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之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761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景观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景观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景观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市景观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市景观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景观之路.docx

《城市景观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景观之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景观之路.docx

城市景观之路

城市景观之路

关于《城市景观之路—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我要谈两个方面的理想,一个是人文的,即到底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人文的城市?

第二个是生态的,即怎样建设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

今天讲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我国面临的两大危机,现在,大家都在谈我国的复兴和我国的和平崛起,但我今天要谈的是危机,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复兴肯定是不可能发生的、也是不能持久的。

第一个危机是我国的民族身份危机,第二是人地关系危机。

它虽然有客观的因素,那是很难改变的,但我们的主观因素是我们可以克服和改变的。

第二个部分要讲的是路在何方?

出路就是在思想上要有一次深刻的认识,深刻的革命。

就是在城市建设中要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即“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也就是要续唱生态与人文理想之歌来实现一个生态与人文的城市。

下面就进入正题。

一、危机意识与复兴

解放前有一本漫画叫做《三毛流浪记》,在座各位都很清楚。

当年三毛离开农村,向往城市---大上海,向往城市里什么呢?

有米饭吃,有好日子过。

但他真正到了上海以后,发现这个城市原来是那么的乱,比他想象的要差的多:

警察到处抓人,不但吃不饱肚子,还经常有皮肉和精神之苦。

这是《三毛流浪记》描绘的当时对城市的憧憬以及城市的现实。

而我们现在大量的人也经历了类似三毛的经历。

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但他们向往的这个城市会是什么样子,你可以看到。

这是从1000米左右高空看到的整个杭州湾的景象,谁能相信这就是所谓的天堂。

你可以看到这块土地几乎没有一寸是完整的。

杭州湾是这样,长江三角洲是这样,珠江三角洲是这样。

这就是我们的理想和这样理想下的城市。

我们的理想甚至和当年三毛没有太多的差别—一个农村小孩所憧憬的高楼大厦的城市理想,那么这个理想它存在什么问题呢?

在这个蓬勃发展而又充满危机的时代,危险和机遇同在。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伟大的复兴,但若要真正实现复兴,首先要看到危机的存在,然后才能认识怎么来复兴。

因为复兴源于危机,这是总结历史而来的。

发生在15-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来源于当时的黑死病的危机、黑死病的恐怖。

当时欧洲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

由于这个危机从而使人类摆脱了宗教的蒙昧,开始走向科学,开始寻找人性,寻找科学。

当然还有其它的危机,也正由于这种生命个体的生存危机和全社会劳动力缺乏的发展危机意识,最终成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一个原动力。

现在我们的复兴真正要到来了,但它必须有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意识到我国当代面临的两大危机,这两大危机如果认识到了,它就可以产生具有世界意义的文艺复兴,真正的中国的文艺复兴。

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大国时代、平民时代和自由时代的到来。

那么,这两大危机是什么呢?

(一)两大危机:

民族身份与人地关系

与我国城市有关的第一大危机是当代中国民族身份的危机。

我们到底是谁。

第二个就是人地关系的危机,就是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地球上继续待下去。

1、民族身份危机

首先我讲一下民族身份,所谓的民族身份就是梁启超所说的中华民族与文化“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个性与特性。

当代中国我们要重新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没有这个问题,我们民族的身份很明确,我们是黄种人,我们有康熙大帝,有乾隆大帝,有故宫,有长城,这都象征着这个民族是中华民族,是个封建帝国,身份是很清楚的。

那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城市和景观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身份证,也就是说,我们盖的每一栋楼实际上就象征了、代表了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现在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出现了身份危机。

我是谁?

这是街道上到处可以看到的一张广告。

韩国美女广告或者是美女但用的是韩国形象,然后用韩国人的技术来造中国的美女。

美女之争很多,包括选美、选模特之争。

还有一宗法律案件,夫妻俩结婚好几年了,老婆很漂亮,结果生了个孩子,很丑,丈夫就怀疑老婆是不是对她不贞了,后来一查老婆倒是忠贞,但她做过整形手术,是假的美女。

这个时代连美女都是假的了。

所以说身份没有了,人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身份。

好在人的基因还没有作假,所以,儿子暴露了母亲的身份。

我们日夜与之为伍的城市也是这样,象征我们自己和民族身份的城市被化妆了,看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景观能够代表我们身份的话,那末,我们是如何在滥用“景观化妆品”来伪装我们的身份的?

