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233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4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图:

1、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2、生产工艺流程图

3、给排水系统图

4、全厂供电原理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前言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给##省的经济腾飞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省位于祖国西南地区,与四川、贵州等省接壤,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窗口和通道,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之后,给##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结合##省特殊的地理区域位置,##省的经济发展已被历史性地推向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位置。

某有限公司(原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现隶属于某某建材投资有限公司,于1969年建成投产,2005年2月2日由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某有限公司。

现拥有两条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旋窑(四条湿法旋窑已于2008年7月22日全部关停),分别在昆明、弥勒、砚山、河口、个旧、石屏设立六个分公司,生产总规模为年产水泥260万吨,总资产8.4亿元,已形成跨地区生产经营的国家大型水泥企业,连续四年产销量居全省第一,是##省水泥工业的龙头企业。

某有限公司现有在岗职工1120人,总资产8.46亿元。

公司生产的“红河”牌水泥是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红河”商标是##省著名商标。

某有限公司(原**水泥厂)于1958年筹建,建设2条规格为ф3.3/3.0/3.3×118米湿法回转窑生产线(1、2号窑),设计生产能力27万吨。

1961年,国家处于困难时期而暂缓建没。

1966年7月恢复重建,1969年12月26日建成投产。

是当时##省生产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水泥企业之一。

是国内最早采用褐煤煅烧优质高标号水泥熟料的企业。

根据##省水泥行业发展规划,为促进##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公司已于2004年4月22日建成投产第一条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2007年2月25日已关停两条原东德进口湿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第二条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07年4月25日开工建设,2007年底完成,2008年7月22日关停了最后两条湿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按照“熟料基地+粉磨站”的发展思路,逐步建成年产水泥300-500万吨的现代化大型水泥企业,形成“扩大红河,开拓昆玉,挺进文山”的发展布局,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水泥网,提高市场占有率。

公司坚持通过科技进步和持续改进,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广大顾客和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和要求,为##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1.1.2项目提出

某有限公司现有两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日产熟料4500吨。

某有限公司现有φ2.4×13m开路水泥磨3台,台时产量只有20吨左右,产量低,能耗高。

为增加产量,降低能耗,某有限公司决定节能改造水泥粉磨系统,形成低能耗年产35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及指导思想

1.2.1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的产业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调整结构和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以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全省工业经济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参照##省水泥十一五规划纲要,满足红河州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挥现有各种有利条件,并予以全面具体研究论证。

1.2.2原则

1、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国家在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消防等方面的有关现行法规、标准,采用技术先进可靠的环保装备,切实做到“三同时”,确保三废排放达标。

2、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企业在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在总体规划、流程设计、设备选型、自控水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实际出发,精心优化设计,通过多方案比选,选择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设计方案,以实现节约投资、节约能源、缩短技术改造周期的原则。

3、切实贯彻“低投资、国产化”的思想,技术方案充分吸纳国内已投产生产线的成熟经验,以尽快实现拟扩建项目达标达产。

拟技改工程的装备选型以可靠实用、节省投资、技术先进、节能降耗为原则,所有主机除个别关键部件外均选用国产化设备。

1.3研究范围及依据

1.3.1生产线技改的范围

1、从熟料、混合材储存到水泥入库的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

2、相应的辅助生产设施:

供电、供水、环保、计量等。

3、生产管理设施。

1.3.2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

1、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某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3、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1.4建设方案及设备来源

1.4.1建设方案

根据某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拟在某有限公司现有场地内技改建设一套年产85万吨水泥的节能水泥粉磨系统。

1.4.2主要设备来源

拟技改项目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为节约设备购置费和保证零配件的供应,拟建设项目选用的设备除少量从国外采购外,尽量在国内或者省内采购和加工。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表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工厂技改规模

1.1

水泥

万吨/年

85

2

生产方法

双闭路联合粉磨

3

主要工艺设备

3.1

水泥磨

1台

Φ3.8×13.0m

3.2

辊压机

1台

CLF14080-D-DS

4

系统装机容量

4.1

装机容量

KW

5885

5

水电用量

5.1

有功计算负荷

Kw

4290

5.2

年生产用电量

万kw·h

2765.90

5.3

用水量

m3/d

1829

6

投资

6.1

工程建设投资

万元

7432.00

固定资产

6.2

工程投资构成

建筑工程

万元

714.45

设备购置

万元

4840.60

安装工程

万元

387.25

其它费用

万元

1441.00

7

定员

7.1

生产工人

33

7.2

管理人员

3

7.3

合计

36

8

劳动生产率

8.1

全员

t/人·年

23611.11

8.2

生产工人

t/人·年

25757.58

9

吨水泥指标

9.1

吨水泥建设投资

元/t

87.43

9.2

吨水泥装机容量

Kw/t

0.00069

9.3

吨水泥电耗

kw·h/t

28.89

10

经济效益

10.1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34.20

10.2

投资回收期(税后)

