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917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

《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docx

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

2021年肢导联新流程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全文)

  宽QRS心动过速(WCT)是心室除极波时限≥120ms且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约80%为室性心动过速(VT),尤以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VT居多。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正确治疗来自准确的诊断,对VT更是如此,机制不同的WCT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治疗均有所不同。

  本文观察了485例WCT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分别采用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室速积分法、肢导联新流程进行检验,结合心内电生理检查对比分析四种方法诊断V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旨在寻找一种快速简便的VT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WCT的患者485例,其中男294例、女191例,年龄1~90(56±24)岁。

  纳入标准:

  ①经心电图检查发作QRS波时限≥120ms且心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

  ②分别利用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室速积分法、肢导联新流程进行诊断;

  ③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以其检查结论为金标准。

  排除标准:

①心电图干扰大者;②未完善心内电生理检查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本研究通过河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485例WCT患者均采用云心电网络心电图机描记心动过速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其中完善心内电生理的患者分别采用Brugada四步法、Vereckei

四步法、室速积分法、肢导联新流程进行分析诊断,并对四种方法鉴别V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统计分析。

  1.3 肢导联新流程

  发生WCT时根据肢导联QRS波主波方向快速判断VT,当肢导联中下壁导联(Ⅱ、Ⅲ、aVF)的QRS波主波正向且其余肢导联Ⅰ、aVR、aVL的QRS波主波负向时,则为VT,反之亦为VT。

见图1。

图1肢导联新流程

  详细流程:

  (1)下壁导联QRS波正单向,aVR、aVL负单向、Ⅰ低矮错综复杂波。

  (2)下壁导联QRS波负单向:

  ①aVR、aVL正单向,Ⅰ低矮错综复杂波;

  ②Ⅰ、aVL正单向,aVR低矮错综复杂波。

  (3)肢体导联QRS主波方向两极分化时:

  ①下壁导联正单向,其余肢导联负单向;

  ②下壁导联负单向,其余肢导联正单向。

  (4)SⅠSⅡSⅢ征:

  ①Ⅰ、Ⅱ、Ⅲ导联QRS波负单向;

  ②Ⅰ、Ⅱ、Ⅲ导联rS型(r波振幅远小于S波振幅的绝对值);

  ③Ⅰ导联为rs型(r波振幅可大于、等于、小于s波振幅),Ⅱ、Ⅲ导联呈rS型(r波振幅远小于S波振幅)。

见图2。

图2详细肢导联新流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结果

  485例WCT患者中最终完善心内电生理检查者281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VT者209例(占74.4%)。

  2.2 肢导联新流程对宽QRS心动过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判断

  肢导联新流程法检查对WCT诊断VT的敏感性96.9%、特异性91.6%、准确性95.3%,见图3~图6。

  2.3 四种方法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

  肢导联新流程对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其中与Brugada四步法比较,P=0.008;与Vereckei四步法比较,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肢导联新流程与室速积分法(其中≥3分为标准诊断VT)对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类似,P=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ugada四步法与Vereckei四步法对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P=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WCT多见于VT,亦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起搏脉冲不明显的心室起搏心律。

  快速准确判断WCT的性质,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WCT的鉴别方法从1965年Sandler和Marriott两位学者提出的关于V1导联类右束支阻滞的标准开始,每隔3~10年就有一种新的鉴别方法被提出,直至2015年Jastrzebski提出了室速积分法,该方法采取各自独立的标准,提高了诊断VT的准确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肢导联新流程诊断V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与室速积分法≥3分诊断V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类似。

本鉴别方法只涉及心电图中肢体导联,故称为肢导联新流程。

  窦性激动经房室传导系统首先抵达室间隔的左室面,室间隔左中下1/3部位先除极,然后两心室游离壁除极,接着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末端除极。

  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在额面指向左下,额面六轴系统二次投影形成心电图的肢体导联,根据肢体导联在额面六轴系统不同方位,以X轴为界限分为上方及下方,Ⅰ导联正方向位于X轴正方向,即0°,正方向在X轴上方的导联为aVR、aVL导联,在X轴下方的导联为Ⅱ、Ⅲ、aVF导联(下壁导联),显而易见,Ⅱ、Ⅲ、aVF导联与aVR、aVL导联正好位于上下区域;在上部的导联又以Y轴为界限,正方向在右方的为aVR导联,在左方的为Ⅰ、aVL导联,同时根据心电图相关导联将肢体导联分为三组,Ⅱ、Ⅲ、aVF导联组,即下壁导联组;Ⅰ、aVL导联组,即高侧壁组以及aVR导联组。

  所以当心室上部起源的VT发作时,引起下壁导联QRS波呈正单向,aVR、aVL导联呈负单向;反之,下壁导联QRS波呈负单向,aVR、aVL导联呈正单向,同时由于起源在上下部不同区域,当Ⅰ、aVL导联呈正单向时,与aVR导联形成不同的夹角,引起aVR导联低矮错综复杂波,见图7~图10。

 

  肢导联新流程诊断V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能较好地鉴别诊断WCT。

  该方法只限于观察肢体导联QRS波,与既往的11种鉴别WCT的方法相比,简化了烦琐的诊断步骤及计算过程,简便、易记忆、易掌握,是目前室速积分法等诊断VT方法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方法,值得推广。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属于回顾性分析,样本量有限,特别是心肌梗死等一些特殊样本量少,故本流程有赖于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