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欣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621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名画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名画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名画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名画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名画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名画欣赏.docx

《中国名画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名画欣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名画欣赏.docx

中国名画欣赏

 柳鸦芦雁图卷

  杜甫诗意图卷

  八高僧故事图卷富春山居图卷

  松泉图轴

  渔庄秋霁图轴青卞隐居图轴

  华山图册

  竹石集禽图轴春山积翠图轴

  西山纪游图卷

  落霞孤骛图轴真赏斋图卷

  雅集图卷

  双雉图轴木叶丹黄图轴

  重山烟树图轴

  荷花鹭鸶图轴东园图卷

  江乡春晓图轴

  为问亭作山水册重江叠嶂图卷

  静深秋晓图轴

  翠羽和鸣图轴紫藤竹石图轴

  风雪梅花图轴

  玉壶春色图轴竹石图轴

  墨竹通景屏轴

  渔翁渔妇图轴海上三山图轴

  桃实图轴

  苦笋帖卷宁州帖页

  楞严经旨要卷

  祭黄几道文卷钱唐杂诗卷

  台仙阁记卷

  隶书离骚篆书千字文卷种竹诗卷

行书杜甫诗轴五体书卷

  宋刻本古灵先生文集

  宋刻本武经龟鉴宋刻本东观余论

  宋刻本艺文类聚

女芙馆十咏卷【柳鸦芦雁图卷】北宋赵佶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1082-1135),北宋皇帝,工书画,善花鸟。

此图纵34厘米,横223.2厘米。

纸本,设色。

共2段。

前段写柳鸦,后段写芦雁。

柳鸦施墨彩浓酣,用笔粗壮;芦雁以浅赭色设色,体现秋日萧疏景色。

图后款及右上角“紫宸殿御书宝”、“御书”葫芦印,皆为后人勾填描画。

图后还有南宋荣传辰、邓谏从等题跋和清乾隆皇帝题诗,且铃有收藏印多枚。

全图以墨为主,融粗笔写意与细微写生于一图,风格独具,反映了花鸟画由重色向墨笔的转变。

【杜甫诗意图卷】南宋赵葵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赵葵(11861266),字南仲,号信庵,潭州衡山(湖南衡山县)人。

曾任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府。

能诗文,善绘画。

此图纵74.7厘米,横212.2厘米。

绢本,墨笔。

写唐诗人杜甫《陪诸贵公子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中“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诗句意。

绘翠竹掩映,荷塘环抱,水阁中一人倚栏观赏夏日景色。

卷后有元、明时期多人题跋,还有清乾隆皇帝题诗及跋。

图中翠竹远近层次分明,竹竿千姿百态,用笔秀劲清逸,颇富诗意。

【八高僧故事图卷】宋代梁楷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梁楷(生卒不详),祖籍山东东平,流寓杭州,为南宋宁宗嘉泰画院待诏,善白描人物。

此卷共有图八段,各纵26.6厘米,横64厘米,绢本,设色。

绘南北朝至唐代8高僧一佚事,分别为达摩面壁神光参向、弘忍童身道逢杖叟、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智闲拥帚回睨竹林、李源圆泽系舟女子行汲、灌溪索饮童子方汲、酒楼一角楼子参拜、弧蓬芦岸僧倚钓车等,其后均有故事题解。

此卷人物形象生动,用笔工整豪放,为梁氏早期作品,颇为珍贵。

【富春山居图卷】元代黄公望绘画作品,浙江省博物馆藏。

绢本,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与王蒙、吴镇、倪瓒号称元代四大家。

绘画多用水墨,干笔勾皮,有草篆奇榴之势;着色时仅用淡赭,故有“浅绛”画法之称。

本图是其最得意之作,创于元至正七年至十年(1347-1350年)。

所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多用于笔勾皮,间有湿笔,坡间还用近似米点的笔法。

峰峦冈阜,起伏多姿;林木葱郁,疏密有致。

画后有百余字长款、款后附“黄子久氏”,“一峰道人”二印。

清代为宫廷收藏,上有乾隆、嘉庆、宣统三朝“内府”印记。

【松泉图轴】元代吴镇缓画作品。

南京博物院藏。

纸本,纵105.2厘米,横31.7厘米。

吴镇(1280-1354年),字仲生,别号梅花道人,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同称元代四大家。

