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183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docx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

陕西省蓝田县的民间文学概述

摘要:

民间文学是有别于作家书面文学而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口头文学,它是用朴实真挚的感情直接反应生活,非常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婚葬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遍流行着。

同其它地方的民间文学一样,蓝田的民间文学也同样具有人民性、口头性、传承性与变异性。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此地区的人民创造了许多民间文学,如各种关于本地山、塬、县名的传说、通俗具有地方特色的谚语歇后语歌谣还有戏剧等。

灿烂的文学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与继承,但随着岁月的增长许多民间文学在不断的流失消亡,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保持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必须做出努力想好措施完好地保护我们灿烂的地方民间文学。

关键词:

县城概况民间文学保护与继承

蓝田县,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属西安市所管。

县境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5公里面积1969平方千米。

2008年人口普查数据为63万,主要为汉族。

县人民政府驻蓝关镇,它地处西安市东南部,秦岭北麓,属古都长安京畿之地,也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县城距西安35公里。

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8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

一.县城概况

1.历史渊源与县名由来

  蓝田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区之一,因而其历史非常幽深远古。

现获史料最早记载,蓝田在唐尧时隶属雍洲,其建置因荒远莫证。

至西周时,蓝田属畿内,称“弭”,或叫“弭侯国”。

“蓝田县”建置的确切记载是东周安王二十三年,(秦献公六年)即公元前三七九年。

历史沿革。

秦置县,以地产美玉(次等美玉叫蓝)故名。

北魏并入霸城县,后复设蓝田县。

北周升为郡后又置蓝田县,袭至今。

现在的县城,是在古柳城的东南隅改建的。

有一千四百年历史。

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入征关中至蓝田,以当地遍植柳树,又面对山,故名柳城。

蓝田县名的由来,按《元和郡县志》解释:

因为蓝田出美玉,而“蓝田”为美玉之一种,故称蓝田县。

蓝田县的名字也随着“蓝田玉”而放出光彩

 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易人,有水有山有温泉,在这片黄土地上生长着一群憨厚善良的三秦人。

也许在你的眼中就像唐代诗人韩愈说的那样,“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东临巍巍秦岭,西临茫茫白鹿。

”蓝田玉因为被用做玉玺而从此流传下来。

以色泽好,花纹美而著称于世。

深受历代黄帝.贵妃的喜爱。

李商隐有诗云: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地貌地形

 蓝田县地貌地形复杂,南部为秦岭山地,中西部川、塬相间,北部是横岭。

海拨418—2449米。

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省级贫困县。

它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宜林、宜牧、宜粮。

3.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丰富。

全县耕地面积76万亩,经济以农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薯类、豆类等。

中药材有天麻、五味子、党参、柴胡、杜仲等。

林产有油桐、漆树等,辋川白皮松是名贵树种之一。

荒山荒坡面积50.4万亩,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

林地面积163万亩,辋川的白皮松是我国名贵风景树种之一。

 

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目前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38种,已探明储量的有21种,高岭土矿储量6000万吨,高品位石灰石矿储量1.2亿吨,优质花岗岩储量8亿立方米,蓝田玉储量100万立方米。

探明地下热水四处、已开采利用三处,矿泉水16处,经地矿部门评审鉴定,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5.旅游资源

 蓝田县是人类始祖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闻名中外的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华胥新石器时代遗址,唐朝诗画家王维辋川别墅遗址,被誉为“第二敦煌”的佛教净土宗胜地水陆庵,蔡文姬纪念馆、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的省级自然风景区王顺山森林公园、汤峪温泉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

6.古今交通与战略地位

我国历中上在关中建都的共有六个统一王朝和十一年短期政权,经营时间达一千多年。

特别是早期的周、秦、汉、唐这些盛大朝代,为了统一全国,通达政令,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都在交通方面有过建树。

蓝田县是古都东南方向的门户,是保护帝京的天然屏障,自古称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

这就使蓝田在交通上,军事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远在秦时,秦国为了发展和巩固政权,大规模地辟巨堑,通关塞,修驰道,开通东南交通线路,称之为“东南方干道”。