第一种城市景观的化妆品:

古典的西方帝国曾经是辉煌的罗马柱、浴池和斗兽场,而今已成废墟,而我们恰恰在用罗马废墟里的景观来营造我们自己的城市。

罗马废墟,后来欧洲人又重新发现了罗马,然后用当时的罗马的建筑的语言,罗马的柱廊,罗马的广场来营造欧洲,因为当年的罗马教皇感叹古罗马帝国是如此宏伟,恺撒大帝的权力如此巨大,这么有钱。

因而想在中世纪之后再造罗马的辉煌,那就有了类似人们经常去参观的圣彼德广场这样的欧洲巴洛克景观,人们到欧洲到意大利肯定是要去参观圣彼德广场的。

但殊不知当时古罗马是靠掠夺邻国的资源来维持很小一帮罗马公民来挥霍和消费的。

它的城市确实是宏伟的、巨大的、让人激动的、震撼人心的,但它的背后是什么呢?

背后就是肆无忌惮的财富掠夺和造就无数的奴隶。

这就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而恰恰是这个恶魔,在当代开始潜入中国。

你再看一下,这是上海的世纪大道,一条巴洛克式的景观大道,是请法国人设计的,这显然是一大错误。

一个城市中间又这样一条100米宽的大路,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什么用处呢?

实际上没什么好处。

第一,城市两侧这么多人需要横跨这条大道,走100米的路,要穿越来往的滚滚车流,你可以想象有多么的危险和不方便。

这个城市里原来有非常致密的肌理,有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的交通结构,结果横拉一条伤疤,相当于把所有毛细血管都切断了。

这实际上对整个城市的功能是有很大影响的。

所以说是为了展示和纪念而修建的一条景观大道,实际上,它解决不了城市的基本功能问题。

这是广东某地的一个广场,恰恰就是圣彼德广场的翻版:

高大的罗马柱廊,围合一个巨大的城市广场,全都是西方古典君主的语言。

但人呢,一个每平方公里一万人的高密度城市,何以在这近半个平方公里的广场上空无一人?

因为这个广场不是为人民修建的,尽管它叫“人民广场”。

但它仅是一种政绩与权力的展示和摆设。

我在这里声明,这不是某个市长或城市领导的问题,这是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烙印。

它的背后是什么呢?

而这样的城市又能给我们彰显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呢?

是以古典西方帝国的身份来营造我们的城市,结果把我们自己变成了西方古典的帝国。

第二种城市景观化妆品:

封建的中国古典那是不是我们就用中国古典,是不是中国古典就能代表中国人的身份呢?

前几年,北京曾经兴起“夺回古都风貌”的运动,结果所有的房子都要盖上大屋顶,所以长安街上好多房子都有大屋顶,它的源头就是我们的紫禁城,认为这便是代表中国的。

那实际上是把自己认同于封建的中国的古典。

似乎紫禁城就象征中国。

但是我要说,但那是过去,那是古典的过去,它们都不是当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身份证。

但我们恰恰现在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古典的、封建的中国拿来装点我们的城市。

第三种城市景观化妆品:

现代西方帝国我批判了半天,又批判中国的古典,又批判西方的古典,那有人就说我们来个现代的。

请看这是所谓现代的,长安街上的国家大剧院,够现代了吧。

这是法国安德鲁设计的,法国人最时髦的建筑师设计的。

但是我要说的,那是当代西方的帝国。

它们看上去很现代,但如果我们用民主的、科学的精神去衡量,它未必具有现代性。

也就是说,它只模仿了西方的形式,并没有西方现代的精神。

你再看看,这是央视大楼,在传媒时代,央视大楼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你可以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姿态。

