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方法.docx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方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方法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方法
第一天训练:
初中生应试阅读屡屡丢分的原因是什么
初中生应试阅读屡屡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呢?
1、没有把握阅读的根本
针对这一点,我渗透了自己的的吸收创造性阅读理念及方法,让学生读写结合,从鉴赏文本的角度来学会读懂文章,如我的图解构思就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直观地感知文章的构思与立意:
2、不会将庞杂的阅读题型进行分类
初中的学习我们就盯着一个方向——中考,处处从中考考点、处处从中考题型、处处从中考真题出发去研究归纳,我教学生把中考现代文阅读分为筛选信息类、深层理解类、审美鉴赏类三大类题目,并针对各类题型归纳出答题套路,列出答题注意事项,这样一来学生进入阅读领域就不再一头雾水了。
3、不了解一些文体常识导致答题失分
在文体常识上丢分是最不应该的,因为这些不是学生不具备能力,而是平时没有把这个知识体系归纳系统,都集中到一起,所以对三大传统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文言文常识总是支离破碎的掌握,不够理性地盘点。
4、不知道答题的一般规律、模式,抓不住得分点
上面说到,我教学生把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分为三大类,再对应归纳出科学实用的答题套路+精准答题的注意事项。
初中的阅读文章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考查,如果没有掌握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想得满分或高分可能性很小。
那么,科学而快速提分的三步曲是什么呢?
1、首先要学会整体感知文章
阅读题目是按照写作原理来出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即能整体感知全文——弄清楚文体,弄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领会文章的主题及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一言以蔽之,整体感知文章就是要读懂文章,换个角度说就是要达到自己会清晰地仿写这篇文章。
这些年来,我在讲走向北大成功写读课程中,一直探索“读写结合”的原理,开创了一种学生乐于接受而又直观有效的“用笔记符号同步立体阅读法”,即按写作原理来读懂文章,主要有以下有效方法:
①抓标题、紧扣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
②找线索,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
③抓标志性词句,把握素材的组合方式;
④抓文章中的“虚”与“实”,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其次要学会在文章中筛选信息
为什么第二步要“筛选信息”?
因为一切答案都在文章中,这到不是说原本原样的答案都能在文章中找到,有时也需提炼与归纳概括,但答案是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或相关文字得到启示的。
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代入提取”,将题目代入原文,与文章对照找答题区间,或题目与题目对照找答题启发,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直接摘取
②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提取整合
③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归纳
3、最后要学会一些必要的审题和答题技巧
阅读失分往往在不经意和无意识间,如:
①回答不完整、不全面、不准确;
②表达不通顺、不简洁、不平实;
③卷面不整洁,格式不规范。
所以,我在走向北大阅读教学中提出,阅读要像写作一样慎重审题和措辞,这也是阅读高分的秘诀。
学生有了规范答题意识,才会总结规律和方法,才能精准理解题目,便不会无意识丢分了。
就拿审题技巧来说吧——
如“踩点得分,见分答题”这就是个审题技巧,学生要有“顺藤摸瓜,看分值答题,多答不扣分,少答则扣分”这样一个意识或经验,一般规律:
2分题得分点可能是1个或2个;3分是1个或3个……
再举一个答题技巧的常识——
规范答题要注意语言格式和文体术语,如回答记叙文、小说——呼应、过渡、铺垫、衬托、对比、悬念……
回答散文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象征、形散神聚……
最后说说答题的注意事项——
①卷面整洁,保证得分。
不少同学最容易失去的分数不是最难的题目,而最容易丢的分数恰恰是书写导致。
②避免用否定句、反问句、感叹句作答等。
第三天训练:
初中阅读中深层含义类题目有哪些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阅读题型中,筛选信息类题目占30%,属于基础能力题,得分比较容易;深层理解类题目占30%,属于高层次能力考察题,拉开了得分距离;审美鉴赏类题目占40%,属于高层次能力考察题,拉开了得分距离。
在这里,我们重点谈下深层理解类题目常考哪些题型,以及有哪些答题技巧及答题套路。
1、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答题技巧】此类题目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字面上的意思,即本意,然后再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
【答题套路】本意+寓意
2、分析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
【答题技巧】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
【答题套路】文中圈出+联系上下文+入境法发现寓意
3、分析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答题套路1】句式转换+浅显语言翻译+抄写答案
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答题套路2】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答题技巧】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回答此类问题时,需联系文章的内容,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答题套路】总述(观点)+分述(联系文章内容作具体说明)+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生活阐述体会)
第四天训练:
初中阅读中审美鉴赏类题目答题技巧及套路
审美鉴赏类题目在初中阅读中占40%,属于高层次能力考察题,拉开了得分距离,学生们对审美鉴赏类题目的困惑和迷茫是:
没有答题的方向,不能确定答题的角度、没有归纳出答题技巧和套路。
在这里,我们重点谈下审美鉴赏类题常考题型及答题套路。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①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②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
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④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注意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答题套路】对应选项+看分踩点+综合作答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答题技巧】此题一般有固定的答题套路:
①动词: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特点、情状、心情(性格)
②形容词、副词:
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场景)、心情
【操作方法】文中圈出+体会思想情感+答题套路的选择使用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分析该句的修辞+修辞作用。
具体修辞及作用:
①比喻:
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表达)了+(事物)的特点、情态(人物的情感)
②拟人:
把(什么)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事物)的情状、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③排比:
使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强调(突出)了+事物(人物)的……
④夸张:
夸大(缩小)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⑤反问:
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⑥设问:
开头出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引起了对……问题的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⑦借代:
用(什么)代(什么),使被借代的(什么)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⑧引用:
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的语言更优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神秘感,吸引读者
⑨对仗(偶):
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题技巧】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结合内容简要阐述
【具体作用】
(1)在文章开头:
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2)在文章中间: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3)在文章结尾:
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
5、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技巧】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操作方法】检索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提取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对照分值加工合并+合理阐述
6、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7、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8、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9、文中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第6-9个问题分散在各文体中来详细讲
第五天训练:
中考阅读中记叙文(含小说、散文)文体阅读
从这天起,我们就开始渗透文体常识,分门别类把这些文体常识归纳全面,并把对应的题目类型和答题套路总结出来,让学生能理性而准确地答题。
1、记叙文文体常识
记叙文六要素:
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事件的起因⑤经过⑥结果
记叙文的线索:
①以时间为线索②以地点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
④以事件为线索⑤以实物为线索⑥以情感变化为线索
记叙文的顺序:
①顺叙②倒叙③插叙
记叙文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②第二人称③第三人称
记叙文表达方式:
①记叙②描写③说明④抒情⑤议论
记叙文表现手法:
①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象征、反问、设问、借代等。
②常见的表达技巧:
托物言志、先抑后扬、首尾照应、烘托映衬、
巧设伏笔、悬念释疑、虚实结合等。
2、小说文体常识
小说的特点:
①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②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③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
小说的分类:
小说按人物的多少和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按其题材可以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
小说的三要素:
①人物②情节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3、散文文体常识
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分类:
散文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①叙事散文②抒情散文③议论散文
散文常用表现手法:
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以上这三种文体,我们都统称叙事性作品,它们有很多相似的题型和答题思路,那么叙事性作品有哪些常见的题型及答题套路呢?