在这条干道上首当其冲的就是在蓝田境内的“蓝关古道”。

现在的交通十分方便,312国道贯通全境,蓝田—小商塬二级汽车专用线已建成通车,省道县道四通八达,县乡公路形成网络,投资3.4亿元的西蓝(西安—蓝田)高速公路缩短了蓝田和西安的时空距离,全县实现了川塬地区乡乡通油路,山岭地区乡乡通砂石路,全县村村通路的目标。

二.民间文学的概述

(一)历史传说

1.县城名字的传说

蓝田在得名之前,传说不过是终南山古驿道上的一个小山庄。

庄上有一个穷书生叫杨伯雍,他年轻好学,心地善良。

当他看到过往旅客长途跋涉经过此地,缺少歇脚喝水的地方,便搭了一个蓬草凉亭,供过往旅客喝水用茶。

一天,一个老汉身背碎石,因劳累过度,栽倒在凉亭前。

杨伯雍急忙把老人搀扶起来,喂水喂饭,救了老人。

老人把他背的一斗碎石给他,不等杨伯雍答谢,老人便消失了。

 

原来,杨伯雍救过的那老人不是凡人,而是太白金星。

他托梦给杨伯雍说:

“晴天日出入南山,轻烟飘处藏玉颜。

”从此,只有知情人才在深山觅得宝石。

官匪只能采得未长成玉的蓝色石,这是一种次等玉。

此次等玉就叫做蓝。

秦时设县,因产此玉故名蓝田县。

  

2.王顺山的传说

  据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在秦岭山上住着一对母子,母亲给儿子取名叫王顺。

王顺从小就不大听话,母亲临终时,希望儿子将来能把她埋在山下,于是便对王顺说:

“儿呀,我死了以后,你要把我埋到山顶上。

  母亲去世了,王顺悲痛万分。

他心想,自己从未听过母亲的话,这回,一定听从母亲临终时交代,于是,他把母亲的遗体背到了山上。

高山之上只有石头,为了使母亲能够入土为安,王顺便从山脚下一担一担地担土上山,不管日晒雨淋,不管寒风刺骨,终日不止,三年而不息。

后传说王顺在山上修炼,羽化升天。

此后便有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昔有王氏子,羽化升上玄”的诗赞。

  孝子王顺担土上山葬母,三年而不休息,孝心感动天地。

乡间父老为使孝道永传,又将玉山名为王顺山,并建王顺祠,春秋香火不断,时有往来游山的善男信女前来进香抽签,顶礼膜拜。

3.鲸鱼沟的传说

   鲸鱼沟将白鹿原分为南北二塬。

传说当时,东海里一对大鲸鱼分别驮着七十七个老百姓,乘风破浪游了九九八十一天,游到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恰逢女娲以炼石法把天补住,天水很快退定,这对鲸鱼和驮着的男女百姓就搁置原上,就此安家落户。

善良的鲸鱼即被滩在淤泥之中。

年复一年,时代变迁,在长安古城筹建之前,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全国高手风水先生四处观察看穴,把白鹿原地下的鲸鱼误看为龙脉,确定在这一面依山,三面环水,居高临下,攻守兼宜的地方建立都城。

遂在白鹿原四角埋石以作樗,不日择吉动工。

鲸鱼得此消息,连夜奔逃,致使平坦坦的白鹿原陷出一条鸿沟。

统治者大失所望,只好把城址改移到现在的西安。

后来,菩萨也为此遗憾,便用衣襟包些黄土向幼童讨风说:

“孩子,你看这些土能不能将此沟填满?

”孩子说“不行不行,差的远着呢!

