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142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docx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

八里复兴小学

关键词:

教育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

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

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

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

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

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

我校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以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1997年初,学校结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为契机,学校整体组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进入新世纪,学校审时度势,把“十五”计划第一年定为“教育质量年”,于2001年初开展以“发展、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新理念,研究制订了“十五”事业发展规划。

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和机制。

2003年初,学校提出以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契机,举办发展与改革论坛,深入思考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

通过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

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

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不仅应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sharedgovernance)、责权明晰、精英选择(meritocraticchoice)、定期检测、内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原则,而且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

如要强化学术管理思想,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

要强化开放管理思想,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

应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

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

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

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

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

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

其二,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系统集成思想,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研究是前提,通过研究明确改革的方向,改革是动力,建设和管理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动改革,建设是基础,改革的成果要通过建设加以巩固,管理是保证,通过科学管理建立起促进改革的激励竞争机制和配套政策。

其三,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有代表性的专业,将有关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学管理范式,以实现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与此相适应,应建立体现整合思想、开放的激励型管理机制。

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

其基本特点是:

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尝试。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我校致力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

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

形成一个中心和一个委员会、即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门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起到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

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

教务处(部)及其所属科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学院是教学管理的实体,系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学院。

三是完善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

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由教学工作“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转为“教学全过程控制与检查”。

四是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

建立由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主体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巡视员和督导员队伍,建立由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信息中心和学生工作信息中心,形成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络;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网,形成反馈及时准确的校外教学信息网络。

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注重发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体现在“四个强化”:

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得以强化,学院在教学管理层面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性质得以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得以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得以强化。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

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

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近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为特征的弹性学制和选择性教学机制,主要是推行选课制,有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讲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提供学生选择,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等;允许优秀学生在一年级后自主选择专业;与在汉的7所教育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实现学生跨校选课、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互相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

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注册,部分试点网上考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

3.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

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

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

我们注重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了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拉开教学岗位津贴档次,实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

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

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对创新活动进行激励,对大学生学习创业实施有效指导。

第三,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

对学院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教学投入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倾斜,向计划科学、工作落实、质量优秀的学院倾斜,对教学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重点支持。

我校逐步完善了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包含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状态评价、教学研究与改革评价、教学基本建设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我们注意统筹整合各类评估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加以丰富、充实、完善。

如2001年我校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第三轮校级优质课程评估等四项评估工作,取得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学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 

那么,几年以来,我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这也逐渐成为我的教学亮点.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型的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将启发式和讨论式写进全教会的《决定》之中,这是第一次.这里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课型.因为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其中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在这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某种比较固定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便是一种基本的课型.所以课型的创新包含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2,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詹天佑》时,能够打开视野,赋予一片老课文新的时代感,引导学生去探究詹天佑的创新精神,以及他创新精神的来源.在学生的不断探究中,感受到詹天有之所以能有这样伟大的壮举,是与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分不开的,他的创新来源于他拳拳的爱国之情,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严肃认真,实地考察的工作作风.最后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只有创新,人类才能进步.人类需要创新,创新是未来社会的主题曲!

我认为这就是学生的创新,这是与教师找准了切入点,创新设计密不可分的. 

3,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的组织形式是较死板的.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 我们也曾作过尝试.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个句子的意思时,由课文本身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引出辩题—"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实现 "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在教学作文指导课《40+40= 》时,我就根据学生选取的不同体裁,自愿组合,即写人的在一组,写事的在一组,写童话的在一组,写议论文的一组……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这两堂课的组织形式都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有法,学有所得,这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4,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我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第四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

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时人们惊慌失措,疯狂逃生的场面.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这时你在船上你会怎么做 使学生感受到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人们的逃生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更加衬托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 

5,板书设计的创新. 

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其中,作为教案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从而庖丁解牛似地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为上,从而收到凝精聚华,发乎探微之功效,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

 

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子

内容摘要:

数学日记它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它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自我评价 应用意识 信息获取与加工

一、问题的思考

1999年,我县小语学科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统一组织下,在“大语文”观的引领下,全面开展语文“大读写”工程,经过五年的风风雨雨,至今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薄弱的山区学校,在积极开展语文“大读写”工程的过程中,语文老师的受益也是匪浅的,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的整个语文教学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

庆幸的是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五年来,一直从事小学的语、数两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深知语文“大读写”工程带来的甜滋。

它不是一种简单的作业形式,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造成强大的心理负担;而是给予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天地,让他们能在这一块肥沃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使其健康茁壮成长。

这丰硕的成果,骄人的成绩,确实值得我们广大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的深思!

