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
3.1.1科学是......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包括过程与结果。
2.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3.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4.了解科学的作用。
教材分析
重点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一
难点
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具
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
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科学)
【“科学”这个概念意义深刻,远非三年级学生能够理解,本课将“科学是什么”定义在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的一种理解层面上。
】
二、了解科学是什么
1.师问:
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翻开教科书开阔一下视野)
2.师问:
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提示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
【由自身的经历再到科学家的经历,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拉近了科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科学其实并不神秘,意识到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想问题、做事情。
】
3.师:
好奇心让我们想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4.
(1)阅读故事:
学生自学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2)学习汇报:
琴纳发现牛痘疫苗的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3)提出问题:
“为什么挤奶的女工不得天花?
”
(4)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
到奶牛场考察,发现牛和女工都得过牛痘。
进一步提出问题:
“是不是患过牛痘就不再患天花?
”
(5)做试验证明:
给一位8岁的小男孩接种牛痘,又种天花,小男孩安危无恙。
扩大实验范围,接种全村2000多村民,结果无一人再患天花。
(6)试验成功:
直到今天,琴纳的发现仍然在保护着我们的健康。
三、活动,理解科学是什么
1.师: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
2.讲解“动起来小人”的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
讲解如何“玩”。
在学生“玩”之前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交流“玩”后的发现。
(小人动起来了)
4.原理解释:
1824年,英国医生罗吉特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的原理制作的。
【“让小人动起来”是一个有趣的活动,目的是借助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其意识到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一个小发现可以成就大科学家”。
】
四、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收集你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他有什么成果,他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收集科学家研究活动资料的活动,目的是从众多的科学家的研究中找出共同地方,即:
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与解释、交流与质疑、结论与拓展等。
通过这些科学家的经历,引导学生对“科学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理解。
】
五、板书设计:
科学是……
科学家:
牛顿、琴纳、居里夫人、李时珍……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课题
3.1.2做一名小科学家
含1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科学探究: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科学知识:
1.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教材分析
重点
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难点
能使纸鹦鹉“站立”。
教具
教师准备:
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
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有秘密”的纸鹦鹉(提示:
回形针不能露出来)。
师:
今天的科学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鹦鹉。
为什么叫纸鹦鹉呢?
一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二是它能像真鹦鹉一样站起来。
(演示:
让纸鹦鹉站在圆环上或站在手指上,不会掉下来)它真的站起来了,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是本课的主体活动,简单有趣。
借助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
二、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1.制作纸鹦鹉。
(1)将准备好的鹦鹉图形剪下来。
(2)将鹦鹉图形贴在硬纸板上,并沿轮廓剪下来。
2.让纸鹦鹉“站”起来。
(1)教师演示将纸鹦鹉站立的操作要求。
(2)学生用别回形针的方法尝试让纸鹦鹉“站”起来。
(3)反复思考试验,并记录下成功的方法。
(4)全班交流.展示成功的方法。
讨论:
有什么共同之处?
(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3.谈话:
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的这节科学课,我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做了什么?
(提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又是怎么做的?
(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怎样让一个物体站起来,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事情)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这个活动创设的情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迅速产生提问题的愿望,而且会使学生的问题指向比较单一.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下来学生尝试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
[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最后通过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感到我们的身边就有科学,自己就是一名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
]
三、拓展运用。
1.师:
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
2.两人合作,想办法让纸龙虾.拱形纸片.铅笔等“站”在指尖。
3.交流实验成果。
4.思考:
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5.对比分析:
你刚才玩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发现制作小丑玩具,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研究的兴趣也会更大,这样学生会越发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对以后学习科学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
四、课后拓展:
布置任务:
用课上的发现,结合书中第8页的图制作一个杂技小丑玩具。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第二单元
课题
3.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3.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
教材
分析
重点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难点
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具
事先找好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准备一些学生调查研究用的工具;常见的动物植物图片各两张。
教
学
过
程
一、游戏导入
1.谈话: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教师出示常见的四种生物体的图片,包括两种动物和两种植物)找一找,谁是你认识的好朋友?
为什么说它是你的好朋友?
2.提问:
说一说除了这些物体,你还认识哪些和它们一样的物体?
3.师:
看来小朋友们认识的物体可真多,其实大自然中不仅有物体,而且很多还是有生命的呢?
你们想找一找吗?
4.引入课题:
我们今天就来开始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找朋友”是儿童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以游戏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自主地卷入科学学习之中。
然后,老师有意识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认识哪些和它们一样的物体”,实质就是检阅学生对“生命”初步的理解能力,这样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认识水平和经验出发,是实施有效学习的根本保证。
]
二、学生制定考察方案
1.师:
同学们先想一想,你们想到哪里去寻找,怎么寻找?
2.学生分组讨论。
3.谈话:
请各小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相互补充或提建议。
注意一组在讲时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地听,有什么建议或补充的及时提出来。
4.学生交流讨论的方案。
5.师提问:
我们在观察时需要准备哪些工具?