一生贫寒,孤做而不随俗,其画豪放潇洒。

宗董源、巨然一派,专写水乡景色,且此绘古松苍劲,飞瀑奔泻,颇具动感。

树石先以秃笔勾勒、皮擦,再用淡墨渲染,画面上方作者自题诗款并附“梅花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二印。

画上另有收藏印15方。

【渔庄秋霁图轴】元代倪瓒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净民居士、朱阳馆主等,常州无锡人。

善画山水,以萧疏为其风格。

此图纵96.1厘米,横46,9厘米。

纸本,墨笔。

绘太湖景色,近景为小丘,其上有树5株,远山两层。

图右有自题五言诗一首,且有董其昌题笺及孙克弘、宋旭题识。

构图奇妙,所绘湖水浩渺,山石富有野趣,其石面折带皮极有特色,是倪瓒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青卞隐居图轴】元代王蒙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纸本,纵144厘米,横42.2厘米。

王蒙(1308一1385),字叔明,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同为元代四家。

隐居于浙江余姚黄丽山近30年,明初为泰州知州,因胡惟庸案被捕,死于狱中。

善画山水,亦工诗文书法,其用笔从宋郭熙卷云破中化出,纵逸多姿。

山水多至数十重,结构复杂,层次繁密,笔法苍秀,尤其是在少矾的纸上运用笔墨之技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此图所绘吴兴卞山景色,千崖万壑,流泉飞瀑,树木苍郁,草堂数间,隐士倚床抱膝而坐。

画面山石树木繁密而层次分明,气势苍浑,意境深邃。

其上有款且铃各收藏印28方。

【华山图册】明代王履绘画作品,上海博物馆藏部分图页。

王履(1332-?

),字安道,号畸叟,又号独抱老人,江苏昆山人。

此图共40页,每页纵34.5厘米,横505厘米。

纸本,设色。

绘华山西岳胜景,如百尺幢、卷龙岭、东峰顶、镜泉院、仙人掌等,景象壮观奇丽,且各具特色,形象地再现了西岳的雄伟气势。

画面多用水墨,亦配赫石、花青等淡彩渲染。

笔意挺劲,墨色浑厚。

后页自题记8帧、诗111首加跋14帧、叙(序)4帧。

还有明王鏊、王世贞等人题6页。

除部分图页藏上海博物馆外,其余藏故宫博物院。

【竹石集禽图轴】元代王渊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王渊(生卒不详),字若水,号澹仟,钱塘(今浙江抗州)人。

善画花鸟,亦能山水,以墨画为主且极精。

此图纵137.7厘米,横59.5厘米。

纸本,墨笔。

画面下部绘大块湖石,石上立一大禽(角鹰),雄禽生有双角,头右侧眼远视,其下坡地雌禽作回首状叫印视石上雄禽,石后有竹枝和杜鹃花,竹梢一鸟,近空一群鸟正展翅飞翔。

图右有画家题跋,铃“王若水印”、“墨妙笔精”2印。

全图层次清晰,用笔用墨皆精,为元代墨笔花鸟画之杰作。

【春山积翠图轴】明代戴进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善画人物、山水、花鸟。

此图纵141.3厘米,横53.4厘米。

纸本,墨笔。

近景绘苍松2株,山坡上一隐士携杖向山中而行,其后一侍童抱琴相随;中景山峰以浓墨点画树丛,远景山峰以淡墨渲染。

图右下署:

“正统己巳上元日钱塘戴进为文序至契写春山积翠图”。

铃“文进”、“静庵”2印。

此图构图取马远之法,着墨浓淡富于变化,故远近层次分明。

水墨苍劲疏爽,所绘景色清妙秀远。

【西山纪游图卷】明代沈周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143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洲相城(今江苏吴县)人。

擅画山水,极有盛名,为“明四家”之首。

此图纵28.6厘米,横867.5厘米。

纸本,墨笔。

写苏州洞庭西山景色,山势连绵逶迤,太湖苍茫壮阔,湖面小舟荡漾,湖岸村舍点点,风光优美绚丽。

图后有画家自题长跋,署款“沈周题墨兴斋中”。

铃“启南”、“石田”之印。

全卷气势恢宏,用笔朴拙遒劲,墨色苍润文秀,具有雄浑洒脱的风格。

【落霞孤骛图轴】明代唐寅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1470-1523),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江苏苏州人。

工诗文,善画山水、花鸟、人物、为“明四家”之一。

此图纵189厘米,横105.4厘米。

绢本,设色。

图中高山丛林,水阁临江。

阁中一文士坐独眺望,童子侍立于后,远处落霞孤骛,烟水微茫,意境幽雅闲静。

图左上有画家自题六律诗一首,钤“南京解元”、“逃禅仙吏”2印,起首钤“吴趋”图印。

全图笔法工整峭利,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

为唐寅盛年时的优秀作品,堪称珍宝。

【真赏斋图卷】明代文徽明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江苏苏州人。

此图纸本,设色,纵36厘米,横107,8厘米。

为写实之作。

图中真赏斋有主客对坐于画桌前,正展画卷评赏,一侧书童捧卷侍立,桌上置书函、卷轴文具等。

斋外近绘松竹溪石,远有峰峦凌空。

景色优美,用笔设色精当,为文氏绘画精品。

 【雅集图卷】明代陈洪绶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悔迟,浙江诸暨人。

工山水、花鸟和人物,在美术史上以人物故事画最著名。

此图纵29.8厘米,横98.4厘米。

纸本,白描。

图中绘有石案,其上有观音雕像、香炉、水盂等,案前米万钟跌坐展卷吟读,右侧为愚庵和尚,其后为王静虚,还有陶幼美、黄辉、陶君爽、陶望龄、袁宗道、袁宏道等,或坐于案前,或坐于树边。

人物皆作线描,细劲流畅,姿态各异,人物背景淡雅清香。

图中右上有署文字及钤“悔迟”、“弗迟”白文印。

全卷运用以工带写画法,情景交融,意境淡泊,为陈氏晚年时期作品。

【双雉图轴】朋代吕纪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吕纪(1477-?

),字廷振,号乐愚,一作乐通,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善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此图纵1288.4厘米,横84·9厘米。

绢本,设色。

画面上方霜枝横斜,枝间栖息幽禽一对。

图下梅干虬屈,竹竿数支,坡地平缓,梅干上立锦雉一对,其毛色鲜艳,神态生动。

雄雉头部高昂,与上方双禽相呼应。

款署“吕纪”字,且钤一印。

全图为工笔作风,工整生动,其梅花渲染,深得宋人韵致,枝于租笔,为明人习气,同时亦表现了吕纪花鸟画的独特风格。

【木叶丹黄图轴】清代龚贤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号柴丈人、野遗,江苏昆山人,寓居江苏南京。

擅画山水,为“金陵八家”之首。

此图纵99.7厘米,横65厘米。

纸本,墨笔。

图中以墨线勾山石,干墨绘林木,石骨鳞峭,树叶稀疏,表现了山秃林疏的秋日景色。

图中左上有自题七绝一首,款署“乙丑霜寒日,半亩龚贤画并题”。

且钤“龚贤”白文及“半千”朱文印。

还有清高十奇题诗。

为龚贤晚年成熟之作。

【重山烟树图轴】清代龚贤绘画作品。

南京博物院藏。

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等,江苏昆山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以擅长画金陵一带丘陵山色著称。

