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五套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五套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五套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五套生物试题解析版
全国高考2018年《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Ⅱ、Ⅲ)理科综合第五套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膜由胆固醇、磷脂、糖类和蛋白质构成
B.细胞膜与高尔基体膜成分相似,二者在结构上直接相连
C.细胞膜外侧只有存在糖蛋白才能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线粒体内膜形成嵴和叶绿体内存在基粒均可以增大膜的表面积
【答案】D
【解析】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与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不同。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
植物细胞膜由磷脂、糖类和蛋白质构成,A错误;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成分相似,都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但是二者在结构上是间接联系,是通过具膜的小泡联系的,B错误;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并非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如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联系,不需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C错误;线粒体内膜形成嵴和叶绿体内存在基粒均可以增大膜的表面积,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
下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①过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属于负反馈凋节
B.若③过程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将引起白化病
C.若③过程使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载体受损,葡萄糖将会自由进出细胞
D.④过程可能导致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数量增加
【答案】D
【解析】分析:
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机体的组织细胞不断产生的自由基积累结果,自由基可以引起DNA损伤从而导致突变,诱发肿瘤形成。
自由基是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反应能力很强,可使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发生氧化,损害生物膜。
还能够使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交联,影响其正常功能。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析图能力,再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3.果蝇的刚毛和截毛由位于X、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两个刚毛果蝇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BYb,也可能为XbYB
B.后代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是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C.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条数与基因b个数之比为1:
1
D.亲本雄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某一细胞中同时含有2个基因B、2条Y染色体的情况
【答案】C
【解析】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题干信息“果蝇的刚毛和截毛由位于X、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两个刚毛果蝇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准确判断各选项子代的情况,再结合所学过的减数分裂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BXb,不可能为XbXB,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A错误;后代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是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B错误;亲本雌果蝇(XBX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2条X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DNA的复制导致一条X染色上的b基因加倍,即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2个,因此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条数与基因b个数之比为1:
1,C正确;据题意判断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XBYb,亲本雄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某一细胞中同时含有2个基因B或同时含有2条Y染色体的情况,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存在某一细胞中同时含有2个基因B、2条Y染色体的情况,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应用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考生明确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考生要能够运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进行解题,难度适中。
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说法正确的是
A.红绿色肓在某家族中男性患者一定多于女性患者
B.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不能仅依据自由组合定律来推测
C.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D.禁止近亲结婚是杜绝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答案】B
【解析】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
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但在一个有病史家族中,女性患者有可能多于男性,A错误;多基因遗传病的多对基因如果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发病率也不能依据自由组合定律来推测,B正确;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C错误;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淋巴细胞和呑噬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以是淋巴,也可以是血浆
B.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如血淸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红蛋白等
C.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调节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来保证血浆pH稳定不变
D.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答案】A
【解析】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
(1)人体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所以其所处内环境可以是淋巴,也可以是血浆,A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没有在血浆内,B错误;血浆中的HCO3-、HPO42-等离子可中和酸碱,能维持pH相对稳定,与食物中的碱性物质没有关系,C错误;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增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如图为生物学中某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M表示C3,②③分别代表C5和糖类,则①只代表光反应产生的[H]
B.若M表示胰岛A细胞,①代表低血糖,则②③可分别代表肝糖原分解和肌糖原分解
C.若M表示下丘脑,①代表寒冷刺激,则②③可分别代表骨骼肌战栗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D.若M表示B淋巴细胞,②③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则①只代表抗原
【答案】C
【解析】分析:
据图分析:
图中的M受①的影响,同时M又可以影响②③。
据此分析各选项的相关含义,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作答。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和相关生理活动的过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意在强化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二、非选择题
7.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
某生物小组利用大麦种子做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
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萌发2天、4天、6天的大麦种子提取液(用蒸馏水配制而成并去除了淀粉),水浴锅,缓冲液,碘液等。
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加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mL
加缓冲液
2mL
2mL
2mL
2mL
加样
A
1mL萌发2天大麦种子提取液
1mL萌发4天大麦种子提取液
1mL萌发6天大麦种子提取液
25℃水浴
5min
碘液
5滴
颜色深浅
B
++
+
-
(注“+”表示显蓝色,“+”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表示不显蓝色)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原理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表中加入的A是_____________,B处颜色表示为_____________。
