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346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docx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96加拿大

加拿大

加拿大落基山公园群

英文名称:

CanadianRockyMountainParks

编号:

711-007

相关联接:

http:

//www.unesco.org/whc/sites/304.htm

1984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伯吉斯谢尔化石遗址,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加拿大落基山公园群的一部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逶迤相连的班夫、贾斯珀、库特奈和约虎国家公园,以及罗布森山、阿西尼博因山和汉伯普罗文秀公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高山风景线,那里有山峰、冰河、湖泊、瀑布、峡谷和石灰石洞穴。

伯吉斯谢尔化石遗址里著名的海洋软体动物的化石,在这里也有发现。

简介:

横跨不列颠哥伦比亚与艾伯塔两省的落基山脉,有许多国家公园散布其间。

长年积雪的山峰、充满了幽深与宁静的湖泊,地球上最出名的山脉景致集中在加拿大落基山公园群的7个系列公园中。

一提起加拿大人们就会联想到白雪皑皑的山峰和城堡式的饭店。

每年位于阿尔伯特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这7个保护区要接待900多万游客。

落基山区曾经经历强烈的冰川作用,冰川侵蚀而成的地貌,如角峰、冰斗、U形谷等分布广泛。

在海拔较高的峰峦有现代冰川。

落基山地形类型繁多,如冰川、瀑布、峡谷、温泉等千姿百态。

落基山脉的大部分山峰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峰埃尔伯特山海拔4399米。

这些高峰的山顶终年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景色壮丽。

在高度较低的山坡上,遍布茂密的针叶林,松、杉、柏巍然耸立。

山间谷地宽广,溪流清澈,山水交映。

在22990平方米(约合14300平方英哩)的保护区里,班夫、贾斯珀、约虎和库特奈4个国家公园占了绝大部分。

它们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3个公园棗罗布森山、阿西尼博因山和汉伯相连。

班夫是国家公园得益于加拿大在19世纪80年代时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于公元1887年开放,成为加拿大第一个保护区公园,并由此建立了加拿大国家公园的体系。

它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公园里有冰峰、冰河、冰原、湖泊、高山草原和温泉。

水秀峰奇,居北美大陆之冠。

贾斯珀国家公园内是北美最大的公园,园内有山川、森林、冰河、湖泊。

被群山环绕的麦林湖、麦林峡谷是公园内不可多得的胜地。

约虎公园位于班夫公园的西方,是巧妙地利用大溪谷、冰河、湖泊等自然景观开设的公园,园内的翡翠湖碧绿的湖面照出巴哲斯山的倒影,塔卡考瀑布以410米的落差发出巨响。

园内伯吉斯谢尔岩石里有150多块寒武纪中期的海产化石,其中一些已不为今人知晓。

安东尼岛

英文名称:

AnthonyIsland

编号:

711-004

相关联接:

http:

//www.unesco.org/whc/sites/157.htm

1981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安东尼岛上的尼斯停斯村在十九世纪末被遗弃,那里有许多房屋以及三十二根图腾和死亡之柱,展示了曾经在北太平洋沿岸居住的土著印地安人渔猎活动的独特景观。

简介:

  

安东尼岛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西部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之一。

岛上的宁斯汀镇,又叫斯肯格威镇,坐落在一个平静的避风港湾内,是一座极其古老的小镇。

它是昆海特·海达印第安人生活了2000多年的地方,也是印第安原始宗教的遗址所在地。

岛上现存有房屋、图腾柱、丧葬柱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所体现的海达村落艺术,是全世界人类学家、艺术家和历史学家所公认的原始艺术中的精品之一。

19世纪,由于疾病、战争、殖民者的破坏等因素,该城镇被遗弃。

宁斯汀镇之所以名气很大,是因为有红雪松木建成的古屋遗址和那些用来表达崇拜圣物和怀念祖先的图腾柱和丧葬柱。

如今,宁斯汀镇共有32根图腾柱和丧葬柱被保存了下来,另外,还有10座庞大的用红雪松木建成的村合房屋遗迹。

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一致认为,这些图腾柱和丧葬柱把精美的原始宗教艺术充分展现出来了,它们为对北太平洋加拿大沿海地区的印第安渔民与猎人的活动进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当年曾经人口众多的强大的海达人社会,如今成为幽灵出没的地方,只剩下一些破烂的房架子和残存的纪念柱。