除了这些必要的准备,在观察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讨论,包括主要有注意安全,小心受伤;要爱护各种物体,保护大自然;要认真观察并把观察的记录下来。
)
[方案设计在科学探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本课时首先要形成一个完善的方案,并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究。
这对于学生今后自行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保证。
]
三、学生分小组实地考察,记录,整理。
1.师:
校园里究竟有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到校园里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师生活动:
到校园里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课提倡以学生的亲身感受为基础,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体验,就应该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去倾听鸟.虫的鸣叫,让学生亲身经历寻找的过程,使他们感到亲自调查而获得信息的乐趣。
整理资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要加以指导。
记录全生物的名称.发现地点等,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记录。
]
四、整理资料
谈话:
我们把刚才找到的许多有生命的物体,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不知道名称的可描述其特征或用图画示意。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课题
3.2.2校园里的植物
含2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科学知识:
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教材分析
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难点
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具
课前了解学校里的各种植物,学校里的植物的照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师:
先给大家欣赏几副图片,(出示学校植物的照片)这些图片漂亮吗?
漂亮在哪?
2.师:
这些图片看上去,满眼都是绿色,非常漂亮,那你们有没有觉得图片中的这些景色有点眼熟呢?
是哪里的呢?
对了,这些图片显示的就是我们学校各个地方的绿化,我们学校的植物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象科学家一样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这些植物,好吗?
(板书)
【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求科学奥秘的欲望,这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植物的图片入手,揭示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
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1.整体认识植物:
(1)师带领学生排队走进校园里植物较多的地方。
提问:
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比一比谁说得最多?
(2)提出观察任务:
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植物长得有什么特点?
(要求从高矮、外形困扩等方面描述植物)
(3)交流后让学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给这些植物排序,说说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么特点。
(4)小结:
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2.局部观察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
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①讲解如何观察树皮:
先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再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②讲解如何观察树叶:
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
把它画下来。
③讲解如何观察花:
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2)师生观察后交流。
(交流时要让学生尽情地说,并及时鼓励)
3.比较植物的相同之处。
(1)师提问:
它们有很多不同,那它们为什么都叫做植物呢?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2)交流讨论:
有根、茎、叶等组成部分,位置相对固定等。
【这部分观察、交流活动就在校园里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首先从整体上认识到植物,再通过局部的观察,学生充分了解植物各部分的不同,由于植物就在自己的眼前,学生的观察一定会非常仔细,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结果写下来或画下来,这是培养学生初步整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也一定能说出植物部分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不同,大胆汇报自己的发现,体会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在此基础上再来找植物的相同之处,引领学生更深一层关注植物,把对植物的认识归结到植物的共同特征上来。
】
三、对植物进行分类
1、师:
植物种类繁多,世界上45万种,难记吗?
科学家为了方便人们去认识它们,把它们分成的很多类,你能对这些植物分类吗?
(P17)
2、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先说标准,再分。
【这一活动,既可以提升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又是对“分类”技能的训练。
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明白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分类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
】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课题
3.2.3校园里的小动物
2课时
教学
目
标
1、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围绕小动物自行一些简单探究活动。
从中发现小动物的更多习性特征。
3、认识到动物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能用自己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重点
观察小动物,并能概括特点。
难点
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具
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蜗牛
活动目的:
观察了解蜗牛
活动准备:
活体的蜗牛,记录纸,放大镜、玻璃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蜗牛喜欢的环境
1、同学们,课外你们都去捉蜗牛了,说说你是从哪里捉来的?
2、交流
3、小结:
由此看来,蜗牛一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
(阴暗,潮湿,或有蔬菜、嫩叶的地方)
过渡:
今天我们要来好好认识这位朋友,老师事先已经画好了一只蜗牛,瞧(出示卡通蜗牛图),你们说像不像?
真的像吗?
我们可得用科学说话,经过自己仔细观察比较以后才可以下结论哦!
二、观察蜗牛外形特点
1、找一找你们都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吧,那么请你观察自己手中的蜗牛和老师画的蜗牛到底有哪些不同,看谁找的多,找的细致。
小组一起找,师巡视,并提示:
要想看得清楚可借助放大镜。
交流汇报:
实际的蜗牛有两对触角,眼睛是长在大触角上而并非脑袋上;没有耳朵,有嘴巴;有一个螺旋状的壳,没有脚只有很大的一块肌肉(腹足);还有两个小洞那是肛门和**孔(要仔细找才能发现)。
观察不到的东西,教师可补充,比如介绍蜗牛的牙齿等
2、画一画
既然同学们找出了那么多的不同,看来是老师画错了,老师画的是加工后的带有拟人化的蜗牛,在科学研究上可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还蜗牛以真面目,好吗?
