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128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

《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化工实习报告.docx

论文化工实习报告

实践报告

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浅谈

 

专业:

检测技术及应用班级:

检测0931班

姓名日期:

2012年6月

前言

按照煤干馏的不同终温,将煤的干馏划分为3个干馏类型。

干馏终温在500~700℃范围内称为低温干馏;700~900℃范围内称为中温干馏;干馏温度大于900~1000℃称为高温干馏。

煤的低温干馏始于19世纪,至20世纪在欧洲已有很大的发展。

特别在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利用低温干馏焦油制取动力燃料,以满足战时生产燃料的需要。

日本在战时也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将低温焦油加工成战时用燃料。

这些低温焦油加工生产厂的工艺过程与高温煤焦油加工生产厂完全不一样,也从未与高温焦油联合生产过。

在1943年这些战时工厂曾生产和加工了约250万立方厘米的低温焦油,而当时焦炉生产的高温焦油在加工量上相当于低温焦油加工量的77%。

战后,由于廉价的石油冲击,使低温干馏工业处于停滞状态,而一些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至今仍停留在常年操作生产中。

单一的煤低温干馏已经不多见,但从能源以及化工资源考虑,低温干馏和低温焦油加工还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欧洲,目前低温焦油加工生产量大约为150立方厘米,采用加氢、蒸馏、萃取、裂解、脂化等工艺方法,生产汽油、柴油、酚类产品、盐基类产品、溶剂、石脑油、渣油等产品。

适合用于低温干馏的煤是无粘结性的非炼焦用煤,如褐煤或高温挥发分烟煤。

我国这类煤种储量丰富,是发展低温干馏的基础。

低温干馏过程比煤的气化和直接液化简单得多,加工条件温和。

若能通过回收低温干馏煤气和焦油,并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使低温干馏产品能找到较好的利用途径,将会具有很好的竞争力。

实习单位: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天津大沽化工厂)始建于1939年,是一家集氯碱化工、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于一身的大型国有企业。

公司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与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京津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天津机场相毗邻。

公司建有直接通往公司内的铁路专线和用于进口贸易的3个5000吨级码头及液体产品接卸、储存装置。

公司附近有著名的长芦海盐和大港油田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现有职工42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12人,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94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资产总额117.8亿元。

公司主要生产“红三晶”牌聚氯乙烯、烧碱、环氧丙烷、苯乙烯、ABS树脂等20余种产品,主导产品聚氯乙烯、烧碱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知名品牌”,“红三晶”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性企业”、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ISO9001、ISO14001及GB/T28001体系认证。

公司主要产品连续被评为天津市名牌产品,聚氯乙烯产品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公司质量检验机构通过国家CNAS认可。

2010年公司位居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413位,并进入全国大中型工业化工基础原料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之列,2005年被认定为“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脱硫项目获得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进步奖。

公司累计获得27项专利,其中4项为发明奖。

实习目的:

通过对ABS树脂中PBL单元和掺混单元装置的学习,了解1-3丁二烯的性质。

并对其原理有深入的了解。

并且能够独立的对装置进行日常维护与正常巡检。

熟练掌握机泵的操作、精馏塔的基本操作、以及换热器的投用。

经过实习期后能够独立顶岗,完成班组工作,能够熟练掌握各个车间工段的中间产品以及各个中间产品的合格值范围,能够独立的对各种产品进行分析检验,能够做好检验记录,最后成功上报给各个车间工段。

 

第一章低温煤焦油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低温煤焦油简介

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简称焦油。

煤焦油是炼焦化工的大宗产品,煤焦油的加工利用开创了近代有机化学工业的历史。

在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焦油化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提供多环芳烃和高碳物料原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煤焦油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大部分为价值较高的稀有种类,是石油化工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

煤焦油作为一种基础资源,各国均把本国煤焦油作为重要资源加以保护。

低温焦油,暗褐色液体,密度小于1,有时接近1。

粘度大,350度前馏出量在50%。

低温焦油是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基本上由烃类和非烃类有机化合物组成,非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主要是酚类,含量高达40%。