此轴纵140厘米,横58厘米。

绢本,画面近处10余株古树,苍翠挺拔;远处重峦叠嶂,溟朦静幽。

全图景色壮观秀丽,笔墨遒劲厚润,墨树与白云对比,近坡与远山呼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是龚贤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荷花鹭鸶图轴】清代朱耷绘画作品。

重庆市博物馆藏。

朱耷(1626-1705),原名朱统,号八大山人,明宗室,江西南昌人。

能诗善书,工篆刻,尤善花鸟画。

此纵135厘米,横69厘米。

下部画一危石,上大下小,其上一鹭鸶,垂首翘尾,单足伫立,作摇晃不稳态,其后绘大片荷花。

图中危石用笔奇崛,水禽简括,残荷则用浓墨重笔,表现了朱耷对人生命运的伤感与悲哀,是画家情感与技艺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东园图卷】清代袁江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袁江字文涛,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雍正时召入宫作画,长于画山水楼阁,功力深厚。

此图纵59.8厘米,横370.8厘米。

绢本,设色。

所绘东园曲水环抱,林木葱郁,园内建筑布局宏伟,筑构精巧,青绿填彩,浑朴有致,颇得其妙。

图左下方题有“东园胜概,邗上袁江临其大略,岁在庚寅月”,且钤有“文涛”、“袁江”朱文印。

为袁江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所作,是其中年时期的优秀作品。

【江乡春晓图轴】清代王原祁绘画作品。

苏州市博物馆藏。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

工诗善文,尤擅画山水。

此图为纸本,设色,纵135厘米,横58.6厘米。

图中丘陵平远,村舍密布,溪水潺潺,绿柳成荫,桃花点点,田畦纵横,远山起伏,云雾缭绕;近处坡石圆浑凝重,树木点簇细密,色彩多用青绿,布局严谨,笔墨娴熟,为王原祁代表作之一。

【为问亭作山水册】清代王原祁绘画作品。

南京博物院藏。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江苏太仓人。

此册纸本,墨笔,纵29.5厘米,横35.9厘米。

系王氏54岁时(1696年)为博尔都(字问亭)所作仿古山水画,共10开,分别仿董其昌芦鸿草堂图、巨然山水、赵孟俯水村图、倪瓒山水、王蒙夏日山居图、米友仁笔意、黄公望山水、吴镇山水和写乔木竹石图、寒林烟崭岫图等。

图后有画家题“画论”长跋,并钤印记多枚。

【重江叠嶂图卷】清代王翠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王翠(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称乌目山人,江苏常熟人。

擅画山水,为清代“四王”之一,其作品对后世颇有影响。

此图纵51.1厘米,横1875.2厘米。

纸本,设色。

图中所绘山岭,峭岩陡壑,山间林木葱郁,村舍点点,小桥流水,景色古朴,清丽幽雅。

图末有“画家题跋,钤“王翠之印”、“石谷子”印。

其上有清乾隆皇帝题鉴和七律诗一首,还有近人陈宝琛题跋。

 【静深秋晓图轴】清代吴历绘画作品、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

擅绘山水。

此图纸本,设色,纵95·6厘米,横24·1厘米。

采用深远道透视结构图,用笔繁密,沉雄厚重,墨色黑白对比强烈,敷色清丽,淡雅秀润,虽仿王蒙之作,但颇具自己风格。

故属艺术珍品。

【翠羽和鸣图轴】清代华岩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华岩(1683-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东园生,福建临汀人。

一生布衣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长花鸟。

此图为绢本,设色,纵177.2厘米,横97.4厘米。

图中一老树盘根错节,松枝、藤萝上,一雌一雄两只缓带鸟相俯仰啼啭和鸣。

构图精妙,用笔松秀,设色淡雅,境界清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此图为作者晚年佳构,较为珍贵。

