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670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

《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docx

岳麓版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后辅导练习七十

第1题【单选题】

“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他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因此,他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

材料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向他求教。

唱歌的犯人很吃惊:

“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唱新歌呢?

”苏格拉底回答道:

“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

“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认识你自己

B、美德即知识

C、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评价正确的是()

①他的哲学认识是从批判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问题开始的

②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④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①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比较注重追求道德境界②文艺复兴着眼于人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种貌似退步的进步思潮③老庄道家和中国的道教均以天地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④世园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天地境界的精神追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了一场智者运动。

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最早提出以哲学来解释社会和自然

B、强调了认识的主体地位

C、是希腊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

D、统治阶级提倡的结果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苏格拉底严重质疑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们的政治能力,他说公民们既没有做好事的能力,也没有做坏事的能力,“他们只是随便行动”。

为此,苏格拉底()

A、强烈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B、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C、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反对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柏拉图重视数学知识,据说在其创立的“学园”大讲堂的门前写着“未学几何学者不得入内”。

这反映了柏拉图重视()

A、人文主义

B、自由主义

C、平等精牌

D、理性精神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塔戈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与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

根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

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

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

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

只有信靠耶稣基督,才能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

称义不因人的善功,只来自上帝的恩典。

信仰是信徒的内心经历,存在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

人直接面对上帝,领受恩典,成为义人。

——孙善玲《读<马丁·路德的神学>看“因信称义》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

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

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

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

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性研究的历史价值。

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

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列举伏尔泰的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的著作”,并说明法国哲学家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结合上述材料,欧洲历次思想运动的共同的核心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

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

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人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受各种因素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戈拉从具体感性的人出发,提出了“感觉即知识”的观点,“感觉是对于存在的感觉,既然它是知识,也就是无误的”,那么,像神的存在“我们是不能承认其真实性,对它只能存疑”。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的本质存在于概念思维中,个人的感觉知识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者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他们,我的灵魂就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更好些”。

这种知识论反映在实践理性上,他把对“善”的目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统一起来,实现哲学和伦理的一体化。

——摘编自马良、朱晓明《古希腊哲学的知识论轨迹探寻》

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文化在法国受到推崇。

伏尔泰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里找到了他进行论战所需要的理论。

中国在他心目里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是投向耶稣会和一切宗教迷信的一把利剑,因此中国文化成为伏尔泰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

伏尔泰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他惊叹:

早在四千年前,我们还不知读书识字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知道我们今日拿来自己夸口的那些非常有用的事物了。

——摘编自艾丹妮、何兆武《旧制度时期的法国与中国文化》等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及积极意义。

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和赞美中国文化?

你是否赞同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描述,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