一手遮天;但同时大企业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要命的事。

3、惩罚力度不够,人情“潜规则”横行,否则不可能那么多大企业都这么做。

媒体对三鹿事件的评价:

1、地方政府对媒体的不当管制,对一些媒体的失声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而导致媒体出现不实报道。

三、问题焦点

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充分说明了企业诚信经营到底有多重要。

它告诉我们:

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必须坚守道德底线,维护企业诚信,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更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准则,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而应当更加注重信用、信誉,更加关心消费者的利益,更加注重市场的有序运作。

不守信用,不讲信誉,践踏道德,漠视法制,无疑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旨。

目前,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在思想上有模糊认识、在行为规范上有偏差,把诚实守信视为“老古板”,把遵纪守法视为“不开窍”。

三鹿奶粉事件的沉痛教训无疑给这些企业敲响了警钟:

企业经营要以德为本,损人利己即自取灭亡。

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四、评论分析

我们认为,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发生,凸显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是职业道德的严重缺乏问题:

综观任何健康、合理的社会,经济水平可有高低之分,各种职业也尽可有不同的特点,但不管从事哪一类职业的人们,都至少在本职业范围内,具备所需要的职业道德。

但在今天的中国,职业道德在许多领域可谓天方夜谭;相反,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职业道德退居二线反倒可以大行其道。

2、是良知的严重缺乏问题:

在经济和社会急剧转型的中国,由于各种原因,道德真空和道德虚无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尤其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做人、做事缺乏底线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如果有相当一批人在做人、做事方面缺乏底线,为了金钱和利益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那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这个国家未来的崛起之路也相当堪忧。

3、是发生问题后企业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和责任问题。

这次值得赞许的是河北省已经公开承认石家庄“市政府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应承担重大责任”(国际在线9月17日),该市市长因此被免职。

此前该市主管官员也已经被免职,企业负责人被刑拘,与以往相比,处理力度明显加大。

国家主管部门也迅速采取行动,并将有关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

这样的态度是积极而负责的。

4、“三鹿奶粉”事件所暴露的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

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

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幷举。

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

只有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

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

我们放心走路,是因为我们相信车流会在红灯前停下来;我们安心睡觉,是因为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

没有这种基本的信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也就无从存在。

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5、启发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诸多伦理问题日益严重,三鹿毒奶粉事件也只是冰山一角,三鹿企业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

企业伦理的缺失无论是对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还是对当前的倡导和谐社会的社会环境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自律,向国际知名企业道德伦规范看齐,以应对当前外资企业的挑战。

奶粉事件中关系到的伦理问题综合起来有几个方面:

(1)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伦理关系。

(2)相互竞争的商业企业之间的伦理关系;

(3)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伦理关系。

(4)企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伦理关系。

1、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合法经营,这也是企业与政府间最基本的伦理关系。

而三鹿集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条最基本的准则,三聚氰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物品,但三鹿仗着其作为国家免检产品的旗号而肆意妄为,使用超额的三聚氰胺以致危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同时,国家有权利以及义务监督企业的商业行为是否合法。

否则质检部门的设立就只是一个幌子。

2、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任的问题,这是关键问题。

企业诚信是其在社会立足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三鹿集团违背了最基本的诚信原则,欺骗消费者,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综上所述该如何摆脱此困境:

1、对政府而言,最必要而且急迫的是需要有一套完美的法律法规进行最强有力的监督和防范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

其次,政府需要健全其行政问责制度,对于政府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考评强化其作业人民公仆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2、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树立质量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

产品质量,关乎企业声誉,关乎消费者利益,质量不仅仅是质量伦理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法则。

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就没有安全高质量的产品。

不仅如此,还应努力遵守“以诚实守信为送,以见利忘义也耻”的社会主义荣辱感,最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消费者的利益作为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是一个崇尚伦理道德的文明古国,孔子曰: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五千年的传统教给我们的也是最简单的两个字:

道德。

他值得我们用生命来捍卫,因为它的价值比生命有过之而无不及。

企业伦理的捍卫,应该是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企业家应该关注的。

因为,做一个有良心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只有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他们的尊重。

 

安然事件商业伦理分析

一、案例概述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

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

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

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

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

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

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

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

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

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

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二、社会反响

在安然事件中,不仅安然公司、安达信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投资者、安然的交易对象以及金融财团都受到了重大影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对于这一事件,美国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布什政府的反应

安然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立刻在1月29日的国情咨文演讲中要求加强公司的会计管制,实施更加严格的会计准则和公司披露要求。

白宫方面对布什在“麦克姆·鲍德里戈国家质量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进行了整理,并以“布什总统的十点计划”为名在白宫政府网站上公开发表。

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者有权及时获取公司的定期信息、关键信息以及内部交易信息,公司的CEO以及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和充分;2、SEC应监督并确保公司对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负责,并且这种信息应该用简单语言描述,并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制。

(二)美国国会的反应

在对安然公司和安达信公司进行调查的同时,美国参众两院都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职业界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

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该改革法案,从而使其正式成为法律。

该法律的颁布也标志着美国会计职业界自律管制的历史成为过去。

(三)AICPA的反应

在这场事件中,兼任注册会计师行业保护着和监管者的AICPA却没有太多反应。

直到2002年1月16日,AICPA理事会主席与AICPA总裁兼CEO联合发表了公开信,信中对会计职业界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也指出AICPA过去和将来都会积极致力于制定与SEC审计有关的新的管制模式。

颁布的《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确定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的管制模式的同时也剥夺了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