(3)请说出本实验的一种替代检测试剂,并叙述检测过程及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探究萌发不同时间的大麦种子中α—粉酶的活性(或含量)
(2).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3).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4).1mL蒸馏水(5).+++(或更多+)(6).可用斐林试剂替代碘液进行检测。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在60℃水浴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则试管1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试管2、3、4中砖红色沉淀的颜色依次增加
【解析】分析:
分析表格:
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遇碘液变蓝。
1号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说明大麦种子提取液能产生a-淀粉酶;且萌发时间短,α-淀粉酶活性低,2、3和4号试管形成相互对照,单一变量是大麦种子萌发的时间,说明大麦种子萌发时间越长,试管中的淀粉越少。
详解:
(1)表格中自变量是不同萌发时间的大麦种子提取液,因此可推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萌发不同时间的大麦种子中α—粉酶的活性(或含量)。
本实验的原理包括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和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
(2)据表格内容可知,试管1是空白对照组,因此加入的A是1mL蒸馏水,与其他三组形成对照,进而说明萌发的大麦种子可以产生α-淀粉酶,蒸馏水不能使淀粉水解,因此B处的颜色最深,至少有三个+号,即+++(或更多+)。
(3)淀粉水解后可产生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情况下可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因此本实验的检测试剂可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检测过程及实验现象为: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在60℃水浴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则试管1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试管2、3、4中砖红色沉淀的颜色依次增加。
点睛:
本题结合表格,考查植生物实验设计的相关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表格,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8.由于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神经中枢引起的兴奋可能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一点时如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正常,①〜④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M、N为接在神经元外膜的电流计。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杯状或球状结构,称为__________。
该结构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形成突触,则图中共形成__________个突触。
(2)在A点未受刺激时,膜外电位为__________电位;受到刺激时,其电位变化主要是由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引起的。
在A点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M与N的指针偏转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图中A和B两实验位点以及M和N两电流计来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具有单向性(简要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触小体
(2).6(3).正(4).Na+(5).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6).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7).刺激A点,检测N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刺激B点,检测M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
【解析】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神经元结构、兴奋的传递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
(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
据图可知,图中②神经元的胞体与其左面的2个突触小体构成2个突触,③神经元的胞体与其上面的两个突触小体、右面的一个突触小体共形成3个突触,④神经元的胞体与其左面的突触小体构成1个突触,因此图中一共有6个突触。
(2)在A点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即膜外为正电位;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其电位变化主要是由Na+的跨膜运输引起的。
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向左传递,N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②③④都首尾相接,即产生的兴奋可以循环传导,因此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N电流计将发生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3)利用图中A和B两实验位点以及M和N两电流计来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具有单向性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刺激A点,检测N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刺激B点,检测M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元和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某湖泊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暴发,从而引起水华。
科研人员通过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该湖泊的水华,效果较好。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当该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_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该湖泊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
若水华造成该湖泊中某个濒危的鱼类物种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常用化学杀藻剂处理水华的缺点主要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
请分析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椬物能防治水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微生物的分解
(2).负反馈调节(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4).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5).污染环境、使藻类的抗药性增强等(6).食浮游植物的鱼类捕食藻类,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资源,从而限制藻类增长
【解析】分析:
藻类的快速生长称为水华。
当一个湖泊或池塘中水里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过度增加,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会加快藻类生长速度。
某些自然事件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
例如:
农民在田间施肥,一些工业废水、家庭废水和一些设计拙劣或老化的化粪系统使养分渗漏到土壤中,随土壤地表水最终流入湖泊和池塘,导致藻类的快速生长,形成水华。
湖泊或池塘中,藻类的快速生长挡住水表层以下的植物阳光,那些生物会死亡并沉到水的底部。
然后细菌等生物就会降解死亡的植物的尸体,并大量繁殖。
水中的氧气很快被细菌耗尽,鱼和水中的其他生物会因缺氧而死亡。
仅存的生命就是生活在水面上的藻类。
详解:
(1)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此生态系统中有生活污水的大量排人,生物污水中含有有机物,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若水华造成该湖泊中某个濒危的鱼类物种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3)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常用化学杀藻剂处理水华的缺点主要是污染环境、使藻类的抗药性增强等。
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消费者是鱼类,它们之间的生物关系有竞争和捕食两种。
食浮游植物的鱼类捕食藻类,大型挺水植物可以与藻类发生竞争,同时吸收营养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可重新趋于稳定。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保护,考查学生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需要学生掌握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数量,化学治理存在的污染等。
10.玉米的长果穗(A)与短果穗(a)为一对相对性状,黄粒(B)和白粒(b)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两株玉米杂交得自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长果穗黄粒:
短果穗黄粒:
长果穗白粒:
短果穗白粒=13:
14:
14:
31。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两株玉米进行杂交,对母本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亲本玉米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上F1全部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3)请从F1中选择材料,选择适当的育种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长果穗黄粒纯种,用遗传图解表示育种____________过程。
(4)若纯合黄粒玉米和白粒玉米间行种植,请简述两种玉米后代的表现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AaBb、aabb或Aabb、aaBb(3).AB:
Ab:
aB:
ab=1:
3:
3:
9(4).