【紫藤竹石图轴】清代李鳝绘画作品。

扬州市博物馆藏。

李鲜(1686-1757),字宗扬,号复堂。

江苏兴化人。

曾任山东滕县知县,后弃官至扬州卖画,绘画上与金农齐名。

此图为纸本,设色,纵120.9厘米,横62.7厘米。

图中山石以浓墨勾染而出,放笔写意不拘法度,淋漓洒脱。

以淡墨双钩竹,飘逸秀劲。

一株紫藤缠绕于竹上,设赭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风雪梅花图轴】清代汪士慎绘画作品。

扬州市博物馆藏。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歙县人。

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长画梅花。

此图为纸本,墨笔,纵110.5厘米,横31.5厘米。

图中梅花两枝,以淡墨润干,浓墨点苔,墨笔圈花,着笔不多,但隽永挺拔,清淡秀雅,颇得梅花神韵。

【玉壶春色图轴】清代金农绘画作品。

南京市博物馆藏。

金农(1689-1764),字寿门,号冬心,又名司农、稽留山民、昔耶居上,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流寓扬州,为“扬州八怪”之首,画名甚高。

兼善山水、人物、花鸟,尤工墨梅。

此图为绢本,设色,纵131厘米,横42.5厘米。

图中梅干,立于画幅正中,构图奇绝,以浓墨润枝,圈花点蕊,花团紧簇。

布局繁而不乱,疏而不散,笔意具有质朴、苍老的风格。

【竹石图轴】清代郑燮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郑燮(1693-1765),字克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幼年丧母,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

晚年于江苏扬州卖画为生,工书善画,尤擅画竹,为“扬州八怪”中重要人物。

此图纵179厘米,横95厘米。

纸本,墨笔。

写竹竿5枝,瘦石一块,笔势纵横,墨有浓淡,图左下有长跋一段,以竹的自然特性、以拟做人的秉性节操。

全幅墨竹老竿新篁,层次分明,挺劲而潇洒;题跋以隶书参人行楷,布局用笔清新活泼,别致奇特;所书题跋注入社会内容,体现了画家个人情感和人格特征。

【墨竹通景屏轴】清代郑燮绘画作品。

湖北省博物馆藏。

纸本。

纵222.5厘米,横252厘米。

郑燮(1693-1765),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善画兰竹,工书法,能诗文,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此通景屏墨竹,为板桥现存所见最大篇幅之作,尤其长篇跋为板桥作品中之仅见者,洋洋数百言,就画幅下部竹竿空处,长短不一,错落有致,打破了一般题跋的形式,跋言内容亦新奇别致,是一则精彩的画竹经验谈。

【渔翁渔妇图轴】清代黄慎绘画作品。

南京博物院藏。

黄慎(1687-1768),字恭寿,号樱飘子,福建宁化人。

一生布衣,居扬州卖画为生,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此图为纸本,淡设色,纵118·4厘米,横65.2厘米。

图中渔翁身背鱼篓,手拈鱼钩,钩上挂一小鱼,正笑对一渔妇,渔妇回首目对老翁,似听渔翁谈话。

人物比例准确,线条工劲流畅,神态生动,极富生活气息。

【海上三山图轴】清代袁江绘画作品。

南京博物院藏。

袁江(生卒年未详),字文涛,江都(今扬州)人。

师承仇英,擅山水楼阁,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

此图为绢本,设色,纵41.3厘米,横50.8厘米。

取神话中蓬莱三岛为题材,大海中仙山危耸,山上楼阁雄伟,建造精巧,周围松梅环抱,图左一小岛,一群仙鹿栖息于上。

画面云雾飘缈,一派仙境景象,整体气势宏大,局部刻划精微,为袁江晚年佳作。

【桃实图轴】清代吴昌硕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吴昌硕(1844-1927),名俊、俊卿,初字香朴,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苍硕、苍石,别号岳庐、老缶等,浙江安吉人。