19世纪80年代,疾病夺去了这个位于海达瓜伊群岛(夏洛蒂女王群岛)最南端的斯冈瓜伊岛上南斯廷斯村子里许多人的生命。

这里只剩下空房和纪念柱了。

这个遗址现在由加拿大公园和海达民族委员会共同管理。

公元1930年到公元1950年间,15根纪念柱已经移至博物馆。

村落更多的遗迹回归了森林,经历着风霜和年代的洗礼,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只残留10座房屋废墟和32根纪念柱的19世纪海达村落,显示了一个富有、辉煌社会曾经有过的生机和极高的艺术修养与技巧。

海达人既靠海又有森林,以贝类和沙文鱼为主要食物。

他们用红松做独木舟,盖房子和树立纪念柱。

红松纪念柱是海达人家族史的象征,里面掩藏着先人的遗骨。

海达人在安东尼岛上生活了数千年的时间。

村落遗址代表着人类定居史和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篇章,海达人的房屋已奠定了其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瓜伊海达人的历史是人与地球之间和谐关系的范例,在此地人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人们在此可亲身体验到海达人文化、宗教和神灵信仰。

一些古老的传统在此地仍旧被实行着,融为海达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海达人口头历史传说、语言、故事和歌曲得到了搜集整理,海达人的遗址也印上了地图。

早期的人类工业遗址也已一一探明:

在安娜.英里特、科夫和杰得威发现了废弃的矿井,罗斯港发现了当年捕鲸人的据点,该地还发现了一些古道、曲折的小径、矿车轨道和船的残骸。

海达瓜伊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岛屿为当地土著提供了丰富的生存和生长所需的物产。

因食物充足,易于获取,海达人有充足的时间来发展他们复杂的社会系统和反映了海达人与海洋和土地密切关系的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

位于此岛的南斯丁斯村落被公认拥有世界上最漂亮的海达人的木柱型墓碑,每个木柱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在数百个海达人遗址当中,斯岗瓜伊于公元1981年征得海达人同意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米瓜莎公园

英文名称:

MiguashaPark

编号:

711-011

相关联接:

http:

//www.unesco.org/whc/sites/686.htm

1999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米瓜莎公园坐落在魁北克东南部,加斯普半岛南部的海岸上,是一个古生物学遗址,被认为是世界上关于泥盆纪“鱼的时代”的最著名的化石遗址。

在早期泥盆纪地层里有六种三亿七千万年前的鱼化石,(和这个时代相关的鱼化石共有八种)。

其重要性在于这里有大量的,保存完好的鱼石螈的化石标本,这是第一个进化为四条腿的,呼吸空气的陆地脊椎动物——四足动物。

简介:

米瓜莎省级公园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东南部,瑞斯帝科河北岸。

公元1842年地质学家艾伯汉·杰斯尼首次发现了米瓜莎化石遗址。

公元1985年,政府宣告省级公园的成立。

米瓜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化石遗址,它是泥盆纪“鱼的时代”脊椎动物生活的代表。

这个地区拥有世界上已发现的数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鱼石螈的化石标本,这是第一个进化为四条腿的,呼吸空气的陆地脊椎动物——四足动物。

米瓜萨公园为地质学与化石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块有价值的遗址。

米瓜萨公园位于沙勒尔湾,卡尔顿山的西部,是一处因多彩多样而世界闻名的独特的鱼和植物的化石遗址。

这座公园地貌的形成大约有8公里长的距离,一直延伸到瑞斯帝科河的北岸,宽1公里,最高高度可达100米,地面以下延伸至300~600米。

米瓜莎公园化石群中特别重要的代表之一就是泥盆纪时期的鱼类群化石,另外无脊椎动物与70多种孢子化石也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素材。

目前公园设置了许多研究机构,陈列有5000多种化石标本。

公元1998年公园收到255000加拿大元用于购买土地和建立仓库,储存标本。

将近一个世纪米瓜莎公园植物群和动物群化石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来自欧美的科学家与收藏家纷纷来此参观研究这些化石的构造。

科学家在研究了米瓜萨的鱼类和植物化石后认定这些化石展现了3亿7千万年前地球的环境资料,揭示了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爬行动物是如何在地球上占了统治地位的。

例如:

一种绰号“米瓜萨王子”的鱼体内有肺,身体两边的鳍里有骨组织。

这帮助科学家们弄清楚了生物是如何从水中进化到陆地爬行动物的。

此地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陈设和化石遗址会让你明白米瓜萨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元1999年12月此地在摩洛哥马尔克什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确立了此地在世界自然和文化方面不可或缺的地位,旨在能够服务于人类。

魁北克历史区

英文名称:

HistoricAreaofQuebec

编号:

711-008

相关联接:

http:

//www.unesco.org/whc/sites/300.htm

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前新法兰西的都城魁北克,是由法国探险家查普伦在十七世纪早期发现的,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这里由英国人统治。