这是典型的帝国形态。

这样用公共资源建造的公共建筑在一个倡导民主科学的西方是不可能盖起来的。

它悬挑七十米,整个楼花100亿人民币。

可以说,如果我们用十分之一的造价来盖这样的房子,完全可以盖出同样功能、而更美丽漂亮的大楼。

但是,为了一种心态满足、一种极度的帝国的心态的满足——跨越城市,凌驾于城市与大众之上,有人却愿意为之挥霍十倍的代价。

你可以看,这个在悬挑出的最顶端的办公室可能将来就是总裁坐的办公室,它可以俯瞰全城,它可以看到自己的非凡、君临天下。

但是这样的理想在欧洲和美国肯定实现不了。

在美国,用如此挥霍的方式来建造一个本来可以用十分之一的花费就实现的建筑,美国全民都会来反对你盖这个楼。

第四种城市景观化妆品:

异域的景观奇花异卉,被当作美化我们城市的灵丹妙药。

到处都是这样,南方的、北方的,一搞“大庆”、“十一”,就搞大花坛,搞了一两个星期就撤掉了。

每一次就要几百、上千万的代价,为了装点一下,但且看它装点出什么样的东西呢?

尽是这样一些所谓代表中国特色的东西:

龙啊、凤啊、长城啊、亭台楼阁啊。

一年比一年大,品位之低可想而知。

你可以看看,用巨大花费来造布景式的城市景观,把我们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城市身份不知道是什么?

所以说身份问题,是中国城市面临的一大危机,实际上就是身份问题没有解决,我们都在追求某种奇异的东西,在标榜某种向往的身份,结果却失去了真实的身份。

就像某少女想把自己化妆成韩国美女,结果却失去了自己美的特质。

2、人地关系危机

第二大危机就是人地关系的危机,这也是中国当代面临的最大危机,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球籍危机,是你能不能在这个地球上继续待下去的问题。

2003年我们的神州5号上天,2008年神七飞天,五千年的飞天梦想实现了,这是值得举国欢庆和自豪的事。

但是欢庆之后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看看我国大地的影像,我们看到了什么?

黄色的祖国大地上,绿色的地方几乎很小很小。

再看看我们的邻国,北面的俄罗斯,南面的东南亚,都是充满绿色,生机勃勃的绿色。

所以说五千年了,中国这块土地已经不堪负重,经不起再折腾了,土地的生态危机是何等的严重。

如果我把这个景象在某一点放大。

你就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土地上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一个景象哭泣的母亲河南方的河、北方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他们都在哭泣。

哭泣什么?

可以看到,大江南北没有多少河流是完整的了,没有多少河流是自然的了,真正美的生态的,现在都失去了。

原来是杂草丛生、白鹭低飞、青蛙缠脚、游鱼翔底、充满了诗情画意。

现在还有多少是这样的?

这是个非常悲惨的改变。

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一个化肥厂污染一条河,几个厂就污染一条江”、“长江以北有水皆污,要么就有河皆干”虽然夸张,但是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昆明滇池,过去几十年创造了几百万的GDP,现在严重污染,仅第一期治理就花了40亿,还不见什么成效。

海洋污染依旧严重,《人民日报》报道,渤海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海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和生活垃圾、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大量超标超量排向渤海,使之成为周围地区藏污纳垢的场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个别排污口附近几乎已无生物,这样的污染直接威胁着海洋的生态安全,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而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断流。

据统计,从1972年黄河首次断流以来,共断流21次。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黄河最大问题是泛滥、决口,(黄河的警示)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但是这20多年中竟有21年黄河整个河床一下子就没有水了。

平均四年三断流,尤其是1987年后,几乎年年断流,而且断流时间再不断提前。

这种情况不但使农业受影响,沿黄河两岸城市的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都受影响,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吃的三文鱼就是在小溪里产卵,在海里头生长,如果这条小溪给断了,那三文鱼也没有了。

武昌鱼是在武昌上游的湖泊里产卵繁殖,然后到下游的长江里生长,如果湖泊污染或消失了,武昌鱼也就没有了。

南方的河和北方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他们都在哭泣。

哭泣什么?