”菩萨生了气,把那些土向北一甩,甩出一条岭怅然而去。

因此传说,人们才称为鲸鱼沟。

4.白鹿原的传说

版本一: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玉皇的一个女孩子,想在人间找个心地善良,勤劳勇敢的猎人结为夫妻,于是,好变成一只白鹿来到洣水河边的山上游玩,引起了许多猎人前来追捕。

猎人们追呀追呀,不知追了好久,都没追到。

弄得大家都不想再追了。

唯独有个年轻的猎人叫阿原的,却不愁辛苦,总是跟着不放。

他追来追去后来追到洣河边的小山坡上,眼看前面一条大河,白鹿已走投无路,阿原正准备举弓搭箭来射时,忽然前面浓雾四起,什么也看不见。

一眨眼间,浓雾中走出一个长得蛮漂亮的女子,笑嘻嘻的向阿原走来求爱。

这时阿原又喜又怕,喜的是自己一封锁所有,孤单一人,年近三十学还未结婚。

怕的是这深山老林那有什么美女,一定是什么妖怪变的故意来和他作对。

正当阿原不知如何是好时,可是那少女却拉手拍肩无论如何要和他成亲。

阿原经不起她的纠缠,只好答应了她。

于是两人便在山坡上拜了天地,结为夫妻,并决定在这里安居乐业。

他俩白天下河捕鱼,上山打猎,晚上住山洞里。

正当他俩辛勤劳动,恩爱度日的时候,玉皇发现自己的女孩下凡与猎人成亲,气得要死,马列上要九天玄母娘娘把她如回天宫,夫妻俩离别时哭做一团,难舍难分,最后少女约定九九八十一天后,再在这里相会。

阿原信以为真,守在这里,天天打望妻子回来。

等了三个九九八十一天,仍不见妻子的影子,他知道没有什么希望了,便函眼泪汪汪地带着弓箭回到定里。

后人为纪念他俩在这里成亲和生活,便把洣水河边的这块山叫做“白鹿原”。

版本二:

传说在很远很远的年代,浊峪河水清清,赵氏河水淡淡,怀抱一片神奇的黄土高原。

这里土沃地肥,林草茂盛,炊烟袅袅,村落静谧。

这里先民勤劳,乡俗淳朴,天高云淡,不知那一年的夏季,病魔残酷的窃洗了这片祥和的土地。

一切生灵一夜间像秋天的叶子,纷纷逝去,万户萧条,鬼歌四起。

有户人家的土炕上,奄奄一息的老人,流着绝望的泪水。

儿子紧紧的握着父亲的手,正跪炕前,带血的泪水挂满脸夹。

这时门“吱呀”一声,闯进来一只雪白雪白的鹿,嘴噙一根青绿色的草,悄悄地放在老人的嘴边,轻轻地像一朵白云一样飘去。

于是,儿子用鹿儿送来的草,给父亲煎了一碗草汤,喝了这碗草汤,老人奇迹般的痊愈了。

第二天,父子俩寻找那送草的鹿儿,刚出门,一滩滩暗红色的血,让父子俩顿生疑虑?

血,是鹿儿的!

那松软的土地上有鹿儿的蹄印,印窝里注满了红红的血液。

父子俩流着泪水,踏着鹿儿血迹的蹄印,一片青绿色草丛中,静静地躺着安详的鹿儿,它早已悄悄地去了天国,没有带走它一身的雪白和一片云彩。

这片青绿色的草,正是鹿儿送给老人治病的神草,老人和儿子终于明白鹿儿的良苦用心:

为了解救世间生灵,抗违了天界的诫律,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老人和儿子也和鹿儿一样,把这青绿色的草分送给大家治病疗伤,病魔被击垮,这里又恢复了静谧、祥和。

为了纪念这只雪白的神鹿,这方土地便有了一个富有诗意和美丽的名字——白鹿原。

版本三:

传说原上出现过一只白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

白鹿跳跳蹦蹦像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倏忽之间就消失了。

之后人们便发现白鹿飘过以後麦苗忽地蹿高了,黄不拉几的弱苗子变成黑油油的绿苗子,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色绿的麦苗;有人还在田坎间发现了僵死的狼,奄奄一息的狐狸,阴沟湿地里死成一堆的癞蛤蟆,一切毒虫害兽全都悄然毙命了;更使人惊奇不已的是,有人突然发现瘫痪在炕的老娘正潇洒地捉看擀杖在案上擀面片,半世瞎眼的老汉睁着光亮亮的眼睛端看筛子拣取麦子里混杂的沙粒,秃子老二的瘌痢头上长出了黑乌乌的头发,歪嘴斜眼的丑女儿变得鲜若桃花……人们一代一代津津有味地重复咀嚼着这个白鹿,尤其在战乱灾荒瘟疫和饥饿带来不堪忍受的痛苦里渴盼白鹿能神奇地再次出现,而结果自然是永远也没有发生过,然而人们仍然继续兴味十足地咀嚼着。