4.11

含建设期

10.3

投资利润率

15.53

10.4

投资利税率

21.64

10.5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0352

计算期

内平均

10.6

年销售税金

万元

538

10.7

年利润

万元

1366

10.8

单位产品成本

元/吨

229.72

1.6结论及建议

1.6.1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及本行业的技术及产业政策。

设计选用的技术先进可靠,节能降耗,污染少,产品质量稳定。

项目建成后,可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同时,大幅降低水泥单位能耗。

本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推进当地的节能减排进程和企业的技术进步。

2、项目的技术方案和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财务评价指标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投资效益明显。

1.6.2建议

本项目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建议尽快申报,以便早日组织实施技改投产。

第二章、循环经济

2.1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体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水泥工业作为我国建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带动下,我国水泥工业总产量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然而,水泥工业作为资源消耗型原材料产业,其迅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来实现的,随着我国能源和矿资源形势的日益严峻,将会严重制约水泥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只有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水泥工业的原、燃材料战略化转移,乃至整个行业的生态化转型,水泥工业才有可能保持长久活力。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以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最低消耗、最高效利用和最多的循环使用为核心,遵循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旨在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发展效益。

循环经济就是要克服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获得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始终保持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

现代水泥工业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也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经济增长的支撑之一。

根据现今科技发展成果及其应用趋势来判断,水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100年)仍是一种难以被替代的经济实用的大宗建筑材料。

虽然水泥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水泥在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中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大宗建筑材料。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水泥工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来指导水泥工业的发展、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措施建议的报告》,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近期目标:

指导思想:

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主要原则:

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努力形成促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近期目标:

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段推进计划。

力争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规划区和资源节约型城市。

全国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削减,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2.3水泥工业的能源和资源形势

2.3.1我国水泥工业的能源和资源形势

1.我国水泥工业的电力消耗情况

水泥是一种高能耗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

根据我国目前水泥工业的生产水平,吨水泥生产的平均电耗约110千瓦时,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电力供应对水泥工业的保障程度较高。

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瓶颈作用。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用电紧张状况的加剧,部分地区的水泥生产受到电力供应不足的严重影响,甚至有些水泥企业在市场环境非常好的条件下,因拉闸限电而造成约60%的生产能力无法发挥。

2我国水泥工业的资源消耗

水泥工业对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粉磨水泥的主要原料是水泥熟料、石灰石、混合材、石膏等原料。

根据预测,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灾后重建的需要,水泥工业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着增长态势。

在这过程中,为了满足水泥生产的需求,仍需消耗大量的电力、石灰石及石膏等资源。

3.发展循环经济是水泥工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水泥工业是一个高度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电力、石灰石、石膏等资源,而这些资源中绝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同时,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较大等因素影响,水泥工业又不得不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资源、能源因素也就成为水泥工业保持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力量。

由此可见,水泥工业作为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水泥工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

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生态环境系统十分脆弱,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但水泥工业自身难保,同时也将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寻新的发展模式,以保持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3.3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水泥工业的必然选择

正是在国内外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酷的形势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以解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生产、消费和处理废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不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的难以治本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更不是传统的不考虑环境因素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物质流动经济。

循环经济根据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原则,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闭环反馈式经济循环过程,使得整个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末端处理,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3R原理(Reduce——减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ing——再循环)”可以说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水泥工业作为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行业内应用3R的减量化原则,可以降低天然资源的投入量,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水泥生产的废弃物排放。

通过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减少水泥生产总能耗,从而延长水泥产业静态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可以为科技界发现新能源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留有充分的余地。

利用3R的再使用或反复利用原则,可以通过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性能来延长水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进而大幅度节省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期限。

利用3R的再循环原则,可以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通过利用废弃物和劣质材料实现水泥工业的原、燃材料战略化转移,使物质资源永续利用。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发展水泥工业,实现水泥工业的生态化转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泥工业所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水泥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4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前景

2.4.1我国水泥生产能耗还有大幅度降低的空间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要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

根据这一原则,我国水泥生产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生产的电耗及料耗。

在电力供应得到确保的同时,我国水泥行业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来降低电耗、节约电能。

据测算,如果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到全部水泥生产能力的80%,吨水泥电耗将降至90千瓦时左右,以2007年水泥产量为例,在生产同样数量水泥产品的前提下,所需电力仅为现在电力消耗量的91%左右,将节省135亿千瓦时的电力资源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水泥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水泥工业的整体电耗还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

2.4.2水泥工业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前景广阔

水泥工业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能源和原料两方面利用废料,一是将工业废渣用作水泥原料或混合材料,如利用粉煤灰、电石渣、高炉矿渣等工业废渣作原料取代天然资源,减少熟料生产量,减轻了环境负荷;二是将可燃废渣用作燃料,减少化石类资源的消耗。

