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844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docx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和要求措施

防雷接地监理控制要点及措施

(一)施工质量事前监理控制

1.材料进场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检验结论应有记录,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才能在施工中应用。

2.接地装置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建筑物基础接地体:

底板钢筋敷设完成,按设计要求做接地施工,经检查确认,才能支模和浇捣混凝土;

(2)人工接地体:

按设计位置开挖沟槽,经检查确认,才能打入接地报敷设地下接地干线;

(3)接地模块:

按设计位置开挖模块坑,并将地下接地干线引到模块上,经检查确认,才能相互焊接;

(4)装置隐蔽:

检查验收合格,才能覆土回填。

3.引下线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引下线,在柱内主筋绑扎后,按设计要求施工,经检查确认才能支模;

(2)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暗敷埋入粉刷层内的引下线,经检查确认不外露,才能贴面砖或刷涂料等;

(3)直接从基础接地或人工接地体引出明敷的引下线,先埋设或安装支架,经检查确认,才能敷设引下线。

4安装电工、焊工和电气调试人员等,应按有关要求持证上岗。

5安装和调试用各类计量器具,应检定合格,使用时在有效期内。

(二) 施工质量事中监理控制

1.作业条件

(1)接地体作业条件

①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②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③柱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①支架安装完毕。

②保护管已预埋。

③土建抹灰完毕。

(3)支架安装作业条件

①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②结构工程已经完成。

③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

①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②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防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

①支架安装完毕。

②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③土建外装修完毕。

(6)避雷带与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

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作业此项工作。

(7)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①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②支架安装完毕。

③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8)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

①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②需要脚手架,脚手架搭设完毕。

③土建结构工程已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2.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支架引下线明敷接地体接地干线避雷针

  引下线明敷避雷网避雷带或均压环

 

(2)接地体安装工艺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人工接地体(极》的最小尺寸应符合有关规定。

  ②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顶部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③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其相互之间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m。

  ④接地体埋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遇在垃圾灰渣等埋设接地体时,应换士,并分层夯实。

⑤当接地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⑥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瞪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

⑦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如下:

  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

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2)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3)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4)镀锌扁钢与镀锌钢管(或角钢)悍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直接将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⑧当接地线遇有白灰焦渣层而无法避开时,应用水泥浆全面保护。

⑨采用化学方法降低士壤电阻率时,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金属腐蚀性弱;2)水溶性成分含量低。

⑩所有金属部件应镀锌。

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3)人工接地体(极)安装①接地体的加工

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圆钢或者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

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

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料,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士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x40mmx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②挖沟

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如有石子应清除。

③安装接地体极》

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辐射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坍塌。

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中,一般采用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为了防止将接地钢管或角钢打劈,可加一护管帽套入接地管端,角钢接地可采用短角钢(约1cm)焊在接地角钢即可。

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页端距高高地600mm时停止打入。

④接地体间的扁钢敷设

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气焊》焊接。

扁钢应侧放而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

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

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

⑤核验接地体(线)

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

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

(4)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

①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接地体。

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好。

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与底板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好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引出和检查。

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②利用桩基及承台钢筋做好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預埋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并应及时请质检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5)接地干线的安装

①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縫时,应做煨弯补偿。

②接地干线应设有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做上接地标记。

③接地干线跨越广]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

④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10mm,支持件采用40mmx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

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1m,垂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0.5m。

⑤接地干线敷设应平直,水平度与垂制度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

⑥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

⑦接地干线应刷黑色油漆,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油漆。

(6)接地干线安装

接地干线应与接地体连接的扁钢相连接,它分为室内与室外连接两种,室外接地干线与支线一般敷设在沟内。

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

具体安装方法如下:

①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1)首先进行接地干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装好。

2)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挖沟。

挖沟要求见同前,然后将扁钢放平埋入。

回填土应压实,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

②室内接地干线明敷设

1)预留孔与埋设支持件

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各大出6mm以上。

其方法有以下三种:

a:

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待凝固后易于抽出。

b:

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预留孔距墙壁表面为15~20mm。

C:

保护查可以用厚1mmD上铁皮做成方形成圆形,大小应伸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6mn以上的空

2)支持件固定

根据设计要求先在砖墙(或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上确定坐标轴线位置,然后随砌墙块预制方孔,而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桨将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

现浇混凝士墙上固定支架,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

3)明敷接地线的安装要求

  a:

敷设位盖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并便于检查。

  b:

接地线应垂直或水平敷设,也可与建筑物水平倾斜敷设,在直线段,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情况。

C: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离地面应保持250~ 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隙应不小于10mm.

  d:

明敷的接地线表面应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地绿色漆和黄色漆相间的条纹,其标志明显。

  e:

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内的入口处或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后标以黑色符号,其符号标为“”标志明显。

4明敷接地线安装

  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

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时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

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7)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①避雷针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所有全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2)采用镀锌钢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3)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与允许偏差为3/1000。

4)焊接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并清除药皮,刷防锈漆。

  5)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

独立避雷针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

b:

屋面上的避雷针一般宜采用直径为25mm镀锌钢管;

C:

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直径40mm的镀锌钢管;

d:

烟囱顶上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

e:

避雷环用直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2镀锌扁钢,其厚度为4mm。

②避雷针制作

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上、中、下三节进行下科。

如针尖采用钢管制作,可先将上节钢管端锯成锯齿形,用手锤收尖后,进行焊缝曆尖,涮锡,然后将另端与中、下二节钢管找直,焊好。

③避雷针安装

先将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焊上一块肋板。

再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点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他三块肋板。

最后将引下线焊在底板上,清除药皮后刷防锈漆。

(8)支架安装

①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入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圆钢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

2)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橫平竖直。

3)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为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

4)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士支座不大于2m)。

垂直间距不大于1.5m。

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

转角处两支架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

5)支架应平直。

水平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垂直度每3m检查段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10mm。

6)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

7)埋入支架所用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

2。

②支架安装

1)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

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

3)用手锤、錾子进行别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4)埋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混。

5)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摆好。

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他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

6)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預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接在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9)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①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x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2)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一条引下线者除外)。

断接线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蓄垫圈。

3)利用主筋作暗敷设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二根主筋。

4)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焊接要求符合有关规定。

5)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6)引下线应沿建筑的外墙敷设,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

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部线段实际长度的01倍。

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面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

7)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离不应大于2m,敷设引下线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8)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

9)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约17m至地下0.3m的一段地线应加保护措施,为了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也可用竹筒将引下线套起来或用绝缘材料缠绕。

10)采用多根明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和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应在每条引下线距地1.8~22m处放置断接卡子。

利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线端子处测量接地电阻。

11)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除外)。

防雷引吓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成一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1形,引下线间距高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根引下线。

②防雷引吓线暗敷设做法

1)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板子)进行调直或拉直。

2)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的引上,挂好。

3)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

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士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4)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p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距室外地坪18m处焊接测试点,随钢筋逐层焊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

5)土建装修完毕后,将引下线在地面上2m的一段套上保护管,并用卡子将其固定牢固,刷上红白相间的油漆。

6)焊接要求同前。

(10)防雷引下线明敷设

①防雷引下线的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下线的垂直允许偏差为2/1000。

2)引下线必须调直后进行敷设,弯曲处不应小于90并不得弯成死角。

3)引上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者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镀锌圈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4)有关断接卡子位置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

5)焊接及搭接长度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②防雷引下线明敷设

1)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

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

2)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

3)将引下线用大绳提升到最高点,然后由上而下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接卡子处。

如需接头或安装断接卡子,则应进行焊接。

焊接后,清除药皮,局部调直,刷防锈漆。

4)将接地线地面以上2m段,套上保护管,并卡固及刷红白油漆。

5)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与接地体连接牢固。

(11)避雷网安装

  ①避雷网应符合以下规定:

  1)避雷线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的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

