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272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docx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防治技术

魏盛禄安远县果业局

内容提要

●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策略

●脐橙主要虫害及防治

●脐橙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脐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据《中国果树害虫志》记载,我国柑桔害虫有2门14目106科865种。

但真正造成危害而需防治的不过20-30种,一个特定的桔园常常仅3-5种或(类)。

●柑桔病害种类也很多,国内已发现的将近一百种。

柑桔病毒和类病毒病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报道这类病害、危害比较严重、研究比较明确的已达20多种。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控制病虫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所采取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目的:

●是控制种群数量,把病虫害控制在不能造成为害的程度。

●主要途径:

●防止传入和蔓延;

●采取措施直接防治,压低已抬头病虫不致造成为害的水平;

●创造有种的农业生态环境,使病虫经常控制在一定数量以下,无法抬头;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其作用的应用技术基本上可分植物检疫防治法、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

●这些防治方法的运用是根据病虫的特点、栽培环境和经济条件等方面来决定的,为了有效地防治病虫危害,不能孤立的、单一的采用某一种方法,而必须采用综合措施。

1、植物检疫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政机构利用法规的形式,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入或传出,或是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扩散的一系列根本措施。

●在病虫害防治上首先尽一切努力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侵入,或已有的病虫害发生为害地区的扩大。

●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促进对外贸易

2、农业防治法

---掌握栽培管理措施与病虫害发生消长的关系,通过改进管理措施,消灭或减少病虫害的来源;或改善环境条件使其有利于脐橙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生存;或及时消灭病虫害在大量发生为害前。

●育苗技术措施

●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选育抗病虫品种

3、化学防治

---就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ª毒剂(农药)来预防或直接消灭病虫。

●杀虫、杀螨剂

●杀菌剂

●矿物性农药

●生物类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物制剂。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药剂。

●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控制环境污染。

●点治、挑治和全园喷药相结合,注重喷药质量,交替使用不同种类药剂,延缓病虫抗药性的发生,达到减少用药量和年用药次数的目的。

4、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种间矛盾斗争的关系,人为地创造条件,保护或利用天敌,消灭或抑制对有害生物的方法。

●以虫治虫

●以菌治虫

●以菌治病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利用益鸟治虫

5、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利用某些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光、热、电、温、湿度和放射能等)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种子、土壤处理

●利用害虫的生活习性防虫

●捕杀¡ª人工捕捉天牛、蚱蝉、金龟子等成虫

●阻隔¡ª套袋栽培

●诱杀¡ª灯火诱杀、毒饵诱杀、潜所诱杀

脐橙病虫害防治策略

●要有生态的意识:

不能只盯住病虫害,而应看到果园内及周围生物圈内的生态体系。

●要有病虫防治指标的意识:

病虫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是否达到经济允许损失水平。

●要有经济和安全的意识:

一年中的各个季节都有病虫为害,不能不顾成本和环境、产品的安全来防治。

●1、加强植物检疫,严格控制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与蔓延

●2、优化果园生态环境

(1)实施保健栽培。

(2)果园生草。

●3、保护利用天敌

●4、灯光和毒饵诱杀害虫

●5、根据病虫预测预报,适时使用无公害农药

二、脐橙主要虫害发生及防治技术

1、柑桔红蜘蛛

●螨类害虫

●小型或微型动物,变态为卵--若虫--成虫

●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

●赣南产区发生普遍又为害严重

生活习性

●为害幼嫩组织。

成螨、若螨群集在幼嫩叶片、枝梢及果皮上吸取汁液,以为害叶片最为严重。

被害叶片正面呈现许多粉绿色、后变成灰白色的小斑点,失去光泽,终至枯黄脱落。

●红蜘蛛是周年为害性害虫,年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

●在赣南,1月份略有越冬现象,温暖的冬季越冬不明显。

●以成螨或卵在多年生老叶、枝条缝隙或潜叶蛾为害的卷叶内越冬。

●红蜘蛛在田间的发生和消长,受温度、光照、风雨、天敌、营养条件和越冬虫口基数等综合影响。

●气温在12—26℃时有利于发生,最适温度为20℃,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多雨不利于发生。

