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385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docx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

一代贤臣陶澍其人其事

《澧州文韵》第五期|作者:

杜修岳|日期:

2011/7/18

陶澍(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

嘉庆七年(1802)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旋升监察御史,历任户科、吏科给事中。

嘉庆二十四年(1819)出任川东道员,不久迁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擢安徽、江苏巡抚。

道光十年(1830)晋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

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享年六十二岁,赠太子太保,谥文毅。

嘉庆十至十三年(1805-1808),陶澍父亡丁忧归里。

其间,他应澧州学正之邀,执澧阳书院主讲席三年。

澧阳书院是澧县一中的前身。

今年恰值陶澍来澧阳书院担任主讲二百周年,时下又逢澧县一中第二届洗墨池文化节之际,因撰此文以示缅怀与纪念。

湖湘文化对陶澍的熏陶和影响

湖湘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发展的概念。

它上接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传统,中为宋代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奠基,继由张栻广为传播,再经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传扬发展,逐渐形成具有若干特点的完整体系。

到近代,湖湘学人中英才辈出,诸如贺长龄、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曾纪泽、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黄兴、蔡锷、宋教仁、蒋翊武等等,又进一步将湖湘文化发扬光大,使之在中国近代史上熠熠生辉。

而陶澍则是从古代向近代过渡中的一位最具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人物。

应该顺便指出的是,人道曾国藩起兵以后,湖南方“人才辈出”,这显然是不够准确的,殊不知在陶澍任职两江总督时,其周围湖湘子弟已经不少,且多博学卓识之士,其中就有著名的改革派思想家魏源辈。

陶澍曾就读于岳麓书院,从小接受湖湘文化的熏陶。

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其山长和主讲多是经史饱学之士,有的更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

他们对传承、研究、集成和传播湖湘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陶澍于此蒙爱教诲多多,加上从小睿智聪慧,手不释卷,博闻强记,又常浩歌山水间,更下笔惊人,故既冠即为湖湘学派出类拔萃的人物。

陶澍十七岁成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四岁进士及第,旋为京官。

他致仕之前,养心种德,好学力文,打下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

湖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诸多特点,比如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求新求变和与时俱进精神,重实学重践履的经世致用精神以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等等,这些在陶澍身上均体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重实学重践履的经世致用理念,更是时刻铭于心,笃于行。

他强调“有实学,斯有实行,斯有实用”,提倡“通经学古而致诸用”。

陶澍对此始终矢志不移,直至鞠躬尽瘁,卒于任上。

陶澍所以成为清中叶一代贤臣,直接得益于湖湘文化的孕育、熏陶和影响。

重实学,重践履,经世致用,政绩斐然

陶澍一生,为政勤勉,凡所历任,俱能实心成事,关心民瘼,见有弊端,必做调查研究,奏报朝廷,或整饬,或改革,以利国计民生;陶澍重实学,重践履,具有原创精神,常匠心独运,于执掌要务时主动定规立章,奏准之后执行不贰。