书画、诗文、篆刻皆精。

此图纵139厘米,横33.9厘米。

纸本,设色。

画面桃树主于凌空而起,以赭石淡墨绘就,桃实红熟硕大,由藤黄与大红之色点簇而成。

左上角题“曼倩移来,老缶”。

右侧单行长题五言绝句诗一首。

此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皆称上乘,有“四绝”之誉。

【苦笋帖卷】唐代怀素书法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怀素(737-799年后),字藏真,俗姓钱,长沙僧人。

此帖纵25.1厘米,横12厘米。

绢本,草书,两行14字,字径约3厘米。

结体紧束中见舒展之势,用笔洒脱中不失矩规之度。

精炼流逸,情趣超妙,给人以秀健多姿、舒畅飞动之感,帖后有南宋米友仁跋、聂子述嘉定十七年(1224年)观款、愈松宝庆元年(1225年)题记。

历代经诸收藏家和宫室收藏,且有印记。

此卷为怀素存世书法作品中的代表作。

今有影印本行世。

【宁州帖页】宋代司马光书法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著名史学家。

此帖纵32.7厘米,横57.6厘米。

纸本,楷书。

结体方正,用笔流畅,多隶书笔意,风格古朴幽雅。

为司马光在宋元丰八年(1085年)答示其在宁州(今甘肃宁县)任职的侄子司马富的墨书手札。

大意是嘱其辞官还乡以侍养父母。

此帖曾经明清各代收藏家收藏,且钤有多位收藏者印记,颇为珍贵。

【楞严经旨要卷】北宋王安石书法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文学上为“唐宋八大家”之下。

此卷纵29.9厘米,横119厘米。

纸本,楷书。

卷末自题有:

“余归钟山,道原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

时元丰八年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

卷后有南宋牟山献、元王蒙、明项元汴等题跋,并钤有明、清收藏者收藏印。

此卷以淡墨书写,于正书中稍带行书笔意,笔道精劲,其布局有“横风疾雨”之势。

因王安石书法真迹传世甚少,故此卷极为珍贵。

【祭黄几道文卷】北宋苏轼书法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学识渊博,在文学、书法、绘画诸方面俱负盛名,书法上为“宋四大家”之首。

此卷纵31.6厘米,横121.7厘米。

纸本,行楷,共31行。

为祭奠黄几道的祭文。

卷后有明董其昌等观款和清直重光、王鸿绪、李鸿裔等跋。

祭文书于元佑二年(1087年),时苏轼51岁,正学颜真卿、杨凝式书,故用笔稍作丰肥饱满,其肥瘦变化于严谨中富有活力,为其中年后优秀书法作品。

【钱唐杂诗卷】元代袁易书法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袁易(1262-1306),字通甫,号静春,平江(今江苏苏州)人。

此卷纵36.3厘米,横155.7厘米。

纸本,行楷书。

诗为五律共13首,系袁氏所作,且以此向浙东帅府都曹鲜于枢求教的一通诗翰。

卷后有鲜于枢于无大德五年(1301年)的题跋,还有元代、明代于文传、吴宽等十几人题跋。

作品一直为袁氏后代收藏,清代时江恂、已慰祖等一度收藏,且有收藏者印记。

袁易书法师苏拭,但笔道瘦劲坚挺,风格别具。

【台仙阁记卷】元代张雨书法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张雨(1283-1350),亦名天雨,道名嗣真,字伯雨,号贞居、句曲外史,浙江杭州人。

元代道士。

善诗文书法。

此卷纵35.6厘米,横172.2厘米。

绫本,乌丝栏,楷书44行。

记杭州开元宫台仙阁新建落成。

卷后有元吴睿隶书《药井诗》并跋和明人题跋。

书体紧密,以敬斜取势,秀逸洒脱。

系张氏63岁时作品,为其代表作之一。

 【隶书离骚篆书千字文卷】元代吴睿书法作品,上海博物馆藏。

吴睿(1298-1355),字孟思,号云涛散人,祖籍濮阳,迁居杭州。

此卷纸本,为隶、篆书两部分。

隶书纵28.2厘米,横223.2厘米,书战国屈原《离骚》;篆书纵27.7厘米,横240.6厘米,书南朝梁周兴嗣《千子文》,隶书师汉碑体,结体端庄,匀整俊秀;篆书学战秦篆书刻石笔法,笔划起落处皆露笔锋,质朴古雅,灵劲婉美

