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业发展项目观摩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市工业发展项目观摩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工业发展项目观摩会上的讲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市工业发展项目观摩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工业发展项目观摩会上的讲话
王建华
(20XX年12月21日)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工业现场会,历来是每年全市三大现场会的压轴戏。
今年的现场会与往年相比,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会议的形式有所不同,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虑县区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安排这次会议单独召开,对工业经济进行专题部署;另一个是会议的任务不尽相同,这次会议处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的关键节点,不仅要总结部署年度工业经济工作,而且要总结“十一五”、部署“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描绘壮丽图景、落实有效举措,推动工业经济爆发式增长,以工业的大发展,挺起全市全面跨越、后发先至的脊梁。
此前,我们利用一天半的时间,以“家家到”的形式,对各县区的工业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
通过观摩,我们看到了各县区大办工业的火热场面,看到了各县区主攻项目的坚强力度,看到了各县区产业振兴的强劲势头,也看到了各县区新型工业化的丰硕成果,更看到了“一纵一横”“T”型产业走廊的宏伟蓝图正在成为现实,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使人振奋,尤其是钢铁、石化、造船等一批重大产业和一批产值近百亿的大企业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以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硕果累累,给大家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一路上看下来、听下来,每个县区都有诸多工业大亮点,这些亮点可圈可点、星火燎原。
比如,赣榆县发挥临海优势,坚持“借港兴工”,依托岚山港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等产业,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大型重化工业基地雏形;东海县立足自身的资源和区位条件,主攻硅资源高值化利用,狠抓石英玻璃制品、高纯硅微粉、新型电光源、单晶硅等硅产业链的培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灌云、灌南两县灌河开发风生水起,灌云县布局了船舶制造、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灌南县力推钢铁、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板块,联手把灌河流域打造成为江苏沿海开发新的增长极;市开发区全面实施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型装备制造“四新”产业发展策略,扎实抓好“五园五中心”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向全国一流开发区发起冲刺;新浦区的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医药产业,海州区的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连云区的盐化、冶金及金属材料加工、新能源产业,都是扬优展长、蓬勃兴起;徐圩新区虽然尚处于基础设施大建设阶段,但努力做到工业项目同步推进,成功签约了甲醇制烯烃、珠江钢管、镍合金新材料等一批重特大产业项目,昨天,珠江钢管、镍合金两个项目已经开工。
在各县区的奋力拼搏下,处在工业化快速推进中的连云港,进入到工业大投入、大产出、大发展的新阶段。
刚才,一平同志对现场观摩的情况作了精彩点评,并总结部署了年度工业经济工作,我完全赞同,请各级、各部门抓好落实。
下面,我着重就“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的工业经济,强调几点意见。
一、重大的跨越,辉煌的成就——“十一五”工业经济的精彩回顾
即将完美谢幕的“十一五”,在连云港发展史上称得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回首这五年,全市建设框架得到史无前例的拉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形成前所未有的态势,城乡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经济社会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
在此过程中,全市工业经济崭新开局,持续攀升,胜利收官,强势崛起,完成了从工业化元年快速挺进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在全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恢弘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工业发展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具体可以用以下几个“大”来形容。
一是大思路催生大布局。
五年前,对于连云港的战略位置如何凸显、城市定位如何确立、重大产业如何摆布、港口建设如何拓展、发展路径如何选择等重大问题,全市上下当时相当迷茫,市委、市政府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大家迅速从迷茫走向清醒。
在深入思索、充分论证之后,明确了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大的战略思路和一流规划的引领下,形成了“一心三极”海滨城市、“一体两翼”组合大港、“一纵一横”“T”型产业布局,纵向的沿海产业带重点发展大型临港基础产业,横向的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着力打造都市型工业基地。
大手笔、大尺度、大气魄框架的确立,豁然明朗了连云港的发展前景,切实理清了全市重大生产力布局,极大地拓展了工业经济决战决胜的空间。
二是大布局搭建大载体。
