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211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9初中三年超全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π

2、无理数:

7,32,+8,sin60o。

3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分)

1、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1

注意:

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4a2b,这

313

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a2b。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

5a3b2c

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11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

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axb(0xa0

为未知数,)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分)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

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单说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第1页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考点二、角(3分)

1、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

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

“°”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60”

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考点一、平行线(3~8分)

1、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3、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

行,同旁内角互补。

考点二、命题、定理、证明(3~8分)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

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考点三、投影与视图(3分)

1、投影

投影的定义:

用光线照射物体,在地面上或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平行投影:

由平行光线(如太阳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

由同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第六章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

1、相反数

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

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

第2页

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

数。

考点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3—10分)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a”。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aa0

(0)

a2aa

;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a(a<0)a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a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

3a3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三、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3—6分)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

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

a10n1a10

记数法。

考点四、实数大小的比较(3分)

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

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

设a、b是实数,ab0ab,ab0ab,ab0ab

aaa(3)求商比较法:

设a、b是两正实数,1ab;1ab;1ab;

bbb

(4)绝对值比较法:

设a、b是两负实数,则abab。

(5)平方法:

设a、b是两负实数,则a2b2ab。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3分)

1、平面直角坐标系注意:

x轴和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第3页

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3分)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

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轴、y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x(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x2y2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考点一、二元一次方程组(8~10分)

二元一次方正组的解法

(1)代入法

(2)加减法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考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6~8分)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

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考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8分)

1、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考点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4分)

1、总体:

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2、个体:

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3、样本: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

第4页

做样本容量。

5、样本平均数:

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6、总体平均数:

总体中所有

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考点二、众数、中位数(3~5分)

1、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

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考点三、方差(3分)

1、方差的概念:

在一组数据x1,x,,x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

2

122

这组数据的方差。

通常用“s2”表示,即s2[(xx)(xx)(xx)]

2n

12

n2、方差的计算

122

(1)基本公式:

[()()(n)]

s2xx2xxxx

12

n

1222

(2)简化计算公式(Ⅰ):

[(n)]or

s

2x2xxnx

12

n1

2

s2[(xxx)]x

22

12

n2

n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

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1222

(3)简化计算公式(Ⅱ):

s2[(x'x'x')nx']

2n

12

n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

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得到一组新数据x'xa,x'xa,…,xnxa,那么,

'

1122n

1

2

s2[(x'x'x')]'

2

2x

2n

【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12

n

(4)新数据法:

原数据1,x,,xn,的方差与新数据',x'xa,…,

xxxa

21122

x'n',',,',

x1xxn

ax

的方差相等,也就是说,根据方差的基本公式,求得的方差就等于原数据的

n2

方差。

3、标准差:

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

122

s[())n)]

2xx2xxxx

((

12

n

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考点一、三角形(3~8分)

1、主要线段

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

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高线:

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

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第5页

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考点二、全等三角形(3~8分)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

“SAS”)

(2)角边角定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

“ASA”)

(3)边边边定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

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4、全等变换

(1)平移变换:

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

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

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8~10分)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

等边对等角)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

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

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b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

2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

设顶角为顶角为∠A,底角为∠B、∠C,则∠A=180°—2∠B,∠B=∠

180A

C=

2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

等(简称:

等角对等边)。

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轴对称(图形变换)

考点一、平移(3~5分)考点二、轴对称(3~5分)考点三、旋转(3~8分)

考点四、中心对称(3分)

1、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

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

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

第6页

上)且相等。

3、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

点对称。

4、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

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考点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3分)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

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

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

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考点一、相关公式

整式的乘法:

amanamn(m,n都是正整数)(am)namn(m,n都是正整数)

(ab)nanbn(n都是正整数)(ab)(ab)a2b2

(ab)2a2abb(ab)2a22abb2

22

整式的除法:

amanamn(m,n都是正整数,a0)

1

注意:

0(a0);ap(a0,p为正整数)

a1

a

p

考点二、因式分解(11分)

(1)提公因式法:

abaca(bc)

(2)运用公式法:

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

(3)分组分解法:

acadbcbda(cd)b(cd)(ab)(cd)

(4)十字相乘法:

a2(pq)apq(ap)(aq)

第十五章分式

考点一、分式(8~10分)

1、分式的概念

AA

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

BB做分式。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

2、分式的运算法则

a()(n为整数);a

cacacadadaabab

n

;;n;

bdbdbdcbcbbccc

bn

acadbc

bdbd

第7页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考点一、二次根式(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

1、二次根式

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

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

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

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

a(a0)

(2)a2a

a(a0)

aa

(3)abab(a0,b0)(4)(a0,b0)

bb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5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1

可表示如下:

CD=AB=BD=AD

2D为AB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5、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

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

比例中项。

∠ACB=90°CD2ADBD

ACADAB

2

CD⊥ABBC2BDAB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CD=ACBC

考点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8分)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2、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0°30°45°60°90°

第8页

sinα0

1

2

2

2

3

2

1

cosα1

3

2

2

2

1

2

0

tanα0

3

3

13不存在

cotα不存在31

3

3

0

3、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sin2Acos2A1(3)倒数关系tanAtan(90°—A)=1

(4)弦切关系tanA=

sin

cos

A

A

考点三、解直角三角形(3~5)

(1)三边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

∠A+∠B=90°

a2bc2

2

(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

ababbab

A,cosA,tanA,cotA;sinB,cosB,tanB,cotB

ccbacca

a

b

第十八章四边形

考点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3分)

1、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n(n3)

2、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的计算公式: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

2考点二、平行四边形(3~10分)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

等。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