因而为官四十载,每多建树,政绩斐然。

一、吏治。

道光元年(1821)年底,陶澍擢安徽布政使。

时安徽钱粮亏空既久且甚,虽曾五次清查,皆不实不尽。

他上任伊始,即治丝理棼,钩稽一载,甫有端绪。

道光三年(1823)初,陶澍升巡抚,督饬益力。

以为吏治紊乱,赔累牵掣,对痼疾而下峻药。

清查后奏建章程十条,严交代,禁流摊,裁捐款,使官吏得以自拔,而吏治始清。

嗣后,陶澍又调江苏巡抚,晋两江总督,均能廉勤自为表率,注意奖掖百官众僚,共同治理两江地区,致使吏治清明良久。

二、漕运。

漕运是古时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以供应京城和接济军需的工作。

所运粮食专称漕粮,是田赋的一种。

当是时,江南江西地区漕粮份额颇重,对京城的粮供举足轻重,故朝廷屡派得力的官员管理。

陶澍始当京官时,巡漕革陋,已初露锋芒;后于皖苏为官,亦办漕绩显。

道光五年(1825),曾与饮差英公奏筹海运折漕之策,可惜未能实行。

旋陶澍移抚江苏,仍坚持新创海运,以轻河漕剧务,遂与两江总督琦善商议,奏明后立办此事。

于是亲赴上海,筹商船,访海路,定运价。

道光六年(1826)春,各州府之漕粮装船待运,陶澍又亲往弹压,严明号令。

届时海船云集,验兑有序。

他还文檄崇明、狼山与山东登、莱诸镇总兵,临哨口岸,以壮声威。

这次初运百余万担,复运六十余万担,由吴淞口出发,行水程近四千里,月余时间,直抵天津,不损一船,且粮色米质一概莹洁优好如初。

返程载豆,一举两得,费半而功倍。

三、盐政。

旧时,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两淮盐场的盐税所占比重颇大,朝廷历来十分重视。

因此,大办官盐,抑压私盐至关重要。

陶澍始任两江总督兼管盐政前后,曾将私枭黄玉林伏法,将要犯任开宇、刘东升解京,私盐始有收敛,然远未匿迹。

且岁征正杂课沉重,加上侵亏挪垫,积欠如山,盐务之弊真乃积重难返。

陶澍躬查深究,端本清源,力排众议,奏明章程十五条,推行新的票盐制。

于是,积弊得以消除,官盐兴盛,国利而民惠。

四、水利。

道光三年(1823)以来,吴中连年洪涝成灾。

陶澍少负经世志,尤邃史志、舆地之学,所至山川,必访利弊。

他与林则徐一道探究其因,筹划对策,以为治水应先治吴淞,而治吴淞以通海口最为紧要。

旨允之后,他又亲临现场,相度地势,明其纡曲,精心组织施工。

工程于道光八年(1828)终竣。

陶澍自赋放水长歌,吴中士绅和者甚众。

于此前后,他还在苏皖各地兴工治水,诸如京口运河、练湖、浏河以及各海口石坝、涵洞等等,皆收显效,三吴稻粱连年丰稔。

五、赈灾恤民。

陶澍自致仕以来,一向亲民恤民。

道光三年(1823),江水大涨,苏皖濒江三十余州堤圩皆破,田庐荡没。

他寝食不安,乘舟遍勘,令下属赴上游各地买米十万担,劝捐数十万金,区分条划,纤悉周至,使流移、老疾、孩稚者皆有所养,使殍残者皆有所恤,民虽受灾而无荒。

陶澍还组织灾后自救,修堤垸,复田庐。

越明年,灾区丰收,他奏定章程十条,试设丰备仓,秋后量力而捐,歉岁散之,乐岁再捐,以数岁而救一岁之荒;随即又在各地推广开来。

陶澍管辖三省,于吏治、河漕、海运、兵农、水利、盐务诸多方面皆卓有建树。

之所以如此,除了自身的本事和不懈努力之外,主要还得益于较好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

首先,两江地区经过康乾盛世,社会经济得到较快较大发展,到嘉道年间,农业、制盐、冶炼、织造、水运各业已相当发达。

无庸置疑,这里是当时全国最先进的地区之一,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萌芽。

陶澍为官期间进行的整饬、变革,实质上是对不适宜生产发展的生产关系某些方面的调整。

经过调整的生产关系便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初萌性质。

它一旦诞生,多少能够作用、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陶澍自觉不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敢为人先地去大胆做为,应该说,是时势给他提供了成功的某些客观条件。

简言之,时势成就了这位贤臣。

其次,陶澍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良好。

一是获得了上司乃至皇帝的赏识。

陶澍初为地方官,无论典试四川,巡视中城,赈饥巴达,皆精到利索,因之政声大著。

嘉庆二十五年(1821),新皇道光帝登基,陶澍的上司、四川总督蒋攸铦奉诏入京,奏陶澍为四川治行第一,堪胜大任。

是年即擢山西布政使。

嗣后,道光帝多次召见他,有次上京,竟接见十余回,并多有深谈;平时对其众多奏折,或有较详朱批。

于是相继授其巡抚、总督要职,成为皇帝放心得力的股肱大臣。

二是得到众多同僚和下属的支持。

陶澍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如对林则徐、魏源辈,既谆谆赐教,又以诚相待,故能得到支持,同心为政。

陶澍一生仕途顺畅,外少政敌,内无僚讧,诚为难得。

而这显然是与其学养功德和人格力量分不开的。

那末,陶澍这样一位德、识、才、学、绩颇高的历史人物,逝世以后何以不显甚至默默无闻呢?