食料以幼嫩组织为好。

●由于4—5月间温度适宜,又是春梢叶片展开、转色期,营养充足,导致红蜘蛛普遍为害严重。

●6月以后,温度高湿度大,常有暴风雨;田间杂草和绿肥作物成长,各种捕食天敌大量出现;同时春梢叶片趋于老熟,营养水平下降。

这些因素都将引起红蜘蛛种群衰退,虫口迅速下降。

●以后随着温度的适宜,特别是遇上长期干旱,加上秋梢生长,营养条件丰富,虫口急增,为害严重。

●红蜘蛛以4—5月和9—11月为害最烈。

防治方法

保护和利用天敌

冬季和早春压低虫口基数,是全年防治的关键

●冬季的防效直接影响着下年春季虫口增长的速度。

采果后的清园喷一次99.0%机油乳剂100—150倍液,或99.1%绿颖乳剂或0.8—1度石硫合剂或其他杀螨剂加机油乳剂。

若冬季温度偏高,红蜘蛛发展较快,则视虫情再喷一次。

掌握虫情喷药防治

●春季防治指标掌握在3—4头/叶(有螨叶率65%),夏秋季增加到5—7片叶(有螨叶率85%)

●常用药剂:

●73%克螨特1500—3000倍液;

●5%尼索朗1500—3000倍液;

●20%哒螨酮1500—2000倍液;

●95%机油乳剂300—500倍液;

●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

●绿颖300—500倍;

2、柑桔锈壁虱

●螨类害虫

●小型或微型动物,变态为卵--若虫--成虫

●赣南产区发生普遍

●繁殖速度快,短期内即可能猖獗成灾

●以成、若螨群集在果实、叶片背面及嫩枝上为害,主要为害果皮、叶片,刺破表皮,吸取汁液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锈壁虱以成螨在腋芽、卷叶、僵叶内或过冬果实的果梗处、萼片下越冬。

温、湿度和天敌是影响锈壁虱发生的主要因子。

田间发生的最适温度是28℃以上,相对湿度为60—80%。

多毛菌是田间最有效的抑制天敌。

●3月以后,随着春季日均气温上升到15℃左右时,越冬成螨开始取食和产卵等活动。

4月迁移至新梢,5月上果为害;8-9月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

●锈壁虱虽然是易于防治的害虫,但由于繁殖快,危害特大,在短期内即可猖獗成灾,是脐橙生产上主要敌害。

因此,在防治上应在保持果园阴湿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测报,及时喷药防治。

●在果园行间和周边种植覆盖植物,旱季适当灌溉,保持园内阴湿的生态环境,以促进多毛菌的繁殖,恶化锈壁虱的生长环境。

●在锈壁虱盛发期,尽量少用杀菌剂。

特别是不能使用波尔多液等对多毛菌杀伤力强的铜制杀菌剂。

药剂防治

●从5月开始,每3—5天检查一次锈壁虱发生情况,叶片或果实平均每10倍放大镜视野下有虫2头以上,或巡视果园发现有个别果实出现黑皮为害状时,应及时喷药,压低基数

●防治药剂可参照柑桔红蜘蛛。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3、柑桔介类害虫

●介壳虫是同翅目、胸喙亚目、介总科昆虫,和其它昆虫有很大的不同。

(1)虫体比较细小、软弱。

(2)多数介壳虫身体上覆盖有一层蜡质的介壳。

其它昆虫能走会飞,介壳虫则多数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

●(3)成虫差别很大。

雄成虫有翅能飞,雌成虫没有翅膀;雄成虫头、胸、腹分界明显,雌成虫分界不明显;雄成虫口器退化或者不完全,雌成虫口器发达。

●蚧壳虫种类很多,赣南已知为害柑桔的蚧壳虫有25种,其中发生为害较重的主要是糠片蚧、矢尖蚧、红圆蚧、黄圆蚧,以若、成虫群集在树干、枝梢、叶片和果实上为害。

●受害叶片退绿,出现淡黄色斑点;

●受害果实表面凹凸不平,斑点累累,品质低下;

●受害枝干表皮粗糙。

受害严重时树势衰弱,并可导致落果落叶,新梢枯萎,乃至死树;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规定:

每果有介点五个以上者即不能外销。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矢尖蚧

●一年发生3代。

主要以末产卵的雌成虫越冬。

●第一代幼虫蚧孵化高峰在4底--5月上旬

●第二代在7月中旬

●第三代在9月上旬

●第一代发生较整齐,第二、三略有重叠。

糠片蚧

●一年发生3—4代,多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各代若虫期分别为5—6月、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下旬—10月中旬和11月。

田间世代重叠现象重,各代期没有明显的分界。

红圆蚧

●一年发生3—4代,以雌成虫和若虫在枝叶上越冬。

世代重叠。

各代幼蚧相对集中期为5月下旬—6月上旬。

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中旬和11月中下旬,第一代相对整齐,二、三代重叠明显。

防治方法

●合理修剪,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可以减轻介壳虫的为害。

●重视冬季防治。

采果后,结合清园,剪除重虫枝,并喷松脂合剂10-15倍液,或机油乳剂100-150倍液,压低越冬虫口。

●掌握田间虫情,在卵盛孵期即幼蚧盛期喷药防治。

蚧壳虫越冬后的第一代幼蚧高峰较明显。

因此在生长季要重点抓好4—6间第一代的防治。

这是全年防治的关键。

●药剂可选用:

机油乳剂200—300倍液、40%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45%灭蚧粉剂120—140倍液、0.5%果圣水剂750—1000倍液。

●保护天敌。

果园蚧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多。

具较强的控制作用,在药剂防治时应避免使用杀伤力强的广谱杀虫剂,并且还可以根据虫情分布情部况,采取挑治和片治。

4、柑桔潜叶蛾

●是一种很小的蛾类害虫。

幼虫在脐橙嫩叶表皮下钻蛀为害,形成遂道,导致叶片卷曲,硬化,脱落,偶尔也可蛀入嫩茎和果实表皮。

●潜叶蛾为害造成大量伤口极易感染溃疡病。

●赣南年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以蛹和部分老熟幼虫在叶片边缘卷曲处越冬。

4月下旬开始为害春梢嫩叶,6月虫口迅速增加,7—9月为害最烈,此时正是夏、秋梢抽发期。

10月以后,随着秋梢叶片老化,其发生为害逐渐减轻。

苗木和幼龄树因抽梢次数多且不整齐受害重,高温多雨也有利于幼虫的生存和为害。

防治方法

●抹芽控梢,统一放梢。

春季影响潜叶蛾发生的主导因子是低温。

夏秋季主要因子是食料(嫩梢),夏秋梢抽发期采取去零留整,去早留齐,去少留多的措施,统一放梢,放梢标准是全园70¡ª80%植株抽梢。

●新梢大量抽发,嫩梢长0.5—1厘米时,立即喷药,以后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续2—3次。

●防治药剂:

25%杀虫双500—800倍液;

1.8%阿巴丁3500—4000倍液;

风雷激1500—2500倍液;

柑桔粉虱

●以幼虫聚集在叶片背面、果实表面和嫩枝上为害。

引起枯梢、落叶、并诱发煤烟病,造成大量落叶、落果,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近几年来,柑桔粉虱在赣南发生趋于严重,在一部分柑园爆发成灾。

发生规律

●以四龄幼虫及少量蛹固定在叶背越冬。

赣南一年发生四代。

●越冬代成虫3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高峰为4月下旬(即产卵高峰)

●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为5月上旬。

成虫期为6月上、中旬

●第二代幼虫期为6下旬—7月下旬,成虫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

●第三代幼虫期为8月中旬—9月上旬,成虫期为9月中旬—10月上旬

●第四代幼虫期为9月下旬—翌年4月上旬。

●柑桔粉虱成虫羽化比较整齐集中,羽化后多集中于新梢叶背。

●各代幼虫分别为害春、夏、秋梢及晚秋梢。

●凡修剪不良,树冠荫蔽的果园发生较重。

柑桔粉虱主要天敌为粉虱座壳孢菌和各种寄生蜂。

在田间座壳孢菌寄生幼虫和蛹的比例较大,特别是第三代幼虫寄生率很高。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整枝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创造不利粉虱生长繁殖的条件,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高峰期抹夏梢断绝成虫产卵场所,减少以后各代的为害。

●药剂防治。

重点抓住越冬代成虫、第一代幼虫和成虫的防治。

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羽化期较集中,1—2龄幼虫和成虫的抗药性弱。

一般杀虫剂都有较好防效。

柑桔天牛

三、脐橙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技术

1、柑橘溃疡病

发生规律

●病原细菌在脐橙病部组织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细菌从病斑中溢出,借风雨、昆虫、人蓄和枝叶接触传播,远距离的传播则主要通过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

