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945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园地五

教学课时

四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2.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学习写导游词。

3.领悟写具体的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

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

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第二课时(作文)

写导游词

一.导入。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可以将景点风光也可以将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二.审题: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机会。

怎样写导游词呢?

1、首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2、这一处世界遗产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

这个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

3、写的过程中不要走别人的老路,争取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三.佳作借鉴:

秦皇岛海神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

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

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

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

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

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

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

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

“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

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

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

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

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

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

白民之国有乘黄。

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

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

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

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

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

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

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

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

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

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

北海之神叫做禺京。

他的“分工”有两条:

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

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

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

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

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

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

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

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

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

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

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

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我们该和海神说一声再见了,但愿他能保佑我们旅游顺利,晚上下雨,白天晴天,天天有个好天气,天天有个好心情。

第三课时修改作文,誊写作文。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

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

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

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7、找一找:

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教学课题

20.古诗两首

教学课时

二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及手段

1、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

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

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如:

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

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

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一、二、句:

叙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独、惆怅)

三、四句:

写景

一、二句:

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依依惜别)

三、四句:

抒情

 

教学课题

21搭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本图片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

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小结。

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

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搭石

当学生说什么是搭石时,老师相机鼓励:

你能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

学生一起齐读什么是搭石。

谁能用简笔画把搭石画出来?

学生上台画搭石。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汛期 间隔联结谴责 俗语 懒惰理所当然人影绰绰清波漾漾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

二、精读课文,自主感悟。

搭石,这就是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要踩踏的。

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

1、请三名同学分段读2、3、4自然段。

大家边听边想象,你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用笔划记出来。

2、家乡美,家乡的人们美,你们读得也很美。

来,四个学习小伙伴一起来说说发现的美吧。

3、美丽的事物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谁来踊跃的告诉大家你发现的美?

(1)当生读“无论怎样……才肯离去”时,问:

从这你体会到什么美?

学生答:

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真的很美,这是一种心灵美。

老人的这份美德,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引读这一段。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直到、才”想象:

人踩老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动作、表情呢?

老人的心灵的美你们也看见了,真的不简单,我们再来读读吧。

(2)当学生读到具体的美“每当……美感”时,我们分男女生读读这美丽的画面。

谁来演一演走搭石的情景?

让五个同学走搭石。

现场采第一位、二位同学:

“你为什么走得这么快?

”生答:

我不走快,后面的人无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老师评价:

你真是为他人着想的好同志。

怪不得有句俗语叫“紧走搭石慢过桥。

问同学:

他们走得怎样?

指导朗读,让我们轻盈的、有节奏的读一读这部分。

(3)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美?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齐读、男女生读。

4、者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5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我们闭上眼睛,变成了一只快活的小鸟,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来到你的家乡,你会看到什么美呢?

回到现实当中,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美丽的事物?

同桌说一说,汇报。

老师总结:

我们不但要用心发现,我们更加要创造美,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五、布置作业。

妙笔生花:

只要有心,能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

我们来写一写。

 

教学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间真情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

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

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

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

还想不想再来一题?

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

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谈)

师小结:

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

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

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

(自由读课文)

师: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

“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

“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小钱会感激谁?

”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

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

(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

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

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

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

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

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

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

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

小钱还应该感激谁?

(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

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

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

暂  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    左窄右宽

      暂  下边的“日”稍扁

教学课题

23*.卡罗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学习5个生字,自学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大家是怎样关心卡罗纳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家是怎样关心卡罗纳的。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1、师:

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

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他万分伤心。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A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B是啊,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可是他却失去了母亲。

)这个可怜的孩子叫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卡罗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明白吗?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吧。

(出示生词课件)

  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

谁来读一读。

生读,师点评。

(A、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很标准。

B、准确,响亮,请坐!

C、你读得声音很响亮,这个词语试着再读一遍,好吗?

D、你的声音真美!

希望能经常听到你的声音。

)都能写准确了吗?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

“…………….”引读第一自然段老师的话。

  2、自己再读老师的这段话,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

画上一些记号。

深入到每一个字词,甚至每一个标点中去。

板书:

庄重严肃热情

  3、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

“生齐读老师的话…”

四、围绕第一自然段研读课文

1、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

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细细地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划出这些句子,圈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找了以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大家是多么具有钻研精神。

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

我们是()对待卡罗纳,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的。

点拨,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

A、

(1)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

(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2)朗读体会。

B、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

 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C、朗读体会。

D、

(1)为什么卡罗纳的目光中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为什么卡罗纳的神情仿佛在说:

“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他此时想起了什么?

(2)为什么这么肯定?

(3)朗读:

看到我的母亲在等我,看到我扑进母亲的怀抱,卡罗纳的目光里………

  …………….我恍然大悟………….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这也是母亲把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的用意。

五、小结

  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

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庄重严肃热情

  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卡罗的…………………?

  这庄重严肃,热情是老师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母亲对我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也一定是我们502班每一位同学的希望。

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深深的爱!

(板书:

爱)齐读: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

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

爱,让人间充满温馨。

六、内化拓展

1、写信

A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B请您代表卡罗纳,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