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315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docx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

三门峡市卢氏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研究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摘要:

三门峡市在区域位于华北陆块与秦岭褶皱带结合部位,已发现矿床(点)百余处,卢氏地区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在该区找到大型矿床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区域上重力异常和磁异常与已发现的矿床关系明显。

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钨、钼、铅、锌等地球化学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分带特征清晰,浓集中心明显,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卢氏地区找矿潜力巨大。

关键词:

找矿方向成矿区带卢氏地区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河南乃至全国的重要矿产基地,已发现矿产66种,探明储量50种,潜在经济价值近万亿元。

矿业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70%以上,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三门峡市和国内外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在不断扩大矿业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接替资源不足的难题,享有“金城天府”美誉的灵宝市被国务院列入资源枯竭城市,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如何扩大矿山资源储量,解决危机矿山的后备资源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1找矿前景

1.1区域地质背景

三门峡市在区域位于华北陆块与秦岭褶皱带结合部位(图1-1),以黑沟—栾川断裂带为界,北部为华北陆块,南部为秦岭造山带。

华北陆块以马超营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崤山隆断区和卢氏-栾川陆缘褶断带两个Ⅱ级构造单元。

秦岭造山带以朱阳关断裂带为界划分为秦岭北部构造带、秦岭南部构造带两个Ⅱ级构造单元。

属东秦岭钼钨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出露地层齐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物化探异常发育,是寻找钼钨铅锌金银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

1.1.1地层

(1)晋冀鲁豫地层区华熊地层小区

地层具有明显的地台型基底和盖层二元结构,基底由太古宙岩石(太华岩群及古侵入体)构成,盖层由中-新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组成。

该区域内除了在范里-西草沟一带有少量的变质核杂岩以外,其它地段多为盖层出露(图1-2)。

图1-2卢氏地区区域地质矿产及矿权分布图

 

太华杂岩:

分布于象君山以北,属灰色片麻岩系,由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

原岩为一套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合。

与太古宙太华岩群变质表壳岩(变质基性火山)一起构成花岗—绿岩地体。

中元古界熊耳群:

分布于北部,主要为一套中(偏基)性火山岩夹少量凝灰岩。

下与基底岩系多为断层接触,上被中元古界高山河群不整合覆盖。

自下而上可分为许山组、鸡蛋坪组、马家河组。

初步认为,熊耳群为测区铅锌(金银)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和含矿地层标志之一,尤其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是有利于成矿的岩性。

中元古界官道口群:

出露于工作区北部,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自下而上分为高山河组、龙家园组、巡检司组、杜关组、冯家湾组、白术沟组。

高山河组赋存工业意义的赤铁矿层。

龙家园组、巡检司组、杜关组、冯家湾组、白术沟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下与高山河组呈假整合接触,与层控型铅锌矿关系密切。

新元古界栾川群:

仅出露煤窑沟组和极少量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零星分布于工作区的中部徐家湾、姑姑潭一带,呈近东西向展部。

出露岩石主要为白云岩、含炭绢云千枚岩。

震旦系罗圈组:

零星出露于北部前马家和中部的拐峪、竹园沟一带,与相邻单元之间大多为断层接触。

下部为灰色泥岩、泥晶白云岩段,上部为冰碛砾岩段。

下古生界陶湾岩群:

出露于卢氏西南自西向东呈带状展布于火神庙-磨搧平一带,自下而上划分为风脉庙岩组和秋木沟岩组。

该岩群局部伴弱磁铁矿化及金矿化。

下古生界寒武系:

包括分布于西北部梁子沟、后岔一带辛集组、朱砂洞组、馒头组以及分布于测区西部庙湾、娘娘山一带的韩村岩组—下楼村岩组两部分。

(2)秦祁昆地层区北部

位于黑沟—栾川断裂带以南,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以北。

出露地层有中—新元古界宽坪岩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及中生界上三叠统。

中—新元古界宽坪岩群:

分布于瓦穴子断裂和黑沟-栾川断裂之间,呈北西西向展布。

西段和东段分别被蟒岭岩体和熊耳岭岩体吞噬。

根据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将宽坪岩群自南而北划分为广东坪岩组、四岔口岩组及谢湾岩组。

