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19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

《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

知识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课题:

17、沉浮的秘密

  教学目标

  探究:

1、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2、初步感知“大小一定的物体,比水轻的会浮,比水重的会沉”。

  知识:

1、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有用简单器材做的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情感: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

  教学准备:

  铁钉、气球、小玻璃杯、石子、灯泡、木棍、四个大小一样的塑料瓶、砂、盐、锯末、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两个大小不同的螺母、装有水的水槽、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

玩潜水艇时,我们发现潜水艇里水的多少决定潜水艇的沉浮,一般物体的沉浮又与什么有关呢?

  2、推测我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如铁钉、气球、石子等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3、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把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看看有没有推测错的物体,把水中上浮的物体和水中下沉的物体分成两堆,并在教材上记录。

  二、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小组讨论:

物体在水中浮与沉,可能与哪此因素有关?

学生分小组讨论推测,并将推测结果记录在教材上。

  2、教师出示并介绍本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及名称。

  3、教师演示实验:

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都浮了起来,两个重量不同的螺母放入水中都沉了下去。

  教师提问:

这和同学们的推测一样吗?

有的同学说大的会浮、小的会沉,可是小木块也浮起来了;有的说重的会沉,轻的会浮,可轻的螺母也沉下去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怎样来研究?

  4、小组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教师引导各小组商讨,制定尽量完善、有效的观察、测量、记录方法。

  5、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就学生制订的方案中的不足进行指导。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

学生们不容易想到用剩下的一个塑料瓶装水来进行实验,不容易将“水的重量”作为物体沉浮的一个“界线。

同时由于塑料瓶有一定重量的关系,有可能会影响实验效结果,在实际数学中,建议尽量用小塑料袋,减小同于容器重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三、观察记录,总结交流.

  、各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一次物体沉浮的实验活动,并做好记录。

  2、实验完成后可将实验情况记录通报全班。

  3、联系实验中观察到现象,讨论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让学生汇报本课的研究与发现,并做好记录。

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此前的猜测,并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自己认知上的误区,修正自己的思维。

  四、拓展与应用.

  、说一说潜水艇沉浮的道理。

  2、在水中,铁块会下沉,可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汇报,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没有科学道理.

  第四单元

  文艺汇演

  单元教学计划

  18、锣鼓声声

  教学目标

  探究:

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

能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情感:

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见。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教学方法:

  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鼓、锣、小提琴等乐器。

  2、小组准备:

各种不同的乐器,自已认为可以发声的各种物体。

  (本课的材料应围绕“能发声的物体”进行准备。

课前,教师应该布置学生把自己认为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带来。

而实质上,所有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出声音来。

所以,学生带什么材料来都不影响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六一儿童节,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

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2、学生汇报:

(歌声、乐器声……)

  3、提问:

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4、学生进行简单猜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会联想到:

与物件的振动有关。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有各种丰富的想象,有时会出现不正确的假设。

针对这些不正确的假设,教师也不用急着否定,或者置之不理。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做。

最后学生证明自己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就正好体现了科学需要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设计实验,使一些乐器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提问:

鼓、锣、小提琴等乐器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怎样验证呢?

  2、学生讨论、汇报、设计实验。

  3、小组实验、观察。

  三、使更多的物体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讨论分析:

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

又怎样使它们停止发声?

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组实验、观察,并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如何来做发声实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只要让物体发出声音,怎样做都行。

学生要注意观察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产生,实验做完以后,把发现的现象进行交流、汇总。

此时,教师不能先人为主,只记录下与振动有关的现象,排除其他无关现象,而应该将所有的发现都记录下来。

找共同点也就是对所有的现象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教师可以提问:

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然而让学生去逐一进行分析。

  三、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讨论:

根据我们这节课做的实验,请你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汇报、记录。

  9、声音的旅行

  教学目标

  探究:

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知识: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玻璃钟罩、电铃、两用气筒、“土电话”。

  2.小组准备:

水槽、石块。

  3.学生准备:

制作“土电话”的材料。

  教学建议

  本课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导入新课.

  、提问:

文艺汇报演时,舞台上的歌声、乐器声,为什么我们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声音是怎样“飞”过来的呢?

  2、学生进行推测,并做简单记录。

  二、实验验证,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讲述: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

  2、教师演示玻璃钟罩的实验。

  3、提问: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4、学生讨论、汇报。

  三、想办法,验证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谈话:

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呢?

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呢?

  2、学生讨论、实验。

  要注意两点:

一是实验方法要灵活多样,教材中提供的形式是有限的,教学中不必给学生讲固定的方法,只需要将液体、固体等材料交给他们,还可以干脆带他们到室外去,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试一试,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教师也可以多设计一些实验,在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去帮助他们。

二是实验材料的准备要丰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是以木板、水代替固体和液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完全的。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多想办法提供尽可能多的各类材料供学生在实验中使用,以便使学认识到声音能在某类物体中传播而不只是在某种物体中传播。

  四、总结。

  、谈话:

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请你说说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2、学生整理记录,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出“声音能在固定、液体、气体中传播”这一结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制作“土电话”,进一步认识声音的产生。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材料。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土电话”。

  二、制作“土电话”.

  、讲述:

(出示已经做好的“土电话”)大家看,这是老师自己做的“土电话,同学们可以照样子自己做一个,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土电话“效果最好!

  2、学生制作,教师及时指导。

  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都不是最根本的目的,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制作和玩“土电话”的过程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有力得到培养。

  放手让学生准备材料。

课前的准备应看作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好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个前提。

  制作过程要展开,不能以既定的方法来约束学生。

让学生先按自己的想法去制“土电话”在制作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观摩和启发,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基本上也能做成一个“土电话”。

尽管学生制作的“土电话”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但这些不足恰好正是一个教育契机,正是使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培养创造思维的良好时机。

  三、玩“土电话”.

  、讲述:

大家的“土电话”都做好了,你准备怎么来打电话呢?

  2、学生演示。

  3、提问:

刚才大家的这些方法,你觉得哪些好?

哪些不好?

为什么?

  4、学生讨论。

  4、带学生到操场做打电话的活动。

  玩“土电话”是一项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这项活动,这项活动加强组织,但不能限制玩的方法,只需要在玩之前提出要思考问题:

如怎样玩“土电话“的效果好?

什么样的”土电话“传声效果好?

等等。

让学生总结玩法时,只要能够得到上些基本的认识就可以了,如玩有时候线要拉直,中间不能有障碍物等。

对于学生所讲到的一些有创造的想法要适时加以肯定,使于他们对”土电话“保持一个长期的研究兴趣。

  20、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探究:

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知识:

1、通过了解,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这个探究活动,补充认识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

  3、学习调查、搜集周围环境的资料。

  情感: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难点:

  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方法:

  实验与研究。

  教学准备:

  各种发声的物体、有关噪音危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2、学生提出简单的假设。

  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想办法让同一种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注意观察,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时,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2、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使之发出不同的声音,搜集现象。

  教学时,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简单地选取两种对比材料,教师进行演示再加说明就算解决问题,如分别敲大鼓,大鼓声音强、小鼓的声音弱,就算学生知道了声音的强弱。

这样对声音的认识过程是达不到本课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充分摆弄研究,并对发现的事实加以充分完整地描述。

  3、记录实验的情况。

  4、分析实验现象,作出结论。

  在实际教学中,要讲清楚音调和响度不是一回事,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