低温焦油也是用蒸馏、洗涤等方法分离成各种燃料油、酚类、沥青等。

1.2低温煤焦油的化学组成

作为炼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产回收产品,煤焦油是一个组分上万种的复杂混合物,目前已从中分离并认定的单种化合物约500余种,约占煤焦油总量的55%,其中包括苯、二甲苯、萘等174种中性组分;酚、甲酚等63种酸性组分和113种碱性组分。

构成焦油主要元素有五种:

C、H、O、N、S。

此外还有极少量其他元素和稀有元素。

组成焦油的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其中以中性环族芳香烃有机化合物为主,约占90%以上)。

是含有碳氢化合物主要有:

苯(甲苯、二甲苯及其衍生物)、萘(α-、β-甲基萘及其衍生物),蒽、菲、芘、屈、茚、芴、苊等。

含氧化合物

可分为两类:

①酸性---在侧链上带氧化合物;

②中性---环上带氧的化合物。

属于①类的酚有三种甲酚和六种二甲酚的同分异构体等。

属于②类有古马隆(氧茚)及氧芴等。

含氮化合物

焦油中含氮化合物具有碱性或中性。

含氮化合物约占焦油的1%左右。

碱性化合物中最多的是吡啶(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喹啉(异喹啉)等。

中性含氮化合物有吲哚、咔唑、苯并咔唑、氰化苯、氰化萘等。

含硫化合物

主要有噻吩、硫杂茚、苯并噻吩等。

含硫化合物一般不到焦油的1%。

上述化合物中,含氧化合物中的酚类是酸性化合物,其中又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是组成焦油的最主部分。

表-1大同烟煤低温干馏焦油的化学组成

馏分

<170℃

170℃~230℃

230℃~270℃

270℃~300℃

>300℃

产率(质量分数)/%

0.7

12.4

10.7

8.3

67.6

酸性组分(v)/%

53.4

37.8

27.1

碱性组分(v)/%

2.1

2.6

3.5

组分(v)/%

55.5

40.4

30.6

芳烃

6.91

9.77

6.59

烷烃

43.94

53.94

52.09

环烷烃

49.15

36.29

41.32

1.3低温煤焦油的性质

常温下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炼焦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密度较高,为1.160~1.220g/cm3。

主要由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烷基芳烃含量较少,高沸点组分较多,热稳定性好。

其组分萘含量较多,其余相对含量较少,主要有1-甲基萘、2-甲基萘、苊、芴、氧芴、蒽、菲、咔唑、莹蒽、喹啉、芘等。

由煤或油页岩经低温干馏而得的油状产物。

褐色。

有特殊臭味。

在室温下,相对密度约0.85~1.05。

主要成分是环烷烃和烷烃等。

经分馏可得轻油、太阳油、瓦斯油、润滑油等馏分和残余物沥青。

可制成各种液体燃料和化学工业原料等。

煤焦油易燃,为致癌物,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煤焦油对人体有健康危害:

作用于皮肤,可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吸入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第二章影响低温煤焦油产率和性质的主要因素

煤焦油的产率与煤的热解温度关系密切,当煤热解温度低于600℃时,煤焦油的产率较高,达到8%以上。

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煤焦油的产率会因二次裂解而明显降低。

此外,高温煤焦油的产率取决于配煤的挥发和煤的变质程度。

高温干馏煤焦油的产率一般为3%~4.5%(干煤)。

采用配型煤炼焦时由于型煤粘结剂的加入使焦油产率有所增加。

煤焦油的性质与原料煤的性质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而高温焦油是经过二次分解的产物,这种依赖关系已基本消失。

煤焦油中各主要组分含量均随着焦炉气相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煤焦油的质量,保证煤焦油中主要有效组分的含量,应该控制适当的焦炉炉顶空间温度,减少焦油的二次裂解。

 

