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420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1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

《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工845环境化学 简答题总结教材.docx

广工845环境化学简答题总结教材

简答题总结:

提示:

重点记忆(★★★):

简答题

重点理解(☆☆☆):

简答题,用自己话语表达出来即可

阅读(○):

出选择题可能性较大

第一章:

1、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

以汞为例,说明其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见下图。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

甲基汞脂溶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生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

甲基汞可进一步转化为二甲基汞。

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易散逸到大气中,容易被光解为甲烷、乙烷和汞,故大气中二甲基汞存在量很少。

在弱酸性水体(pH4~5)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一甲基汞。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

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

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

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

大气中的SO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

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

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

HO+H2S→H2O+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用通式NOx表示。

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的NO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

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

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

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CO2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

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甲烷转化、动植物呼吸和腐败作用以及燃烧作用等。

甲烷既可以由天然源产生,也可以由人为源产生。

除了燃烧过程和原油以及天然气的泄漏之外,产生甲烷的机制都是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

反刍动物以及蚂蚁等的呼吸过程也可产生甲烷。

甲烷在大气中主要是通过与HO自由基反应被消除:

CH4+HO→CH3+H2O。

(4)含卤素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是指有机的卤代烃和无机的氯化物和氟化物。

大气中常见的卤代烃以甲烷的衍生物,如甲基氯(CH3Cl)、甲基溴(CH3Br)和甲基碘(CH3I)。

它们主要由天然过程产生,主要来自于海洋。

CH3Cl和CH3Br在对流层大气中,可以和HO自由基反应。

而CH3I在对流层大气中,主要是在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解,产生原子碘(I)。

许多卤代烃是重要的化学溶剂,也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如三氯甲烷(CHCl3)、三氯乙烷(CH3CCl3)、四氯化碳(CCl4)和氯乙烯(C2H3Cl)等均可通过生产和使用过程挥发进入大气,成为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

它们主要是来自于人为源。

在对流层中,三氯甲烷和氯乙烯等可通过与HO自由基反应,转化为HCl,然后经降水而被去除。

氟氯烃类中较受关注的是一氟三氯甲烷(CFC-11或F-11)和二氟二氯甲烷(CFC-12或F-12)。

它们可以用做致冷剂、气溶胶喷雾剂、电子工业的溶剂、制造塑料的泡沫发生剂和消防灭火剂等。

大气中的氟氯烃类主要是通过它们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进入大气的。

由人类活动排放到对流层大气中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不易在对流层被去除,它们在对流层的停留时间较长,最可能的消除途径就是扩散进入平流层。

1.大气的主要层次是如何划分?

每个层次具有哪些特点?

(★):

大气层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

对流层特性:

由于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热源来自于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则越低。

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降低0.6℃。

云雨的主要发生层,赤道厚两极薄。

主要成分为N2、O2、CO2、H2O

平流层特征:

在平流层内,大气温度上热下冷,空气难以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只能随地球自转产生平流运动,平流层气体状态非常稳定。

在平流层内,进入的污染物因平流运动形成一薄层而遍布全球。

主要成分为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故温度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升高。

中间层特征:

在中间层中,空气稀薄,臭氧层消失,由于层内热源仅来自下部的平流层,因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垂直分布特征与对流层相似;由于下热上冷,空气垂直运动强烈。

热层特征:

在热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热层空气极稀薄,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辐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可以称为电离层。

逸散层:

800km以上高空;空气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相同;空气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所以气体及其微粒可以不断从该层逃逸出去。

2.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质迁移的影响?

(★★):

大气圈中空气的运动主要是由于温度差异而引起的。

逆温由于过程的不同,可分为近地面的逆温、自由大气逆温。

近地面的逆温: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地形逆温

自由大气逆温:

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逆温的危害:

在对流层中,由于低层空气受热不均,能够使气体发生垂直对流运动,致使对流层上下空气发生交换。

通过垂直对流运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被输送到远方,并由于分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逆温现象经常发生在较低气层中,这时气层稳定性特强,对于大气中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对大气垂直流动形成巨大障碍,地面气流不易上升,使地面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难以借气流上升而扩散。

4.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由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的迁移过程主要受到三个因素影响:

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以及污染物本身的特性等。

(1)风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使污染物向各个方向扩散,浓度梯度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

具有乱流特征的气层称摩擦层,大气稳定度低时,污染物自排放源向下风向迁移而得到稀释,也可随空气的铅直对流运动向高空扩散。

低层大气中垂直运动程度越大,稀释污染物的大气容积量越大。

(2)

(3)