一度时期,我市的重大项目落户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受到交通体系不够健全、园区载体不够完善、布局框架不够舒展、工港互动不够紧密、滩涂盐田利用不够充分等因素制约,这种状况,在“一纵一横”“T”型产业布局形成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批批重大载体沿着既定的产业布局快速构建。
五年来,我们投入200多亿元,在盐田荒滩上辟建了市临港新兴产业园和板桥、柘汪、海头、燕尾港、堆沟港等临港产业区,强势启动了徐圩新区开发,已经建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澳门面积的工业园区,还有徐圩200多平方公里正在建设,总共500平方公里的园区载体,可以支撑连云港今后20年的工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着眼于为产业发展搞好配套,我们从北到南启动了赣榆、徐圩、灌河等两翼港区建设,投入200多亿元完善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在港口、公路、铁路、海堤、内河航运等诸多领域,打了一系列漂亮仗,解决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卡脖子”问题,推动全市硬件载体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三是大载体承接大项目。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有了好的园区,有了集成度高的交通,有了港口物流优势,有了先发地区梦寐以求的产业用地空间,谁的项目进来对谁都是一种垂青,现实上也是如此,随着各类载体的加快形成和后发优势的日益彰显,海内外投资商蜂拥而至,连云港正在张开怀抱迎接重大项目的竞相进驻,一个载体建设的回报期和项目落户的高峰期已经到来。
“十一五”期间,我们一举与央企签订了1500亿元的项目合作单子,累计引进了上千个工业项目,完成全社会工业投资2500亿元。
今年6月,在沿海开发一周年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上,全市40多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580亿元。
令人倍感振奋的是,像珠江钢管、环球铜业、甲醇制烯烃、亚邦产业园等一批单体投资过百亿、产出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重特大项目纷纷落地,大型石化、钢铁基地和总投资200亿美元的日本生态科技城等十几个“旗舰型”项目均在扎实推进之中,假以时日,连云港的工业经济必将形成几何变量的发展。
四是大项目汇聚大产业。
随着一批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钢铁、石化、造船、粮油加工等新兴百亿级产业脱颖而出。
新医药产业培育出恒瑞、康缘、天晴、豪森4家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成为全国知名的“药港”和创新药物产业化先行区;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形成以中复神鹰碳纤维、东海硅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2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打造出以中复连众、国电动力为代表的风电设备完整产业链,光伏光热领域的太阳雨、阳光晶源、晶海洋等一批企业领跑整个行业;钢铁产业镔鑫特钢、兴鑫钢铁等骨干企业形成规模,后道的铁合金、钢压延等项目竞相汇聚;石化产业新海石化一期年产100万吨延迟焦化和二期年产120万吨重油深加工、300万吨原料油预处理项目建成投产;造船产业已有五洲重工、恒成船业、中远船务等18家规模以上企业;粮油加工产业中的益海粮油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
五是大产业支撑大发展。
正是得益于支柱产业的拉动,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60%以上,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30%左右;以钢铁、石化、造船、粮油加工为代表的临港基础产业,产值接近全市工业的4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880亿元、450亿元,前者为20XX年的5.5倍,后者为20XX年的4.6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2.8%,工业经济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6个百分点,全市和各县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工业的支撑下均实现了成倍增长;工业经济在创造大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带动了包括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在内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加快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的聚集。
与此同时,我们不仅实现了工业总量的扩张,而且提升了工业发展的层次,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诸多产业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上保持了与发达地区同步起跑。
五年来工业经济进步明显、成绩卓著,我们要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奋力续写“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的美丽神话。
二、全新的任务,奋进的目标——“十二五”工业经济的宏伟蓝图
站在“十二五”的门槛面前,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接近4000美元,工业化率已经达到39.1%,我们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段,这个阶段正是工业化快速攀升的特有阶段,“十二五”的工业经济,理应在连云港全面跨越、后发先至的大舞台上,责无旁贷地唱好主角、挑起大梁。
一是工业经济理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支撑。
