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161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而特级教师贺诚曾经说过:

“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

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固。

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操练,而且追求情感的融会与灵性的感悟。

语文,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生命。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力图让孩子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和生命,牢记屈辱,增强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理解重点词语“不可估量”、“众星拱月”、“蓬莱瑶台”、“瑰宝”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与运用搜集资料的方法。

(2)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朗读训练、讲解等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情感。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课件、圆明园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感悟、体会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三幅圆明园废墟图)

  师:

这些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圆明园,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151年,然而却只是圆明园的一角。

(打出)“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生低沉缓慢地朗读)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

2、齐读课文第一段并理解:

打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提示学生读时注意“文化”一词)

  师:

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请用“……是……也是……”这个句式,说一说:

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

(板书“不可估量”)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

3、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灿烂:

(1)、学生谈到建筑时,了解:

A、圆明园占地面积大。

谁知道圆明园有多大?

(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

那你猜猜有几个“万人大礼堂”那么大?

师:

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可见圆明园是多么大呀!

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打出分布图理解:

众星拱月)

B、建筑奇特,包罗万象: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用上有……也有……

课件出示圆明园昔日的美景,学生边欣赏边说出景点的名称。

面对这么美丽的景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

让我们带着自豪和赞美一起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圆明园建筑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展开你的想象力,仿照例句说一说:

例句:

我仿佛来到了(风光秀丽的田野山乡),看到了稻浪滚滚,听到了潺潺流水声,闻到了稻花飘香,让我不禁吟起了诗句: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蝴蝶飞。

生:

“蓬莱瑶台”在云端里若隐若现,仿佛人间仙境!

生:

“平湖秋月”在夜晚的灯光映衬下感觉很朦胧,住在那里一定会做美梦。

生:

“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冲晚霞,真壮观啊。

师:

圆明园的建筑,汇粹天下奇观,我们所看到的这么多美景也只是圆明园中冰山的一角,难怪作者会说“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2)、谈收藏文物的珍贵:

A、文物年代久远。

学生自由谈。

“先秦时代”在多少年以前?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除了先秦的,还有什么?

中华文明五千年,都可以在这座万园之园中找到踪迹,它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最辉煌的历史呀。

B文物品种繁多。

它里面的文物囊括哪些类型?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谈谈你了解到的圆明园文物。

师:

当我目睹了这一切,不禁想到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学生补充资料)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黄金,施以脂粉。

……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

希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也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宛如在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的剪影。

打出并一起读雨果的评价: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当之无愧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5、师:

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

”此时此刻,在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仅仅是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以及文物字画的珍贵吗?

更重要的是创造这一切的劳动人民的伟大。

师:

那么,圆明园所拥有的浓缩成一个词是什么?

那就是是文化!

是“文化”,而且是价值不可估量的祖国文化!

请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

——“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学生朗读时语气各有不同)

4、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

然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结果――学生一起说: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朗读,并再次注意体会“不可估量”一词。

  师:

英法联军都做了些什么?

自读第5段,用书上的词语概括:

  学生汇报:

英法联军是“统统掠走”,“任意毁坏”,“放火焚烧”。

  师:

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

  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回忆――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

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

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

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

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师:

有感受吗?

(学生纷纷点头)好,再带着感受朗读这句话。

指导学生朗读“破坏”“毁掉”时,要表现出一种无奈、气愤、痛心的语气。

  师:

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

(放录像)

  师:

一天多少小时?

(学生答24小时) 师:

三天三夜多少小时?

(学生答72小时)一小时多少分钟?

(学生答60分钟)三天三夜多少分钟?

4320分钟。

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也只需几分钟。

然而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在大火中了三天三夜,都烧掉了什么?

生:

会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

  生:

圆明园本来是在北京西北郊,可大火笼罩了整个北京!

所以,可以想象出圆明园这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是怎样化为灰烬的。

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都“没有了”--(让学生跟读。

比,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放映李大钊的诗句)――“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深沉地朗读李大钊的诗句)

师: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

就是从这天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

(教师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稍留残迹,全场沉默。

)那么,留给你的是什么?

(指着课题问)

  我只有难过、愤恨、无奈、有泪水,有叹息,有痛苦……

(1)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

把你想说的话写插图的空白处。

(2)交流感想。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教师再次呈现诗歌并朗读)“圆明园里,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师:

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51年了,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

我想,无论怎样,我们不能永远地活在历史的阴影中,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布置作业:

1、思考: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有条件的同学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中国的强大。

六、板书设计:

        损失不可估量

               布局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的过去  建筑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文物

        化为灰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