病菌落到脐橙幼嫩组织上,只须保持20分钟的水温,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一般为3—10天。

病菌一般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刚抽生的新梢、嫩叶,刚谢花后的幼果和已经老熟的器官皆不易感染。

●赣南春梢发病初期在4月中旬—5月初,5月下旬—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夏梢于6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

●秋梢9月上旬开始发病,9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

●幼果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7月下旬为发病盛期。

●每次新梢抽出后都有一次发病高峰,但以夏、秋梢发病重,梢果受害最严重的时期为7—9月,其间的暴风雨和台风将造成大量伤口,更利于大发生。

防治方法

●强化检疫。

严禁引入带病苗木、接穗、砧木、种子和果实,杜绝病原再传入,无病的保护区内发现病树、病苗立即烧毁。

●冬季和早春彻底清除病枝、病叶。

冬季树体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绝大部分病菌在病斑中越冬,此时的桔园树体和病菌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减少和控制越冬菌源的关键时期。

冬季和早春树体萌动前,彻底清剪病枝、病叶,能最有效地降低病源基数,大大减少春梢的侵染。

●保护春梢,抹控夏梢,重点防好秋梢。

在溃疡病的年发规律中,春梢感病轻,夏、秋梢感病严重,果实发病程度与枝梢成正相关。

对本来感病轻的春梢做好保护,能尽量压低春梢病情,夏梢抽发时间长且很不整齐,雨水偏多,感病尤为严重,对成年挂果数抹除夏梢,幼龄树适当放部分整齐夏梢,使其发病过程中恶化一个主要环节。

适时攻放整齐强壮秋梢,并重点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树,提高抗病力。

●在各梢老熟后,人工摘剪病枝、病叶、病果。

喷药保护新梢和幼果。

●新梢抽出后在展叶时喷第一次药,连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幼果谢花后10—15天喷第1次药,果梢保护往往可以结合进行。

●药剂可用:

0.5-1:

1-2:

100波尔多液,0.3波美石硫合剂,72%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3%金核霉素300倍液,20%噻菌铜800倍,77%多宁800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

●河北双吉化工生产的施纳宁水剂,对防治柑桔溃疡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2、柑橘黄龙病

发生规律

●病树叶片主要有黄绿相间的斑驳黄化、褪绿均匀黄化和缺素型黄化三种类型症状,抽发的枝梢有的不能转绿即“黄梢”,有的呈花叶状,枝梢短、弱,新叶小,果实或畸形,着色不匀,味酸,病常有“红蒂”。

班驳状黄化是田间诊断的典型症状。

●黄龙病是一种韧皮部杆菌病害,主要通过接穗、苗木、柑橘木虱传播,带病苗木或接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因,往往使无病的新区变成病区。

田间发病程度与病树量和木虱密度关系密切,木虱是田间传播虫媒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杜绝病苗、病穗的传入,是保护新区和无病区的极重要措施

挖除病株,杜绝病原

3、柑橘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为害严重的真菌病害。

●枝、叶、果和苗木均会感病。

发生严重时,常引起落叶、枯枝和落果,影响树势和产量。

●贮藏期的果实也常因此病而腐烂。

普通缓慢型

落叶型

发生条件与时期

●高温多湿和连续阴雨天气的情况下容易发病,一般缺肥、排水不良、受旱、受冻、生长不好的树容易感病。

●慢性炭疽病一般长年零星发生,急性炭疽病三次梢期发病多,以夏梢发病较重,落叶性炭疽病以4月下旬—5月下旬和10—11月发病重,果实炭疽病以谢花后的幼果期发病重。

高温高湿和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及时排灌,做好防冻治虫工作,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结合冬季清园和春季修剪,剪除病枝、病叶。

这是防治炭疽病的关键措施。

●结合防治其它病害,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参考药剂:

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脒鲜按等

80%必得利MZ—120可湿性粉剂,粒度细、悬浮率高,耐雨水冲刷,对防治柑桔炭疽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对柑桔四大病害及锈壁虱都有效