(二)谚语、歇后语、歌谣、戏剧以及节日习俗

1.谚语

(1)天象类

1早烧不出门,晚烧晒死人。

(烧指天上的火烧云)2云往东,刮狂风;云往南、水飘船;3云往西,老爷骑马披衰衣;云往北,晒干麦。

4王顺山戴帽,伙计在屋睡觉。

(王顺山,5终南山峰之一,在蓝田东南;戴帽,指山上有乌去笼罩)6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呼噜大白雨。

7瓦碴云,晒死人。

8老云接爷,等不得半夜。

(日落西天时,西天有黑云,不等半夜就会下雨)9初三初四不见月,连阴带下半个月。

10十四、十五月不明,一月只有九天晴。

11水瓮器,(水缸外壁湿润)盐罐潮,天雨不久就来到。

12燕子低飞,鸡早上架,天爷要下(雨)。

12蚂蚁搬家,长虫过道,大雨就到。

13狂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14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5冬走十里不明(夜长),夏走十里不黑(昼长)。

16吃了腊八,长一杈把(白天渐渐长了)。

17吃了“五豆”,长一骨头。

18星星眨眼,离雨不远。

(2)农事类

1干锄谷子湿锄花(棉花),蒙蒙雨里锄芝麻。

2锄谷一寸,强如上粪。

3要拾花,旱五、八(五月八月要旱)4伏里戳个皮(指浅锄)强似秋后犁几犁。

5浇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

6庄稼要打粮,全靠肥为王。

7庄稼要使牛,一月一两油。

8冬月上金,腊月上银,正月上粪白哄人。

10麦收八、十、三场雨(这三个月需要下雨)。

11麦种泥条,谷种尘,黄墒的豌豆爱死人。

12庄稼要吃面,立夏十日旱。

13刺芽发,种棉花。

14三月二十八,麦子豌豆乱开花。

15四月“芒中”刚搭镰,五月“芒种”不见田。

16养猪养羊,本短利长。

麦要种成,谷要锄成。

17立秋见耙,误了来年夏。

18耙耱不早,浮墒难保。

19立夏不下,锄头高挂。

20秋耕深,春耕浅,旱涝不用管。

21伏里深耕田,赛过水浇田。

22八月犁地不带耱,不中在家坐。

23麦熟八成收十成,麦熟十成收八成。

24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

25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

26有料没料,四角搅到。

27水草喂到,胜似吃料。

28牲口要好,夜草要饱。

29牛要长,草要瓤。

28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栽下当年钱。

30立夏不光场,麦在土里扬。

31庄稼要吃面,“九九”雪不断。

32伏旱不算旱,秋旱连根烂。

(3)持家、养性类

1勤快勤快,有饭有菜。

2懒惰懒惰,受冻挨饿。

3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

4家中有个囔囔神,强似使金银。

5三勤加一懒,想懒不得懒;三懒加一勤,想勤不得勤。

6吃不穷,穿不穷,计算不到一世穷。

7指亲戚,靠邻里,不如自己学勤勤。

8不吃苦中苦,难和甜中甜。

9不怕人穷,但怕志穷。

10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

11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12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

13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14有理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15铺路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16活着孝顺吃一口,胜过死后献一斗。

