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6604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例4、例5,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中第3、4题。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掌握米和厘米的关系。

2.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探究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1米长的绳子(若干根),5米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提示】

一名学生上台测量黑板的长度时,组织其他学生认真观察,看看黑板有多长。

也可以指定两名学生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教室的黑板有多长,谁愿意上来量一量?

指名学生拿自己的学生尺在黑板上量。

【学情预设】一名学生用学生尺测量时,其他学生会观察发现,学生尺太短了,需要多次移动尺子进行测量,而且移动时,前后衔接不是很准确。

师:

他量得非常认真。

你们觉得这样测量的方法怎么样?

【学情预设】学生展开评价,有的认为好,也有的认为太麻烦。

教师以倾听为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

有没有更快、更方便的方法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用更长的尺子测量。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

认识米)

【设计意图】将教科书P4例4的活动作为导入新课的一个问题情境,当学生觉得用学生尺作为工具测量黑板的长度有困难时,可顺势提出是否有更快、更方便的方法来测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形成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二、实践体验,认识1米

1.认识米尺。

师: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也就是长度是1米的尺子。

用它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就快多了。

来,咱们一起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教师演示测量过程,学生观察。

【学情预设】测量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示范,一边测量一边标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会发现用米尺测量比用厘米尺测量快多了,而且也准确多了。

师小结: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

2.感受1米的长度。

(1)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师:

(出示米尺)我刚刚用的这把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

请同学们张开双臂,比画比画,感受1米有多长。

教师指定两名学生上台,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量。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自己伸直的双臂长度大约是1米。

(2)在身高中感受1米。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后,再指名学生进行测量。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时,可能大多用口语描述,如“我的身高是一米二五”,也可能会完整表述,如“我的身高是1米25厘米”。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区分数学语言和生活语言,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

师:

老师的身高是1米62厘米。

你们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高?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刚才对米的认识进行估计。

师: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

你的身高是超过1米,还是不到1米?

同桌之间互相判断。

【教学提示】

对于表示身高的复名数,只要求学生会认读,知道()米()厘米表示的实际长度就是“()米+()厘米”,会用这种形式描述身高就可以了。

(3)在生活中感受1米。

师:

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如教室里画框的长度、讲台的高度等。

【设计意图】对自己身高的认识是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在刚刚认识1米长度的基础上,设计“估计1米长度”的检验环节,伸开双臂比画1米、找老师身高的1米处、找自己身高的1米处,这些体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三、观察比较,知道1米=100厘米

1.课件出示学习单。

 

师:

同学们,拿出我刚才发给你们的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并完成学习单。

学生拿出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用20厘米或30厘米长的尺子测量1米长的绳子,教师巡视并进行适时指导。

师:

你们量了几次?

【学情预设】预设1:

我们用20厘米长的尺子量了5次。

20+20+20+20+20=100(厘米)。

预设2:

我们用30厘米长的尺子量了3次后,还多出10厘米。

30+30+30+10=100(厘米)。

师:

观察这些数据,你们发现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了吗?

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学情预设】1米和100厘米是相等的。

1米=100厘米。

2.验证并总结。

师: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米尺上的刻度,验证上面的关系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发现米尺和学生尺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让学生认识到米尺上的1厘米和学生尺上的1厘米一样长。

再引导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从而验证米和厘米的关系。

【学情预设】从刻度0到刻度100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师小结:

米可以用“m”表示,所以1米=100厘米,也可以写成1m=100cm。

(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用量一量的方法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米的认识,还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关系。

四、动手操作,用米尺量师:

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根绳子,请两名同学互相配合,把这根绳子慢慢拉开。

其他同学要认真观察拉开的绳子,如果你觉得拉开绳子的长度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

听清楚要求了吗?

请注意,开始!

【教学提示】

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cm”

“m”,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一下,并不要求学生实际运用,教学时应注意把握。

学生活动。

师:

绳子拉开的部分有1米吗?

请一名同学用米尺检验一下。

(学生检验)

师:

游戏继续,请两名同学继续拉绳子,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在你们觉得拉开的绳子有2米的时候喊停。

开始!

学生活动。

师:

现在拉出的绳子有多长呢?

谁会用尺子来测量一下?