4、柑橘树脂病

●是脐橙遭受损伤和受冻害后最易发生和流行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枝条、树干、叶片、果实上都会发生。

●因症状、受害部位和发病时期的不同,有不同称谓。

●叶片、幼果—砂皮病

●果实成熟后和贮藏期—蒂腐病

●枝条、树干—树脂病

发病条件与规律

●病菌寄生性不强,树势生长衰弱或受伤的情况下容易侵入为害,因此,遭受冻害后造成的伤口,修剪过重,树干裸露,夏季灼伤等易引起树脂病大发生。

赣南4—6月和9—10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合理整形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注意保护大剪口。

●特别注意防冻、防日灼以及天牛、爆皮虫为害。

●刮除病组织,剪除病枯枝,伤口涂药治疗和保护。

涂药可用1:

1:

10波尔多液浆,70%甲基托布津或硫酸铜等杀菌剂100倍。

●药剂防治。

树冠喷药。

发病较重的果园,在剪除病枝前提下,全园树冠喷药防治。

5、柑橘脚腐病

●脐橙根茎部位发病,又称裙腐病、根腐病。

●皮层腐烂变褐色,有一股酒糟臭味,病部会流出胶液。

●气候温暖潮湿时,病部蔓延迅速,向上蔓延主干下半部,向下蔓延到根部,围绕根颈一圈而腐烂。

●气候干燥时,发病部位开裂变硬,蔓延较慢或停止扩展。

发病条件及规律

●脐橙在柑橘类中属于比较容易感病的品种。

●环境条件对脚腐病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高温多雨季节最易发病;土质比较粘重,排水不良或土壤含水量过高的脐橙园比较严重。

●由于病虫或其它原因使主干基部有伤口,也容易感染脚腐病。

防治方法

●选用较抗病砧木

●加强栽培管理:

注意开沟排水;栽树不要过深,嫁接口要露出地面;防止主干受伤。

●一旦发病,将根颈部位土扒开,刮掉或切除烂皮烂根,然后用波尔多浆或硫酸铜、石硫合剂渣、施纳宁等涂伤口,另换新土。

柑橘裂皮病:

类病毒病害,发病后树体衰弱,有时矮化,产量下降。

嫁接部皮层裂开,枳壳感病,嫁接传染。

速衰病:

病毒病,木质部有凹陷、并成褐色,枝条脆、容易折断。

节间变短。

蚜虫传染、嫁接传染。

缺镁

症状:

初期叶片沿中脉两侧退绿,出现黄斑。

后期则叶基部呈倒“V”形绿斑,或全叶黄化,缺镁助长隔年结果。

多由于土壤淋溶损失或钾、钙拮抗造成。

矫正:

酸性土壤施用含镁石灰或钙镁磷肥,叶面喷施0.5-1.0%硫酸镁或1.0%硝酸镁。

缺硼

症状:

新叶出现黄色水浸状斑点,老叶叶脉破裂且木栓化。

果小而畸形,果皮厚硬,中果皮产生疣状结核。

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土壤含水量过低,微生物活动过弱等因素,均会加剧缺硼。

矫正:

土壤施硼砂0.3—1.3公斤/亩或叶面喷施0.1—0.2%硼、硼酸。

缺锌

●症状:

新叶叶脉间有黄色斑点,渐成肋骨状鲜明黄色斑块。

重者新叶小而白化,枝梢间短,叶簇生,果小汁少,酸与维生素C含量下降。

锌在土壤PH值6.0—7.85间均会失去有效性,磷酸根与有机质易固定锌,酸性土壤锌易被淋失而造成缺锌。

●矫正:

酸性土壤增施石灰、碱性土壤施生理酸性肥或含锌化肥,叶面喷施0.1—0.3硫酸锌水溶液。

缺铁

●症状:

首先幼嫩新梢叶片发黄,形成细小网状花纹,重者除主脉保持绿色外,其余部分全变成黄色或白色。

叶面无光泽、皱缩,边缘变褐并破裂,果皮淡黄,味酸且淡。

一般土壤PH值大于7.2时,根系难以吸收铁;低温季节吸收铁的能力也低。

●矫正:

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

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用高效铁肥EDDHA—Fe4-10克兑水于春梢抽生初期和谢花后一周浇施或叶面喷施0.1—0.2%硫酸亚铁加等量石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