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264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1.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先后出示)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

先摆了几个2?

又摆几个2?

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问题:

几根玉米为一组?

有几组?

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师:

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

“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

1个2,2个2,3个2。

板书:

3个2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

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

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白萝卜有5个2。

)集体数一数。

如果有6个2呢?

(就是2的6倍。

)10个2呢?

(2的10倍。

)师:

你发现了什么?

(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

)如果有几个3呢?

(就是3的几倍。

)有几个4呢?

(4的几倍。

)你又发现了什么?

(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板书:

几个几几的几倍

(3)讨论:

师:

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

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

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习:

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从图中看出,(  )的只数是(  )只数的(    )倍,(  )是一份的量(标准量)【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

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

(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

(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2)评价。

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3)变式练习。

提问:

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

5倍呢?

……

(4)检验。

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

(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

“第一行的5根小棒”)【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

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

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

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

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

(每拍1个2,中间停顿一下。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圈一圈说一说。

课件出示师:

还可以怎么说?

(是的2倍)思考:

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和的数量不一样呢?

(标准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

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

2.想一想,说一说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

你是怎么想的?

(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  )是(  )的几倍。

3.填一填图没了,你还会填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  )倍。

(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    )倍。

(  )是5的2倍。

  

4.画一画要求:

画和,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①(  )是(  )的1倍。

②(  )是(  )的2倍。

③(  )是(  )的(    )倍。

5.反馈交流。

平台展示学生作品①理解:

两个量之间1倍的关系。

②分析:

相同的2倍,的个数和有什么不同?

③感悟:

一个量是另一量几倍的关系时,辨析“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

第1题通过排列整齐的分类图形,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体会标准量不一样,即使倍数相同,结果也是不同的;第2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3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第4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思维进行拓展,通过练习,沟通“倍”的概念与乘法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倍概念的知识链

6.有关“倍”的小故事:

“成倍增长”师:

“倍”不仅可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的威力也是无比的。

不信,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故事的名字叫《智者的工钱》。

课件出示图片:

天数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10天…第20天第21天…第28天第29天第30天第31天钱数1分2分4分8分…约5元…约6523元约13046元…约130万元约260万元约520万元约1040万元引导学生具体看一看第1天、第2天、第10天、第20天、第28天的钱数变化,感受钱增长速度之快。

①列数据,摆事实:

如果这个月是二十八天,就是一百三十万元;如果这个月是三十一天,就是一千零四十万元。

(最后三天多出了900多万元。

)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②明道理,深思考:

我们感兴趣的不是这个近乎无聊的故事,而是最后三天居然能够产出如此多的钱。

也就是说,当一个事物到了成倍增长的时候,越是到最后,其威力是令人瞠目结舌。

③好习惯,倍成长:

当我们已经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比如:

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等)而这种好的习惯又能带给我们好处时,他所带给我们的益处是源源不断的!

【设计意图】将倍的知识渗透于故事中,将故事的道理渗透于生活中。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倍的威力,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一生的作用:

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

将枯燥的德育教育赋予新的生命力,在若有所思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味无穷。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能举例说说吗?

结束语: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百倍、倍加努力、成绩倍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教学设计之二

教师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

认识倍

任务二:

摆出倍

检测工具

1、50页做一做第一题

2、53页第一题

3、6是3的()倍。

18是6的()倍。

()是5的2倍。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兔子最喜欢吃什么?

(萝卜)看小兔子们拔来了好多的萝卜,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

生: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生说教师顺势板书贴图)

师:

这些萝卜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由回答)

师: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数量之间一种新的关系——倍。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刚才的表现,发现你们善于观察又善于思考,相信一定能学好!

民主导学

任务一:

红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的根数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任务呈现:

画一画:

用小棒代替萝卜画一画

圈一圈:

如果把胡萝卜的根数2根看作一份,圈一圈,看看红萝卜的根数里有几个2根

说一说:

说说两种萝卜的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自主学习:

生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

我们是这样圈的,红萝卜的根数里有3个2根。

红萝卜是胡萝卜的2倍。

师对小组评价加分。

总结强调:

回顾刚才的过程,胡萝卜的根数是2根,把它看作一份,红萝卜的根数里就有1个2根,2个2根,3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让学生上台指着图说。

全班同学在组内说。

找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说明理由

将白萝卜的根数先增加到12根,再减少到4根,再减少到2根,让学生说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师强调:

白萝卜和胡萝卜同样多,既可以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1倍,还可以说胡萝卜的根数是白萝卜的1倍

任务二:

动手摆出倍数关系

1、任务呈现:

摆:

第一行摆:

/////

第二行摆:

和第一行成倍数关系

说:

说说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并说明理由

2、自主学习:

生独立摆,然后在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选3名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摆,说倍数关系,并说明理由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见检测工具

结果反馈:

对照大屏幕,生汇报答案,自批,有错的改正

反思总结:

有什么收获?

教具与课件

萝卜板贴、课件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胡萝卜:

2个

红萝卜:

3个2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练习与作业

1、红花与黄花的题

2、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题。

打乱圆点的顺序,杂乱无章的出现,让学生数出每种圆点的数量,在确定标准量,求出谁是谁的几倍。

3、练习十一第3题,跳绳的题

3.教学反思

为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实现更有效的互助共享,我校践行探索“一课三备”的有效备课的方法。

本学期我对《倍的认识》一课进行一课三备,通过一课三备,提高了本课教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案既充满集体智慧,又突现个体风格。

一备:

钻研教材,博览群书,形成初案。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

“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自我出发,看看这节课应怎样设计。

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按照教参的设计进行教学,但我总有个疑问,“倍”的概念应怎样提出呢?