局地环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1、海陆风

海洋和大陆在白天和夜间的热力差异,导致的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风向转换。

白天:

海风,夜晚:

陆风

对污染扩散的影响:

白天海风吹向陆地,海风处于下层,温度较低,易于形成逆温。

夜间陆风吹向海洋,陆风处于下层,温度和海洋差别不大,不易形成逆温

易造成污染物往返,海陆风转换期间,原随陆风吹向海洋的污染物又会被吹会陆地。

循环作用,如果污染源处于海路风交界处,并处于局地环流,则污染物很难扩散出去,并不断累积达到很高的浓度。

2、城郊风

主要动力是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

城市空气从上层流向郊区,郊区温度较低的空气从下部流向城市,形成城市和郊区间的大气局地环流。

使得污染物在城区很难扩散出去,形成城市烟幕,导致市区大气污染加剧。

3、山谷风

白天:

山坡升温快,山坡气流快速上升,空气由谷底补充山坡——谷风

夜间:

山坡降温快,山坡冷空气流向谷底——山风

处于山谷地区的污染源很难扩散,早期一些大气污染事件都发生在山区,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如今人们认识到这一常识,山区成为旅游胜地,而不再是建造工业企业的胜地。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自由基?

其来源如何?

(★★★):

大气中存在的重要自由基有HO、HO2、R(烷基)、RO(烷氧基)和RO2(过氧烷基)等。

它们的来源如下:

(1)HO来源

①对于清洁大气而言,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

②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HNO2和H2O2的光解也可产生HO:

HNO2光解:

H2O2光解:

其中HNO2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

(2)HO2的来源

大气中HO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H或HCO自由基生成,它们都可与空气中的O2结合而导致生成HO2。

亚硝酸酯和H2O2的光解也可导致生成HO2:

如体系中有CO存在:

(3)R的来源

RH+OR+HO

RH+HOR+H2O

大气中存在量最多的烷基是甲基,它的主要来源是乙醛和丙酮的光解:

这两个反应除生成CH3外,还生成两个羰基自由基HCO和CH3CO。

O和HO与烃类发生H摘除反应时也可生成烷基自由基:

(4)RO的来源

大气中CH3O甲氧基主要来源于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的光解:

(5)RO2的来源

大气中的过氧烷基都是由烷基与空气中的O2结合而形成的:

8.大气中有哪些重要含氮化合物?

它们可发生哪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

(1)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氮氧化物,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2)N2O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来自于天然源,即土壤中硝酸盐经细菌的脱氮作用而产生。

由于在低层大气中N2O非常稳定,是停留时间最长的氮氧化物,一般认为其没有明显的污染效应。

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合称为NOx,它们主要来自于人为来源,即化石燃料的燃烧。

城市大气中的NOx有2/3来自汽车等流动燃烧源的排放,1/3来自固定燃烧源的排放。

NOx是导致大气光化学污染和酸雨的重要污染物质。

光化学反应过程:

NO2—→O·—→O3—→NO2

9.大气中NO转化成NO2的各种途径。

(阳光照射下)☆☆☆

NO转化为NO2(气相转化)

1燃烧过程向大气释放的NO,氧化成NO2:

NO+O3—→NO2+O2

2HO·与烃发生去氢生成R·自由基,R·结合O2生成RO2·自由基,RO2·氧化NO

HO·+RH—→R·+H2OR·+O2—→RO2·NO+RO2·—→NO2+RO·

生成的RO·与O2反应去两个氢,生成醛和HO2·

RO·+O2—→R`CHO+HO2·(R`比R少一个C原子)NO+HO2·—→NO2+HO·

HO·的重要性:

引发烃类化合物的链式反应,而使得RO2·和HO2·剧增,从而迅速将NO氧化成NO2,而是O3积累,以致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产物。

2)NO2的转化(气相转化)NO2能与HO·、O·、HO2·、RO·等反应,也能与O3、NO2等反应。

①大气中气态HNO3的主要来源:

NO2+HO·—→HNO3对酸雨、酸雾形成起重要作用,沉降是HNO3的大气主要去除过程。

②大气中NO3的主要来源:

NO2+O3—→NO3+O2

NO2+NO3—→N2O5(可逆反应)

白天大气中HO·浓度较夜间高,故白天进行①;当夜间HO·和NO浓度不高,O3有一定浓度时,发生②

2)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的气相氧化【PAN具有热不稳定性,遇热会分解回过氧乙酰基和NO2】

乙醛光解产生乙酰基:

CH3CHO+hv—→CH3CO·+H·

PAN的产生:

乙酰基与氧气结合CH3CO·+O2—→CH3C(O)OO·

过氧乙酰基与NO2结合CH3C(O)OO·+NO2—→CH3C(O)OONO2

大气中的乙醛主要来自乙烷的氧化:

C2H6+HO·—→C2H5·+H2O

C2H5·+O2—→C2H5O2

C2H5O2+NO—→C2H5O·+NO2

C2H5O·+O2—→CH3CHO+HO2·

10.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碳氢化合物?

