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242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

《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基础知识剖析.docx

皮肤基础知识剖析

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位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角质层,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女性肌肤在20岁左右时,体内激素分泌均衡,所以20岁左右的女性肌肤最好,女性在十岁时,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及黄体素不够充分,所以不能保持平衡,过了23岁,平衡开始被破坏,皮肤变薄、弹性减弱、血液循环不佳,新成代谢衰退。

一、皮肤的基本知识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全身的面积大约是1.5-2平方米跟外界最直接接触面。

皮肤的厚薄、粗细及松紧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较厚的皮肤比较粗、紧、弹性也差。

较薄的皮肤则较细、松弹性也大些,躯干、掌、眼部,耳朵、乳房等处最薄。

皮肤的重量占人体的重量的15%,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厚度依年龄、性别、部位的不同而各不相同,通常约为,0.5-2.0毫米,眼睑、外阴等部位的皮肤最薄。

皮肤的生理结构:

二、皮肤的分类

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

A、表皮层

1、表皮的外观:

由皮沟、皮丘和汗毛三部分组成。

皮肤凹陷的部分叫皮沟;皮肤隆起的部分叫皮丘;而汗毛在皮沟和皮丘的交错处。

汗腺及皮脂腺的开口则分布在皮肤之中。

2、表皮的分类:

表皮:

位于皮肤的最外层,有外及里分为:

角质层(扁平)、透明层(椭圆)、颗粒层(仿垂)、有棘层(多角行)、基底层(圆柱行),表皮厚度:

0.03-1毫米左右,PH值4.5-6.5

角质层:

由无形的死细胞重叠呈鳞屑状结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是由无核的死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形成,作用:

(1)具有屏障保护作用,可以防止灰尘的进入或者一定限度的物理摩擦

(2)可以防止皮肤水分的丧失(角质层含水量在10%-20%,最理想15%-20%,含水量在10%以下,皮肤会出现干燥,角质层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皮肤的表面是有完全角化的角质细胞组成的角质层。

角质细胞是基底细胞不断分化,经历棘层和颗粒层逐渐移行到角质层形成的,扁平层的没有细胞核,并不断的崩解脱落,形成所谓的“皮屑”。

这个演变过程的时间称为表皮生长周期,约3~4周。

角质层与其表面皮脂和水份乳化形成的皮表脂质膜共同构成了皮肤最表面的屏障保护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可防止外界的灰尘、细菌等进入

透明层:

只存在于掌跖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颗粒层:

有核的或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兰格罕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物质。

含有晶样角素,晶样角素可以曲折阳光,减弱紫外线的伤害,但其极易被盐、碱所破坏。

棘层:

呈弱酸性(PH值7.3-----7.5)是有核的活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起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基底层:

由圆柱状的基氏细胞和以星状的黑色细胞组成,基底层又称母细胞层,为表皮各层细胞的再生层,细胞分裂能力佳,是修复受损表皮细胞的大功臣,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由于具有再生和分裂的功能,也称为生发层,黑色素细胞和基底细胞比例1:

10。

黑色素细胞可不断大量产生黑色素,无论任何人种,它黑色素细胞是相同不变的,产生量的多少而影响人体皮肤。

新细胞从基底层到达角质层需要14天,在角质层停留14天。

皮肤的角化现象:

由基底层和有棘层产生分裂的新细胞,被逐次的推向外层,到达角质层时变成无核的死细胞的过程周期为24-28天,意味着皮肤的生理代谢周期为28天。

皮肤是人体最年轻的器官,在休息时,细胞分裂和再生旺盛,美容睡眠时间20:

00-1:

00,皮肤细胞一产生细胞最旺盛时期。

新陈代谢最好时间是晚上10:

00-2:

00

B、真皮层

1、真皮是位于表皮之下的结缔组织,主要有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此外还有血管、神经、皮脂腺、汗腺、毛囊等。

(与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脂肪组织组成,具有保温和缓冲外来震动的作用,由致密性结缔组织构成。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2、乳头层:

呈波浪似的乳头装,与表皮垂直紧密连接在一起,有丰富的血管及触觉小体。

3、网状层:

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纤维的基质所组成(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与皮肤平行状态,纤维的基质是粘多糖体,维系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的营养供给,当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断裂,致使皱纹产生,粘多糖体的缺乏和凝固由营养不足或紫外线照射有关,致使胶原蛋白纤维断裂)。

真眙的纤维结蒂组织有三种:

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胶原纤维抗牵拉,弹力纤维具良好的弹性。

如果三种纤维减少,皮肤的弹性、韧性下降,就容易产生皱纹。

真皮层含水量占全部皮肤面织的60%,若低于60%,皮肤呈现干燥、起皱纹等缺水状态。

4、皮肤受损伤后,其再生过程和修复时间,因受损的面积和深度而有很大的差别。

小而浅的损伤,由于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数天就能愈合,也不形成瘢痕。

较大而深的损伤,其再生过程则较长。

创伤出血和止血,并出现炎症反应,众多的中性粒细胞进入局部,清除细菌。

随后出现许多巨噬细胞,清备的组织,并释放几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毛细血管生长,生成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的结缔组织,其中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少,毛细血管丰富,创伤后不久,伤口周围的——皮细胞增殖并迁移到伤面。

伤面残留有汗腺和毛囊的上皮也能增殖,形成覆盖伤面的上皮小岛,参与再生,最后伤面全由新生的表皮覆盖,关渐形成正常的表皮。

肉芽组织也渐由纤维致密的结缔组织,如创伤面积大,常需在伤面移植皮肤,以协助修复。

当皮肤划伤深及真皮时,会产生疼痛感觉,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伤愈后会留疤痕。

C、皮下组织

位于皮肤的深层,由脂肪细胞所构成,其厚度约为真皮层的5倍。

主要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构,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深部毛囊等,皮下脂肪有保湿防寒、缓冲外力、保暧的作用,脂肪细胞被分解后释放能量,供人体活动需要。

皮下脂肪的厚薄还对人体的体型有影响,缺乏线条美,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调节皮下脂肪的厚薄,保持健美的体型,人体的胖与瘦不是由脂肪细胞的多少来决定,而是由脂肪细胞体积来决定。

皮下组织的作用:

1、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2、具有衬垫的保温的作用并且缓冲外界的撞击。

3、将人体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态储存。

帮助人体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A、D、E、K)

三、皮肤附属器官

毛发、毛囊、指(趾)甲,皮脂腺、汗腺等。

1、毛发

(1)毛发:

140万根;头发:

10万根。

毛发主要同角质蛋白所构成,并且具有吸收功能。

生长期:

2-6年;停止期3-6月;衰退期1-2月,每天正常掉发量70-100根。

食物(蛋白质)——肠胃(酵素分解)——各种胺基酸蛋白质—角化--毛发

毛乳头:

毛乳头分泌出毛乳汗,它具有毛发的主要来源。

血管输送

2、指甲

主要构成——90%角质蛋白、5-10%水份0.01%暗质爪。

健康指甲:

呈半透明的白色,指甲甲尘接受微笑线的边缘。

作用:

具有美观和保护作用。

3、皮脂腺

皮脂腺是一种全浆分泌腺,没有腺腔,整个细胞破裂即成为分泌物(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蛋白质、细胞的碎片所组成,呈半流动的波体状)。

皮脂腺和毛囊关系密切,皮脂腺导管大多开口于毛囊漏斗部。

皮脂腺基本结构分为:

腺体、腺管、开口、(除了甲床、唇缘、手掌、脚底等遍部全身)。

影响皮脂腺的因素:

(1)受人体荷尔蒙的影响(男性荷尔蒙使皮脂亢进,毛孔粗大,皮肤水合度降低,女性荷尔蒙皮肤水合度多,皮肤细致)。

(2)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皮脂腺亢进,反之皮脂腺越小)。

(3)脑神经刺激情影响,紧张、压力大、睡眠不足,过于兴奋都经起皮脂腺亢进。

作用:

润泽皮肤,防止皮肤水份的丧失,皮脂中脂肪酸有杀菌、防御的作用。

4、汗腺

汗腺分类腺管、腺体、开口(开口在汗口处)又分大汗腺(顶浆腺)和小汗腺(艾克莲汗腺)。

(1)大汗腺:

腋下、乳晕周围、肚脐、会阴处、开口在毛囊处(毛孔处),PH6.3-6.9偏中性,呈黄色。

(2)小汗腺:

除了甲床、唇缘、指关节处,遍布全身,PH4.5-5.6(弱酸性),无色。

名称

PH值

开口

味道

顏色

大汗腺

6.3-6.9(中性)

毛孔

被细菌分解后发出恶臭

黄色

小汗腺

4.5-5.6(弱酸性)

汗孔

无味

无色

小汗腺主要作用

1润泽皮肤。

2将身体废毒物排解出来。

3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与皮脂分泌出来的皮脂可以形成皮肤天然的保护膜----皮脂膜。

胆固醇

皮脂膜的形成:

皮脂+汗液皮脂----------

皮脂膜的作用:

乳化

1可以防止外界的异物和脏物进入皮肤。

2可抑制细菌在皮肤上繁殖。

3有润滑角质层,防上干燥和皮肤水份的丧失。

四、影响皮肤顏色的因素

人类的皮肤有六种不同的顏色,即红、黄、棕、蓝、黑和白色,这主要是因为皮肤内黑色素的数量分布情况不同所致。

黑色素是一咱蛋白质衍生物,呈褐色或黑色,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

由于黑色素的数量大小、类型及分布情况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肤色。

黄种人皮肤内的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棘层内较少;黑种人则在基底层、棘层及颗粒层都有大量黑色素存在;白种人皮肤内黑色素分布情况与黄种人相同,只是黑色素的数量比黄种人少。

在人体皮肤的不同部位,顏色的深浅也是不一致的,在颈、手背、腹股沟、脐窝、关节面,乳头,乳晕、肛周及会阴部等处顏色较深,掌跖部皮肤顏色最浅。

这是因为在不同部位黑色素细胞的数目不相同所致,如头皮及阴部1mm平方内约有2000个,其他部位约为1000个。

另外,在粘膜处也有黑色素细胞存在。

正常皮肤的顏色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

1、皮肤内各种色素的含量与分布状况,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顏色的主要原因。

2、皮肤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

3、皮肤的厚度及光线在皮肤表面的散射现象(角质层的黄色,透明层、颗粒层的白色)

皮肤的温度

由于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摄氏度之间,所以有些人会认为皮肤的温度象体温一样恒定,其实这是错误的。

人体组织器官和皮肤随部位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

人体肝脏的温度最高,其次是血管和肌肉,最后才是皮肤。

皮肤的温度一般都低于37摄氏度,它受皮肤内血循环和外界气温的影响,一般规律是躯干比四肢高,四肢近心端比远心端高,血循环较丰富的头,面及掌跖处皮温也较高,最低的是耳壳、鼻尖及指端,外界气温的变化对皮肤温度的也是明显的,例如夏季时胸部皮肤温度为36.6摄氏度,大腿处为33.6摄氏度;到冬季时胸部为36.4摄氏度,手部温度仅有10摄氏度,相差很显著,保温不得当,很容易发生冻疮。

皮肤的微循环对体温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当体内外温度升高时,皮肤微循环血流增加,流速加快,血管扩张,出汗增加,以散发热量;反之,体内热产生低下,外界温度较低时,皮肤血流量降低,流速变慢,血管收缩,防止从皮肤散失热量。

许多人认为饮酒可以祛寒,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饮酒后可以使皮肤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可以暂时起到温暖皮肤祛寒的作用,但同时也更加快了体内热量从皮肤散失,一旦酒精作用消失,便更觉寒冷,而且过量饮酒大醉时,皮肤微循环血管调节功能麻痹,对寒冷的抵抗力大大减弱,很容易发生冻疮、冻伤,所以在冬季不提倡饮酒取暧,更要禁止喝得酩酊大醉时外出。

五、皮肤的生理作用

皮肤做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最大的器官,参与全身的机能活动,以维持机体和外界自然环境统一,同时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在皮肤上反映出来,皮肤能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通过反射调节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保护作用:

皮肤一方面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等的损伤,如:

热、冷和阳光等的损伤;另一方面阻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受到细菌侵袭,皮肤会发炎,令细菌得以消减。

2、感觉作用

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稍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以皮及织内,以感知触、冷、温、痛、压、痒等各种感觉,引志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

通常灼伤会很痛,但严重的灼伤使神经受损的话,疼痛的感觉反而不会太强烈。

3、调节温度的作用

体温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的表现,也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必要条件之一。

