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255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寒假作业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温馨寄语:

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篁竹huánɡ    差互cī      往来翕忽xī 

B、藻荇xìnɡ      浅阜bù       拾级shí

 C、间道jiàn      汩汩ɡǔ      不啻chì

 D、花朝节zhāo    倩女qiàn     挂罥juàn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未及,果得径。

(过了不多会儿)

 B、泉而茗者(茶)

C、比肩连袂(肩靠着肩,衣袖连衣袖,形容靠得很紧的样子)

D、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像擦洗过一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2分)

A、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B、若脱笼之鹄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下列对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松间沙路/净无泥                 B、秋天/默默/向昏/黑

C、丰/年留客足鸡豚                D、俄顷/风定云/墨色

5、按要求默写有关诗句。

(8分)

(1)《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风景的句子是                     ,                   。

(2)《游山西村》中反映人生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诗句是                     ,                     。

(3)《渔家傲》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                       。

6、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

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

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

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          ,            。

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

 A、错别字:

    改正:

    ; B、错别字:

    改正: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分)

 答:

                         

(3)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请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

(1分)

 答:

                         

二、生活与实践(12分)

7、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句子:

“为官和为人,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

”要求学生续写一个句子,下边哪个学生续得好?

(     )(2分)

A、甲生写道:

“好人一定能当好官,好官必定是好人。

B、乙生写道:

“好人一定能当好官,好官不一定是好人。

C、丙生写道:

“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好官不一定是好人。

D、丁生写道:

“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好官必须是好人。

8、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四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冬尼娅

正在读一本书,舍佩托夫卡市市长的儿子维克多走过来对她说:

“冬尼娅,读书多了人会变老的。

”冬尼娅回答说:

“那你永远年轻。

 冬尼娅的言外之意是                                 (2分)

9、选出下列企业、商场、茶楼、书屋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

(     )(2分)

A、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

B、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

C、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请按照括号里的提示,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

(3分)

(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爸爸妈妈着急)

(2)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妈妈着急)

(3)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弟弟着急)

11、一天,教室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老师误以为是你打破的,在严厉批评了你的同时,还要你立即去玻璃店买一块来装上。

你这时该怎样向老师解释呢?

(3分)

答:

                           

三、读书滋味(36分)

(一)小石潭记(14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2、上文选自《       》,作者     ,著名的文学家,他和韩愈、欧阳修、

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因而并称为       ;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8篇,合称为《       》。

(2分)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

   水尤清冽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                         佁然不动                      

14、第二段主要写潭中游鱼的静态和动态,其目的是什么?

假如你是生活在小石潭里的一条鱼,你赖以生存的小石潭的水质已被污染,你的许多同伴已因此患病,请你写下你现在的感受。

(4分)

答:

目的:

                                                

   感受: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

                                                          

16、作者在游小石潭时,心情发生了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如果你能与作者面对面,你打算对他说些什么?

(4分)

 答:

原因:

                                              

 你的话:

                                                

(二)记承天寺夜游(12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8、用课文原句或词语填空。

(5分)

(1)表明作者夜游原因的句子是                ,表明寻找张怀民原因的是                 ,能概括作者夜游感觉的词语是           。

(2)文章看似浅显,却别有情趣。

其中写景的句子是                                                        ,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是                                                。

19、对“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此景天天有,这种心境也是天天有。

B、这样的美景常常有,这种情境也是常常有。

C、这样的美景常常有,但此刻的情境却难得有。

D、月光虽非夜夜有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处处有,只要心胸开阔,淡薄名利,无论何处,都能享受到乐趣。

20、全文只用了十来个字,先正面描写,后又用竹柏的倒影来衬托月光,写出了月光                       的特点,创造出宁静淡雅的美好意境。

从邀友赏月的情形看,苏轼并未完全消沉,这可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我国古代很多诗词中也

有对月光的描写,请你写一句出来                                         (3分)

(三)买椟还珠(10分)

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

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

①椟(dú):

木匣  ②桂:

肉桂,椒:

花椒  ③辑:

连缀

  ④玫瑰:

如玫瑰花色的美玉    ⑤鬻(yù):

2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

请用原文回答。

(2分)

答:

                                                        

22、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

(1分)

答:

                                                        

23、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

这个人错在哪里?

(3分)

答:

                                                            

24、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

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分)

答:

                                                            

四、文海冲浪(50分)

  下面是老师前后两年给王小虎写的评语,两个评语不同的行文格式和表述口气,让你有何感想?

它或许勾起了你关于评语的回忆,或许引发了你对此想说而没有说出的心里话。

请自选角度作文,或叙或议,或叙议结合,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评语一:

该生在校表现一般,能按时上学,参加班级活动。

基本能完成作业。

但是,太贪玩,上课爱乱插嘴,做小动作,学习不专心、不刻苦。

希望今后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比如看小说、打球、

听流行音乐。

要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学习,提高成绩。

评语二:

小虎,我们班的小球星。

球场上的活跃、课堂上的大胆、生活中的爱好广泛,让你个性十足。

看得出,你爱看课外书,肯动脑,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常想,如果在学习中你能像在赛场上那样不服输、有拼劲儿,思考问题能更深入、更专注,你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200

400

600

600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

一、1、D2、

(1)A、B

(2)B、A(3)A、B3、D4、略5、随着人口增加,森林会越来越少6、略

2、

(一)分贝越高的噪声对人体的伤害越大。

(二)1、从人工选择的角度说明花红的原因。

2、C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4、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结论:

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

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5、设问、概括、具体说明、总分

6、这两个字突出了人工栽培时间短,取得成就之大。

7、花中之王、花之富贵者

(三)1、①|②③④|⑤逻辑顺序解释说明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2、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3、举例子、列数字

4、“大约”表估计,“可能”表推测,去掉之后变成肯定,与原文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5、意味深长,告诉人们保护雨林的重要性。

(四)1、①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

②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2、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4、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答出第一句即可)②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

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答出一种即可)。

5、答出文章所涉及的两点知识即可。

三、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