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233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

《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测试1.docx

届高考历史模拟考前仿真测试1

考前仿真测试一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6·浙江丽水模拟)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王”字(见下图)。

董仲舒曰: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

而参通者,王也”。

据此说明甲骨文中“王”字包含的政治含义是(  )

①先秦的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政治强权 ③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④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A.①④         B.②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很显然董仲舒对于甲骨文中的王字神秘化,所以③正确;④表述虽然正确,但是与材料王字阐释无关。

所以选C项。

甲骨文的王字显示②正确,①与④错误类同。

答案:

C

2.(2016·山西榆社模拟)“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材料体现了(  )

A.“仁爱”的主张B.“仁政”的思想

C.“兼爱”的思想D.“农本”的主张

解析:

材料重点讲了君主要好好对待老百姓,从而让人民过得更好,国家安定太平,这正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其他思想家主张与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浙江湖州模拟)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写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

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

这一记载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早十五年。

由此可见(  )

A.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真相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伪

C.《史记》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不准确D.历史真相需要多种方式去研究

解析:

海昏侯是东汉,晚于史记,只是考古发现晚,所以A项不选;由于无论是史记还是海昏侯墓都距离孔子年代久远,所以这个考古发现不足作证,B项错误;同上,也没有证据说孔子屏风记载正确,C项错误;因此历史真伪需要多重验证,不可轻下结论,D项正确。

答案:

D

4.(2016·浙江丽水模拟)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  )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B.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C.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解析:

首先研究的身份是农民,所以结合所学知识,D项错误;农民的桑麻纺织、家畜饲养等是否用于交换具有不可知性,所以A项结论错误;从数值上看,多种收入加在一起不足一半,所以农业依然是主要收入来源,C项错误;通过这一数值以及来源,证明了小农经济的特征。

答案:

B

5.(2016·北京海淀三模)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治国主张,下列观点属于儒家政治理想的是(  )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为勇者尽之于军

C.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D.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A项是道家,B项是法家,C项儒家民本仁政思想,D项是墨家尚贤主张。

答案:

C

6.(2016·成都一模)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

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子百家的关系是既相互争辩,又相互吸收,这也就是班固对于诸子百家关系的认识。

接下来就是把各个选项这种关系进行对照。

求同存异很显然与上述关系差异太大,A项错误。

B项符合题意,正确。

C、D两项不能体现这种相互关系。

答案:

B

7.(2016·成都模拟)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一切礼文来维系。

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

这表明当时(  )

A.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B.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C.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D.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

解析:

首先时间是春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相背离,排除;D项错误理解了材料中“多少遵守”为决定因素,而A项恰恰正是这种“多少遵守”很好的诠释。

答案:

A

8.(2016·锦州检测)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

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

“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寺院经济的发展对于政府统治的影响。

由于佛教的发展,寺院拥有免税特权,农民很多依附于寺院成为佛图户,导致政府赋税大量流失,所以A项正确。

B、C、D三项表述均与此意无关。

答案:

A

9.(2016·福州模拟)王阳明在给弟子们讲解“大公顺应”时,弟子不悟。

他便带他们到田间去,“见耕者之妻送饭,其夫受之食,食毕与之持去”。

阳明当即道“这便是大公顺应”。

据此可知,王阳明(  )

A.认为“天理”存在于民间B.注重“因材施教”教学

C.阐述的是“致良知”思想D.倡导“心外无物”学说

解析:

首先确定王阳明的天理在于人心。

大公顺应,就是天理自然,做该做的事,通过实例王阳明要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只有C项符合王阳明的主张。

A、B两项过于表象化,D项是陆九渊。

答案:

C

10.(2016·浙江湖州模拟)史载: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  )

A.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B.赏罚分明利于官员廉洁

C.造成贵族垄断官职局面D.以德才作为选拔的依据

解析:

很显然材料说明的是一种世官世禄的世官制。

结合所学知识,A项要表达的是九品中正制,但是其始于曹魏时期,B项表述与材料背离,C项是对于这种世官世禄的结果的表达,D项表述的是西汉时期的察举制。

答案:

