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980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8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建筑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附表

附图

 

1我国建筑机械产业概述

1.1我国建筑机械的界定

建筑机械(亦称建设机械)是指各种建筑工程中进行综合机械化施工以及与其相关的工业生产中所必须的作业装备。

建筑机械是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装备,对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保证施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建筑机械是工程机械的主要组成部分。

1978年,国务院决定将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作为两个制造体系进行管理。

推土机、装载机、汽车起重机、叉车、凿岩机等建筑机械作为工程机械由一机部管理,其他建筑机械由国家建委(后改为建设部)管理。

2001年11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与中国建设机械协会合并,成立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建筑机械纳入工程机械行业中进行统一管理。

建筑机械的范围主要包括:

1.施工准备机械

用来在大型施工现场施工前准备必要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的机械。

如除根机、灌木清除机、松土机和拖运卷扬机。

2.土方工程施工机械

用来进行土方、石方施工的机械。

主要有挖掘机(单斗挖掘机、多斗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凿岩机、装载机、平地机械等。

3.压实机械

用来压实灰土、三合土垫层和基坑、房心回填土的机械。

主要有静力式碾压机械(静力式光碾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羊角碾等)、冲击式压实机械(内燃打夯机、电动蛙式打夯机)和振动式压路机等。

4.桩工机械

用来对护坡桩和桩基础施工的机械。

主要有预制桩打桩机械(柴油桩锤、蒸汽打桩锤、液压打桩锤和振动打拔桩锤)和灌注桩成孔机械(螺旋钻孔机、冲击成孔机和冲抓成孔机械等)。

5.工程起重机械

建筑施工时用来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吊运安装的机械。

主要有起重卷扬机、自行回转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等)及塔式起重机(轨行式塔式起重机、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等。

6.钢筋和预应力机械

混凝土预制构件厂、钢筋加工厂或施工现场对钢筋进行工艺加工的机械。

这类机械包括钢筋强化机械(钢筋冷拉机械、钢筋冷拔机械、钢筋冷轧机械)、钢筋调直机械、钢筋切断机械、钢筋弯曲机械和钢筋焊接机械(钢筋对焊机、钢筋点焊机、电渣压力焊机等)等。

7.混凝土施工机械

这类机械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设备、混凝土搅拌机械(自落式搅拌机、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搅拌楼(站)、混凝土运输机械、混凝土浇筑机械(混凝土浇筑泵、混凝土浇筑泵车和混凝土布料机械等)。

8.路面施工机械

用来对居民小区和城市道路施工的机械。

主要有路床铺筑机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械、压路机、路面破碎机械及路面修筑机械等。

9.装饰机械

指对建筑物进行装修(饰)时使用的各种机械、机具等。

这类机具根据动力源的应用不同分为电动和气动(高压空气)两大类。

电动机具类有电锤、电站、电锯、电刨、电动修整机、电动水磨石机、电动刻槽机、电动瓷砖切割机、电动研磨机和电动扳手等;气动机具又称风动机具,主要有:

风镐、风钻、风锤、风动凿岩机和风动射钉枪、风动扳手等。

1.2建筑机械的国民经济分类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建筑机械行业属于国民经济中机械制造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范畴。

其主要产品可分为以下12大类:

表1-1我国建筑机械主要分类

序号

类别

主要产品

1

挖掘机械

单斗挖掘机、多斗挖掘机、多斗挖沟机、斗轮挖掘机、挖掘装载机、滚切挖掘机、铣切挖掘机、掘进机、特殊用途挖掘机

2

铲土运输机械

推土机、装载机、铲运机、平地机、翻斗车、清除机

3

工程起重机械

汽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桅杆起重机、缆索起重机、管道起重机、抓斗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卷扬机、施工升降机、液压顶升机、高空作业机械、随车起重机、清障抢救车

4

叉车

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堆垛车等

5

压实机械

静碾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夯实机、冲击式压路机

6

路面机械

道路翻松机、稳定土拌和设备、沥青路面修筑机械、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机械、养护机械

