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193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海水制碱.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海水制碱

海水“制碱”

【课标要求】

●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

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初步学习用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核心知识】

知道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化学原理。

1、纯碱的制取

了解侯氏制碱法。

认识用元素守恒分析问题的重要性。

知道纯碱的物理性质。

2、纯碱的性质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了解纯碱的用途。

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知道碱和盐的溶解性。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并能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分析化学问题。

【要点精讲】

1、纯碱的制取

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原理:

氨碱法制取纯碱的生产流程:

另: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制碱技术,创立了更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例题解析

例1、下表列出了NaCl等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单位:

g)

0℃

10℃

20℃

30℃

40℃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NH4HCO3

11.9

15.8

21

27

NaHCO3

6.9

8.2

9.6

11.1

12.7

NH4Cl

2

9.4

33.3

37.2

41.4

45.8

(1)往NaCl浓溶液中通入氨气达到饱和,再通入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

试判断这种晶体是哪一种物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面实验中所用的食盐需要预先提纯,除去其中的CaCl2、MgCl2杂质。

请写出除去CaCl2杂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

(1)NaHCO3;

(2)

评析:

往NaCl浓溶液中通入氨气达到饱和,再通入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当然是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析出。

由表中数据可知,不管任何温度,都是NaHCO3的溶解度最小,因此,析出的晶体是NaHCO3。

提纯NaCl时,要除去Ca

2+,要加入含CO32-的物质,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因此应选

Na2CO3。

2、纯碱的性质:

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苏打是一种盐而不是碱。

(1)物理性质

纯碱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与指示剂的作用: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

石蕊试液变蓝。

②与酸反应

③与某些碱反应其它盐也具有的化学性质

④与某些盐反应

(3)纯碱的用途:

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人造纤

维、玻璃生产、冶金、造纸、纺织印染、洗涤剂生产等。

(4)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方法:

向被检验的物质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被检验的物质中含有碳酸根。

例题解析

例2、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蔬菜能有效地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降低对人体的损害。

根据上述原理,你认为刚买回来的蔬菜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A.纯碱溶液B.白酒C.食醋

D.食盐溶液

解析:

上述四种溶液中只有纯碱溶液显碱性,因此应选

A。

例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2SO4、Na2CO3、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刚为了测定该白色粉末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帮助小刚判断:

(1)白色沉淀A是

,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肯定含有。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白色粉末加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其中一定不

含有CuSO4,产生的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白色沉淀A是BaSO4,说明原粉末中含有Na2SO4和BaCl2,无色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B是二氧

化碳,说明粉末中含有Na2CO3。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

(1)碱和盐的溶

解性

①碱的溶解性:

碱大部分不溶于水,可溶性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微溶。

②盐的溶解性:

盐的溶解性比较复杂,为了便于记忆可总结以下口诀:

钾、钠、硝酸、铵盐溶解快,硫酸盐溶解银、钡要除外,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酸盐溶解银除外,碱中只溶钾钠钡和钙。

(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如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质上是碳酸钠中的碳酸根和盐酸中的氢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即:

CO32-+2H+=H2

O+CO2↑

需要记住的能相互结合发生反应的离子对:

CO32-与(H+、Ca2+、Ba2+、Ag+等),Cl-和Ag+,SO42-和Ba2+,OH-和(H+、Zn2+、Fe3+、Mg2+、Al3+、Cu2+等)

例题解析

例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氯化钠和硫酸钾B.硫酸铜和氢氧化铁C.碳酸钠和氯化钡D.氯化钠和硝酸钾

解析:

见以上的离子对。

例5、现

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为H+、Ag+、K+、Ba2+、OH-

、Cl-、NO3-和CO32-。

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

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中含有的4种离子是(填离子符

号)。

解析:

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甲溶液呈碱性,说明甲溶液中含有OH-,那么甲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Ag+,乙溶液中含有H+和,说明乙溶液中一定不

含有Cl-和CO32-,依次类推可知乙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H+、Ag+、Ba2+和NO3-。

【技能训练】

1.下列物质中,在玻璃洗涤剂等工业上广泛应用,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改进它的生产技术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是()

A.碳酸钠B.氯化钠C.硝酸钾D.硫酸铜

2.今有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等四种溶液,将它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而变苦

,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A.水B.食盐C

.纯碱D.食醋

4.下列物质能大量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A.硝酸、氢氧

化钙、氯化钠B.硝酸钾、氯化铜、硫酸铵C.氢氧化钠、硫酸镁、氯化钡

D.盐酸、碳酸钠、硝酸钙

5.学习化学可使你变的聪明,避免走人生活和学习的许多误区。

如:

(1)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这样的知识你还知道多少?

请举出两例:

①;②。

6.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

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

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SO42-和Ba2+,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

加反应。

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

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3)请根据你的想像

,在右

图中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

NaOH

和稀盐酸溶液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拓展提高

7.向NaCl、NaOH、Na2CO3、Na2SO4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都可生成的化合物M,则M是。

8.某同学欲检验NaOH粉末中是否混有Na2CO3,他设计了三个方案如下:

请你对他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方法和结论给予评价

方案

过程

结论

评价

方案1

样品溶于蒸馏水,把pH试纸投入溶液中,若pH大于7

混有Na2CO3

方案2

取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

混有Na2CO3

方案3

取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混有Na2CO3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2个氢分子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Na、B、H的质量比为1:

1: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只有氢气中含有氢分子,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1)×4=0解得x=+3,正确;

C、硼氢化钠含硼、氢两种非金属元素,错误;

D、硼氢化钠中Na、B、H的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

1:

4,错误。

故选B

2.对1molN2的理解错误的是()