它们可发生哪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

甲烷、石油烃、萜类和芳香烃等都是大气中重要的碳氢化合物。

它们可参与许多光化学反应过程。

(1)烷烃的反应:

与HO、O发生H摘除反应,生成R氧化成RO2与NO反应

RH+OH→R+H2O

RH+O→R+HO

R+O2→RO2

RO2+NO→RO+NO2

(2)烯烃的反应:

与OH主要发生加成、脱氢或形成二元自由基

加成:

RCH=CH2+OH→RCH(OH)CH2

RCH(OH)CH2+O2→RCH(OH)CH2O2

RCH(OH)CH2O2+NO→RCH(OH)CH2O+NO2

脱氢:

RCH=CH2+HO→RCHCH2+H2O

(3)醚、醇、酮、醛的反应

它们在大气中的反应主要是与HO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

CH3OCH3+HO→CH3OCH2+H2O

CH3CH2OH+HO→CH3CHOH+H2O

CH3COCH3+HO→CH3COCH2+H2O

CH3CHO+HO→CH3CO+H2O

上述四种反应所生成的自由基在有O2存在下均可生成过氧自由基,与RO2有相类似的氧化作用。

12.说明光化学烟雾现象,解释污染物与产物的日变化曲线,并说明光化学烟雾产物的性质与特征。

☆☆☆

1)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控制:

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2)从光化学烟雾日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烃和NO的体积分数在早晨达到峰值,是由于交通高峰期,汽车尾气大量排放造成的;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在日光照射下由大气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NO2、O3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的量也大幅增加,并在午后左右达到峰值,要比NO峰值晚出现4-5h。

傍晚交通高峰期,虽然任有较多汽车尾气排放一次污染物,但由于日光已较弱,不足以引发光化学反应,因而NO2、O3和醛类也不会再增加。

3)光化学烟雾产物:

以臭氧为主,还包括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H2O2和细粒子气溶胶等污染物,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团;烟雾通常呈蓝色,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对环境危害极大。

刺激物浓度的高峰在中午和午后,(在白天生成傍晚消失,高峰在中午);污染区域往往在污染源下风向几十到几百公里处。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单机制☆☆☆☆☆(每年必考)

光化学烟雾形成反应是一个链反应,链的引发主要是NO2的光解。

早晨NO2浓度很低,上班交通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非甲烷烃和NO,随着太阳辐射增强,二次污染物NO2、O3、醛产生。

污染空气中的NO2光解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起始反应;CH化合物、HO·等和氧化,导致醛、酮、酸等产物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HO2·、RO2·等自由基产生);过氧自由基引起NO→NO2,导致O3和PAN等生成。

引发反应:

自由基传递:

碳氢化合物的存在是自由基转化和增殖的根本原因:

 

过氧酰基

终止:

如果以产生的O3量作为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时,是从反应机理的角度论述,当大气中CO含量增加时,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程度是更加严重?

还是减轻?

☆☆☆

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产物以臭氧为主,还包括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H2O2等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中,如果没有CO参与时,则NO主要通过O3氧化成NO2:

如果存在CO,则CO先与大气中的HO进行反应,反应如下:

CO+HO·→CO2+H·H·+O2→HO2·HO2·+NO→NO2+HO·

上述反应不消耗O3,就可以把NO转化成NO2,从而使O3积累,使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

13.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是由多种自由基参与的一系列反应,NO2和醛的光解可引发O、H自由基的产生,而烃类RH的存在又是自由基转化和增殖为数量大,种类多的根本原因。

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RH+O·→R·+HO·

RH+HO·→R·+H2O

H·+O2→HO2·

R·+O2→RO2·

RCO·+O2→RC(O)OO·

其中R·为烷基、RO2·为过氧烷基,RCO·为酰基、RC(O)OO[RC(O)O2]·为过氧酰基。

通过如上途径生成的HO2·、RO2·和RC(O)O2·均可将NO氧化成NO2。

硫酸烟雾型污染:

由于煤燃烧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SO2转化为SO3的氧化反应主要靠雾滴中锰、铁、氨的催化作用而加速,硫酸烟雾型污染属于还原性混合物,称还原性烟雾。

SO2滴的催化氧化速度与金属离子浓度、PH、温度有关。

☆☆☆

项目

硫酸烟雾(伦敦型烟雾)

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型烟雾)

概况

发生较早,至今已多次出现

发生较晚,发生光化学反应

污染物

颗粒物,SO2,硫酸雾等

碳氢化合物,Nox,O3,PAN,醛类

燃料

汽油,煤油,石油

气象条件

冬季,温度低(4℃以下),湿度高

夏季,温度高(24℃以上),湿度低

日光

臭氧浓度

出现时间

白天夜间连续

白天

毒性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

对眼和呼吸道有强刺激作用。

O3等氧化剂有强氧化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15.简述对大气中SO2氧化的几种途径?

(★)

SO2的氧化:

气相氧化(SO2的直接光氧化、被HO等活性自由基氧化、被氧原子氧化)

液相氧化(液相平衡、O3对SO2的氧化、H2O2对SO2的氧化、金属离子对SO2的液相氧化的催化作用)

17.说明酸雨形成的原因(★)

1)纯净的雨雪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因而具有微酸性。

当大气受到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或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H值低到5.6以下,形成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雪作用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降落到地面,这种雨或雪叫酸雨。

2)二氧化硫主要来至工业燃煤,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料高温燃烧,如汽车尾气,我国是汽车大国;酸雨是无国界的,国外的区域输送。

18.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

一般说来,某地SO2污染越严重,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就越高,导致ph值越低。

2).大气中的氨:

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降水PH取决于硫酸、硝酸与NH3以及碱性尘粒的相互关系。

氨是大气中唯一的常见气态碱。

由于它的水溶性,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反应,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

大气中氨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和农田施用的氮肥的挥发。

土壤的氨的挥发量随着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

京津地区土壤pH值为7~8以上,而重庆、贵阳地区则一般为5~6,这是大气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风沙扬尘的缓冲能力低。

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释中国酸雨多发生在南方的分布状况。

  

3).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大气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气体SO2和NO2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颗粒物。

颗粒物的来源很复杂。

主要有煤尘和风沙扬尘。

后者在北方约占一半,在南方估计约占三分之一。

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属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对酸起中和作用。

但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还会成为酸的来源之一。

目前中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普遍很高,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视的。

 

4).天气形势的影响:

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19.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么?

(★★★)

国际上把pH为5.6作为判断酸雨的界限。

依据以下过程得出:

在未污染大气中,可溶于水且含量比较大的酸性气体是CO2,所以只把CO2作为影响天然降水pH的因素,根据CO2的全球大气浓度330ml/m3与纯水的平衡:

CO2(g)+H2O

CO2+H2O

CO2+H2O

H++HCO3-

HCO3-

H++CO32-

根据电中性原理:

[H+]=[OH-]+[HCO3-]+2[CO32-],将用KH、K1、K2、[H+]表达的式子代入,得:

[H+]3–(KW+KHK1pCO2)[H+]–2KHK1K2pCO2=0

在一定温度下,KW、KH、K1、K2、pCO2都有固定值,将这些已知数值带入上式,计算结果是pH=5.6。

降水的化学组成:

大气中固定成分、无机物、有机物、光化学反应物、不容物。

24、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其产生的主要机制?

酸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如何控制?

(★★★)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⑴S→SO2→H2SO4

S+O2(点燃)=SO2

SO2的液相氧化:

大气中约80%的SO2在液相中氧化SO42-

①无催化剂氧化:

氧化剂(水中溶解的)O2、H2O2、O3、HO2·、HO·

SO2+H2O=H2SO3(亚硫酸)

H2SO3→HSO3-+H+

HSO3-→SO32-+H+

通过云雾、雨滴PH在3~6之间,HSO3-所占比例达90%以上,而且氧化剂中H2O2水溶性最大。

②2H2SO3+O2=2H2SO4(硫酸)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2(点燃)=SO2

2SO2+2H2O+O2=2H2SO4

⑵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

a.NO→HNO3(硝酸)【NOx的气相氧化生成HNO3后进入液相】

2NO+O2=2NO2或2NO+O3=NO2+O2或NO+HO2·→NO2+HO·或NO+RO2·→NO2+RO·

3NO2+H2O=2HNO3+NO或NO2+HO·+M→HNO3+M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H2O+3O2=4HNO3

b.NO2→HNO3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2H2O+O2=4HNO3

危害:

酸雨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使土壤酸化,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