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重要组成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排汗减少等调节体温,也可以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物理方式来散发热量。

人体的体温通常保护在37摄氏底,假如受到外界气温影响,皮脂血管的汗腺会自动调整体温。

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散热:

1、辐射散热

2、蒸发散热

3、对流散热

4、传导散热

每蒸发1ml汗液,大约可带走2100焦耳(500卡)热量

4、分泌作用

▪能使皮脂腺分泌油脂。

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质膜、润泽毛发及皮肤的作用皮脂腺分泌过剩长暗疮,情绪不安定亦可以影响分泌腺的正常活动,分泌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

▪排汗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药物、代替肾脏部分的功能。

5、排泄作用

出汗是皮肤的排泄作用,出汗的时候,水分、盐份和其它化学物质会被排出体处,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药物、代替肾脏部分功能等作用。

6、吸收作用

皮肤具有通过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经皮吸收、渗透或透入维护身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量也是现代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皮肤的吸收是有限的,只有少量化妆品中的有效成份是可以同皮肤吸收而进入体内。

7、呼吸作用

▪人类的皮肤可以呼吸,但呼吸量极小,皮肤吸收的氧气量仅为肺的1/100,不足以供应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需,所以人不能生活在水里。

▪水蒸气由皮肤表面蒸发

▪皮肤组织内摄取氧而排泄二氧化碳

8、免疫力功能

▪湿疹

▪荨麻疹

▪蚊虫叮咬

六、皮肤的PH

PH是一个尺度,反映物质的酸碱性。

其数值从1到14,0表示酸性最大,14表明碱性最大,7为中性。

不同的皮层的PH是不同的。

内层皮肤的PH与血浆近似,为7.3。

健康皮肤的外层的PH在4.5到5.5之间。

所以健康的皮肤呈酸性。

脂肪腺活动,汗腺活动和角质化,三种因素综合,产生了皮肤的酸性反应。

这三种因素产生了“酸性层”,保护皮肤不受感染。

皮肤PH受以下因素影响:

1、外界物质如清洗剂,天气和化妆品。

2、内部因素如消化过程,荷尔蒙和呼吸。

所以皮肤PH在24小时内部都是不同的。

PH在身体不同部位也是不同的。

没有暴露于空气的皮肤酸性较小,因此没有暴露于空气的皮肤如腋窝耻骨处的PH为6.5,也就更容易受细菌感染。

皮肤的中和功能:

当皮肤接触弱碱性的溶液,使其改变了原来弱酸的PH值,一段时间后,皮肤又回复到原来的弱酸状态的功能(油性皮肤恢复20-25分钟左右,中性皮肤40分钟左右,混合性皮肤30分钟左右)。

七、皮肤吸收

A、过程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机体具有各个方面的保护作用,然而,皮肤不是绝对严密无缝不能通透的,皮肤具有一定的渗透能力和吸收作用。

有些物质可以通过表皮渗透进入真皮,被真皮吸收,影响全身。

皮肤主要通过三个通道吸收外界物质,即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其中角质层是皮肤吸收气体的最重要途径。

角质层的物理性质相当稳定,它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半通透膜,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与水分子结合的形式,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无论是活的清寒是死的角质细胞都有半通透性,它遵循菲克定律,即在低深底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物质的通透与其浓度成正比。

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进行:

1、少量大分子和不易透过的水溶性物质,可以通过皮肤毛囊,经皮脂腺和毛囊壁进入皮肤深层真皮内,再由真皮向四处扩散。

2、某些超细的分子物质经过角质细胞间隙渗透而进入真皮。

3、软化角质层,经过角质导细胞膜渗透进入角质层细胞,继而可有透过表皮进入真皮层。

质细胞膜而进入。

B、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1、身体不同部位皮肤角质层的厚度不一样,直接影响皮肤的吸收程度。