可以看到,大江南北也没有一条河流是完整的了,没有一条河流是自然的了,原来是杂草丛生、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现在变成了虚假的河道。

真正美的生态的,现在都失去了。

这是个非常悲惨的改变。

好端端的大小江河,做了拦水坝已是大错特错,两岸还非得要用水泥把它们捆绑起来,有的变成花岗岩水泥护岸,甚至衬底,防洪堤做得比城市还要高好多。

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做法,源于农业时代对洪水的恐惧,我们这个时代不应该这么去做了。

应该用新的生态的方式新的土地系统的理念来对待我们的河流。

所以整个观念,整个理念都要改变

第二个景象,离开土地的中国当代我国城市的扩展可以形象地作一比喻:

一块石头抛在水里,水浪不断的扩展,使人不断离开土地,与此同时,外面的人也在不断涌入城市。

但城市给了他们什么呢?

连个座位都没有。

各地广场看看,有多少个座位是留给老百姓去坐的,没有,席地而坐。

这就是离开土地的时代,城里的人离土地越来越远,农村的人在匆忙地放弃土地,反正大家都在离开土地。

还有整个城市在无序地蔓延、扩张。

我们的理想恰恰就是想离开土地,我们的理想是纽约、香港、新加坡。

我们去参观、模仿的对象也是这些。

但是纽约已经没办法了,纽约人留给我们多少惨痛的教训可以吸取,而我们不去吸取,看到它表面辉煌的高楼大厦,反而正在追赶。

这是在用农业时代的城市理想去追求一个工业时代的城市,而不是站在更高的城市时代或者后工业时代来想象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所建造的城市是落后的。

第三个景象,对土地的挥霍与鄙视这是个鄙视土地的时代。

掠夺式开发,从1992年以后新的圈地运动到2004年,我国的耕地减了一亿亩,全国6000多个县,县县有开发区,甚至镇镇有开发区,少则几百亩,多则上千亩,有的是开而不发,省级以下开发区征地后的土地闲置率高达40%以上,且大都是好地,从老祖宗有城市建设以来,几千年的城市建设用地还不到1亿亩,就是这十几年疯狂的开发,占地面积超过了我们老祖宗城市建设的占地总和。

一旦这块土地划为开发区以后,推土机就来了,毫不顾及这块土地上有没有其他的生命存在,毫不顾及土地上有没有其它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存在。

然后把房子按上去,山是破的,河是破的,历史一点都没了,重造一个新城。

这就是鄙视土地、挥霍土地。

当然今天我国的环境问题,实际上并非始于现在,而是存在着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是历史积淀所致。

回顾历史上的中国,今天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早已存在,正所谓“古而有之,于今为烈”而已,区别仅仅在于,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发达了,对自然界的破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严重!

我们都说汉唐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汉唐时代确实是黄河流域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但是它同时也是历史上对黄河流域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时期,可以这么说,人类对黄河流域的索取和开发太过分了,汉唐繁华完全是以牺牲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现在的西安,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风沙也很大。

但汉唐时代,关中地区却是全国风景最好的地区,关中地区湖泊密布,河流众多,“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但是这种风景早已不复存在。

1950年以后,我国国家政策上也有过严重失误,比如“以粮为纲”、“大炼钢铁”等,1957年提出大炼钢铁,全国上下到处都是土高炉。

炼钢没有原材料,就把家里的生铁炉子,炒菜锅子拿来,把铁门拆下来,等到这些东西用完了,就发动大家去收集原材料。

看到地上有铁钉、铁丝、铁皮等就捡起来,几个人就可以搞个小高炉,天天晚上不睡觉,守着炉子炼钢,现在想想很可笑,烧了几十天才烧出一块所谓的“钢”,根本一点用也没有,不但浪费资源,很多大树都被砍掉炼钢了。