17男人是个耙耙子,女人是个匣匣子,不怕耙耙没齿儿,就怕匣匣没底儿。

2.歇后语

1秃子头上的虱——明摆着。

2西瓜地里的梨瓜子——瓜娃。

3碗大的西瓜一拶厚的皮——瓜严了。

4由耀州过来的——瓷货。

5皇上他妈拾麦——为了散心。

6红萝卜调辣子——吃出看不出。

7头上安电泡——自亮。

8鸡啼起来耧豌豆——根根筋筋都抓了。

9云缝子的日头,窑婆子的指头——毒。

10皇上吹的玉石喇叭——君子唢号(所好)不同。

11大年三十不吃黑馍——穷讲究。

12推磨子吆驴——图邻家好听。

13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有事(事)在呢。

14苜蓿地里刺荆花——人家不夸自己夸。

15丈母娘夸女婿娶了个好媳妇——看谁夸谁呢。

16张飞卖毛栗子——人硬货扎手。

17张飞的胡子——楂楂子。

18客店里的臭虫——吃客。

19十一个人排两行——人五人六(自满得意)。

20康老五的牛——好吃头。

21屎巴牛哭他妈——两眼墨黑。

22蜗蜗牛犁地——白受苦。

23屎巴牛翻跟头——显自己的外黑屁股。

24老鼠抠猫的尻子——寻死呢。

25老鼠钻进书箱子——咬文嚼字。

26老鼠拉铣把——大头在后。

27老鼠的尾巴砸七十二下——肿不了多大。

28瞎雀碰上好谷穗——把运气不当本事。

29蛤蟆过门槛——既蹲尻子又伤脸。

30太岁头上动土——寻着挨错。

31打的鸭子上架——实在勉强。

32法他妈把法儿死了——没法了。

33石灰窑里撇一砖——白气冲天。

34十亩地里一苗谷——独苗。

35鸭子下蛋——不照后。

36土地爷哄吃娃的馍——没神气。

37尿罐拴铁丝——硬系。

38河道里扎墙——没鳖走的路了。

39雀窝戳了一杆子——乱吱哇。

40瞎子打娃——搂住一顿是一顿。

41纸糊的背墙——靠不住。

42猪尿泡比刀子——把气放。

43棉花籽的眼窝——有油没光气。

44头上生疮,脚步底流脓——瞎透了。

45瞎瞎莲菜——坏心眼。

46一个驴骑了两簸箕——走到那扇到那。

47胳肢窝生疮——阴毒。

48阎王爷拉家常——尽是鬼话。

49火神庙祈雨——找错了门。

50脱了裤子放屁——多一番手续。

51坐轿打瞌睡——不识抬举。

52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

53精尻子撵狼——胆大不嫌羞。

54尿泡打人——虽然不疼,臊气难闻。

55猪不笑老鸦黑——一样色货。

56出檐的椽头——先孽。

57鸭子煮了七十二滚——光是嘴硬。

58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59大年三十看历头——没日子了。

60雨后送伞——落空人情。

61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62丈二高的灯台——照远不照近。

63豆腐跌到灰里头——吹不得,打不得。

64端的梯子上天——不知高低。

65卒子过河——有进无退。

66五州加一州——溜(六)走(州)。

67死人欠帐——活该。

68猪八戒背稻草——要人没人,要行李没行李。

69猴子搬包谷——搬一个摞一个。

70瞎子夹的毡——胡铺(扑)。

71狗吃粽子——不解腰儿。

72锤子打磨扇——石(实)打石(实)。

73瞎子吃饺子——肚里有数。

74炒面捏的娃娃——熟人。

75老和尚饮驴——过道数。

76狗喝面汤——耍舌头。

77爷孙俩逛集——一大一小。

78两个和尚大家——谁也抓不住谁的辫子。

79老婆婆算帐——节节清。

80挂面不调盐——有言(盐)在先。

81背的麸子上集——粜(调)皮。

82瞌睡遇见枕头——碰了个好向。

83胸膛上挂——劳(捞)心过余。

84红萝卜敲磬——不是正经锤锤子。

85屎巴牛跌到尿罐里——活受罪,还当飘洋过海哩。