综观区域经济发展历程,除了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大型中心城市之外,其他城市无不是以工业化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不是依赖于工业的快速发展,沿海的烟台、青岛、宁波以及省内的苏州、无锡、常州,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超过50%。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实现经济爆发式增长,工业必须首先实现爆发式增长。
伴随着成批成批单体产出上百亿的重大项目在“十二五”建成发挥效益,我们的工业经济也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的整个经济也必将迎来加速度起飞。
二是工业经济理应成为全市税收的主要来源。
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收占到全市税收的47%。
未来五年是工业经济大发展的五年,工业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必将进一步提高,而且会是非常明显的提高。
三是工业经济理应成为扩大就业的主导渠道。
20XX年至20XX年,全市新增工业就业人员26万人,占全部新增就业人员的35.8%。
“十二五”时期,我们的城市化率要提高9个百分点,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转移到非农产业,同时还有一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需要得到就业岗位,众多的重大工业项目将是就业岗位的主要创造者和提供者,我们的产业工人将从目前的60多万人增加到100万人以上。
四是工业经济理应成为项目突破的主攻阵地。
“十二五”时期,主攻项目仍然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抓手。
在现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引办各类项目,但主要精力还是需要放在工业项目尤其是重大工业项目之上,日益完善的沿海、沿线产业园区,将是全市项目建设热潮迭起的产业重地所在。
五是工业经济理应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要战场。
转型升级是“十二五”丝毫不能动摇的工作主线,转型升级的关键在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工业转型升级,我们必须以工业的转型升级,牵引全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总之,“十二五”时期,工业经济要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当中一马当先、担当主力。
顺应以上形势任务,“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为目标,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始终坚持产业定位高起点、产业层次高追求、产业发展高标杆,致力走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道路不动摇,切实规避拼资源、拼消耗、先污染再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用高新技术武装的临港基础工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建设大园区,主攻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汇聚大产业,努力开创工业经济爆发式增长的新局面。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按照工业经济担当主力的要求,结合全市沿海开发“三三五”三步走计划的阶段性任务,市委、市政府初步确定“十二五”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百千万”“四个攀登”。
第一,骨干企业攀登百亿。
到“十二五”末,形成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5—20家,过50亿元企业25—30家,过10亿元企业150家左右。
(这几个目标,相比于各县区上报的目标,留出了很大的余地。
我具体点一下各县区的目标,百亿元企业方面,赣榆县目标6家,包括新海石化、镔鑫特钢、神舟新能源、金信利不锈钢、枫林实业等;东海县目标3家,为晶海洋、太平洋石英、雨润食品;灌云县目标2家,包括正大纸业等;灌南县目标5家,包括亚新制管、亚邦产业园等;市开发区目标10家,包括国电动力、益海粮油、恒瑞、康缘、阳光晶源、中复连众、罗盖特等;海州区目标1家,为太阳雨;连云区目标1家,为环球铜业;徐圩新区目标4家,为烯烃、镍合金新材料、珠江钢管、PTA。
各县区总数加起来达到了32家,市里确定的是15—20家。
50—100亿元企业方面,赣榆县目标12家,东海县目标3家,灌云县目标8家,灌南县目标10家,市开发区目标15家,海州区目标1家,连云区目标3家,总数加起来达到了52家,市里确定的是25—30家。
过10亿元企业方面,赣榆县目标70家,东海县目标15家,灌云县目标100家,灌南县目标60家,市开发区目标50家,新浦区目标6家,海州区目标10家,连云区目标2家,徐圩新区目标3家,总数加起来达到了316家,市里确定的是150家左右。
)
第二,支柱产业攀登千亿。
到“十二五”末,形成新材料、新能源、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新医药六大千亿产业。
(这几个目标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条件。
新材料产业,仅东海县硅材料目标就要冲刺千亿元,再加上市开发区目标500亿元,以及其他各县区的产值,全市新材料产业有条件过千亿元;新能源产业,市开发区目标500亿元,赣榆县目标300亿元,再加上核电站、新浦区、海州区的产值,全市新能源产业能够过千亿元;钢铁产业,灌南县目标600亿元以上,赣榆县目标200亿元以上,徐圩新区珠江钢管目标280亿元,以及徐圩的大型钢铁基地可能建设并发挥效益,全市钢铁产业也能够过千亿元;石化产业,仅赣榆县目标就达到1000亿元,还有徐圩新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可能建设并形成产出,全市石化产业过千亿元有较大把握;装备制造业,市开发区目标500亿元,赣榆县目标400亿元,灌云、灌南的船舶制造目标都超过100亿元,全市装备制造业能够达到千亿元产值;这次为什么将新医药产业列在千亿产业的最后,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医药产业产值主要来源于恒瑞、康缘、天晴、豪森4家骨干企业,“十二五”期间,恒瑞、康缘有希望建成百亿企业,天晴、豪森有希望产值过50亿元,预计新医药产值700亿元左右,如果有一批新的大型企业进入,从跳一跳摘桃子和自加压力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新医药产业可以冲一冲,因此也提出打造千亿产业的要求。
)
第三,重点园区攀登千亿。
到“十二五”末,形成市开发区、徐圩新区、柘汪临港产业区、燕尾港临港产业区、灌云开发区、灌南半岛经济区六大千亿园区。