下古生界:

呈西宽东窄的楔形展布于瓦穴子断裂和朱阳关断裂之间,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二郎坪群及下古生界干江河组、月牙沟组。

上古生界粉笔沟组:

零星分布于官坡幅中部,主要为黑云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及变石英砂岩,上部夹大理岩。

该组不整合覆盖于下伏月牙沟组之上。

(3)秦祁昆地层区南部

位于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以南,主要出露中新元古界峡河岩群界牌岩组,主要岩性为钙质斜长(石英)片岩、钙质片岩及不纯大理岩构成韵律成分层,具远岸以灰泥为主的深水浊积岩系的沉积特点,该岩组亦夹有较多的斜长角闪岩,南与秦岭岩群呈断层接触。

1.1.2岩浆岩

该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自中元古代到中生代皆有表现,具多旋回、多期次特点。

分为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加里东期、中生代印支期和燕山期六个岩浆活动阶段,其中以新元古代及中生代燕山期最为强烈。

中元古代熊耳期表现为大规模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新元古代晋宁期表现为中性岩浆侵入,古生代加里东期表现为(石英)闪长岩的侵入,中生代燕山期表现中酸性小岩体和岩脉的侵入。

本区燕山期岩浆活动与钼、钨、铅、锌、铜、硫、银、金等金属成矿关系密切。

(1)中元古代岩浆岩

主要分为侵入岩及火山岩,其中侵入岩主要呈岩株、岩脉、岩枝等形式零星分布,从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出露。

主要有东沟石英闪长岩株(δo22)、西涧河二长花岗岩体(ηγ22),火山岩包括熊耳期、高山河期火山岩。

熊耳期火山岩:

构成上述熊耳群的主体,为一套以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典型火山岩系。

可分为两个喷发旋回,第一喷发旋回相当于许山组和鸡蛋坪组,演化方向为中基性—中酸性—酸性,色调从灰黑-青灰-浅肉红色变化;第二旋回相当于马家河组,演化方向为中性—中酸性,色调从灰绿色-灰红色变化。

Au、Ag、Pb、Zn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可能构成矿源层。

高山河期火山岩:

火山岩呈一稳定的夹层产于中元古界高山河组一段下部,厚20m左右,界面清楚,上下多为海滩相砂岩-泥岩。

岩性为灰绿-暗红色杏仁状安山岩,岩石属碱性系列的高钾质类型。

(2)加里东期岩浆岩

岩浆活动较弱。

展布于卢氏地区的南部外围,呈东西向脉状、带状侵入二郎坪群火山岩及大理岩中。

是与二郎坪群火山岩伴生的次火山岩侵入体。

主要呈岩床产出,顺火山岩层发育,层状特征明显,局部斜切火山岩层的产状。

主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局部因石英含量增加而变为斜长花岗岩。

(3)中生代印支期岩浆岩

该岩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于卢氏地区及其外围。

由一系列近东西向的脉状正长斑岩(ξπ51)组成。

侵位于熊耳群及官道口群中。

其规模不一,一般长200~500m,个别达10km以上。

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中粒角闪正长(斑)岩。

该岩石有时伴褐铁矿化,其它矿化较弱。

(4)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

该期中酸性侵入岩是区内一期重要的岩浆侵入活动。

主要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少量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

呈北东向展布,由大小不等的岩体(群)组成,侵入于古生代以前变质地层中,呈岩基、岩株、岩瘤状产出。

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常见夕卡岩化、角岩化、硅化等现象,岩体内部成分复杂。

该期岩体与钼、铜、铅、锌、银、金等矿产关系密切,为区内非常重要的成矿时期。

根据岩体的地质特征、同位素年龄资料以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个侵入期(图1-3)。

燕山早期岩侵入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主要岩体有三套沟、蒲阵沟石英闪长岩体(δο52)、八宝山小斑岩体(γπ52)和朱家沟正长斑岩脉带(ξπ53)。

 

蒲阵沟岩体:

出露于卢氏地区北部外围的蒲阵沟一带,出露面积约2km2,与围岩高山河组呈侵入接触关系。

后瑶峪斑岩体:

出露于卢氏地区东北部外围,由两个侵入体组成,围岩为龙家园组,面积1.0km2左右,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钾长花岗斑岩。

围岩蚀变较发育,黄铁矿化强烈,常见有围岩捕虏体及残留顶盖。

八宝山斑岩体:

位于八宝山后清河周围,与围岩杜关组、冯家湾组、巡检司组白云岩呈侵入接触,面积0.5km2。

平面呈帽状,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

常见夕卡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硅化等现象,与围岩的接触带上普遍见到接触交代铁铅锌硫化物,辉铜矿、辉钼矿矿体。

燕山晚期侵入岩主要以花岗岩为主,分布于卢氏地区南部的岩体为秦岭造山带内侵入于宽坪群地层中的蟒岭二长花岗岩基(ηγ53)。

分布于工作区北部及东部的主要岩体有夜长坪细粒花岗岩体、疙老湾二长花岗岩体(ηγ53)、银家沟花岗斑岩体(γπ53)、提坡沟花岗斑岩体、后瑶峪斑岩体、秦池爆发角砾岩体。

夜长坪岩体:

分布于卢氏地区西北部,为一隐伏小型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灰白色-肉红色细粒二长花岗岩,侵入中元古界官道口群白云岩中,该岩体内及其接触带产大型斑岩型钼矿。

疙老湾岩体:

分布于卢氏地区西北部,沿熊耳群和官道口群断层接触带侵入,长轴方向为东西向,面积0.4km2。

岩石呈肉红色,细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体边部环形断裂带内局部充填有石英脉型铅锌矿。

银家沟岩体:

为超浅成复式小岩体侵入于龙家园地层中,多为侵入接触和断层接触,面积0.6km2。

岩体的岩石类型比较复杂,产硫铁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1.1.3构造

卢氏地区地处华北陆块与秦岭褶皱带结合部位。

具有长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和变质变形特征。

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

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总体构造特征表现为,华北陆块南缘在地壳结构上具有地台式双层结构特点,基底岩系变质较深,变形亦较复杂,盖层岩系虽然亦具较强烈变形但变质轻微或未变质;秦岭构造带在地壳结构上则基本不具盖层成分。

区内断裂十分发育,以近东西向为主,常构成区域性的分界断裂,如栾川断裂、马超营断裂;北北东向次之,成群成带密集分布,以夜长坪-银家沟断裂带和八宝山-后瑶峪断裂带为代表;其它方向断裂带,规模较小,分布零星。

1.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2.1区域重力场特征

据1∶20万区重成果可知,区域位于栾川重力低北部的向北扭曲的密集重力梯级带上。

在区域重力场中,卢氏地区位于北西西向重力异常和北东向重力异常的复合部位,南部以北西西向-近东西向重力异常为主,中、北部以北东向为主,场值北高南低。

北西西向重力异常以梯级带为主,北东向重力异常以扭曲带为主。

相对布格重力值全区都偏低,最小值位于官坡附近,也是全省最小值。

布格重力异常图中涉及本工作区及其外围的重力异常有7个。

工作区南部的官坡一带有一(12-1号异常)规模、幅值较大的近等轴状半封闭的局部低值重力异常(西部延出省界),异常幅值达20×10-5ms-2,朱阳镇北缘有两个(9-7号异常、9-8号异常)-107~109×10-5ms-2幅值的局部低值重力异常,走向近南北,徐家湾西部形成-140布格的重力异常(11-1),在卢氏县城东北形成-126布格的重力异常中心(9-9),在故县南部形成-122布格的重力异常中心(9-10)。

多金属矿床均分布于布格重力异常中心的重力梯度陡变带上。

重力场特征表明,在北西向构造格架的基础上,叠加有北东向的地质构造。

区内黑沟—栾川断裂带是可能是酸性岩体侵入的主要通道,北到马超营断裂带,南至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巨大的隐伏、半隐伏酸性岩体带,其栾川群、陶湾群、官道群、宽坪群、二郎坪群等地层均漂浮在其上,在两组构造的交汇部位有小岩体上侵和出露,为钼铅锌银铜等成矿提供了热源或物质,在有利的地层或围岩中形成矿床。