城的北部建立在悬崖上,保存有宗教和行政中心,包括教堂、女修道院和一些纪念碑,如巴里耶芒要塞和弗隆特纳克堡。

南城和老区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整体,这是一个坚固的殖民地城市最好的例证。

简介:

魁北克市是魁北克省的首府,也是加拿大内法兰西文化的发祥地。

位于圣劳伦斯河沿岸,城市建在狭长的高地上,扼守进入北美大陆的门户,固有“北美直布罗陀”之誉。

魁北克历史遗迹区差不多有一半的建筑是建于公元1850年之前的。

魁北克市原为印地安人居留地,公元1680年法国人建立永久居留地,公元1832年建市。

魁北克市是一个加拿大的历史名城,市区风景如画,处处保留着浓厚的法国色彩。

尽管今天这座城市已经发展为一个有60万人口的大都市,但这块面积135公顷(占城市面积的百分之五)的历史遗迹区却幸运地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魁北克要塞是北美大陆上最著名的要塞,历来被认为是加拿大的战略要地。

19世纪20年代,当时魁北克是加拿大主要港口,英国军队在海角的山上建立起坚固的军营并且在上城周围建起了城墙。

19世纪70年代,地方长官杜弗林爵士在一项关于保持城市传统的提案中建议市政府,尽管城墙和要塞已经丧失防御价值也不要拆毁它们,从而确立了历史遗迹区的地位,并且为旧魁北克创造了开发旅游业潜力。

法国人在圣劳伦斯河畔建立了最初的定居点,这个定居点正好靠近古易洛魁村落的遗址,位于一个大海角附近。

殖民点最初靠着河岸发展,后来就开始沿着海角建设。

河岸或者叫下城保留着居住区和商业区,上城变成市政管理和宗教中心。

魁北克城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

旧城全由城墙包围,新城在城墙以外。

市区分上城区、下城区和新城区。

上城区位于高坡之上,周围有平均高达35米的古老城墙,是北美读一无二的拥有城墙的城市。

下城区是商业区,位于上城东北方。

这里的皇家广场,被称为加拿大的“法国文明的摇篮”。

广场周围有许多几百年的老屋,从60年代开始,这里被魁北克政府辟为历史文物特区。

魁北克还是北美最古老的罗马天主教城市。

全市有50座教堂,著名的罗马天主教圣玛丽亚大教堂,有公元1647年原建的围墙。

维克图瓦尔教堂内有鲁本斯的名画。

建于公元1639年的于尔絮利纳修道院,是北美最古老的女子学校。

园内有公元1757年死守魁北克的法国主将孟康的墓园;公元1717年开始点燃的长明灯经历两个世纪未曾熄灭过;附设博物馆中所陈列的圣器,令人追忆昔日修女生活。

安斯梅多遗址

英文名称:

L’AnseauxMeadowsNationalHistoricPark

编号:

711-001

相关联接:

http:

//www.unesco.org/whc/sites/4.htm

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I)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投委员会评价:

此处有欧洲人第一次到达美洲时留下的历史遗迹——十一世纪时威金人的定居点,保存有类似在挪威发现的那种用木头和泥土建造的房屋。

简介:

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在安斯梅多生活过,众多考古学家的研究工作为我们认识此地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公元前6000年当地土著开始在此地定居,古代挪威人于公元1000年左右占领此地,公元1500到公元1800年间,法国移民过来的渔民或巴士克人中的捕鲸者曾光临此地,公元1835年威廉·戴克建立了今天安斯梅多社区的雏形,公元1914年W·A·莫恩推测挪威人曾到过此地。

1960年海尔格·英格斯塔特参观了安斯梅多地区,当地人指给他看古老的断壁残垣,在安妮.斯汀.英格斯塔特的主持下,安斯梅多的遗址于公元1961~公元1968年被发掘,进一步的发掘工作在加拿大政府的组织下于公元1973~公元1976年进行。

公元1977年该遗址被定为国家历史遗址。

公元1978年9月10日,安斯梅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遗产,正式被认可成为世界上少数几处有着重要考古价值的地方之一。

