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389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docx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0815

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培训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1

第二部分如何备课………………………………………………………11

第三部分学科教学设计…………………………………………………13

第四部分作业布置与批改………………………………………………19

第五部分听评课方法与要求……………………………………………21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

考试实行等级制。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

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五、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六、教学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

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LOGO绘图

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简单编程。

初中

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信息、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信息的传递,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标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感测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概念及应用。

3.信息社会

理解信息、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掌握知识产权的内涵、类别及信息生态问题的表现形式。

4.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了解计算机病毒、木马、黑客等信息不安全因素以及如何保证信息安全;

了解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模块二:

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种类及其发展。

2.文件管理

了解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其组织结构。

理解文件目录结构与文件标识符、路径的概念。

掌握资源管理器组织和管理文件的方法,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3.掌握常用输入法。

模块三: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1.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了解计算机的主要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的分类。

2.计算机硬件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

理解硬件的概念。

掌握硬件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常用硬件设备的工作特点与功能。

3.计算机软件

理解软件的概念,掌握软件的分类。

模块四:

文字处理

1.Word2003基本知识

了解Word2003窗口界面。

掌握Word2003的启动和关闭操作、文档的创建、打开、保存(包括另存为)页面设置及打印方法。

2.文本的编辑

掌握文本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查找和替换;文字及段落的格式化。

3.插入对象

掌握特殊符号、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及编辑方法。

4.样式和模板

掌握样式和模板的创建与应用方法。

5.高级编辑技巧

掌握拼写与语法检查、自动更正、加入批注、文档修订等功能。

6.表格制作

掌握表格的创建与调整。

7.版面设计

了解使用分隔符和分栏排版的方法;掌握添加图片水印、页眉、页脚和页码、更改文字方向的方法。

模块五:

数据处理

1.电子表格基本知识

了解Excel2003窗口界面及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掌握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方法。

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掌握表格数据的输入及填充、修改、替换、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

3.表格的调整

掌握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操作以及单元格行高、列宽、表格线、填充色的设置。

4.数据计算

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掌握SUM、AVERAGE等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5.数据分析

了解数据清单的概念,掌握通过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6.数据的图表化

了解数据图表的构成和作用,掌握数据的图表化表示方法,能对图表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7.工作表的格式化与打印

了解打印预览和页面设置的功能,掌握工作表的格式化和条件格式的设置方法。

模块六:

多媒体作品制作

1.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基本特点及设计方法。

2.PowerPoint2003的简介

了解PowerPoint2003窗口界面,掌握PowerPoint2003的启动和关闭操作以及新建、打开、保存演示文稿的方法。

3.演示文稿的制作

了解幻灯片母版的作用;掌握修改幻灯片母版和保存模板的方法以及插入和设置文本、图片、自选图形、视频、声音、flash动画的方法。

4.演示文稿的播放

掌握演示文稿播放方式及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

5.演示文稿的发布

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包发布。

模块七:

网络基础及应用

1.网络的基本概念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分类;网络设备、ISP的含义、IP地址和域名的格式及内涵。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服务

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因特网提供的基本服务及访问因特网的方式;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

了解IE浏览器的使用;掌握信息搜索、信息下载。

模块八:

VB程序设计

1.VB程序基础

了解VB程序设计界面及常用面板的功能;掌握程序的运行、控件属性的修改。

了解VB中的常用控件及其插入方法;初步掌握代码的编写、程序的设计与运行。

2.VB语法与代码设计

了解常见的VB语法,掌握简单的代码设计;能运用数学算法书写简单的程序,能调试并修改程序中出现的错误。

模块九: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1.多媒体技术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多媒体素材的获取途径及各种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加工软件的特点。

2.Photoshop8.0概述

了解Photoshop8.0的窗口界面,掌握利用Photoshop8.0处理图片的方法。

3.音频采集与处理

掌握利用Windowsmediaplayer播放音频,利用CoolEditpro录制处理声音的方法。

4.视频采集与处理

了解动画、视频的基本知识,掌握视频的播放、采集、加工等方法。

模块十:

Frontpage网站设计与制作

1.创建站点

了解Frontpage2003窗口界面及基本操作;掌握利用Frontpage2003打开、保存、新建、预览网页和站点。

2.网页中的表格

了解表格在网页制作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单元格的插入、拆分、合并、格式修改等操作。