1.2.2区域地磁特征

根据1∶5万高精度地面磁测资料,区内栾川-黑沟断裂以北的华北陆块南缘的磁场主要表现为梯度值小,异常面积大,正负磁异常过渡的特点,反映了华北陆块南缘卢氏—栾川陆缘褶皱带的火山岩与岩浆活动的状况以及古老地层基底隆起特征。

秦岭造山带磁场呈正负相间出现,幅值变化较大的特征,说明可能属于老的变质基底。

通过圈出的ΔT磁异常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区内ΔT磁异常总体呈北西或北西西向带状展布,其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近似。

这些磁异常与区内构造和地层分布关系密切,异常长轴多为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或沿地层或构造带成串珠状分布。

磁异常与矿化的关系密切,无论磁铁矿床还是沉积型赤铁矿都表现为强正磁异常。

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钨)矿多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有密切的成生关系,区内的夜长坪大型钼矿、后瑶峪钼钨多金属矿等均位于正磁异常与低磁异常的梯度带附近。

1.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3.1区域元素分布特征

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金、银、铜、铅、锌、钨、钼、砷、锑、钡、钒、锰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在不同的地质单元具有不同的表现。

崤山隆断区:

钒、锌、钼与区域背景值基本一致,金、银、铜、铅、锌、钨高于区域背景值。

金、银、铜、铅、锌、钨、钼、砷、锑、锰呈极强分异分布,显示该区域是寻找金、银、铜、铅、锌、钨的地区。

卢氏—栾川陆缘褶断带:

金、银、铜、铅、锌、钡、钒、砷低于区域背景值,锑与区域背景值基本一致,钨、钼高于区域背景值,特别是钼元素在官道口群中的变异系数达298%,呈极强分异,显示该区域是寻找钨、钼的地区。

秦岭北部构造带:

金、铅、锌、钼、钨、银、钡低于区域背景值,铜和锰与区域背景值基本一致,砷、锑、钒高于区域背景值。

金、砷、锑呈分异—极强分异,其它元素呈基本均匀—不均匀分布,显示该区域是寻找锑、金的有利地区。

1.3.2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地球化学异常总体上北西西向呈带状,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北东向呈串珠状,与北东向分布的小侵入岩体位置或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相吻合,多与地磁异常位置吻合,是重要找矿位置(图1-4)。

 

总之,卢氏地区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在该区找到大型矿床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区域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特征以及各种化探异常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卢氏地区找矿潜力巨大。

2成矿规律

2.1矿床(点)空间展布特征

目前区内已发现矿床(点)百余处,其中大型银矿、钼钨矿、铅锌银矿床各1处,中型铅锌银矿3处、中型金矿和铁矿各1处,其余为小型矿和矿(化)点。

区内主要矿种为铅、锌、钼、银、金、钨等。

2.1.1矿产的横向分布规律

区内矿产分布上,严格受控于地质构造以及地层,因此在横向分布上也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

自北向南依次为:

马超营断裂以北的华北板块南缘崤山—熊耳山地块分布矿产主要为金、银、铅锌,矿产分布上主要受控于地层。

如太华岩群分布区主要以金银铅锌为主,而熊耳群分布区主要以金铜铅锌多金属为主。

矿床类型主要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及脉状铅银矿床为主。

马超营断裂带与栾川断裂带之间的华北板块南缘卢氏-栾川陆缘褶皱带带状展布钼钨(铜)铅锌银金矿产及沉积变质铁矿。

这些矿产明显受地层控制而东西成带,同时又受控于北东东向断裂以及呈串珠状的分布的斑岩岩体。

栾川断裂带与瓦穴子断裂之间的中、新元古界褶皱带,即宽坪群分布区,零星分布金、铅锌、铁矿点。

这些矿点严格受地层和近东西向构造控制,主要矿床类型以韧性剪切带、构造蚀变岩型为主。

在北秦岭造山带核部古生界褶皱带,即二郎坪群分布区,主要矿产为以铜金银为主,主要矿床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及石英脉行金矿为主,并很可能存在VMS型铜多金属矿床。