A.它与1molO2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B.与CO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28

C.含有2mol氮原子D.约含6.02×1023个N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1molN2和1molO2都含有2mol原子,正确;

B、摩尔质量是有单位的,单位是g/mol,错误;

C、1个N2分子含有2个N原子,故1molN2含有2molN原子,正确;

D、1molN2约含6.02×1023个N2,正确。

故选B。

【点睛】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3.赖氨酸是人体必备的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

其化学式为C6H14N2O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赖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B.赖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一个赖氨酸分子中含有24个原子核

D.赖氨酸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36:

7:

14:

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赖氨酸化学式C6H14N2O2,解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选择不正确的。

【详解】

A、赖氨酸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它是由分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依据化学式C6H14N2O2可计算赖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氢元素占的比例最小,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个赖氨酸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每个原子有一个原子核,所以一个赖氨酸分子中含有24个原子核,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赖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会立即产生沉淀

B.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镁

C.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有蓝色沉淀,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两种溶质

D.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MgCl2+2NaOH=2NaCl+Mg(O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沉淀;再与氯化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会立即产生沉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盐酸,中性或碱性,反应后溶液中不一定有氯化镁;因此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有蓝色沉淀,可知氢氧化钠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两种溶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因此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MgCl2+2NaOH=2NaCl+Mg(OH)2↓,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合成橡胶B.合成纤维C.塑料D.棉花

【答案】D

【解析】

A、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错误;B、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错误;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

故选D。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除去氢气中所含水蒸气

C.

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验证NaOH和CO2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最终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

A正确;

B、干燥氢气,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即氢气从左边导管导入。

B错误;

C、①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①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溶液变红色,③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C正确;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装置中压强变小,气球膨胀,滴加盐酸时,生成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中的压强变大,气球缩小,D正确。

故选B。

7.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正确;

C、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故错误;

故选B。

8.分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烧碱、纯碱、小苏打都属于碱

B.胆矾、玻璃、沥青属于非晶体

C.石墨、氯化钠溶液、铁丝都是导体

D.干冰、生石灰、熟石灰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烧碱为氢氧化钠、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纯碱、小苏打均为盐,故错误;

B、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玻璃、沥青均属于非晶体,胆矾属于晶体,故错误;

C、石墨、氯化钠溶液、铁丝均能导电,都是导体,正确;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故选:

C。

9.向一定质量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溶液中溶质为

B.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C.b~c段,溶液颜色逐渐加深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多余的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详解】

A、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多余的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A正确;

B、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B不正确;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溶液颜色变浅,故C不正确;

D、d点时锌过量,因此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氢气,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

10.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口的的是()

A.制备氢氧化铜:

将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过滤

B.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C.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

高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D.分离MnO2和KCl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烘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制备氢氧化铜:

将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

高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因为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

D、分离MnO2和KCl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1.氢元素的符号是

A.HeB.HC.H2D.2H

【答案】B

【解析】

【详解】

氢元素的符号是H。

故选B。

1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闻到花香

分子不断运动

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C

水银温度计受热时示数上升

温度升高,汞分子间间隔变大

D

氧气与氢气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种类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C、水银温度计受热时示数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D、氧气与氢气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氧气和氢气的分子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1)上述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有_____。

(2)牛奶可以为人体补充大量的钙,这里的钙是指_____。

A钙原子B钙离子

C钙分子D钙元素

(3)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答案】面粉和白糖D在不停地运动

【解析】

【详解】

(1)富含糖类的是:

面粉和白糖;鸡蛋和牛奶富含蛋白质,橄榄油富含油脂;

(2)牛奶可以为人体补充大量的钙,这里的钙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指钙元素;

故选:

D;

(3)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4.“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要膳食均衡,不可挑食。

(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元素。

(2)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

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自行车“夏天易爆胎”的原因是_____。

(3)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_____。

【答案】钙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增大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或隔绝空气)

【解析】

【详解】

(1)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需要大量钙元素,应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

故填:

钙;

(2)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增大,内压增加,故填: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增大;

(3)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或隔绝空气);故填:

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或隔绝空气)。

15.用化学符号或名称表示:

(1)汞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3)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5)CCl4__________________;

(6)4个氨气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gAl

四氯化碳4NH3

【解析】

【详解】

(1)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汞的元素符号为Hg,故填:

Hg;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故填:

Al;

(3)碳酸根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多离子表示方法是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3个碳酸根离子为

,故填: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设钙元素的化合价为x,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通常显-2价,可列式x+(-2)=0,计算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2,化合价需标注在元素正上方,故填:

(5)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有时还需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CCl4读作四氯化碳,故填:

四氯化碳;

(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氨气的化学式为NH3,多分子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前加数字,4个氨气分子为4NH3,,故填:

4NH3。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

16.推进污染防治,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

2017年房山区实施了“煤改气”工程,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替代煤,实现清洁取暖,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

为减少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可在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H42CO+2NO

2CO2+N2

【解析】

【详解】

(1)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NO

2CO2+N2。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几种仪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F的名称是___。

(2)选择K和___(填仪器字母)可组装成一套实验室制取较纯净氧气的装置(固定装置略去)。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且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

乙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变红的原因是_____。

【答案】长颈漏斗DEIJ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

【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详解】

(1)图中仪器F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氧气,用排水法收集,选择K和DEIJ可组装成一套实验室制取较纯净氧气的装置(固定装置略去)。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乙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变红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

【点睛】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18.要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

计算: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需要水的体积是_____;称量:

称取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把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量取水时,应该选择_____的量筒(填10mL;50mL;100mL),读数时若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量取的水的体积要比需要的_____(填“多”、“少”、“不变”);把量取的水倒入盛食盐的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