7

桩工机械

柴油打桩锤、液压锤、柴油打桩架、压桩机、振动沉拔桩架、压桩机、钻孔机、落锤打桩机、其他桩工机械

8

混凝土机械

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楼、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混凝土喷射机、混凝土浇注机、混凝土振动器、混凝土布料杆、气卸散装水泥运输车、混凝土配料站、混凝土制品机械

9

钢筋和预应力机械

钢筋强化机械、钢筋加工机械、钢筋连接机械、钢筋预应力机械

10

装修机械

灰浆制备及喷涂机械、涂料喷刷机械、油漆制备及喷涂机械、地面修整机械、屋面装修机械、高处作业吊篮、擦窗机、建筑装修机具、其他装修机械

11

凿岩机械

凿岩机、钻车、钻机、凿岩辅助设备、破碎机

12

气动机械

回转式气动工具、冲击式气动工具、气动马达与气动机械

1.3建筑机械的产业特征

1.建筑机械的发展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

建筑机械行业是否先进发达,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建设、工业民用建筑业(各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城建工程、环保工程)、重大国防建设工程等领域的发展。

2.发展建筑机械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带动力,如所需的动力配套、原材料、轮胎、工程塑料、涂装材料、油类、电子电器等,能够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

3.建筑机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机械设备,是门类、品种、规格及需求多样化的复杂机械产品。

4.固定资产投资对建筑机械的拉动作用最大,一般情况下,建筑机械的需求量占整个建筑工程投资总额的5%-8%。

1.4我国建筑机械产业的发展概况

1.4.1我国建筑机械产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建筑机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初创、产业形成和高速发展的三个发展时期:

1.产业初创时期(1949-1960年)

建国初期,我国没有专业的建筑机械制造厂。

在50年代中期,我国有些建筑机械修理车间(厂)和其他机械厂逐步发展成为专业的建筑机械修造厂。

红旗Ⅱ型塔式起重机和起重量10吨和20吨的缆索式起重机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产品。

2.产业形成时期(1961—1978年)

1961年,原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了第五局,统一管理、规划全国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工业发展。

在此期间,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的品种不断增加,新产品开发研制速度加快。

1965年只有147个品种,到1978年已发展到350个。

某些机种如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推土机、打桩机等产品已基本形成系列。

其中,混凝土搅拌机、机动翻斗车、混凝土振动器、卷扬机、蛙式夯土机、钢筋加工机械、风动工具等以可基本满足国内需要,不需进口。

3.产业全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1978年以来,建筑机械行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

塔式起重机、液压挖掘机、振动压路机、液压打桩机、砼(混凝土)搅拌站与砼运输泵(车)、履带起重机、沥青砼摊铺机等主要机种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外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

从“八五”计划开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大幅增加,1991年固定资产投资仅为5510亿元,到1992年达到近万亿元,2000年则达到了4万亿元。

2000年以后,各类建设项目大批起动,工业建筑和房地产建筑业进入高成长期,从而带动了建筑机械产业的迅速大发展。

目前,我国建筑机械行业已经形成一个产品门类基本齐全、品种规格比较完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量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业。

建筑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机械行业,成为增长最快的机械制造行业之一。

1.4.2我国建筑机械产业的主要技术成就

建国50多年以来,我国建筑机械行业不仅有了巨大发展,产品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主要技术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液压传动技术在建筑机械产品上全面推广应用,土方机械等大型产品基本实现了液压化和液力化,产品技术性能大幅提高。

机械振动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压实、桩工、混凝土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

2.采用新结构、新材料以及现代设计技术,使产品设计更先进合理,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些新材料和新工艺如低合金高强度钢材、粉末冶金、工程塑料、等离子喷涂等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等方法的应用,都使产品的性能更加先进;

3.建筑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基本实现了成套化,国产塔式起重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基本取代了进口产品;同时,建筑装修机械和钢筋加工机械等薄弱产品得到快速发展,改变了装修作业和钢筋加工技术落后的面貌。

 

2国际建筑机械市场分析

2.1国际建筑机械主要生产国

2.1.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机械生产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投资环境的改善,美国经济发展持续走强,建筑机械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根据美国建筑机械制造商(CIMA)提供的资料,其会员单位有500多家,1998至2001年建筑机械产品(含零部件)销售额维持在500亿美元水平。