值得注意的是该成矿带内零星出现一些铌钽等稀有矿产。

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以南的北秦岭褶皱带则主要以中低温热液型锑矿为主。

2.1.2矿产的纵向分布规律

矿产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表现在卢氏-栾川褶断带内,由东向西成矿元素组合依次为钼钨-铅锌(银)-铅铁锌银,总体上成矿温度依次降低。

在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以南的北秦岭褶皱带内,由西向东成矿元素组合为锑-银铅锌(铜),成矿温度呈现升高及降低的过渡变化。

2.1.3成矿空间分布规律

受制于不同级别构造单元,矿产在横向上呈带状展布。

主要为金、银、铅锌、钼(铜)矿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既受制于地层东西成带,又受控于北东向基底隆起呈北东向串珠状的带状展布,为中心钼铜、边缘铅锌或金、银多金属。

马超营断裂带与栾川断裂带之间的华北陆块南缘褶皱带,带状展布钼钨(铜)铅锌银金矿产及沉积变质铁矿;沿瓦穴子断裂呈带状分布金铅锌矿床。

2.2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卢氏地区的矿产主要为钼(钨)矿、铅锌银矿、金矿床和铁矿。

钼矿主要产于栾川群南泥湖组和煤窑沟组与花岗斑岩内、外接触环带上。

钼钨矿体赋存于三川组上段与中酸性岩浆侵入的影响形成各种角岩与矽卡岩中,而花岗斑岩等中酸性岩浆为燕山期的产物,因此,钼(钨)矿的形成时代应为燕山期。

铅锌银矿主要产于中元古界官道口群和上元古界栾川群,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铅锌银矿床的成因类型为脉状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和层状接触交代夕卡岩型。

因此,铅锌银矿床的形成时代应为燕山期。

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华群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焦山片麻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熊耳群张合庙组杏仁状安山岩及安山宾岩,其产状与蚀变破碎带一致,分布于蚀变破碎带的顶底板。

可见金矿床的形成与太华岩群密不可分。

矽卡岩型铁矿产于官道口群杜关组厚层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白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的接触带上,其形成时代与燕山期的花岗斑岩有关。

沉积变质型铁矿主于熊耳群安山玢岩、绢云片岩、含铁石英岩中,矿体呈串珠状及小扁豆状赋存于含铁石英岩中。

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形成与熊耳群的含铁石英岩有关,其形成时代为前寒武纪。

根据同位素年代测定和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区内主要金属矿产可分为与地壳演化大致吻合的三个主要成矿时期,即前寒武纪、加里东期和燕山期。

从不同时期主要金属矿产的分布可明显看出,在成矿作用上表现从前寒武纪沉积变质,到加里东期海底火山喷流,至燕山晚期与构造热事件吻合的岩浆及热液成矿的演化。

对应成矿物质的演化则为铁-铁铜、铜锌铅-钼钨(铜)铅锌银金锑,即成矿物质从单一到复杂,由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向多金属演化。

3工作部署

根据卢氏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物化探等各种地质特征,将卢氏地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放在银家沟—柳关银铅、夜长坪-八宝山铁钼银和官坡-朱阳关锑汞金三个成矿区带上。

银家沟—柳关银铅成矿带太华岩群分布区主要以金银铅锌为主,熊耳群分布区主要以金铜铅锌多金属为主,矿床类型主要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及脉状铅银矿床为主。

夜长坪-八宝山铁钼银成矿带以钼钨(铜)铅锌银金矿产及沉积变质铁矿为主,该带内矿产明显受地层控制而东西成带,同时又受控于北东东向断裂以及呈串珠状的分布的斑岩岩体。

官坡-朱阳关锑汞金成矿带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以北,以铜金银为主,矿床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为主,并很可能存在VMS型铜多金属矿床。

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以南的北秦岭褶皱带则主要以中低温热液型锑矿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该成矿带内零星出现一些铌钽等稀有矿产。

3.1工作部署原则

依据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按照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等要求,本区钼钨铅锌金银矿勘查工作部署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方针,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系统研究和开展本区钼钨铅锌金银矿找矿评价工作。