大凡原因有三:

一是清史工作者往往偏重于康乾盛世的研究,近代史家则往往忽略鸦片战争前发生的史事,处于这中间历史阶段的陶澍便被冷落了;二是有些研究者个人偏好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而对与之相关者往往视之不见,如林则徐在江苏相继任布政使、巡抚,其若干政绩是在他总督陶澍的领导、指示或商议下完成的,即如禁烟,陶澍曾撰了一篇很有名的奏文,于林则徐未必全无影响。

但因后者在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使原来与陶澍共同成就的业绩,竟集于林则徐一人名下,陶澍被掠美了;三是陶澍在两江地区的改革,自是应当时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发的,但不久这种萌芽遭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扼杀,而前期孕育历程与有功于斯的人物一并被淡忘了。

因此,历史对于陶澍便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学习陶澍精神,为构建小康和谐社会贡献聪明才智

隐澍一生,永怀经世之志,治学严谨,治政严明,敢为人先,颇多建树,是清代中叶一位名副其实的政治家、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又于澧地广布教泽,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值得镜鉴和学习。

第一.学习他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

陶澍自幼颖异,苦学力文,十年寒窗而得五车学富。

他于诸家经史,皆通精要,尤工儒、道。

诗文崇尚杜甫、韩愈,而书习李北海。

著述甚丰,有《印心石屋诗文集》及奏议、日记、考辨、辑注、世谱多种约二百万言传世,特别是他的文章,颇具韩潮苏海之势,而又条清缕晰,本要末精,思辨考论既新且深,在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日甚的今天,学习陶澍勤奋严谨的学风大有裨益。

教师要勤谨施教,学生要严谨治学,一中这样的千年学府、百年名校,就是要大出顶尖人才!

顺便指出,一些青年学子不重撰文,不重习字,实为流弊,须知写得一手象样的文字,将终生受用不尽,此是大实话,信不诬也。

第二,学习他勤廉务实的从政风范。

陶澍的经世务实,与前辈湖湘学者和岳麓名教不同,前者主要是理论上为后学立了根基,而陶澍则以政治经济的实践活动为后世做了楷模。

他一生重实学、重践履,经世为政,劬勤有加,要务亲躬,概无懈怠。

他曾请假回籍修复祖墓,奏允成行,然因下属盐运使俞德渊突然重病出缺,又中途折回料理盐运等政务,几经周折,才得修复,时仅一月。

来往途中,还顺便于安徽、江西多处阅兵与省察民情。

陶澍为官廉洁,清风两袖。

相传他乘舟回籍,人报暗装细软,上司着查,乃是随载的半船修墓的石料,余一无所有。

陶澍为官清正,处事果决利落。

致仕不久,巡视中城,半年断八百余案而无余讼。

又巡淮安漕务,尽革积弊。

壮岁后巡皖苏而督两江,政艺更为纯熟,绩著声显被传颂遐迩。

陶澍为官始终专于己任,不阿不谀,不拉不扯,更不跑官鬻官,足堪今人学习。

第三,学习他敢为人先的变革精神。

陶澍为官,特别在巡抚和总督任上,极富胆识,敢于除旧布新而为人先。

他所进行的漕粮海运、票盐制等,都是震动当时朝野的大事。

改革时,他先认真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力排各种保守势力阻挠,再条陈理由和办法,数次奏允之后,即大力推行。

《清史稿·陶澍传》说他“见义勇为,胸无城府”,魏源所撰陶澍《行状》说他“遇事奋发,义形于色”,都证明陶澍无有顾忌,勇为天下先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自主原创精神,务实创新,与时俱进,以奋力赶超世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建设我们的国家。

第四,学习他奖掖后学的无私品德。

陶澍平生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擢升高位之后,又奖掖后学、知人善任。

他到各地为官,一贯关注教育,除教化百姓、淳化民风以外,还十分重视书院教育,多处领建修复书院,多次为书院写课艺序,甚至直接去书院教授生徒。

他奖掖后学和下属,知人善任,未有私心,在其周围聚集了不少贤能英才。

由于他的任用、引荐和鼓励,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贺长龄、陈銮、梁章钜、李星沅、陆建瀛、俞德渊、王凤生、姚莹、黄冕、汤鹏、魏源、包世臣、左宗棠、胡林翼等精英。

陶澍上承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遗风,下启林则徐、魏源等务实变革思想新潮,成为江南地区的中心人物。

而陶澍的这种品德风范,最值得当今的当政者镜鉴、学习和运用。

让我们认真学习陶澍精神,掌握过硬本领,努力建功立业,为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构建小康和谐社会而贡献聪明才智!

(作者曾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协副主席、县政府调研员)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陶澍集》岳麓书社1998年版

《湖湘文化传统与湖南维新运动》丁平一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湖湘文化概论》刘旭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清史稿·陶澍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