(5).黄粒玉米的后代全部表现为黄粒,白粒玉米的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白粒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
(1)玉米杂交实验中,需在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去雄后要套袋隔离,防止受到外来花粉的干扰,待雄蕊成熟后,再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还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两株玉米进行杂交,对母本进行的处理可表示为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利用逐对分析法可知F2代中,长果穗(A_):
短果穗(aa)=3:
5,黄粒(B_):
白粒(bb)=3:
5,即只有F1中基因型为Aa与aa的个体各占1/2时,其自交后代才会出现长果穗:
短果穗=3:
5;同理可知,只有F1代中基因型为Bb与bb的个体各章1/2,其自交后代才会出现黄粒:
白粒=3:
5,综合考虑这两对等位基因,可知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1:
1:
1:
1,由F1的基因型及比例可知,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
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1:
1:
1:
1,因此AaBb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所占比例为1/4AB、1/4Ab、1/4aB、1/4ab;Aabb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其所占比例为1/2Ab、1/2ab;aaBb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其所占比例为1/2aB、1/2ab;aabb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即100%a。
把所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合并后可知F1全部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
Ab:
aB:
ab=1:
3:
3:
9
(3)F1中选择材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长果穗黄粒纯种的遗传图解为
。
(4)若纯合黄粒玉米和白粒玉米间行种植,由于白粒玉米(b)对黄粒玉米(B)为隐性,因此黄粒玉米的后代全部表现为黄粒,白粒玉米的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白粒。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根据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断F1及亲本的基因型,同时要求学生正书写遗传图解,书写时必须注明亲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配子、符号等。
11.用百香果作材料制成的果醋具有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延缓衰老、预防动脉硬化、养颜美容的功效。
下图为百香果醋的制作流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①过程的酿造原理是先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_,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通过____________获得果酒。
(2)酿制百香果酒时,并不需要对百香果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过程往往不能长时间密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过程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____。
温度过高时,醋酸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4)①过程转入②过程前,除改变温度外,还需调整的发酵条件是___________。
要鉴定百香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___________做进一步的鉴定。
【答案】
(1).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3).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4).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02,会使得装置气压增大(5).30-35℃(6).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7).通入无菌空气(8).醋酸发酵前后的pH
【解析】分析: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
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
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糖氧化成醋酸;醋酸菌的呼吸作用为严格的有氧呼吸。
详解:
(1)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时会大量繁殖,因此果酒发酵前期要先通入氧气保证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进行酒精发酵获得果酒。
(2)酵母菌发酵时需要缺氧的条件,同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使发酵液呈酸性。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①过程是发酵过程,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会使得装置气压增大,因此①过程需要定期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时间密封。
(3)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温度过高时,醋酸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根本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4)①过程转入②过程,即酒精发酵转为醋酸发酵,除改变温度外,还需调整的发酵条件是通入无菌空气,由于醋酸发酵后会产生醋酸,pH降低,因此要鉴定百香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
点睛:
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微生物的特点,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下图是某科研所以小鼠为材料制备某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研究胚胎干细胞分化条件的流程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①过程需用__________处理以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图中选用的A细胞一般是传代__________的细胞。
图中去核卵母细胞是通过__________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得到的。
(2)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程需要向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如牛磺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从而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3)④过裎常用的生物诱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