(2)分层次部署,按照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地表工程和深部钻孔的顺序,由预查→普查顺序或阶段开展地质工作。

(3)综合研究贯穿整个找矿工作的全过程,始终坚持综合研究成果指导野外找矿工作。

(4)不断研究、总结和调整勘查技术方法,在不同的勘查阶段合理发挥物、化探方法的技术优势,提高找矿效果。

3.2技术路线

通过对区内矿产地质填图、遥感解译、高精度磁法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等成果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典型矿床研究,建立区域钼钨铅锌金银矿的成矿模型和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圈定找矿工作区;通过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高精度磁法测量、瞬变电磁剖面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矿化有利地段,预测隐伏或半隐伏中酸性小岩体或矿床(体);通过稀疏钻孔验证,大致了解中酸性小岩体的矿化情况及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和含矿性等特征,提交新发现矿产地。

同时,对靶区的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

3.3具体实施方案

3.3.1综合研究

编制地质矿产图,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编制区域地质矿产图、成矿规律图和成矿预测图。

3.3.2典型矿床研究

通过对典型矿床勘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及实地调查,研究矿床空间分布特征、矿床物质成分、主成矿元素在各成矿阶段的富集变化规律,分析各成矿阶段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带,确定成矿时代,分析成矿地球化学特征、物质成分来源,确定矿床的直接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研究成矿就位机制及成矿作用过程,建立矿床成矿模型。

3.3.3勘查工作

预查阶段:

卢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点)众多,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千差万别,有的矿床已经勘探、开采,但许多成矿有利部位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甚至是空白区。

在成矿带内工作程度较低的靶区首先开展1∶1万地质填图、高磁剖面测量和1∶1万土壤剖面测量,大致了解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寻找、发现与评价各类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矿化点和矿点。

利用稀疏的探槽工程对地表矿化体和物化探异常进行揭露,利用稀疏钻探工程进行深部验证,大致了解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评价区内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体,为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预查工程不拘于网度,以寻找矿体为目的。

普查阶段:

在预查的基础上,对初步圈定的异常和矿体通过加密探槽工程对地表矿化体和物化探异常进行控制,利用钻探工程进行深部控制,大致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了解矿床氧化带发育情况,评价区内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体,为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普查工程加密至400×400m网度布置钻探工程控制333资源量。

详查工作:

在矿区普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选择矿化连续、相对集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段,通过1:

2000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分布特征;基本查明岩浆岩种类、规模、形态产状及与成矿有关的岩性、岩相分布特点;基本查明主要构造性质、产状,基本查明控矿构造因素及矿化富集的构造条件,以及成矿后构造的破坏影响程度;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变质与蚀变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通过系统钻探工程控制和取样,基本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及厚度与品位变化情况,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基本查明矿体中夹石及顶底板岩性分布情况;基本查明矿床氧化带特点,发育程度、范围、深度、矿物组合和可选性能,在综合整理的基础上,估算矿区资源储量,为矿山开发建设提供资源依据。

3.4预期成果

3.4.1预期成果

通过3~5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在夜长坪—八宝山铁钼银成矿带,以隐伏钼多金属矿为重点实现找矿新突破;在官坡—朱阳关锑汞金成矿带,以锑、金为主,兼顾铌、钽、锂等矿产,力争取得重要进展。

在银家沟—柳关银铅成矿带,以银铅锌找矿突破为重点。

提交新发现中大型矿产地3~5处。

3.4.2预期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带动工作区周围矿业生产的更大发展,使国家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宏观政策更有效的落实。

目前,矿区周围矿产开发行业发展迅速。

随着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矿山企业已面临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其中部分矿山已濒临闭坑的境地,该项目的实施对缓解区内矿山资源紧张局势,增加经济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4存在问题

卢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的勘探程度不同,既有详查、勘探、开采的矿床,又有普查、预查的矿区,甚至是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的空白区。

特别是近年来矿产资源实行登记制度后,矿权分割,更是将矿床变得四分五裂,一个矿床可能涉及数个矿权,给下一步勘探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矿床资源储量,进行深部找矿,只能由三门峡市地方政府部门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部署。

总之,在重要成矿区带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