86墙肚里的柱子——暗出力。

87六月的萝卜——少教(窖)。

88麦杆吹火——小气。

89裁缝的尺子——量人不量己。

90吃了秤锤——心重。

91弹棉花的娶婆娘——非一日之功(弓)。

92下巴底下支砖——张不开口。

93吃了包子混面钱——混帐。

94狗揭门帘——凭嘴呢。

96长虫的尻子——深洞洞。

97驴粪蛋子——外面光。

98披的被子上天——狂的没领。

99鼻子大把嘴压住了——有口难张。

3.歌谣

麻野雀,尾巴长,娶了媳妇不要娘,把娘背到山背后……。

割肉肉,割豆腐;趟忙吃,趟忙咽,小心老娘回来见。

小白菜,地里黄,三岁离了我的娘,最怕爹爹娶后娘。

后娘来了三年整,生个弟弟比我强。

弟弟上学我放羊,弟弟睡炕我睡床,弟弟吃面我喝汤,端起碗来泪汪汪,长声短声哭亲娘!

亲娘想我一场风,我想亲娘一场空。

懒婆娘谣:

正月不是做活天,人来客气把茶端。

出门走亲忙过年。

二月不是做活天,龙抬头来停针线,装上炒豆把门串。

三月不是做活天,清明上坟戏秋千,手提篮篮把菜剜。

四月不是做活天,赶集上会把心散,耠烙粽子凉又甜。

五月不是做活天,光场转罢地里转,嫩豆角尝个鲜。

六月不是做活天,日焦汗流擦不干,荫凉树下把扇扇。

七月不是做活天,乞巧彩棚跑个欢,穿红着绿把戏看。

八月不是做活天,买包月饼把娘看,过了中秋盼过年。

九月不是做活天,蒸上花糕把女看,韭菜饺子神仙馋。

十月不是做活天,天短做饭费时间,阳角圪晒暖暖。

冬月不是做活天,风雪寒冷把门掩,棉被热炕少动弹。

腊月不是做活天,眨眼之间到年关,磨面蒸馍他爸干。

月亮爷,明光光,我在河里洗衣裳。

洗的净净的,垂的硬硬的,打发娃子上学去,打发女子做活去,娃子得了状元郎,女子学成巧姑娘。

小小猪,胖都都;吃的饱,睡呼呼,谁懒惰,是小猪。

咪咪猫,上高高;上树去,逮雀雀,雀雀飞了,把老猫气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关门操手;三九四九,冻破砖头;五九六九,阳坡看绿;七九八九,燕子戏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再九九,镰把不离手。

“七九”六十三,皮袄叫驴穿。

“九九”八十一,穷汗顺墙立;盼的暖和了,肚内又发饥。

饿死饿活,别给地主叫熬活;深坷篓子锅,短把子勺,舀得饭咧够不着。

虫虫辣子凉水和,黑豆面煮馍,一人五个,吃的多了还怕掌柜的打着;要得钱了推推挪挪;要的紧了,耳把子招祸。

差人下了乡,百姓遭了殃;鞭子一响,银子花了几两;鞭子一弹,花钱就得几串。

鸡也飞,狗也咬,县上差役又来到;派款项,要粮草,苦害百姓活不了;快快躲,快快跑,让他逮住命难保。

骂差吏歌:

常说苛政猛如虎,差吏更比猛虎凶;猛虎做恶吃人肉,差吏吃人不吐骨;进门咧嘴又瞪眼,开口声声骂祖先;饭毕茶罢过烟瘾,临走还要索脚钱;路程谁管多少里,脚钱至少一块钱;娘生两脚为生计,他长两脚把人欺。

进村害村村不宁,串户骚户户不安,倾家荡产母子散,穷人心里似油煎;今日不消心头恨,枉披人皮在世间;提斧握镰起来干,旋转乾坤闹翻天。

东方发了白,山王村出了一股贼;秦培太,刘汉一,横行东乡把人欺;名义为民团,实比豺狼残;若要把命活,扛着长矛捣贼窝。

钢刀嚓嚓寒光闪,血泪滚滚流不干;贪官污吏心太残,那怕死骨堆成山;千里乌云遮地暗,农民苦处说不完;泪水流得涝池满,池满时节就换天。

没有神,没有鬼,不信命好八字美;将相本来没有种,墙倒全靠众人推;大家拾柴火焰高,大胆能让鬼求饶;今日打跑秦培太,明日收拾刘汉妖。

提起旧社会,叫人心发抖,从小做牛马,苦日咋到头。

不怕山高险,何惧狗贪官,穷人闹翻身,决心闹共产。

他们有钢枪,我们有长矛,民团不可怕,只要一条心。

灞河水,弯又弯,穷人卖柴难上难,脚无鞋,衣裳单,忍饥受饿叫熬煎;起鸡啼,熬半夜,布袋装个冷饭团。

婆娘哭,娃叫唤,一担能卖几文钱!