这样,森林遭到了严重破坏,又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据统计,从1949-1981年,全国毁林造田面积高达670万公顷,目前我国的木覆盖率只有18.21%,从世界范围比较是很低的,一个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30%,生态环境才比较好。

我们计划在十一五期间达到20%。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目前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4%,比我们多得多的这样森林覆盖率的日本,长期大量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它具有多方面的危害。

首先是浪费大量的木材,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广为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对森林的极大浪费。

其次是浪费水资源,一次性筷子在生产过程中要用二氧化硫、过氧化氢等进行漂白,漂白后需要大量的水蒸煮或冲洗。

另外一次性筷子对人体健康也有伤害,残留在筷子上的二氧化硫和其他物质结合会成为亚硫酸盐,人若食用过量的亚硫酸盐可导致癌症。

日本人早就不生产了,而是依靠进口,97%依赖进口。

90年代初日本商人开始在我国东北建厂,以后就大举进军。

在97%的进口当中,其中有99%的一次性筷子来自我们中国。

我们在普及生产筷子厂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也付出了和韩国同样的代价,那就是木材枯竭、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河流枯萎。

虽然近几十年来,我们确实一直在不断植树造林,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我们把几十年来每年的造林数字加起来,整个中国都应该是森林了,问题在于我们的植树造林成活率很低,不到1/3,很多地方没有水,今天去种树,可以拿个小桶浇水,人走了没人浇水,树马上干死,还有的地方植树不选择合适的树种,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这种靠消耗大量的资源和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

要想持续发展就只能再寻求一条新发展路子,这是很紧迫很现实的问题。

过去一段时期,老是有一种观念在灌输,好像人能随着发展解决一切问题。

不管把环境问题搞得多么严重,人定胜天,总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甚至有一些学者也有过分天真的想法,水污染了,可以从海水淡化中解决问题;甚至即使把地球破坏了,人类也可以搬到其他星球去。

但实际上科学技术可能远远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就象荒漠化问题,不管你科学技术如何进展,我们可能很难解决,甚至永远也无法解决问题。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改造自然”,“人定胜天”,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观点今天一定要改变。

不能再轻易讲什么改造自然了,自然不是那么轻易可以战胜的。

我们还是应该强调“顺应自然”,不了解自然规律,随意改造自然,不讲究科学发展,自以为战胜了自然,就会遭到自然可怕的报复。

这是我们花了多少年才得出的惨痛教训。

据说一位老先生写了篇文章,他说青藏高原终年寒冷,于是建议在喜马拉雅山用原子弹炸个洞,把印度洋的暖流引过来,就可以把青藏高原改造得像江南一样,雨量丰富,气候温暖。

虽然依靠现在的科学技术,要在喜马拉雅山打个洞也许是可能的,但这么一来还得了吗?

整个地球环境都要来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试想,经过数亿万年自然演化形成的平衡刹那间一旦被打破,地球环境空间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人类对于自己居住的地球了解程度还相当有限,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开发,不是什么环境都可以改造的,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才是。

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问题,恐怕还会长期困扰着我们,我们的祖先已经不大对得起我们了,给我留下那么多问题,但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我们无法对他们求全责备,我们的头脑已经比较清醒了,我们要对得起我们的子孙后代。

只有每个人都把科学发展问题重视起来,才有解决的出路。

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第一大背景,也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背景。

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再按以前的方式走下去,若有一天某个链条一断,就会成为全局性问题,进而影响我们的发展。

而全世界都在发展,竞争这么激烈,我们不发展就会变成人家的殖民地,变成人家的市场。

因此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也是为了争取发展的主动权。

3危机产生的主观根源

应该说这两大危机是我国复兴和崛起的最根本的源动力。

危机背后根源是什么?

客观原因很多,主观原因也有,主观的根源我把它归纳为三种根本的意识,这就是封建集权意识、暴发户意识和小农意识,这三种意识综合作用构成这两大危机的最根本的主观根源。

应该说如果认识到,我觉得就可以克服。

路在何方?