然而同样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小学数学,面临的是教材偏难、偏旧,缺少趣味性,即使新课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删减,但对于山区学生来说,问题依然重重。

促使学生对待语文学习与数学学习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也给我们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内在挑战。

我们能不能给学生同样的轻松的、快乐的学习环境,促其健康发展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也能做到,也能给学生同样的学习氛围──数学日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偏重于学生解题,而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理性思索和整合过程缺乏有效的训练和方法指导,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常利用批改作业的方式来实现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价,由于反馈时间长、信息途径单一,对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体系的形成情况、学习兴趣、学习风格有一定困难,为此,新课程大力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包括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开放性任务、调查和实验、“数学日记”等。

鉴于以上认识,笔者开展了将“数学日记”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探索。

(1)它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

(2)它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3)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4)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日记”的操作形式

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会发现这种形式的写作有些困难,至此,笔者翻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了解一些先进的经验。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求学生可以写一写他们解决某一个问题的过程或记录某一天的问题解决活动,比如,要求学生可以设想给一个朋友写信,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上的活动;或者假想一个比自己年级低的同学,想办法用比较简单易握的语言向他解释解决某一个问题的过程等等,为了便于学生操作,还给他们提供一些“数学日记”的格式,规定一些需要写的内容。

1.课堂总结性日记:

要求学生在每节上完数学课书写,并督促及时上交。

提供格式:

姓名:

       

今天数学课的课题:

             

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

         

我理解得最好的地方:

             

我不够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

                                

对教师的建议:

                    

                              

这样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对本节自我认知的再认知,促使学生对每节课都习惯于反思。

检查自我认知结构,清楚进一步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学习计划,补救薄弱环节,并最终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学习策略,教师通过认真批阅,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解答并写出评语,及时返还给学生,对于共性问题还要在下节课前略作讲解。

2.课后感悟性日记: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解题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巧妙的直觉思维,往往是教师也难以预料的。

感悟性日记就是在学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灵感时,及时记录下来的一种“数学日记”,这是一种创造思维的萌芽,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3.阶段反思性日记:

让学生在学完一单元后,在自我数学认知建构中;了解自我数学认知结构,尤其是了解自我数学认知结构的薄弱点,并进行自我计划再建构,在出题、解题的思维互逆过程中,“连通”思维思路,“把握”自我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在思维元形成“群”状结构的思维中,对自我思维进行再思维.格式如下:

姓名:

       

今天数学课的课题:

             

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

         

我理解得最好的地方:

             

我不够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

                                

对教师的建议:

                    

                              

 三、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价值

1.写数学日记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方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途径之一。

下面这一则日记是我班学生写得一则日记:

《买味精》

一天,家里的味精又用完了,妈妈吩咐我去商店买一包味精回来。

我答应了,抓上1张十元的、1张一元的和2张二元的纸币就飞快地跑下搂去。

一走进商店,那里的味精五花八门,价钱也不同,我四处张望了一下,看到了家里经常用的快鹿味精,要五元钱。

算了,买了吧!

”阿姨,我买那五元的味精。

”我用手指了一下。

”“好的!

”阿姨说,“五元。

”我把钱从兜里掏了出来,拿了十元给阿姨。

阿姨接过钱,翻了翻抽屉,没有一元纸币,只有几张贰元的。

我想:

只有几张贰元的,那我再给阿姨一元钱,那不刚好可以找吗?

想到这,我拿出一元钱,交给阿姨。

“你真聪明!

我怎么没想到呢?

”阿姨夸道,边说边递给我六元钱。

我拿上一包味精,高高兴兴回家了。

数学真有用!

这篇日记记录了这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让数学知识成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枯燥的书本上的知识点。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班是举不胜举。

例:

“0,我想对你说。

”、“给数学的一封信”……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数学日记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自我评价或反思的平台。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日记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反省和调节能力。

2.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于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