第三章低温煤焦油加工前的预处理

3.1脱水处理

煤焦油脱水指初步脱除煤焦油所含水分的过程。

是煤焦油蒸馏的准备工作之一。

分离出氨水和焦油渣的煤焦油,尚含水4%左右。

在煤焦油间歇蒸馏过程中,水分会延长蒸馏时间,降低设备处理能力,增加热量消耗,并使煤焦油产生泡沫而导致窜油事故。

在煤焦油连续蒸馏过程中,水分会增加系统压力,破坏正常工艺操作制度,严重时会引起管道和设备破裂而导致火灾事故.同时,随水分带入的腐蚀性物质,还会腐蚀设备和管道。

因此,煤焦油蒸馏前,必须脱水。

脱水有加热静置脱水法、加压脱水法和机械脱水法三种。

3.1.1加热静止脱水法

加热静止脱水法是,在贮槽中将煤焦油加热并维持在70~80℃,静止36h以上,水与煤焦油因密度不同而分离。

加热有利于乳化液的分离,但温度过高,对流作用增强,会影响澄清,并引起轻油挥发。

静置脱水可使煤焦油中水分降到2%左右。

3.1.2加压脱水法

加压脱水法是煤焦油在专设的贮槽中,在压力0.49~0.98Mpa、温度130~150℃的条件下静止4h,煤焦油中水分可降到1~2%。

3.1.3机械脱水法

机械脱水法是用离心机进行煤焦油脱水,煤焦油中水分可脱至1%。

上述三种方法只能脱除煤焦油中乳化状水分,但不能脱除焦油中溶解水和化合水,这部分水分需在煤焦油蒸馏初期的最终脱水阶段脱除。

 

第四章低温煤焦油的连续蒸馏(工艺流程)

4.1低温煤焦油的连续蒸馏

焦油连续式蒸馏一般采用常减压蒸馏工艺,可以分为一塔式、二塔式和多塔式。

按切取馏分的不同又可分为切取窄馏分、奈洗两混馏分或酚奈洗三混馏分。

目前国内大都采用为一塔式或二塔式焦油蒸馏工艺为提高奈集中度,一般切取二混或三混馏分。

下面以多塔式焦油工艺为例:

为提高焦油蒸馏过程的热效率,降低沥青产率或提高馏分油收率,同时使各馏分切割更精细,提高奈和酚的集中度以及他们在各自馏分中的含量,国外很多煤焦油加工企业多采用多塔式焦油蒸馏工艺。

原料油经二次换热后经过管式炉对流段加热至120~130℃,泵至一次蒸发器脱水。

脱水后的无水焦油经管式加热炉加热后进入二次蒸发器,在此分离出沥青和馏分蒸气。

在二次蒸发器内气化的所有馏分气依次经过蒽油塔、洗油塔、奈油塔和酚油塔4个精馏塔,各塔均采用热回流,得到的馏分沸程为:

酚油馏分175~230℃,奈油馏分209~230℃,洗油馏分220~300℃和蒽馏分240~350℃.

4.2几种加工方案的比较

目前中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方案大致有以下几种:

1.煤焦油轻馏分提取苯、酚、萘、吡啶等化工产品,煤沥青作为沥青调和组分调和普通道路沥青。

2.煤焦油轻馏分经过酸碱精制或吸附精制调和普通重柴油或燃料油。

也可以加适量甲醇增加轻油总产率。

煤沥青调和普通道路沥青。

3.轻馏分或全馏分加氢处理生产优质汽柴油调和组分或优质燃料油,煤沥青调和重质燃料油。

低温煤焦油加工途径主要有3种形式,即:

燃料型、燃料-润滑油型和燃料化工型。

燃料型工艺路线以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等为主,产品很有局限性;燃料-润滑油型,除生产轻质和重质燃料油外,还生产石蜡和润滑油;燃料-化工型工艺路线,除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油外,还从石脑油馏分中抽提芳烃,利用裂解技术制取烯烃和芳烃类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综合利用原料资源。

第五章低温煤焦油产品

5.1柴油

柴油分为车用柴油和专用柴油。

 车用柴油也称为轻柴油,主要来自催化裂化的柴油馏分,也有部分直馏柴油馏分。

如合适的十六烷值、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和储存安定性以及低灰分等。

专用柴油也称为重柴油,主要用于固定式柴油发电机、铁路及船舶等大型中、低速柴油发动机,馏分较重,甚至可混入一定量的重油,因此由于馏分较重,不易燃烧完全,不适用于汽车发动机。

为了区别车用柴油与专用柴油,专用柴油往往加染色剂,如香港等地将其染成红色,被人们简称为红油。

但是它们都来自石油:

具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属低硫石蜡基原油,口前已开采酌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

这种原油,硫含量低,含蜡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的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及商品石蜡,直馏汽油的感铅性好。

辽河原油的硫含量低,轻质馏分多,属于低硫中间石蜡基,是一种较好的原油。

其汽油馏分辛烷值高,渣油经氧化后可制石油建筑沥青。

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相对密度较大,含蜡量高.属含硫中间基。

汽油馏分酌感铅性好,且富含环烃与芳香烃,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

柴油馏分可生产轻柴油与专用柴油,但因硫含量、氮含量及徽度较高,故需适当精制J闰滑油馏分的脱蜡油经适度精制可生产车用机油、变压器油及机械油等,如经深度精制,则可制取柴油机油。

有的原油硫含量高,胶质含量高,属含硫石蜡基。

其直馏汽油馏分产率高,感铅性也好。

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高,闪点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经精制后.可生产轻柴油与专用柴油。

润滑油馏分中,有一部分组分的粘度指数在90以上,是生产内燃机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原油硫含量低,含蜡量较高,属低硫环烷一中问基。

其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也富含环烷烃与芳香烃,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

柴汕馏分的凝点及硫含量均较低,酸度较大,产品需碱洗。

减压渣油经氧化后可生产石油建筑沥青。

另有些低凝原油硫含量低、含蜡量也低,属低硫中问基。

适于生产一些特殊性能的低凝产品,同时还可提取环烷酸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人命关天的批注:

“红油”又名“工业柴油”。

根据香港特区法例,本地供应车辆或游艇使用的轻质柴油每公升需缴纳税款2.89港元。

但是,柴油经过加入法例指定的红色染料及化学标记物成为“红油”后,可获准免税及用作工业燃料及海事用途,但不可用作一般车辆或游艇的燃料。

常用的车用柴油(轻柴油)的闪点都在60以下,例如:

柴油0#2900元/吨,密度0.835~0.845,色泽黄色,凝点+0,闪点40,气味一般;

柴油-10#3300元/吨,密度0.822,色泽黄色,凝点-10,闪点48,气味一般;

柴油-20#3600元/吨.密度0.82,色泽黄色,凝点-20,闪点45,气味一般;

柴油-30#4300元/吨;密度0.8,色泽黄色,凝点-35,闪点45,气味一般;

5.2渣油

密度:

重油/渣油的密度与其氢含量有关。

渣油的氢含量越高,其密度越小。

粘度:

与油品的族组成有关。

烷烃含量高的重油,其粘度较低;芳烃、环烷烃含量较高的重油,粘度也偏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渣油粘度较高,安定性也差。

凝点:

凝点取决于重油的组成,含烷烃较多的重油,凝点也较高。

重油中含胶质、沥青质较多,就能使其凝点较低。

残炭值:

残炭值反映渣油加工过程中的生焦倾向。

残炭值有微残炭值(MCR)、康氏残炭值(CCR)和兰氏残炭值(RCR)几种试验方法和表示值。

减压渣油的残炭值与其化学组成、结构有密切联系,尤其是与渣油的氢碳比、芳碳率和芳环缩合度有关。

中国减压渣油中残炭值的90%集中于胶质和沥青质之中,胶质中的残炭约为残炭总量的50~65%。

各种组分的残炭值和氢碳比呈线性关系:

RCR=172.3-98.9(H/C)

式中:

RCR---兰氏残炭值,%(质);

H/C---组分的氢碳原子比。

灰分:

油、渣油中的灰分主要是无机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混入的杂质。

灰分在重油、渣油作为燃料油使用时会增加机件的磨损、腐蚀和产生积炭。

重油燃料油标准(SH0356-92)中规定燃料油的灰分含量不得高于0.3%。

分子量:

油及其组分的分子量与它们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

不同的渣油的分子量差别可能很大。

测定重质油平均分子量的适用方法有气相渗透压(VPO)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法等。

5.3沥青

理化性质:

室温下为黑色脆性块状物,有光泽;臭味,熔融时易燃烧,并有毒。

属二级易燃固体。

本产品符合GB/T2290-94中温沥青标准。

用途:

用于制造涂料、电极、沥青焦、油毛毡等,亦可作燃料及沥青炭黑的原料。

包装:

纺织袋装、散装都可。

煤沥青是由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再经蒸馏加工制成的沥青。

煤沥青与石油沥青相比,在技术性质上有下列差异:

温度稳定性较低,与矿质集料的粘附性较好,气候稳定性较差,以及含对人体有害成分较多、臭味较重。

5.4沥青的改质工艺

制取改质沥青的工艺流程又多种。

目前,国内外黏结沥青的生产工艺有以下4种:

1.以中温沥青或石油减压渣油及丙烷脱沥青为原料,经空气氧化,使胶质和沥青质发生缩合反应的氧化法制造的高温沥青,称为氧化沥青,其生产工艺常称为氧化热聚法。

该工艺可大幅度提高沥青的软化点,但喹啉不溶物、苯不溶物值的增加相对较少,故只能制造低质量的普通电极沥青,因此,该工艺逐渐趋向被淘汰。

2.以中温沥青为原料,用真空闪蒸法制造高温沥青,又称硬质沥青。

3.以中温沥青为原料,用常压连续加热的热聚合法制造高温沥青,又称改质沥青。

4.以煤焦油为原料,先进行简易蒸馏脱除其中的水分和轻油,残留物经热聚合和闪蒸得到普通沥青和优质粘结剂沥青的原料,再经热聚合反应制成改质沥青。

第六章二氯甲烷的性质及用途

6.1二氯甲烷的性质

二氯甲烷,英文别名为Methylenedichloride,是由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其化学式为CH2Cl2,相对分子质量是84.93,结构式为见图6-1:

图6-1二氯甲烷结构式

二氯甲烷是无色、透明、比水重、易挥发的液体,有类似醚的气味和甜味,不燃烧,但与高浓度氧混合后形成爆炸的混合物。

二氯甲烷微溶于水,与绝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互溶,与其他含氯溶剂、酚、醛、酮、磷酸三乙酯乙醇也可以任意比例混溶。

室温下二氯甲烷难溶于液氨中,能很快溶解在、甲酰胺、乙酰乙酸乙酯中。

并且可与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溶于约50份水中。

其相对密度(d204)1.3255,凝固点-95℃,沸点39.75℃及折光率(n20D)1.4244。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2524mg/kg。

高浓度蒸气有麻醉性。

有刺激性。

纯二氯甲烷无闪点,含等体积的二氯甲烷和汽油、溶剂石脑油或甲苯的溶剂混合物是不易燃的,然而当二氯甲烷与丙酮或甲醇液体以10:

1比例混合时,其混合特具有闪点,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2%~15.0%(体积)。

二氯甲烷是甲烷氯化物中毒性最小的,其毒性仅为四氯化碳毒性的0.11%。

如果二氯甲烷直接溅入眼中,有疼痛感并有腐蚀作用。

二氯甲烷的蒸汽有麻醉作用。

当发生严重的中毒危险时应立即脱离接触并移至新鲜空气处,一些中毒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或消失,不会引起持久性的损害。

6.2二氯甲烷的用途

溶剂是二氯甲烷的最主要用途。

二氯甲烷具有广谱的溶解能力、低沸点以及相对而言最低的毒性和相对而言最好的反应惰性,使其成为有机合成中使用频率位居第一的有机溶剂。

作为溶剂其地几乎跟无机盐化学中水相当。

由于二氯甲烷具有溶解能力强和毒性低的优点,大量用于制造安全电影胶片、聚碳酸酯,其余用作涂料溶剂、金属脱脂剂,气烟雾喷射剂、聚氨酯发泡剂、脱模剂、脱漆剂。

  

二氯甲烷为无色液体,在制药工业中做反应介质,用于制备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和先锋霉素等;还用作胶片生产中的溶剂、石油脱蜡溶剂、气溶胶推进剂、有机合成萃取剂、金属清洗剂等。

  

二氯甲烷在中国主要用于胶片生产和医药领域。

其中用于胶片生产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50%,医药方面占总消费量的20%,清洗剂及化工行业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20%,其他方面占10%。

二氯甲烷也用在工业制冷系统中用作载冷剂使用,但危害很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2]。