2、软化的皮肤可以增加渗透吸收。

3、婴幼儿和儿童皮肤的角质层较薄,吸收作用比成人强。

4、脂溶性物质和一些盐类,动物脂肪、酸类化合物、激素等比较容易被皮肤吸收。

5、受损伤或有病变的皮肤吸收较多。

6、不同基质影响皮肤的吸收。

八、皮肤的类型

1、油性皮肤

皮肤角质层水分正常,但皮脂分泌量比中性皮肤高。

油性皮肤毛孔粗大,由于皮脂分泌过多,面部常油腻光亮。

油性皮肤能经受住外来的刺激,皮肤不易出现皱纹。

清洗后20秒左右失去紧绷感。

皮脂分泌过多阻住皮脂腺开口,加之细菌繁殖形成粉刺或暗疮。

油性皮肤的附着力差,化妆后易掉妆,油性皮肤者,洗脸时最好用温水,要选择适合皮肤的化妆品。

宜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油腻、咖啡及刺激性的食物。

2、干性皮肤

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皮肤干燥,易敏感志皱、脱皮而出现皮屑。

经类皮肤者,洗脸不宜太频,且不能用碱性大的肥皂洗脸,否则会把分泌很少的皮脂洗去,使皮肤得不到皮脂的润滑,更会干燥发痒。

此类皮肤清洗后约40秒失去紧绷感。

冬天易产生破裂,最好选用油质性化妆品。

3、混合性皮肤

此类皮肤为干性皮肤与油性皮肤的混合。

一般前额、鼻翼及下巴有皮肤毛孔粗大,油脂分泌过多,即油性皮肤呈“T”字形分布。

而面颊、下颌部位为干性皮肤。

女性多数为混合性皮肤,其护理与油性皮肤相似。

4、问题性皮肤

此类皮肤容易出现长斑、长痘、长皱纹、敏感等一系列的问题,或者几种问题同时存在,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内因也有外因,在护理此类皮肤时要分析是哪种因素所导致的,针对问题去解决,当同时出现几种问题时,一般是先抗敏,再消炎,最后祛斑。

九、皮肤护理的注意事项

皮肤也象肌体其它的组织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

人的一生中,皮肤要经历幼年期、少年期、青春期、青年期、更年期及老年期。

青春发育期后,皮肤最为健美。

当25岁以后、皮肤开始老化。

男性自55岁以后,女性自45岁以后,皮肤出现显著衰退。

十、面部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的方向要自下而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2、按摩的方向要与皮肤的皱纹成直角,同时与肌肉的方向也成直角,这样,才能帮助皮肤解除疲劳。

化妆品的基础知识

化妆品的基本原料大致分为三大类:

1、油性物质;2、水性物质;3、表面活性剂;

1、油性物质和水性物质:

两者的混合是化妆品的主要生产过程——乳化,得到膏霜乳液类产品。

一般操作过程就是加热、搅拌、均质、再搅拌。

对于室温下可溶解的配方就不需加热溶解,可直接乳化成型,就是所说的冷配,其优点是保持原料物质的性质,不受高温破坏,缺点是不能借高温杀菌消毒。

2、表面活性剂

也叫界面活性剂,是其中的核心因子。

其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油基因和亲水基因,既可以溶于水,也可以溶于油中,制造在化妆品里就是让其亲水的一端结合水性分子,亲油的一端结合油分子,绑定一个油水两个完全不相溶的因子。

根据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和亲水性能力不同,有不同的用途。

亲油性强的可以作成油包水型膏霜和乳液、亲油性稍差、亲水性稍占势时,可以做成水包油型膏霜乳液,亲水性远远占前时,其水中溶解度很好,一般作为清洁主剂来用,在亲水和亲油对比处于油包水和水包油之间的表面性剂适合做保湿剂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是:

同时结合油性分子和水性分子,二者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例如-----涤:

在一般水性洗剂中如洗面奶等的主剂是表面活性剂,经过揉搓,使其亲油的一端与脸上的油性污垢溶后带到水中去,达到清洁的目的。

再如膏霜乳化类,人体肌肤需要适时补充油份和水份,就产生了适当混合的护理化妆产品,通常采用强力均质搅拌把油性分子、水性分子和表面活性剂密切结合在一切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就相当于表面活性剂把两者栓在一志,这是一个巧妙的稳定平衡,剧烈的环境可能立即打破这个平衡,导致油水分离即便是在最平衡地环境中存放,随时间的延长,平衡最终也自动破坏,油水分离因数整个体系中油分子与油分子、水分子与水分子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一直都生各自同性聚合的趋势。