其它工业部门难以处理的无机和有机废料,都可通过气化或在水泥回转窑中作原燃料使用。

中国是利用工业废渣和天然火山灰资源做水泥混合材最早、使用量最多的国家。

1949年前就有一些水泥厂利用矿渣做混合材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

1949年后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水泥,为此,中国学习原苏联水泥工业的经验,在生产水泥时就已掺入不同比例的高炉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等混合材料并制定了各种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各种混合材料的国家标准,普遍推广低标号并掺加混合材的水泥,并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中国水泥产品结构中,普通硅酸盐水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产量在中国水泥总产量中占据着绝对地位。

使得中国水泥利用天然矿物资源及工业废渣作为混合材生产水泥的数量也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统计表明,我国水泥产品中水泥混合材的掺加量平均为24%~26%。

按2007年中国水泥产量13.6亿吨计算,水泥工业用作混合材的废渣和天然资源约3.4亿吨左右。

用做水泥混合材料的天然资源主要有:

沸石、石灰石、火山灰等。

用做水泥混合材料的工业废渣主要有:

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部分金属尾矿等。

除此之外,水泥工业还成功利用化工厂电石渣、铝厂的赤泥、硫酸厂的黄铁矿渣等作为水泥原料。

其中,矿渣在中国水泥混合材中用量最大,而粉煤灰成为水泥工业中的应用发展最为迅速,两者相加占中国水泥混合材用量的60%左右。

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及再循环原则,应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废弃物或使其资源化,加大对固体废弃物的应用,使之尽可能多地替代水泥原、燃材料,实现水泥工业的原、燃材料战略化转移。

虽然我国水泥工业已经成为利废大户,但在利废种类、范围和方式上还有极大的提升余地。

我国水泥工业对固体废弃物的利用还主要集中在矿渣、粉煤灰等少数几个品种上,对于废旧轮胎、废塑料、有毒有害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国外已经较为成熟的应用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有的甚至还没有尝试过。

在掺加比例上,德国有的水泥厂已经实现了90%的燃料由废弃物代替,吨水泥混合材掺加比例甚至达到了95%,日本生产1吨水泥使用400千克废弃物。

而我国水泥混合材的掺加比例平均仅为25%,而只有少数企业将固体废弃物作为水泥原燃材料使用。

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固体废弃物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还具有极具阔的前景。

如果能够将全国水泥混合材,如矿渣、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的掺加比例提高到40%乃到50%~90%,按2007年水泥产量计算,全年即可最少节省水泥熟料2.04亿吨,这将节省大量的煤、电、石灰石、粘土等大量的资源,同时可以实现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固体废弃物再循环。

固体废弃物,特别是生活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替代水泥燃料,还可以节省建设垃圾焚化炉等专用设施的资金,避免了二次污染。

因此,我国水泥工业的利废作用和社会净化作用还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可供驰骋。

2.5项目建设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我省循环经济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06]53号)中第(六)条中建材业的目标:

在2007年,水泥行业综合电耗≤115kW·h/t.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到50%以上。

2010年,水泥行业综合电耗≤110kW·h/t.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比重提高到70%以上。

加大对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继续鼓励发展4000吨以上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以替代粘土实心砖,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生产能力。

某有限公司水泥磨节能改造项目正是根据《意见》精神,坚持循环经济原则,走低碳经济发展路线。

在本节能技改中采用先进的联合粉磨水泥工艺并掺加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作原料,技改后,年可节约用电约1268万kW·h。

每年可回收利用红河州钢铁有限公司炼钢产生的工业废弃物—矿渣超过21万吨和小龙潭电站发电产生的工业废弃物—粉煤灰超过5万吨。

这将即大大缓解了红河州钢铁有限公司和小龙潭电站固体工业废弃物的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大大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在生产相同质量,同样产量的水泥的前提下,可大大节约生产水泥熟料所需的能源与资源。

所以本项目是一个良好的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技改项目。

本项目的建成年可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26多万吨,所以本项目的实施将为红河的循环经济建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三章、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

3.1全国水泥企业概述

3.1.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也一直保持较高的增幅,为水泥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003年全国水泥产量为8.63亿吨;2004年全国水泥产量为9.7亿吨;2005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0.64亿吨;2006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2.35亿吨;2007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3.6亿吨;2008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3.8亿吨。

随着国家对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范围内一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建成投产。

2003年全国新建干法生产线超过240条,总投资达到566亿元,总能力为2.28亿吨。

其中日产4000吨的就超过50%;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为水泥总产量的25%。

2004年新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30条,新增熟料生产能力1亿多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约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35%。

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4.73亿吨,占总产量的44.6%。

2006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5.24亿吨,占总产量的50%,2007年新建成投产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8条,新增水泥熟料产能894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总产量的51%。

2008年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00多亿元,新开工新型干法水泥项目238个,全年投产项目70个,新增熟料产能1.1亿吨。

目前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将提高到60%以上。

2008年全国已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超过6000万吨,全国范围内的立窑及其他落后工艺的建设项目已经得到有效遏制,2008年山东、浙江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量已超亿吨,两省占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量的31.9%。

沿江沿海发达地区占我国水泥消费的比重达到64%,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超过70%,水泥需求量相对稳定。

3.1.2宏观经济环境

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城镇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快速度,为水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间,国家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