6.3二氯甲烷的制备方法

6.3.1天然气氯化法

天然气与氯气反应,经水吸收氯化氢副产盐酸后,用碱液除去残余微量的氯化氢,再经干燥、压缩、冷凝、蒸馏,得成品。

甲烷氯化机理是游离基连锁反应,通过升高温度或用3000~5000A的光源辐射来实现氯分子的活化。

在工业操作中,为保持一个稳定的自由基连锁反应,需要将操作温度维持在380~450℃。

其反应为强烦热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十分重要,为此,在工业中已成功采用下列反应装置设计:

1.大量循环甲烷或生产的氯代甲烷使用的多级反应器,以保证足够低的氯甲烷进料比;2.采用无话四氯化碳或较低的氯代甲烷为热载体;3.采用流化床反应器。

当采用内循环式反应器时的工艺操作条件为:

反应温度为380~400℃;氯:

甲烷:

循环气=2:

1:

9;氯化物冷凝温度为-40~-5-℃;粗氯化液组成CH3Cl48%、CH2Cl35%、CHCl14%、CCl3%;二氯甲烷蒸馏塔操作压力为303.9kPa(表压),塔顶温度为80℃,年产6000t二氯甲烷每吨产品消耗定额列于表1-1:

表6-1生产二氯甲烷产品的消耗定额

6.3.2氯甲烷氯化法

氯甲烷与氯气在4000kW光照下进行反应,生成二氯甲烷,经碱洗、雎缩、冷凝、干燥和精馏得成品。

主要副产三氯甲烷。

氯甲烷≥98%746、液氯≥99.5%854、烧碱30%221。

氯甲烷生产二氯甲烷时,仅生成1mol氯化氢,此氯化氢可返回甲醇氯化氢装置作为知趣氯甲烷的原料,可以制造一个氯的闭路循环的平衡系统。

这种氢氯化装置与热绿化系统结合生产甲烷氯化物的过程是一高校的过程。

生产二氯甲烷时,通常产生出80%的二氯甲烷、15%氯仿、5%四氯化碳。

氯甲烷热氯化可采用与甲烷热氯化相似的反应设备和产物回收分离方法。

日本德山曹达公司与1979年开发了高压低温氯化氯甲烷的技术。

主要包括氢氯工序、氯化工序、精致工序。

氯化反应器的工艺操作条件:

压力位1019.5kPa~3039kPa;恩杜维80~110℃;氯转化率为100%;二氯甲烷分离塔压力位101.3kPa;温度为58℃。

每吨产品消耗定额:

甲醇0.75t,氯气0.91t,电170kW*h,蒸汽1.66t,冷却水160m3.

工业一般通过甲烷的氯化来合成。

甲烷氯化得到包括四种氯甲烷在内的一堆混合物,不过由於各自沸点拉开的距离比较大,可以方便地通过普通的分馏技术来分离提纯。

6.4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从含二氯甲烷的多元混合液中分离二氯甲烷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6.4.1一步法(萃取精馏法)

普通萃取精馏的主要缺点是溶剂用量大,通常溶剂液料比均在5-10以上,板效率低,增加了操作成本。

近十年来,盐效应应用于萃取精馏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重视,并已在工业上应用成功。

柯凌进、黄燕等人采用0.15g/ml醋酸钾乙二醇溶液作为分离剂,对合成某抗生素原药后所产生的二氯甲烷-甲醇-水母液采用加盐萃取精馏法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分离,研究了分离方法和分离剂的循环套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及加盐萃取精馏段的收率。

其流程见图6-2:

图6-2加盐萃取精馏流程图

瑞士专利CH605494所述的方法也是萃取精馏法,其混合液组成为: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采用水为萃取精馏的萃取剂。

6.4.2两步法(精馏+吸附)

所谓两步法[6]是指对含二氯甲烷的多元混合液先进行精馏,然后进行吸附脱除水分的方法。

王利学、付海龙[7]依据吸附分离原理用4A型硅铝酸盐分子筛对一次蒸馏后的二氯甲烷

图6-3分子筛吸附除水工艺流程图

进行处理,使其含水量从0.2%以上降至0.1%以下。

这样在满足生产条件的同时减少了二氯甲烷的损耗,降低了能量的消耗,并且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