1、概括文章内容及故事情节的把握
【答题技巧】抓“六要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常见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答题套路】记叙了(描写了)……
2、领悟文章主旨及人物情感
【答题技巧】①留意抒情和议论性的文字,从中提取人物的情感;②锁定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语句,从中提取关键词语,通过分析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情感。
【解题模式】这篇……(或文本)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精神;歌颂了(赞扬了)……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
3、会理散文的线索
【答题技巧】①从文章的标题入手;②从文章的材料入手;③从文中多处照应的关键词入手。
4、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方法+分析其作用
【解题套路】人物描写:
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环境描写:
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5、文中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分析属于何种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解题套路】①对比:
××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②象征: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③伏笔:
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④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⑤烘托、渲染:
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6、文体综合知识考察
二、现代文阅读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
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
C. 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
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
(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
①作比较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列数字 ⑥作诠释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
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 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D. 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答案】
(1)B
(2)D
(3)B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判断错误,高层大气密度小。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说明方法的种类即可。
D项正确,选文④⑤段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章重在介绍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
故答案为:
(1)B;
(2)D;(3)B
【点评】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常见说明方法的特征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现代文阅读阅读王敏的《北斗:
助推国力,导航生活》回答小题一,护卫国家安全
①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
因此,卫星导航系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
②与目前应用广泛的GPS相比,我国的北斗系统起步晚了整整20年,但在技术上并没有落后很多。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并且还有提高的空间。
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不输于GPS。
③北斗系统在护卫国家安全上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后,我国海军北海舰队随即进行了信息化升级改造,使北斗的应用更符合舰艇远洋训练的需要,并率先在舰队水面舰艇部队推广。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海南,有渔民说,现在渔船上供奉两样东西,一样是妈祖,另一样是北斗。
渔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较早也较为广泛的一个行业。
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
⑤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曾出现震区通信设备全部遭到破坏,前往震区救灾的部队与后方指挥中心无法建立有效联系的紧急情况。
情急之下,有关单位迅速调拨了一批北斗卫星用户机,配备给一线救援部队。
后方指挥部实现了“看得见”的救援指挥,前方救援部队也实现了实时短报文通信,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实时上报,前后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保证了指挥调度顺畅。
北斗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⑥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凭借着这些优势,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救援、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大显身手。
三,助推国民经济
⑦如今,上至航空航天,下至百姓日常生活,卫星导航应用技术不断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⑧据统计,目前,我国涉足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业的厂商与机构超过5000家,2010年产值超过5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跃升至4000亿元。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⑨同时,随着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北斗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在上海,智慧城市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即将启动,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基地将落户“大虹桥”。
“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导航”“特殊人群关爱”等民生应用项目,即将进入百姓生活。
⑩目前,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导航仪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直接“导航”百姓生活。
但专家同时指出,北斗系统仍然要大力研发突破核心应用,并使应用形成规模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北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专家表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系统,期待北斗导航在卫星导航国际舞台上的“精彩演出”。
(选自《半月谈》2013年第6期,略有改动)
(1)请给第二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说明其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北斗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4)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请你预测:
北斗导航系统在卫星导航国际舞台上将会上演怎样的“精彩演出”。
链接一: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链接二:
交通运输部要求9个示范省份的大客车、旅游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在2013年3月底前80%以上安装北斗导航车载终端。
【答案】
(1)示例:
危难时刻显身手或解困危难时刻
(2)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
①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北斗系统的定位、测速、授时精度,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②作比较,将北斗系统与GPS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北斗系统虽然起步晚,但技术上并不落后很多的特点。
(3)不能删。
“关键”起强调作用,如果去掉,只能说明起作用,但不能说明所起的作用很关键。
所以不能删。
(4)①北斗系统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畅销全球。
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遇到困难甚至危险的时候,借助北斗系统在第一时间求救。
③预测复杂危险的路况,及时提醒司机规避风险。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为文段拟写标题的能力。
回答此题,要根据题目要求,细读第二部分内容;然后依据第二部分关键词句概括,语言简洁即可。
由“北斗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救援、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大显身手”等语句来看,汶川地震、冰冻灾害救援、玉树抗震、舟曲泥石流,都是“危难时刻”,北斗系统却能“发挥了关键作用”“大显身手”,据此可简要概括为:
危难时刻显身手或解困危难时刻。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还要明白使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然后根据语段内容分析判断。
由“与目前应用广泛的GPS相比”可知此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北斗系统与GPS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北斗系统虽然起步晚,但技术上并不落后很多的特点。
由“10米、0.2米/秒、10纳秒”可知此段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北斗系统的定位、测速、授时精度,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任选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删还是不能删去),然后说清楚理由。
回答理由分三步:
一要解释这个词的主要意思(或分析其作用);二结合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点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就本题而言,“独有”一词不能删去,因为“独有”是“独自拥有”的意思,强调短报文技术是别的导航系统没有的,只有北斗具备,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及探究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依据材料和原文内容来分析,预测合理,表达通畅即可。
由材料一“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区域服务”一句,可知北斗系统畅销全球,技术先进;由材料二“大客车、旅游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可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