就是要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

面对这些城市建设的种种弊病,我感到新文化运动需要继续进行,现在看来,我们电脑和软件可以一夜之间赶上美国硅谷的东西,办公楼一夜之间可以现代化起来,街道几年之内可以盖的高楼林立。

但是,我们盖的房子再雄伟先进,所用的技术再高明,没有思想上的现代化,再现代的东西也没用,这个民族照样不可能复兴。

我国当代城市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怀抱两大危机意识,去建造一个个活的城市。

活的城市是什么?

那就是寻常的景观与白话的城市,

二、“白话”的城市

这种新的白话的城市是什么呢?

叫“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也就是回到科学与理性,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

所谓“足下的文化”,就是回到平常,尊重平常的人和平常的事,平常中国人的生活,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所谓“野草之美”,就是回到土地,尊重和善待土地上的自然及人文过程,回到完全意义上的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艾青的诗,这很平实,是白话文写的,这个诗的感染力是超过任何一首用文言文写的诗,就是因为这么平常。

我们现在都懂得建设高速公路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就没有考虑去建设一套生态基础设施来永远地保障我们的城市和居民能够安全健康地生存,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波士顿蓝宝石项链,一百多年了,还保留着,当时还是一片沼泽地和河流廊道。

当时景观设计师就告诉波士顿的市长,把这片地给买下来,当时很便宜,保留成绿色的廊道,有文化遗产,有历史,有自然地。

将近150年了,现在变成城市中心的一条“蓝宝石项链”。

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的城市规划存在许多弊端,比如有“超前”的规划,这会使大量土地撂荒,实际上会导致城市无序扩张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比如珠海当时是超前的。

结果到珠海去看看,宽广的马路上长了野草,机场上长了野草,负债累累,整个是所谓的超前的规划。

还有通过预测人口来建造城市,差不多没有一个城市说是通过预测人口能够来科学地建城市的。

深圳当时预测2000年的人口是100多万,并按此来规划,结果到2000年达到了700万,差距多大!

北京更是这样,谁都没有预测准过,如果用统计学上的精确性来衡量的话,简直就是荒唐。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是没法预测的,所以,用传统预测人口的方法来预测城市和以此为依据来规划城市,也是不行的。

那就是说如果基于人口来确定你这城市怎么做规划,来所谓的量体裁衣的话,你这个衣服永远做不好,要么是穿紧身衣,要么是穿睡衣。

如何建设一个生态的人文的城市,为此提出以下几大战略

第一大战略:

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这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

现代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告诉我们,连续的山水和自然栖息地系统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吃的三文鱼就是在小溪里产卵,在海里头生长,如果这条河流给断了,那三文鱼也没有了。

武昌鱼是在武昌上游的湖泊里产卵繁殖,然后到下游的长江里生长,如果湖泊污染或消失了,武昌鱼也就没有了。

河流廊道是大自然唯一的连续体,来之喜马拉雅山山顶的一滴雪水,可以流到太平洋去,因为河流是连续的,所以山谷和湖泊的鱼卵和幼体能够在太平洋中生长,因而有了生命的连续。

所以,这个国土只有维护它的自然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才能有它生命的可持续性。

否则这块土地是要死的,生命是要断绝的。

第二大战略:

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我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几大严重问题。

于是以防洪、蓄水和治理污染为口号的河流治理往往被当作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和政绩工程来对待。

然而,人们往往把治理的对象瞄准河道本身,殊不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实际上与河道本身无干。

于是乎,耗巨资进行河道整治,而结果却使欲解决的问题更加严重,犹如一个吃错了药的人体,大地生命遭受严重损害。

这些“错药”包括:

大错之一:

高堤防洪。

有的防洪堤做得比城市还要高好多。

而当所剩无几的水流穿过城市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惜工本拦河筑坝,“美化”城市,从表面上看是一大善举,但实际上有许多弊端,包括:

变流水为死水,富营养化加剧,水质下降,如不治污,则往往臭水一潭;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使鱼类及其它生物的迁徙和繁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