【种竹诗卷】明代吴宽书法作品,上海博物馆藏。

吴宽(1435-1540),字原博,号匏,江苏苏州人。

书学苏轼,而多所自得,此卷纸本,纵28.2厘米,横582.6厘米。

共118行,行书。

录《种竹》等自作诗6首,用笔沉雄刚劲,奇倔俊健,且刚中寓柔,含蓄无尽,为人所称道。

【女芙馆十咏卷】明代徐渭书法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画擅花卉,书法兼取颜真卿雄浑与米帝清隽之作风而出新。

此卷纵29.8厘米,横446.8厘米。

纸本,行书。

录自作七律诗十首,卷末题有“右咏,一为芙蓉,次芭蕉、玉簪、暖(萱)、藜、鸡冠、山楂、野葡萄、土菩提”。

书体真行相间,用笔苍劲挺健,为徐氏晚年成熟之

【行书杜甫诗轴】清代张裕钊书法作品。

湖北省博物馆藏。

泥金笺。

纵139.5厘米,横49厘米。

张裕钊(1823~1844)湖北武昌(今鄂州市)人,字廉卿,号濂卿。

道光举人,官内阁中书,历任江宁钟山、保定莲池、武昌经心、江汉、襄阳鹿门等书院主讲,与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师事曾国藩,世称“曾门四弟子”。

研究训诂,专主音义,善书,工古文,为桐城派巨臂,书法创内圆外方体,饮誉至今。

著有《左氏阴贾注考证》、《今文尚书考证》、《濂亭文集》等传世。

此轴书杜甫诗,笔墨峻洁遒劲,笔锋含蓄,墨色淳古,楷中带行,精气内敛,浑穆朴厚。

【五体书卷】清代杨守敬书法作品。

湖北省博物馆藏。

纸本。

纵33.5厘米,横686厘米。

杨守敬(1839-1914)湖北宜都人,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同治壬戊举人,曾任两湖书院地理教席、勤成书院总教长,驻日钦使馆随员,黄冈县教谕等。

在驻日四年中,带去中国魏晋南北朝碑版图书一万三千多册,对日本书道影响特大,至今日本书道界仍殷殷怀念,并尊之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祖”。

此卷分篆隶草行楷五段,篆书为五言绝句一首,隶书为摘录古书一段,草书为五言律诗一首,行书为临颜鲁公裴将军诗,楷书为临欧帖九成宫一段。

是杨氏的代表作。

【宋刻本古灵先生文集】宋刻陈襄诗文集,为宋绍兴三十一年陈光辉所刻。

上海图书馆藏。

共二十五卷,每半叶10行,行18字。

开卷有翰林院大方印,封面有清乾隆四库全书馆收书本记,卷首有《古灵先生年潜》,李纲序,卷后有建炎二年(1128年)陈公辅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陈辉刻书跋,年谱后有绍兴三十一年六世侄子孙晔题记。

陈襄字述古,福建侯宫人,官至右司郎中枢密直学士,《宋史》有传。

此本为福建巡抚采进入四库馆,但未用作底本,陈氏诗文集传世另有一宋未福州刻本,行款与此本相同。

北京、上海图书馆和日本静嘉堂文库均有藏,但烂版晚印,脱字甚多。

【宋刻本武经龟鉴】上海博物馆藏。

宋名将王彦撰。

版面框高24.2厘米,宽17厘米。

上海图书馆存13页半,为该书中十九与二十卷的目录及部分内容,系依照《孙子兵法》的十三篇为纲,摘录历代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