2002年,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不景气,建筑机械产业发展放缓。

卡特彼勒公司是世界第一大建筑机械生产商,由于内需减少,其2001年销售额比1998年的209亿美元下降了4.5亿美元,利润由15.31亿美元下降到8.05亿美元,减少46.8%。

2.1.2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建筑机械(其称为建设机械)第二生产大国,从1965年至1990年,日本建筑机械生产增长12倍,年销售额达到15200亿日元。

1991年至2001年基本为逐年下降趋势,主要产品产量平均降幅达到50%。

例如履带式挖掘机产量由1990年的69000台下降到2001年的37100台,降幅达46.38%;小型挖掘机产量由1990年的69000台下降到2001年的34700台,降幅达49.71%。

日本小松公司是世界第二大建筑机械生产商。

2.1.3韩国

韩国建筑机械产业发展速度相当快,产品销售以国际市场为主,注重规模化生产和综合经济效益。

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对韩国建筑机械制造业冲击较大,销售额急剧下降,2000年有所回升,建筑机械总产量比1998年增长了11998台,其中挖掘机和装卸机产量回升较快。

但是受美国经济发展的拖累,2001年总产量又有所下降。

其中装载机、起重机降幅最大,出口市场普遍萎缩。

韩国建筑机械以出口为主,65%的建筑机械产品进行外销。

近几年受影响较大的产品主要是工程起重机、混凝土泵车与搅拌车、轮式装载机和液压挖掘机等。

但其在中国举办的烟台大宇重工、常林现代公司发展较快。

2.1.4欧洲

欧洲是世界建筑机械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

西欧发达国家主要生产企业有400余家,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1998年欧洲建筑机械产值已达200亿美元,1999-2001年间,虽然其他地区没有发展,日本、韩国等地区呈下降趋势,但是欧洲仍处于稳步发展状态,2001年整机产品产值达到22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0%,年主要产品整机产量达到152250台(不包括工程起重机、叉车产品),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欧洲市场与亚太地区不同的是轮式挖掘机、挖掘装载机、小型挖掘机等产品的产量比重大,分别占总产量的65.4%、20.4%和21.5%。

2.2国际建筑机械市场需求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不断完善,建筑机械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开始减缓,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发达国家产品需求向小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而且增长速度相当快,例如小型挖掘机产量发展到占挖掘机总量的40%,滑移转向装载机产量占到装载机总量的42%;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大型、中型施工装备的需求量上升较快,两者均超过了平均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

目前,国际建筑机械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日本及亚太地区。

据美国商务咨询公司Freedonia集团和英国工程机械咨询公司提供的报告,世界建筑机械市场需求情况详见表2-1。

表2-1国际建筑机械市场需求情况

地区

1987年

1996年

2001年

年需求增长率(%)

1987-1996年

1996-2001年

需求总值

429

714

866

5.9

其中:

北美地区

110

197

206

6.7

0.9

中、南美洲

25

37

51

4.3

6.7

欧洲

173

179

222

0.4

4.4

非洲及中东

19

27

34

3.9

4.9

日本

56

159

188

12.8

3.5

亚太地区

46

115

165

10.6

7.5

资料来源: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2001

在1996年以前,日本和亚太地区是建筑机械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欧洲的增幅最小。

从市场销售数据上看,2000年国际市场建筑机械市场需求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西欧、北美、亚太地区主要产品的销售量均创出历史最高,只有日本市场继续处于衰退期。

2001年亚太地区依旧保持增长趋势,其他地区则呈现出下降趋势。

2002年上半年建筑机械市场仍呈下降趋势,除亚洲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9.8%外,其它地区都下降3-10%。

由于世界经济萎靡不振,预计2003年建筑机械市场呈小幅回落走势。

2.2.1国际建筑机械主要厂商

根据美国商务咨询公司提供的报告,在国际建筑机械市场上,美、日两国的公司占有较大的份额。

其中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占18%,日本小松公司占8%,美国迪尔公司占3%,CNH国际公司(由美国凯斯公司和意大利纽荷兰公司于1999年合并成立)占5%,瑞典沃而沃公司占3%,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占2%,中国厂商约占0.6%的份额。