3.网页的美化

掌握美化网页的方法(设置网页背景、设置表格背景、插入背景音乐、插入FLASH动画、滚动字幕等)。

4.建立超链接

了解超链接的含义及重要作用,掌握如何创建指向站内、站外、邮箱、书签、文件下载的各种超链接。

5.制作表单网页

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表单的方法,了解表单中各空间的作用及参数设置。

模块十一:

FLASH动画制作

1.初步认识FLASH软件

了解FLASHMX8.0窗口界面;掌握常用面板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2.图层与元件

掌握文档属性的设置。

掌握图层的概念、分类。

掌握元件的作用、创建方法、分类及修改。

3.动画制作

掌握运动渐变动画、形状渐变动画、引导层动画、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

4.交互控制动画

掌握使用帧动作与按钮动作对影片进行控制。

5.声音处理与作品发布

掌握声音导入、编辑的方法及如何发布作品。

模块十二:

智能机器人

1.机器人简介

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用途。

2.计算机控制原理

了解VJC、SVJC编程环境;掌握利用VJC、SVJC设计环境来对机器人的控制。

七、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八、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

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

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

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

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

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备课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备好以下八点:

一.备好指导意见和大纲

包括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育部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这里主要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课程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领会指导意见中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大纲,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二.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

三.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

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方便学生的学生和操作。

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一体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五.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

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讲授、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

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这里的教学组织是指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如何组织学生上机。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

七.备好教学评价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

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

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八.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教学反思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

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部分 学科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新授课设计流程

信息技术新授课是以讲授、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其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首先教师用网络广播系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课件,或者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分成若干个小教学任务,任务可以教师分解,也可由学生分解。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根据学案自学,独立思考。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进行指导。

2、组内质疑、合作交流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于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积极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有效地处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分组要合理,做到小组内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防止小组内只是部分学生操作的现象发生,要让不会的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不能失去控制,任其自由,要从学生总体进度上进行把握。

3、点拨拓展、反思深化

通过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积极帮助他人的良好意识。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及小组学习交流情况,对学生学习难点、疑点,给予恰当的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并根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将学习内容拓展延伸,进行相关训练。

在该环节中,教师讲授的是全体学生共同质疑的问题,学生通过共同讨论、共同纠正错误,训练了思维,提高了学习能力。

4、作品展示,总结巩固

全员展示或让“典型学生”用演示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或总结。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合作学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巩固练习所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教案模板

学校:

年级:

姓名:

日期:

课题

课型

课时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策略

课前

准备

教学媒体

课前预习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纳

总结

 

教学

反思

 

二、讲评课的设计流程

(一)讲评课的特点

1.在熟知学生对习题或试题掌握的前提下,订正答案,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2.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或操作思路,总结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二)讲评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

“为什么讲”

2、重点突出原则:

“讲什么”

3、归类分析原则:

“比较、联系”

①按知识点归类:

②按解题方法归类:

③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

4、开放性原则:

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式讲解。

5、矫正补偿原则:

订正;补偿练习

(三)试卷讲评课的设计流程:

1、出示成绩分析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成绩在班级的位置,也借此巩固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的计算方法。

2、统计每一题(或失分重灾区)失分的人数,找到讲解和查漏补缺的重点。

3、学生结对子相互订正、组内订正,限时10分钟。

(学生可在课前进行自主订正,这样节省时间)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做题的效率,发挥对子和小组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作用。

4、分组派代表讲解失分严重的题目。

提高学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逐步走向1位老师+n位学生=n+1位老师。

5、能力突破。

进一步练习,巩固提高解题的基本技能。

三、复习课的设计流程

(一)复习课的特点

1.知识与技能的归纳整理。

2.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训练。

(二)复习课实施的基本环节

1.忆:

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2.清: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

3.析:

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

4.练:

进行练习

5.评:

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

(三)复习课的设计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出示单元例题,学生回顾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再现学过的知识点。

3、收集有代表性的知识树,让同学互相欣赏、评价,并补充知识点。

4、练中梳理,灵活运用。

让学生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方法,体验不同的操作方法。

5、拓展应用,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优生。

第四部分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一、作业布置批改规范要求

1、作业要精选: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教师必须理解课改精神,吃透教材,依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

作业要有典型性、创新性,要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适当,要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2、要求要严格:

教师要明确作业要求,应把习题及布置给学生的习题先做一遍,认真研究各类习题的编排意图和覆盖面,随时掌握易出现的问题,对教材内容与习题如何配合做到心中有数。

对作业加强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许抄袭作业、拖拉、草率应付、不交作业,对不交或抄袭作业的学生,应及时批评教育并严格要求补做或重做。

通过反复检查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