所以膏霜配方的好坏就是看能否将这个分推迟一最晚出现。

当然,乳化产品的分离还与体系中各油脂的相容性、体系的粘度、酸碱性、离子类型,工艺操作各种因素有关。

常见的化妆品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化妆品常用生产是一个原料的物理混合过程,包括油溶性物质相混合、水溶性物质相混合、油性物质相混合,其中前两种混合,即油溶性物质之间和水溶性物质之间的混合比较简单液体的原料即可,固体的原料加热再搅拌均匀即可,所得产物一般是均一稳定的,化妆品中几乎没有纯粹油溶性水溶体系。

品种

生产工艺

特点

日霜

油水乳化

要兼顾或加强防晒、防紫外线、保湿等保护功效

晚霜

油水乳化

以滋养为主

防晒霜

油水乳化

在膏体中加物理防晒剂,阻隔外界地皮肤的侵害,其中加物理防晒剂及至悬浮和分散,难度大。

粉底

油水乳化

在膏体中加物理防晒剂,阻隔外界地皮肤的侵害,其中加物理防晒剂及至悬浮和分散,难度大。

眼霜

油水乳化

以水性清爽不油腻为主

精华素

水溶性物质相混合

 

爽肤水

水溶性物质相混合

主要是由强亲水、储水性能的高分子物质做成,补充水分和水性营养物质。

面膜

 

主要是由强亲水、储水性能的高分子物质做成,补充水分和水性营养物质。

常用的化妆品生产技术

1、纳米技术:

纳米:

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10-3微米=10-9米通常界定1~100纳米的体系为纳米体系,由于-----度量空间约等于或大于分子尺寸的上限,正好体现了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因此,具有纳米尺度的物---粒子具有许多与常物质不同的特性,如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在纳米度量的体系内,对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原子、分子、德运动规律和特征,并对其进行加工,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的技术成为纳米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颗粒特别细小,不一定达到纳米级,但是小过通常的分子或颗粒。

在化妆品和保健品中采用纳米技术有两个好处:

一是速溶;二是容易穿透皮肤或细胞膜,吸收快且多。

2、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是现化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的一个最重要手段。

所谓萃取就是把目标组分从一种溶液或物体物质中提取到另外一种溶剂中,例如喝茶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萃取过程,把茶叶中的东西提取到水中。

化妆品中使用的很多植物蓠液就是这样来的,不过,使用的溶剂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有水、酒精等,所以很多产品可以闻到洒精的味道。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原理是一样,只是操作备件更高级。

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气体,密度很小,但是在31.3°C时给它加压到正常空气压力10°C以上时,二氧化碳就变成气液模糊状态,即超临界状态,此时密度大增,就像常温下的水一样,对很多有机物质有很大的溶解度,可以超过常温下溶解能力的一亿倍左右,将此二氧化碳与含有目标物的溶液混合搅拌,就可以将目标物提取到二氧化碳中去,在降低压强,二氧化碳变成气体,就可将目标特完全释放出来。

其优点是:

低温操作,不会破坏目标物的生物活性;容易分离出来。

由此技术可以提取活性蛋白酶、维生素、卵磷脂、香精、精油等。

常用的化妆品原料

1、透明质酸

是粘多糖的一种,人体皮肤真皮中大量存在,相当于皮肤深层的一层储水海绵。

它是一个巨大的网状结构,无水干燥时是像渔网一样收缩成很小的体积,遇水无限膨胀,是很好的储水保温原料。

2、神经酰胺

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质中,涂于皮肤表面具有强力的锁水功效,改善和修复干裂受损皮肤,保持皮肤光滑柔软细腻。

3、天然保湿因子

在皮肤表层即角质层中,有一层天然防护保湿杀菌的皮脂膜,主要由氨基酸类、吡咯烷酮羟酸(PCA)盐、乳酸盐、尿素和少量有机酸、糖类、肽类(小分子蛋白质片段)等,所以氨基酸类、PCA盐类是与亲合性最好的保湿剂。

4、卵磷脂

天然的双甘油脂,是所有活细胞的重要组分,对细胞渗透和皮肤细胞代谢起重要作用,促进皮肤的生理机能、活化更新皮肤,保持皮肤青春靓丽。

哪些护肤品最易被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