C

11.(2016·哈尔滨模拟)南宋时期,绍兴府山阴县的梅市和项里市,是著名的杨梅和茨实(又名:

鸡头米)市场;秀州华亭县的下砂市、海盐县的鲍郎市、明州鄞县的大嵩市等则是著名的盐业草市;嘉兴府“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四方商贾云集”。

这主要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已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B.长途贩运贸易逐渐兴起

C.市场具有专业化特征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解析:

通过材料中的江南地区的各地市场各有专项,特点突出的表述,很明显介绍了市场专业化的特点,其他各项都不能与题干表述挂钩。

答案:

C

12.(2016·南阳模拟)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解析:

元代划分行政区划是为了打破原来山川地理的阻隔,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材料主要阐述的是汉中划归陕西以后,很大程度受到了西北关中文化的影响,所以B项正确。

结合行省划分的目的,A项错误;C项的表述正好与材料背离;D项表述与主题无关。

答案:

B

13.(2016·江西广丰模拟)1517年,葡萄牙使团第一次来访中国,《武宗实录》载:

“佛郎机国(葡萄牙)差使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并给勘合。

广东镇抚等官以海南诸番无谓佛郎机者,况使者无本国文书,未可信,乃留其使者以请礼部议处。

得旨:

令谕还国,其方物给与之。

”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明朝政府严格遵循国家间交往礼节

B.表明当时明朝政府并未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C.表明明朝政府对西方国家自由贸易行为的不了解

D.是当时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重要体现

解析:

材料简述葡萄牙派遣使节来了解中国贸易的情况,由于明朝统治者以天朝自居,对于葡萄牙缺乏了解,中国政府给了点儿特产把他打发了回去。

结合各题肢,A项明显与材料无关,B、D两项都介绍闭关锁国,看起来正确但是与本材料无关。

结合材料只有C项能正确表达中国政府当时的状况。

答案:

C

14.(2016·南阳模拟)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解析:

通过对于黄宗羲所总结的赋税三害归为一句话就是沉重赋役导致百姓困苦,所以B项正确。

A、C、D三项表述与三害无关或只占其一。

答案:

B

15.(2016·浙江丽水模拟)“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飞跃,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B.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

C.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D.都重视对人性和人的道德品质研究

解析:

共同主张是两者的交集,中国古代儒家注重人与人关系的研究,这也是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的研究范畴,所以结合各个题肢只有C项符合要求。

A项表格内容无所展示,B项只是泰勒斯,D项不符合普罗塔哥拉。

答案:

C

16.(2016·成都一模)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

规定:

“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

”这一规定(  )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解析:

首先颁布《阿奎利亚法》的目的是弥补十二铜表法的不足,赔偿的有了执行的标准,维护了双方的合理利益,所以A项正确。

材料没有界定维护主体,而且还会很大程度上维护贵族利益,C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D项表述对于选择正确答案形成了误导,法律规定是针对受害人利益的维护。

答案:

A

17.(2016·甘肃西北师大附中)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

“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

A.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解析:

国王的权力来源于王权法,王权法规定:

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国王,所以国王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这些都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的,所以A项正确。

B、C两项明显不符合上述意思。

D项表述出现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相差甚远。

答案:

A

18.(2016·河北冀州)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提到:

“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

”“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

”这说明罗马法(  )

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D.蕴含着理性精神

解析:

A项忽略了罗马法的阶级属性,B、C两项忽视了对于材料中“抽象的”词汇的理解,D项恰恰是对“抽象的”准确把握,是对于一般性规范的认识,因此D项正确。

答案:

D

19.(2016·哈尔滨模拟)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

A.文明传承B.阶级分析

C.道德标准D.社会变迁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罗马法的基本法理和准则适合于之后的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所以涉及的是现在对于罗马法法理和准则的传承,所以结合各题肢选项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0.(2016·南阳模拟)据记载,在古代雅典的市政广场上,有一座“纪名英雄墙,”其顶端竖立着十个青铜雕像,分别代表十个部落,墙身用作公告栏。