一天天,一年年,这样日子几时完!

咬紧牙关紧腰带,盼望共产早到来。

穷人终年进南山,身上穿的烂衫衫;肚内饥饿实难忍,家里娘哭娃叫唤;黑暗社会快点亮,早盼共产党坐江山。

哪怕乱垒铁墙,哪怕铡刀架脖上!

革命好象通天柱,天高地厚无阻档。

刘志丹带兵七百多,南征北战过渭河;日行千里不知累,夜走八百不歇脚;神出鬼没天兵降,专打贪官捣贼窝;大营扎在张家坪,红旗飘飘唱欢歌。

打土豪,除劣绅,分田地,做主任,穷人为啥腰杆硬,穷人伙里有能人。

斗地主,分田地,有粮吃,有房住,从此不受狗的气。

生下娃是老蒋的,挣下钱是保长的,你若不信,请问联保主任。

4.民俗风情

(1)春节习俗

春节蓝田俗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中旬起,人们开始置办年货、扫尘刷墙、布置室内。

二十三日“祭灶爷”(亦有二十四日),让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三十日安神敬祖、张贴春联,日落前在门内横放一棍棒或刀片之物,意为拒邪入户。

当晚称“除夕”,送旧迎新,讲究通霄不眠,谓这“熬年”。

全家团聚,欢庆喜闹,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

三更时辰,敞开门户,鸣放鞭炮,点烛焚香,祭社祀神,祝福求财。

初一黎明,更换新衣,先给祖宗烧香,再给长辈“拜年”。

日出前吃饭,这是全年第一顿饭,宜早不宜迟,宜剩不宜欠,一般讲究吃饺子,饺子如有破绽,只许说“挣”,不许说“烂”。

饭后,户族间相互拜年,庆贺祝福。

(2)婚、丧、喜、庆

婚娶:

蓝田旧的婚聚程序遵循“六礼”之轨,历代虽有演变,但至民国仍存在不少清规戒律。

1、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2、合婚。

3、押贴。

4、封礼。

出嫁,本县人俗称“起发娃”、“打发娃出门”。

婚娶男方叫“娶媳妇”。

新郎和作伴人前往迎聚,去时,要带12个硬盘(即礼馍或曰duo馍),三副红贴(敬请女方三辈人送女登程)和一付冠婚吉书(说明一些禁忌事项)。

新妇上轿时须嚎啕大器,同胞哥背进轿门(无胞哥同辈他人亦可)

丧葬:

蓝田的丧葬礼俗,历代虽有增减和变革,但其落后、迷信、唯心等封建糟粕却一直沿袭。

临终前,要给剃头、梳头(男剃女梳)、洗脚、穿老衣。

断气后,烧“倒头纸”、献“倒头饭”烙打狗饼。

在门前挂“纸刷”(告示已死人),将死者放在木板上,用纸或白绫蒙面,将打狗饼装在袖筒内,再用白布或纸绳把脚手捆在木板上,献上“倒头饭”、点燃“照尸灯”。

子、女、侄、孙戴重孝,重孝头布与棺盖等长,一般孝子头布3到5尽。

生子:

妇女生子,本县俗称“坐月”。

一月满后,择一吉日设宴待客,叫“待满月”或“做满月”。

本县东乡一带兴“待二十天”,且限于头生子。

“待满月”或待“二十天”,孩子的外婆家为主宾客,赠礼局限性较其它宾客丰厚,除面食糕馍外,还有帽子、鞋袜、衣服、抱褥、风衣等。

其它宾客赠以布料3到5尺或少量衣物。

新生儿满月后第一次同其母去舅家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