学生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

于是我又大量的翻看网上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视频,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逐渐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课的思路:

1、从图形出发,由形找数,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2、通过比较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根数的数量关系,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

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

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在知识点学习之后,设计“我会填”、“我会拍”、“我会摆”环节,既有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巩固练习,又提及到了下节课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此环节目的是为下节课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备:

集思广益,去其糟粕,写出教案。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坚实基础。

一备后,我们科组就这一课组织了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对“一备”中的“无效点、低效点、错误点”进行修改。

1、选择使用书中的主题图,但摒弃了红萝卜与胡萝卜的比较,而是直接拿白萝卜与胡萝卜进行比较:

先出示2根胡萝卜、6根白萝卜,引出3倍的概念,进而白萝卜的数量增加到8根,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4倍的概念,然后引学生回到教材中10根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比较,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得出5倍的结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

2、学生能通过圈一圈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没法圈一圈的(图形排列无序或没有图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图找数,并从数字中找出倍数关系。

引导学生从“一份有2根,6根能分成这样的几份”发展到“6里面有几个2”,引出“6是2的几倍”,得出结论:

大数里有几个小数,这个几就是几倍。

这样的表述能更鲜明地表达相比较的两个数与“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

3、建立倍的模型离不开“几个几”,也就是二年级上下两册书中乘除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导入时,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强调了份数和每份数;进行了拍手游戏,在动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这样的导入与新知“倍”形成了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三备:

课后反思,精益求精,完善教案。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结合多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上完这节课,我反思我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课前游戏

课前让学生进行了拍手游戏,并且有规律的拍手,从中复习了几个几的知识,沟通了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这种游戏形式,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倍”概念的理解扎实

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同样重要。

在科组的帮助下,我更注重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

这节课知识点不难,难在表达上,于是我从例题开始,给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表达方式:

“胡萝卜是1个2,白萝卜有3个2,所以白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让学生在多次复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同时会表达“倍数关系”。

再通过2个胡萝卜和8个白萝卜、10个白萝卜比,追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多次表述中强化了这一点。

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表述非常清晰明了,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3、练习题设计层次性强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过关练习。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练习题设计由易到难、由扶到放,体现出了练习的坡度。

学生在过关练习中,兴趣高涨,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真的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虽然在课前我对讲授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成进行了预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以下几点完成得不好:

1、没有备好学生

我在课前没有做好学生的知识前测,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不符,其实学生对“倍”的认识远没有我想得那么陌生,我还是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不能紧紧跟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依存着我的教学设计去生成。

2、语言不够严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

只有教师准确、精炼的言语示范,学生才能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

本节课中,个别环节我的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清晰。

经过这次一课三备,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更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备好课尤为重要,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仔细揣摩,锻炼自己对课堂生成处理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改进,我的课堂会更有趣、更高效,以期达到“教而无痕,学而有得”的境界!

 

4.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篇二

一、关于教材处理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在最初的设计出来后,经历了几次试教,均出现有学生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几分之几”的情况。

这让我产生了最初的设计是否低估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的疑问。

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北师大版教材中将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融合到一课中教学的内容设置。

不管是哪一版本教材的何种安排,教学的重点都是要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

当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并理解到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后,会联想到其中的几份就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也是很自然的事。

仅从这个层面来看,认识“几分之一”仍是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的基础。

有几个学生折出表示“几分之几”的图形,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都能借助于1/2的学习就理解了几分之几的意义。

他们其中的大多数还必须在丰富的动手做、辨析等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体会,提高对分数意义的认知。

基于这样的考虑,几经调整后我的教学设计仍然尊重了教材的内容安排,将教学重点锁定在认识“几分之一”上。

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图形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正是基于对几分之一的充分认知,学生很容易就能借助图形比较出几个分数的大小。

有的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自己的思考。

这种数学与生活现象的融会本身也再次体现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自主建构。

二、关于练习设计

这次教学中,我将设计之初的拼图练习调整成了板报中的分数。

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在练习中加大数学思维训练的含量。

原来的拼图练习,形式很新颖,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很高。

但是,当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让他们在几个完全相同的图形中选择不同颜色的图形来拼图,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出红色部分是图案的几分之一的判断,这其中的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

所以,我借鉴了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个板报中的分数的练习并加以调整,力争借助这一练习实现这样几个层次的思考训练:

一是直观辨析板报的几个栏目分别是板报的几分之一;二是借助图形体会单位“1”的变化后表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几分之一”的变化;三是在借助图形初步建立起几个分数间的关系,即1/2的1/2就是整体的1/4等。

当然在教学中仍有许多的遗憾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整。

如:

对五角星的1/5的处理,应注意区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可以把五角星的一个角以立体透视图的闪烁方式呈现给学生。

风车的每一个叶片都是风车4个叶片的1/4,而不是风车的1/4,可以借此做几个整体作为单位“1”的知识渗透。

还有的学生在表述中经常会忽视“平均分”的过程,在教学中还要加以提示和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