有关城邦的事务诸如公民大会和各项法令预案等皆公告于此,供人们讨论,而后在公民大会上投票表决。

同时,公民大会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然后公布于广场之上。

据此可判断出,当时雅典政治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民主、公平

B.民主、法制

C.自由、公正

D.法制、公平

解析:

从法令制定前公示讨论到表决投票,再到公示通过的法令的程序,体现了雅典的民主特征。

法制是一种结果,通过这种程序体现的是公平。

答案: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2016·锦州检测)魏晋十六国河西走廊地区墓砖壁画,读图回答问题。

提取魏晋十六国墓砖壁画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评分说明:

提取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并对图中所示的信息作出整体简要评价。

一等答案:

(10~9分)

①准确、充分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②对图中要素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③总体评价准确、恰当。

二等答案:

(8~5分)

①较准确、充分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②对图中要素阐述较明确,逻辑较严密。

③总体评价较准确、较恰当。

三等答案:

(4~0分)

①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②对图中要素阐述不清,逻辑关系不明。

③总体评价不准确、不恰当。

22.(26分)(2016·浙江丽水模拟)贸易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不同的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推动和阻碍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

南方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达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

管理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

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

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货物

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

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并简要说明。

(9分)

材料二: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1860年英法还签署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

(2)指出材料二中的贸易政策及其实施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贸易政策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8分)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的序言明确规定其宗旨是: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摘自《XX百科》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关贸总协定的出台背景,并对该协定加以评价。

(9分)

答案:

(1)特点一:

贸易范围不断扩大。

说明:

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

特点二:

朝贡贸易逐渐转化为市舶贸易,管理越来越规范。

经济职能增强。

说明:

汉有外国使者“进献”的朝贡贸易,唐宋设立市舶使管理贸易,宋外贸以私营为主,并有相应的法规。

特点三:

交换的货物出口以中国的特产为主,进口以奢侈品或中国没有的物品为主。

说明:

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

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

(2)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目的:

促进本国工商业的发展,加强本国商品的竞争力,进而占领或扩大世界市场。

对中国影响:

英国为拓展市场,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3)背景:

战后国际贸易萎缩,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为扩大自己的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评价:

体现自由贸易精神,使战后国际贸易法律化、规范化,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主导,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

23.(24分)(2016·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自西汉始,便将礼教炳常奉为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明礼以导民”“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是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原则。

并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出发,将孝移作忠,将父权延伸为君权,从而将维系血缘家庭的伦理道德同维护君主政权和社会秩序的国家法律彼此相通。

家庭伦理与法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我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宗法家族和君主专制社会,这种传统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法律自我发展的张力匮乏,法律成为伦理道德体系和行政命令的附庸。

——摘编自张历凭《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材料二:

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统治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

君主始终掌握最高立法权,皇帝诏赦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这在西方封建时代是不曾有过的。

在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法为代表,在起源时就被看作社会关系的调节者。

是一种确立权利义务的准则和保障权利义务的手段。

尤其在古罗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定和私法学说。

而古雅典法律,则根据民主原则,规定凡是多数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须去做,多数公民反对的,政府就不能去做。

——摘编自杨明霞《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古代中国和西方都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但是,不同的是,中国的道德后来发展成了君臣分离、自上而下的“民本”;而西方的道德后来则发展成了君权源自臣民、自下而上的“民主”。

正是由于“道德”不同的内核,中国“亲亲尊尊”的道德观,使法律一直是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且还是次要的工具,而西方后世学者将“道德”与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联系了起来;当法治与个人主义“价值理想”联系起来之后,西方近现代“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徐爱国《古代中西方法律工具论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4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同,这种差异对后世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历史影响。

(10分)

答案:

(1)特征:

①礼法结合;②忽视个体,家国一体;③以刑法为主,强调“人治”(或统治者的意志)。

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形成了较发达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②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③西汉以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2)不同:

前者重视公民个体,突出私法;后者体现民主原则,注重“法治”。

不同影响:

①中国古代法制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护和推动当时社会文明的法律保障,但其迷信道德、崇尚刑罚、维护等级制度、法有等级差别等理念,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②古代西欧法律尤其是罗马法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当代诸多法律原则与做法的源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