(确立这些目标,主要依据是,市开发区目标2500亿元,徐圩新区目标1260亿元,柘汪临港产业区目标1500亿元,燕尾港临港产业区目标2000亿元,灌云开发区目标1000亿元,灌南半岛经济区目标1000亿元以上,基本上都能建成千亿园区。
)
第四,工业总量攀登万亿。
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大关。
一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到2020年进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间集团的目标,我们的工业总产值需要尽快达到1万亿元。
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目前,上海、广州、天津为第一梯队,青岛、大连、宁波、烟台为第二梯队,南通、温州、福州、威海为第三梯队,湛江、连云港、秦皇岛为第四梯队。
2020年我们要进入中间集团,至少要进入第三梯队的前列,第一、第二梯队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基本上都过了万亿元,南通工业总产值去年就过了6000亿元,按照南通的势头,不到“十二五”中期就能突破1万亿元,福州也提出到20XX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我们如果在“十二五”咬不住,后面的五年就会很艰难。
另一方面,有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的支撑,以及各县区的贡献,我们完全有把握达到1万亿元。
(从各县区的目标看,累计起来已经远远超过了1万亿元的规模。
我再报一下各县区的数字,赣榆县目标2400亿元,东海县目标2000亿元,灌云县目标3000亿元,灌南县目标2000亿元,市开发区目标2500亿元,徐圩新区目标1260亿元,新浦区目标100亿元,海州区目标250亿元,连云区目标600亿元,总数加起来达到了14000多亿元,可见全市工业产值过万亿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
看了各县区上报的目标,应该讲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无一不是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市委、市政府提出“百千万”“四个攀登”的目标,既考虑到了全市和各县区的实际,也具有奋斗性和挑战性,希望各县区奋力拼搏,义无返顾地把目标如期转化为现实。
三、科学的路径,关键的举措——“十二五”工业经济的有力抓手
刚才,我们已经对“十二五”工业发展的目标作出了宏伟的描述,接下来就是要拿出扎扎实实的措施来确保既定目标的完成。
具体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跨越新台阶。
(一)重抓产业集群发展,在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上跨越新台阶。
连云港的主导产业非常明确,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港基础产业。
要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扎实推进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
一是新医药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产业化、国际化,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抗肿瘤药物、肝病药物、创新中药、生物及海洋医药研发生产基地。
二是新材料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特色材料、工程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突出抓好硅资源高值化利用,攻克碳纤维成套设备关键制造技术,建成全球最大的万吨级碳纤维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硅材料基地。
三是新能源产业集群。
推进田湾核电续建工程建设,形成强大的核电生产能力。
利用灌河的良好条件,建设大型火电项目。
加快风电装备产业链和沿海风电场建设,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晶体硅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
抓好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移动通信电脑、LED、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项目落户。
四是钢铁产业集群。
推动镔鑫特钢、兴鑫钢铁等骨干钢铁企业扩大规模,抓好珠江钢管、亚新制管等重点钢铁项目建设,抓住钢铁行业发展布局调整的机遇,积极承接内地钢铁企业产能转移,在徐圩新区分期建设千万吨级大型高端钢铁基地。
五是石化产业集群。
在徐圩新区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力争开工建设12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项目,发展以大炼化为龙头的石化中下游产业和盐化工产业;在柘汪临港产业区依托新海石化,发展1000万吨炼油项目。
六是装备制造业集群。
重点抓好市开发区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发展,兴办核电装备和IGCC装备研发制造业;加快灌河口船舶工业园、中远连云港修造船项目建设,打造沿海中部重要的船舶修造和配套生产基地。
在培育以上六大产业集群的同时,高度重视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生物技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着力引办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推动新兴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到20XX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二)重抓重大项目突破,在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上跨越新台阶。
大项目投入大、产出大、带动大,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只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到地并转化为新的增长点,我们的工业经济爆发式增长才能有坚实的基石。
要继续坚持主攻重大项目不动摇,全力以赴在重大项目上求突破。
“十二五”期间,全市要累计开工建设过亿元工业项目1400个以上,其中每个县要达到250个,每个区要达到50个,市开发区要达到300个。