大约在公元985年,航海家们带着载满货物的船只首次发现了从西方通往新大陆的航线。

15年以后,李夫·艾瑞科在一个叫斯得莫帝的地方被冻死——李夫营地也因此而闻名,就在今天安斯梅多遗址附近的一个草坡上。

此后,李夫家族的成员和一伙殖民者到这里探险,最远到达了西南的新布伦斯维克。

但同当地土著人的冲突使他们不得不从该地区撤出,返回到格陵兰。

早期威金人对世界的发现,包括对北美的发现保存在威金人的英雄叙事诗歌“萨加”里面,古代的挪威英雄叙事诗是通过口世代相传的,后来被写下来供后代阅读。

在公元1000年以前,一艘自格陵兰岛驶出的有着笨拙而高耸的船首的船只曾在北美景色怡人的海湾抛锚停栖过。

因被他们所见而吸引,这支有着30名船员的队伍决定停留在此地。

第二年夏天,这批船员回到挪威,船上满载着木材和葡萄,前者用以建造房屋,后者用于酿酒。

对于当地没有合适建筑木材的格陵兰人来说,这批木材显得非常珍贵。

此后挪威人继续加强着同新世界的接触,欧洲海员继续着有关新大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了大西洋航线在公元1490年的再度开通。

在安斯梅多遗址留有北欧威金殖民者的遗址,它是欧洲人在北美定居时设立的第一个殖民地。

威金人在这里建造了三所覆盖草皮的木结构长形房屋和五座规模略小的建筑物。

这里还是新世界首次开始使用铁质工具的地方。

公元1960年,哈吉·茵格斯坦和安妮·斯汀·英格斯塔特率领的挪威探险队坦按照威金人中世纪冰岛人手稿中记录的北欧传说,发掘出8座建筑的遗址和上百种威金人的手工制品,大多由木头制成,也有金属、石头、青铜和骨头等质地的制品。

在建筑的废墟中,发掘者们挖掘出的工艺品与冰岛和格陵兰岛上的风格极为相似。

卢嫩堡古镇

英文名称:

LunenburgOldTown

编号:

711-010

相关联接:

http:

//www.unesco.org/whc/sites/741.htm

199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C(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卢嫩堡是北美洲英国殖民城市的最好例证。

它建于1753年,保存有完好的原始布局和完整的外观,城市整体结构呈矩形,摹仿了英国本土的城市规划结构。

居民尽量保持城市的和谐统一,保存了木结构的房屋,其中有些建于十八世纪,大部分建于十九世纪。

简介:

  

卢嫩堡古镇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新斯科舍省境内,距离其省会哈利法斯科西南约70千米。

“卢嫩堡的早期居民大多数是由德国、英国、法国移民而来的农民,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里,因生活所需,这些人就发展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航海和造船工艺,成为一支世界上最富决断力、最多才多艺的匠人队伍。

”公元1978年卢嫩堡人庆祝卢嫩堡建城225周年时,伊丽莎白·希思考特在一本杂志里曾这么讲。

卢嫩堡建于公元1753年,依布朗斯威-卢嫩堡公爵的姓而命名,公元1727年公爵成为英格兰国王。

卢嫩堡是新斯科舍省第一块英国殖民地。

在查尔斯·劳伦斯将军的指挥下,英国军事力量监控下,第一批移民开始在卢嫩堡安家。

来自德国中南部、瑞士和法国蒙贝里亚尔地区的当时被称做“外国新教徒”的移民,因其对英国皇室效忠的可能成为英国官方有意选择的第一批居民。

这些移民因英国政府许诺的无偿发放土地的承诺,纷纷来到这个新世界。

他们到来不久,当局就把城东划为居住区和花园区,并发给每户30到300亩耕地。

古老的市镇卢嫩堡的街道都是笔直的,所有的街角也都是方形的,这里是英国殖民政策的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英国曾经制定过一个“示范城镇”计划,在广阔的新殖民地上按照当时国王的意志仿照这种预先建好的“示范城镇”建立新的城镇。

至少21个殖民地在这个计划中受益,这些殖民地分布在安大略湖区、尼亚加拉湖区、乔治亚州、费城地区。

但是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没有一个殖民地能像南海岸新星卢嫩堡一样生存下来。

公元1753年6月,当时共有1453名殖民者在这里安家,他们大多数是讲德语的新教徒、瑞士人、法国天主教徒。

这个定居点严格按照“示范城镇”建设,它包括七条南北向的街道,除了一条叫国王大街的街道宽80英尺外每条街道都是48英尺宽,横向有9条东西向的街道,每条都是40英尺宽,城市被分成40到60英尺见方的街区,每一个家庭都分到一块街区。

英国贸易与殖民部制定这个规划时完全无视各地的地形差异,所以造成卢嫩堡街道虽然都是笔直的但有些路段坡度很大甚至有些陡峭。

这个古老城镇中有大约400栋主要建筑,百分之七十建于18或十九世纪,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木结构,而且很多房屋都涂的五颜六色。

卢嫩堡还有着丰富的龙虾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