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

  2)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

  3)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4)焊接要求同前。

  5)遇有变形缝处应作煨管补偿。

②避雷网安装

  1)避雷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图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夹具上,另端固定在绞磨(或倒连〉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

2)将调直的避雷线运到安装地点。

  3)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顺直,敷设、卡固、焊接连成一体,同引下线焊好。

焊接处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铅油(或银粉)。

  4)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

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

5)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6)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两种,暗网格越密,其可靠性就越好。

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的防雷等级而定,防雷等级高的建筑可使用10mx 10m的网格,防雷等级低的一般建筑物可使用20mx20m的网格,

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12)均压环(或避雷带)安装

  ①均压环(或避雷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雷带(避雷线》一般采用的圆钢直径不小于6mm, 扁钢不小于24mmx4mm。

2)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架的高度为10~20cm,其各支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5m。

  3)建筑物高于30m以上的部位,每隔3层沿建筑物四周敷设-道避雷带并与各根引下线相焊接,

  4)铝制门窗与避雷装置连接。

在加工订货铝制门商时就应按要求甩出30cm的铝带或扁钢2处,如超过3m时,就需3处连接,以便进行压接或焊接。

②均压环(或避雷带)安装

  1)避雷带可以暗敷设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层内,或直接利用结构钢筋,并应与暗敷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带实际上也就是均压环。

  2)利用结构圈梁里的主筋或腰筋与预先准备好的约20cm的连接钢筋头焊接成体,并与柱筋中引下线焊成一个整体。

  3)圈梁内各点引出钢筋头焊完后,用圆钢(或扁钢)敷设在四周,圈梁内焊接好各点,与周围各引下线连接后形成环形。

同时在建筑物外沿金属商金属栏杆处甩出30cm长φ 2mm镀锌圆钢备用。

4)外檐金属门、窗、栏杆、扶手等金属部件的預埋焊接点不应少于处,与避雷带預留的圆钢焊接成整体。

  5)利用屋面金属扶手栏杆做避雷带时,拐弯处应完成圆弧活弯,栏杆应与接地引下线可靠的焊接。

③节日彩灯沿避雷带平敷设时、避需带高度应高于彩灯顶部,当彩灯垂直歌设时,吊挂彩灯的金属线应可靠接地,同时应考虑彩灯控制电源箱处安装低压避雷器或采取其他防雷击措施。

<三)施工质量验收监理控制

1接地装置安装施工质量主控项目

  

(1)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2)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4)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 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5)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士层接触良好。

2接地装置安装施工质量一般控制项目

(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②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③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④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⑤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2)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钢材,热漫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规定。

(3)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3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施工质量主控项目

  

(1)暗數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且无遗漏。

  

(2)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

  (3)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

4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施工质量一般项目

(1)钢制接地线的焊接应符合有关规定,材料采用及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规定。

  

(2)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

  (3)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4)变配电室内明敷接地干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②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250~ 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10~ 15mm;

③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设补偿装置;

  ④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每段为15~ 100mm,分别涂以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⑤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5)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6)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提栏门及变配电室金属]铰链处的接地连接,应采用编织铜线。

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7)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亩,应就近与接地干线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5接闪器安装施工质量主控项目

  建筑物项部的通雷针、避雷带等必须与项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6接江器安装施工质量一般控制项目

  

(1)避雷针、避雷带位置应正确、焊接牢固的焊缝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齐全,焊接部分补剧的防究油态完整。

(2)通雷带应于整顺直,国定点支持件司距均匀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49N(5kg)垂直拉力,当设计无要求时,支持件间距符合有关规定。

7、建筑物等电位联结施工质量主控项目

(1)建筑物等电位联洁干线应从与接地装置有不少于2处直接连接的接地干线或总等电位箱引出,等

电位联结干线式局部等电位程间的连接线应形成环形网路,环形网路且应就近与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

等电位箱连接。

支线间不应丰连接。

(2)等电位联结的生线路最小允许截面应符合表1的规定

线路最小允许截面(mm2)

材料

截面

干线

支线

16

6

50

16

8建筑物等电位联结施工质量餐控制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