一要开展大招商,引进大项目。
要注重搜集项目信息,注重选择有实力的投资主体,注重宣传推介和信息对称,持续不断地组织招商攻势,善于将优势宣传好,将资源整合好,将项目包装和运作好,提高项目招引的成功率。
要继续落实一个重大项目一套推进班子的策略,重特大项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领衔主演。
要有推进重大项目的恒心与韧劲,不怕有波折,不怕程序繁,不怕周期长,始终做到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要千方百计为客商提供“无障碍”的投资环境,对客商投资过程中要办的事,有条件的马上办,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灵活变通办,坚决打开项目落户的“绿色通道”。
二要坚持多汇报,争取大项目。
许多重大项目,能不能拿到批文,能不能拿到布点,能不能拿到指标,直接关系到项目能不能立项和上马。
要积极跑省进京,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切实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对接,做到平时多联系,日常多交流,遇事多汇报,深入细致地做好重大项目争取工作,力争得到国家和省更多的政策支持。
三要注重抓跟进,建设大项目。
项目如果签了约而迟迟不开工建设,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如果开了工而建设缓慢,也只能算“半拉子”工程;如果建成了而不能投产达产,也还是形成不了生产力。
项目推进中的各个环节,哪一个都不能松懈,必须环环紧扣、步步紧跟,否则就有可能前功尽弃,甚至留下沉重的包袱。
不管是投资方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把项目如期推进下去,做到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投产,确保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市里出台了重大项目服务帮办制度,对每一个项目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希望各责任领导和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作用,抓出显著成效。
(三)重抓产业组团建设,在构建重大生产力集聚区上跨越新台阶。
重点产业组团,承载着全市工业振兴和产业集聚发展的希望与梦想,要扎实推进五大组团建设。
一是市开发区组团。
市开发区一方面要在推动转型升级、引领创新发展上率先突破,按照低碳化、生态化、城市化的要求,扎实抓好“五园五中心”建设和“四新”产业发展,创建创新型经济示范区;另一方面要形成铺天盖地上项目的场景,加大项目投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综合实力,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全国国家级开发区20强行列。
二是徐圩板桥组团。
徐圩、板桥要依托徐圩港区和30万吨航道,以大型石化、钢铁、IGCC项目为龙头,合理构建石化、盐化、冶金产业链,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原油储备基地。
徐圩新区要在拉开建设框架、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抓好项目招引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先期落户,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
三是灌河组团。
整体推进灌河开发,明确功能分工,建设灌河半岛经济区和燕尾港临港产业区,做大船舶制造、精细化工、风力发电、钢铁及金属冶炼等重点产业,同时积极推进灌云县、灌南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形成灌河产业走廊。
连云港化学工业园、燕尾港临港产业区要加快精细化工提档升级,提高园区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
四是赣榆组团。
加快柘汪、海头临港产业区以及赣榆县开发区、海洋开发区建设,重点发展石化、钢铁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科技等产业,隆起全市北翼增长极。
五是沿东陇海线组团。
依托东海开发区、海州开发区、新浦开发区,构建以东海硅产业和新海城区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都市型产业带。
(四)重抓工业转型升级,在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跨越新台阶。
不转型升级,我们的工业很难做到持续攀升,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后来居上。
为此,“十二五”时期,要牢牢把握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一二三四”计划,切实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一个改造”计划,即传统产业改造。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要按照提升技术、提升品牌、提升附加值的要求,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先进工艺,改造提升化工、纺织、食品、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推动传统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两化融合”计划,即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是转变增长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要对现有产业和企业进行信息化提升,加快信息技术对工业体系、流程和模式的再造,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制造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要培育信息化新兴产业,注重发展现代信息业,形成新的产业结构;要掌握“两化融合”的核心技术,强化电子商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三项降低”计划,即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
把节约和环保贯穿于工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以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