2002年,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未能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建筑机械行业相应受到影响,大型跨国建筑机械公司经营业绩也有所下滑。

表2-2国际建筑机械主要厂商情况

单位:

亿美元

厂商

营业额

财政纯收入

利润率

2002年

2001年

增减

2002年

2001年

2002年

2001年

卡特彼勒

201.52

204.50

-1.5%

7.98

8.05

3.96%

3.94%

其中:

建筑及矿用设备

119.80

121.58

-1.5%

小松

63.63

62.47

1.9%

1.8

-0.62

2.83%

-0.99%

其中:

建筑及矿用设备

45.49

44.59

2.0%

CNH

99.40

97.15

2.3%

-4.26

-3.32

-4.28%

-3.42%

其中:

建筑机械

29.26

29.57

-1%

迪尔

139.47

132.93

4.9%

3.19

-0.64

2.29%

-0.48%

其中:

建筑和林业机械

21.99

22.26

-1.2%

沃尔沃

190.4

194.2

-2.0%

1.50

-1.58

0.79%

-0.82%

其中:

建筑机械

22.59

22.73

-0.6%

利勃海尔

42.9

注:

1.小松数据为三个季度即2002年4-12月份的数据,2002年营业额外为763.16亿日元。

2.沃尔沃集团2002年全年营业额为1770.8亿瑞典克朗。

3.换算单位采用1美元=122日元,1美元=9.3瑞典克朗。

3

我国建筑机械产业现状分析

3.1我国建筑机械产业规模

近两年来,建筑机械行业总产值以年均21%的速度增长,是机械制造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子行业之一。

建筑机械产业的走好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密切相关。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实施,“十五”期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大批战略性重点工程的相继启动,将推动建筑机械行业持续走好。

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将给建筑机械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图3-11997-2002年我国建筑机械行业总产值

资料来源: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

2002年我国建筑机械行业大部分产品产销量均大幅增长,58个主要大型建筑机械制造企业累计销售170亿元,同比增长51%。

与柴油机配套的几种主机产品(如轮式装载机、液压挖掘机、推土机和压路机等均创出历史新高。

2002年是我国建筑机械行业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工业总产值比2001年增长38%。

表3-12002年建筑机械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

产品名称

企业数

2002年

2001年

增长率(%)

液压挖掘机

21

19560

11783

66.0

轮式装载机

50

45000

29000

55.2

平地机

7

1230

750

64.0

推土机

12

4493

3383

32.8

叉车

40

33400

26263

27.2

轮式起重机

14

6734

4099

64.5

塔式起重机

100

14000

12000

16.7

桩工机械

10

3000

2655

13.0

压路机

20

9200

6244

47.3

拖式混凝土泵

5

2900

2191

32.4

混凝土搅拌车

7

5700

2768

105.9

混凝土泵车

5

500

248

101.6

混凝土搅拌站(楼)

7

900

540

66.7

摊铺机

900

425

111.8

资料来源:

工程机械协会简报,2003年第6期

3.2我国建筑机械产业结构

“八五”计划以前,建筑机械行业基本是国有企业。

随着民间资本和外资引进力度的加大,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表3-22002年建筑机械企业所有制结构

企业分类

企业数(个)

占企业总数的比重(%)

销售收入

(万元)

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

108

33.9

1517074.4

36.2

集体企业

38

11.9

93138.6

2.22

股份合作企业

7

2.2

29802.0

0.7

股份制企业

113

35.4

1451014.8

34.6

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

30

9.4

1048360.8

25.0

其他类型企业

23

7.2

53309.4

1.3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2003

3.3我国建筑机械生产集中度

我国建筑机械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发展地区是建筑机械销售的主要市场,西部各省区的建筑机械购买量也在逐年增长,凡增长速度偏低。

以挖掘机为例:

江苏省的销量位居榜首,是第二名销量的近2倍,是榜尾西藏销量的107倍。

销量前4名的销量占全国总销量的50.9%,由此可以看出产业集中度较高。

图3-22002年挖掘机销售量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

3.4我国建筑机械产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机械产品品种规格不全,结构性过剩和短缺的矛盾同时存在。

大型建筑机械设备品种短缺,而某些技术含量低的小型建筑机械品种则出现过剩。

2.产品质量不高,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完善,维修服务不及时。

我国建筑机械产品质量与国外相比,主要是故障率高,可靠性差,一次装配的合格率低,漏油和小故障不断。

国内配套件的生产和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水平不高。

影响了主机质量和可靠性的提高。

还有的企业引进技术后,为了降低产品成本而简化了技术要求,没有坚持引进标准等效替代,从而影响了整机产品的信誉。

3.我国建筑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10到15年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高科技含量的大型建筑机械以及和施工新技术配套的产品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产品设计和试验手段比较落后,机电液一体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配套件的品种少、质量不稳定,制约了主机的发展;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落后,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产品的质量和寿命亟待提高。

表3-1我国建筑机械行业与发达国家综合水平对比分析

评价内容

工业发达国家现有水平

我国现有水平

差距原因分析

主要指标及技术水平

相当于国际水平

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

1:

3.5-10

1:

2-3

20世纪70年代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40-60

180-280

20世纪60年代

管理水平低,机制转换滞后,市场不规范

全员人均产量

内燃叉车15-25台/人

轮式装载机2-5台/人

轮式起重机2-3台/人

推土机、挖掘机1-2.5台/人

1-2台/人

0.5-1台/人

0.4-1.2台

0.1-0.25台/人

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

15-30万美元/人

1.5万美元/人

工艺装备及管理水平低

主要加工件工艺水平

数控化机床达70%,加工中心及柔性加工单元普遍使用

关键工艺开始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20世纪80年代

投资不足,装备水平落后

产品检测条件

具有完整的零部件和整机测试设备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检测仪器、设备不齐全,测试的准确性差

20世纪70年代末

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靠工地使用反馈产品性能

科研条件

大部分公司均有独立的新产品技术开发部门,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4%,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在5-10年之间。

国内企业缺乏新产品研制开发手段,只有少量检测试验设备。

行业归口研究院所,由于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只能参照国外样机,进行引进技术消化和二次开发

20世纪60年代

企业技术力量和经费不足,归口研究所手段落后,经费来源严重不足。

资料来源:

《工程机械行业“十五”规划》

 

4我国建筑机械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

4.1建筑机械行业进出口总量

2002年中国建筑机械市场为国外产品和资金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国外建筑机械产品进口大幅增长。

2002年建筑机械进口同比增长32.4%,其中从日本进口增幅达38.7%、德国增幅37.8%、韩国增幅28.9%,日本进口突破8亿美元大关,占进口总量的39.39%左右,韩国跃居到第3位。

建筑机械进口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主机产品进口增幅在50%的产品有:

塔式起重机增幅67.6%,履带式起重机增幅182.5%,功率大于235.36千瓦履带式推土机增幅52.3%,机重18吨及以上的振动压路机增幅122.8%,履带式挖掘机增幅88.2%,打桩机及拔桩机增幅196.2%,最大起重量在50吨~100吨的其他起重机械增幅380%,机动混凝土搅拌车增幅180.7%。

零部件进口增幅在50%的产品有:

起重机、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及掘进机零部件,其中推土机或侧铲推土机用铲增幅达265.5%。

大型关键设备仍是进口的重点,养护维修工程机械设备和小型高效能设备进口增加。

表4-12001年—2002年建筑机械进出口额

单位:

万美元

年度

进口额

占进口额比率(%)

出口额

占出口额比率(%)

净进口额

主机产品

2001年

90544

58.71

30711

44.52

59833

2002年

125005

61.21

36213

48.70

88792

零部件产品

2001年

63677

41.29

38270

55.48

25407

2002年

79210

38.79

38110

51.30

41100

合计

2001年

154221

100

68981

100

85240

2002年

204216

100

74323

100

129892

资料来源:

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