小科学家吗,请你把它画一画吧:
我观察的小动物是
请在右边画下来
生活环境
身长
有哪些部分组成
运动方式
3、说一说谁来当一回《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客观科学地介绍蜗牛外形?
指名说一说(加深印象)
三、观察蜗牛的习性
4、蜗牛是怎样出壳的?
5、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蜗牛喜欢吃什么?
7、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四、自己还想提出哪些研究蜗牛的问题
8、学生自由地提
9、如果有的班的孩子不善于提问,教师也可帮助其提出一些问题,再让他们选择一些问题去研究:
比如:
蜗牛怎么排便?
蜗牛喜欢冷还是热?
蜗牛会游泳吗?
蜗牛有听觉吗?
……
五、课后有针对性的研究
1、把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设计成表格,看自己能完成几项。
并说说你准备怎么研究?
2、把研究的结果在下节课带来交流。
六、总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
能给动物分类,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活动准备:
几只不同窝的蚂蚁。
放大镜。
一些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对蜗牛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哪些特点?
2、我们是怎么研究蜗牛的?
3、今天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另一种小动物“蚂蚁”(板书)
二、观察蚂蚁外形并画一画
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能填写表格内的问题。
我观察的是蚂蚁(画一画在右边)
身长
颜色
身体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上长着:
2、学生交流,师指导。
(蚂蚁有头、胸、腹三部分。
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个口器、复眼;胸上有三对足,腹部看上去没有什么东西,其实是由许多环节组成。
一般有3—12个环节)
蚂蚁身上的这些部位对它都有什么作用呢?
3、学生猜测:
触角是传递信息;口器吃东西,攻击敌人;眼睛是看得;足用来爬行……
过渡:
真是这样吗?
接下来同学自己观察蚂蚁的生活特点。
三、观察蚂蚁生活方式或习性
1、每一组桌上有面包屑、苹果皮,观察蚂蚁是怎样用口器吃东西的?
还发现了蚂蚁不仅吃东西,还搬粮食,用什么“搬”的?
(口器)
观察蚂蚁如何爬的?
2、小组内拿出两只蚂蚁放在一个小瓶子里,观察当它们碰到一起时,首先用什么来刺探对方信息的?
(触角)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3、不同窝的蚂蚁相处会怎样?
猜测。
然后再观察
4、小结:
发现:
同一家的蚂蚁相遇后不会打架,不同窝的蚂蚁遇到后便“打”得不可开交。
(咬)
四、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比如:
蚂蚁会不会游泳……
课后研究
五、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我们观察了蜗牛和蚂蚁,发现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生活方式,但是它们又有着共同点,谁来总结一下?
小结:
它们都需要喝水、吃东西、呼吸;都会长大、繁殖、对刺激有反应;还有都会运动……
六、按一定标准分类
世界上的动物很多,我们不能一一列举,看书上这些小动物,你认识吗?
试着可以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说。
七、总结延伸
1、讲述《珍古德与黑猩猩》的故事,激发学生继续研究动物的情感。
师问: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2、从这两堂探究小动物的课上,你收获了什么?
觉得哪些还做得不够?
3.分类,并完成表格。
分类依据
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水中游的
动物名称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小动物
相同点:
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课题
3.2.4植物、动物、人
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教材分析
重点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
找出植物、动物、人的相同与不同。
教具
各种动植物、人的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植物?
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
3.人是不是动物?
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
(二)新课
1.揭题:
“植物?
动物?
人”
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
相同点:
(1)都是生物。
(2)都会生长。
(3)都需要水.阳光。
(4)都需要营养……
不同点:
(1)兔子会运动。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
3.观察书本上第18页。
(1)这些是动物还是植物?
(2)这样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
有些动物在某些时候与植物几乎一模一样,有些植物在某些时候与动物十分相似,简直是真假难辩!
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
它们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有时也为了捕捉猎物。
4.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
(1)老虎和松树
(2)鱼和水草
(3)袋鼠和树叶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自备本上)
5.人
(1)人是动物吗?
(2)为什么?
(3)人与黑猩猩比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点
人和黑猩猩的不同点
都要吃东西
……
人会制造东西
……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第三单元
课题
3.3.1生命离不开水
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科学探究:
1.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2.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科学知识:
1.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2.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教材
分析
重点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
想各种办法,比较物体中的含水量。
教具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分组实验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记录纸、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小尺。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水的作用。
1.师: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
2.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师: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生: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
【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
】
二、了解人体及一些食物的含水量。
1.师:
我们已经知道,人、动植物体内都有水,那么,我们人体内究竟含多少水呢?
你们猜猜看。
2.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B鸡蛋76%是水;C鱼85%是水;D蔬菜90%是水。
3.如果你们还想知道一些食物的含水量,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通过动手涂画,加深学生对水在人体及各种食物中含量不同的认识,并且暗含着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形象地认识水所占的比例,知道水是生命物体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