其他同学观察他测量的方法对不对。

继续拉长,请在你们觉得拉开的绳子有3米的时候喊停。

【学情预设】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是否从起点开始,注意在中间衔接处是否做了标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请小组的其他同学帮忙。

如果有的学生用卷尺来测量,教师应适时地对尺子的种类进行简单介绍。

师小结:

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刻度0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

(完善板书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先让学生估计,再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

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估计意识,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尝试练习,应用提升

1.操作性练习。

(1)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里同学们感兴趣的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

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与宽、讲台台面的长与宽、门的高度、教室的长与宽等。

【学情预设】学生由于年龄小,在测量时会因为目的不明确、合作分工不好、工具选择不当等因素引起混乱,这是正常情况。

教师要注意发现一些小组活动时的优点,在活动结束时给予评价指导,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活动后交流。

师:

如果我们要测量粉笔的长度,用什么工具?

测量门的高度呢?

为什么同样是测量物体的长度却用不同的工具呢?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小结:

测量不同的物体,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尺量比较方便。

2.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做题时学生容易出错,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参照物比较,然后确定长度单位。

3.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3、4题。

【学情预设】第3题推算较难,只要能估算出结果即可;第4题可利用熟悉的身高等作标准,并将之与生活中的实际体验联系起来,如用跳绳的一半与自己的身高进行比照,用猫的高度与自己腿的长度进行比较,用人的身高与长椅的长度比较(人平躺在椅子上),再判断。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很明确:

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有意识地思考测量工具和长度单位的选择;二是把活动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与生活相联系,为今后学生在户外测量奠定基础。

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师生共同小结:

我们在这节课不仅认识了“米”,还学会了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知道1米=100厘米。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动手做、动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总结,更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引导。

▶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1m=100cm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非常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米的长度观念。

一开始让学生用学生尺测量黑板,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引入较大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接着让学生认识米尺、找身上的“1米”和生活中的“1米”,强化学生关于“1米”的长度表象。

再让学生估计1米、2米、3米的长度,通过实际测量验证,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整节课学生都在实践操作中感知、体验1米的长,教学效果很好。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2第一、三题。

一、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物体中,()的高度最接近1米。

①课桌②书包③门

2.()个长1米。

①3②4③5

三、在○里填上“>”“<”或“=”。

参考答案

一、1.①2.③

三、<<><>>

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卷面(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78分)

一、我会填。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7分)

1.5+5+5+5+5+5表示()个()相加,结果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2.比42多18的数是();比36少12的数是()。

3.

回形针全长()厘米,

钉子长()厘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4分)

(1)保温杯高约20()。

(2)旗杆高约13()。

(3)课桌高约70()。

(4)钢琴高约1()33()。

5.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和()。

6.23米+8米=()米1米-40厘米=()厘米

7.三角尺上有个()直角,()个锐角;4个有()

个锐角,6个有()个锐角。

8.()×6=3042+()=80()-27=54

9.左图中有()条线段,有()个锐角,()个直

角,()个钝角。

2、我会比。

(在里填上“>”“<”或“=”)(9分)

三、我会判。

(对的画“√”,错的画“×”)(5分)

1.20厘米的线段比1米的线段长。

()

2.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16。

()

3.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角。

()

4.84-3,要使差的十位上的数是4,里可以填0~9。

()

5.算式61-(26+32)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

四、我会算。

(共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2分)

4×2=16+21-6=46-25=56+7=

12+53=6×6-11=30-8=38+4=

6×5=5×4+14=3×4=4×6=

2.列竖式计算。

(12分)

45+28=27+32+16=90-16-28=

 

67-19=85-27+38=73-(28+35)=

 

五、我会画。

(共5分)

1.画一条比7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1分)

 

2.画图表示4×3的含义。

(2分)

 

3.在下面点子图上画一个比锐角大的角。

(2分)

六、我会列式。

(8分)

生活应用(22分)

七、解决问题。

(共22分)

1.缝制5件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颗纽扣?

(3分)

2.进入冬季后,园林工人要给树木的树干刷白石灰水。

他们第一天给56棵树刷了白石灰水,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刷17棵,第二天给多少棵树刷了白石灰水?

两天一共给多少棵树刷了白石灰水?

(4分)

 

3.购物。

(5分)

(1)状状想买一个篮球,还差9元,状状有多少钱?

 

(2)元元带了100元钱,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一个足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元元还想买一个38元的排球,剩下的钱够吗?

 

4.成成看一本,每天看5页,已经看了3天,一共看了多少

 

页?

5天看的页数比30页多还是少?

(4分)

 

5.绘画课。

(6分)

(1)才才和菲菲一共画了多少朵花?

 

(2)才才和菲菲一共画了多少棵树?

 

想一想,填一填。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