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622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古诗词曲鉴赏91篇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九)

古诗词曲词曲鉴赏91篇

一、【2018福建福州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C

5.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二、【2018甘肃白银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聽踏烂麦青青。

23.填空。

本诗描述的是:

富家公子身穿“_______”,骑着“骄聽”,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__”,结果“__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23.

(1)锦(红)衣

(2)春游(3)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

24.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

三、【2018甘肃兰州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5分)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警《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曾派张赛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

张赛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贵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

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8.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特点。

(2分)

9.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

8.冲风破浪,一往无前

9.D

四、【2018甘肃天水】

四、古诗词赏析(10分)

【甲】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1.【甲】诗描绘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2分)

22.【乙】诗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分)

23.请从“钟”字入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货析。

(3分)

24.【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

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分)

【参考答案】

21.高大雄伟神奇秀丽(每空l分,共2分)

22.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分)

23.“钟“是聚集的意思。

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思,写出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秦山的喜爱赞关之情。

(修辞、内容、情感各占1分,共3分)

24.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例。

(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分)

五、【2018广东广州卷】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顾”意思是:

看。

“济”意思是:

渡过。

(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六、【2018广州百色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是。

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3分)

9.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

(3分)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给分。

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万里来游还望远,。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3)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

(4),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

(5),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6)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胱楼钱别校书叔云》)

(7)点明西北边疆秋天风景与众不同,大雁飞去毫无逗留之意的句子: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的句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参考答案】

8.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刚健(豪放壮美、壮丽)(3分)

9.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1分),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1分),表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1分)。

10.

(1)秋风萧瑟

(2)三年多难更凭危(3)白露未已(4)不知天上宫阙(5)绿树村边合(6)举杯消愁愁更愁(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给分。

七、【2018广西北部湾卷】

12.古诗文阅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参考答案】

12.B

八、【2018广西贵港】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聂政之刺韩傀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次北固山下 次       

(2)请广于君广       

(3)而君逆寡人者逆       (4)翼然临于泉上翼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3.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分)

14.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

(3分)

【参考答案】

9.B

10.D

11.

(1)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扩大(地盘)(3)违背(4)……的样子

12.

(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13.言外之意:

唐雎表达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将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杀掉秦王。

作用:

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14.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九、【2018广西桂林】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7.

(1)窦宪勒石燕然

(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1:

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委婉曲折”表现:

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

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

“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豪迈奔放”:

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十、【2018广西河池卷】

(二)诗词赏析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5.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2分)

(2)有人认为画线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认为如何?

请简要分析。

(2分)

【参考答案】

15.

(1)写的是夏季的景色。

从“鸣蝉”“稻花香”“蛙声”可能看出。

(2)可以这么认为。

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主动出现在眼前,这是把茅店当成人来写了,好似茅店在迎接自己这个老友似的,这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这样理解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了。

十一、【2018广西贺州卷】

(二)古诗词鉴赏(4分)

15.按要求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和“”来烘托离愁。

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5.

(1)白日斜天涯痛苦或愁苦。

(2)示例一: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

诗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十二、【2018广西柳州卷】

古诗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

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

【参考答案】

14.①孙权;②冬季打猎(或壮观的出猎、出猎、狩猎)

15.示例: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十三、【2018广西梧州卷】

(一)古诗赏析

1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参考答案】

11.C

十四、【2018广西玉林卷】

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参考答案】

1.B

十五、【2018贵州安顺卷】

(一)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9.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十六、【2018贵州毕节卷】

阅读理解(40分)

(一)诗歌鉴赏:

(5分)

13.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分)

(2)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

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参考答案】

13.

(1)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

(2)示例: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

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

十七、【2018贵州黔西南州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6分)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

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

就打算回去。

9.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

10.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

9.(3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10.(3分)“弄”字用拟人手法(1分)化静为动(1分)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1分)

十八、【2018贵州遵义卷】

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2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2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参考答案】

22.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23.C

十九【2018海南卷】

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和___。

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

6.

(1)时间缘由

(2)人有悲欢离合(3)月有阴晴圆缺。

7.C

二十、【2018河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5.D

6.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二一、【2018河南卷】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

(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18.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19.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