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0967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docx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

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对标学习情况报告

根据统一安排,2012年3月26日至28日,对标学习考察组一行4人,先后到深圳市委组织部、佛山市委组织部学习考察,期间还考察了我部联系服务的招商引资企业(深圳奥瑞那公司、佛山新昇电业有限公司),受到各单位的热情接待。

深圳、佛山市委组织部向我们介绍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自身建设、人才工作、非公党建等方面的情况和做法。

同时,借这次学习考察机会,推介了襄阳以及组织工作的做法,交流了有关经验材料。

这次学习考察,行程安排科学紧凑,目的明确,内容丰富。

通过考察学习,交流了经验,启迪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对寻找标杆有了更新的认识。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的情况

(一)深圳市委组织部

深圳市委组织部现有机关干部84名,设10个处室:

办公室(研究室)、组织一处、组织二处、干部一处、干部二处、干部三处、干部监督处、干部教育培训处、老干部处、人才工作处。

下属2个事业单位(麒麟山疗养院、老干部活动中心)。

我们重点考察了该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工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圳是中组部第一批确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单位,较早就探索了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等试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2010年深圳又出台了21条措施,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概括起来讲,深圳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制度建设比较完善。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上,深圳2001年就出台了“1+10”的改革方案,经过试点后,形成了制度性文件。

2010年,围绕《深圳市关于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该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发挥市委全委会作用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的若干意见》、《深圳市市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办法(试行)》、《深圳市市管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深圳市公开推荐选拔市管领导干部实施办法》、《关于加强街道党工委书记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等“1+7”系列文件。

特别是今年3月,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以市委名义印发了《深圳市公开推荐选拔市管领导干部实施办法》,使公开选拔市管干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导向化。

二是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大。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深圳市各级领导职位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目前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达到50%以上,其中市直机关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干部达75.5%、区已达41.2%。

主要做法是:

①鼓励干部自荐。

在干部提名初始环节,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报名竞争,但规定只有符合资格条件且个人自荐报名的(解决想干事的问题),才能列入民主推荐对象。

②分类推荐选拔。

在个人自荐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推荐,并探索将提名权与决策权交给全委会票决,票决前公开述职,接受市领导提问。

同时根据市管正副职位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选拔程序和要求。

比如,在民主推荐方式上,正职一般在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进行民主推荐,副职一般由人选所在单位召开干部大会,按分配的名额进行民主推荐;在考试的适用范围上,正职一般不考试,副职可选择性组织考试或测试(一般是报名人数过多需要减人,或者年轻干部选拔时,才采用考试);在总评分的构成上,正职一般以履职评价和市委全委(扩大)会议民主推荐结果来加权计算总评分,副职一般以履职评价和民主推荐结果及考试成绩来加权计算总评分;在述职方式上,正职接受书记、市长提问,副职一般接受主管市级领导提问;在差额票决方式上,正职一般在市委全委会议上进行差额票决,副职一般在市委常委会议上进行差额票决。

③全程差额遴选。

差额推荐:

规定每个职位报名人选不低于1:

5,否则取消该职位,民主推荐时按多于职位一定数量进行推荐,扩大民意基础;差额考察:

按照每个职位不低于1:

3的比例确定差额考察对象,考察组在全面考察、综合分析、反复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排序建议;差额酝酿:

在充分听取分管市领导、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经市委领导酝酿、市委常委会审议,按每个职位1∶2的比例,集体研究确定拟任建议人选;差额票决:

由市委全委会或市委常委会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每个职位逐一进行投票表决,产生1名拟任人选。

④注重工作实绩。

要求对报名人选的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内容包括任职经历、平时考核、立功受奖、是否为后备干部等。

其中,任职经历评价重点体现干部在基层、艰苦复杂岗位以及多个岗位工作的经历;平时考核评价主要包括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和个人年度考核、所负责工作的专项考核、环保实绩考核等情况;立功受奖评价主要包括个人、单位或所负责工作记功、授予荣誉称号以及科研成果论文获奖等情况。

三是干部日常管理规范化。

一方面是在干部选拔中加强监督管理,把好“入口关”。

比如在组织考察中,采取“两票制”,在发放《民主测评表》的同时,发放《拉票贿选情况调查表》,签订承诺书,公开承诺,接受监督。

另一方面,在平时管理上注重考评,采取“民主测评、上级评价、全委会测评、基层对口测评、群众满意度评价”立体化评价,每年进行一次,并把环评作为一把手的述职内容,公开接受评价。

在上级评价上采取“层层负责制”,一级评一级;在群众评价上,采取委托社会机构抽样评价;在评价单位急难险重和环保等工作上,采取现场述职的方式,主要评价“一把手”。

2、人才工作

深圳市实行差异化、人性化、个性化的人才政策,初步建立了可持续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打造了从在校大学生到高端人才的一整条创新人才链。

出台了“1+6”系列文件,即《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住房解决办法》、《配偶就业促进办法》、《子女入学解决办法》、《学术研修津贴制度实施办法》、《国(境)外高级专家特聘岗位管理办法,“一揽子”解决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问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客座专家“智库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吸纳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产业领袖、管理大师、文化艺术大师等杰出专家,建立了对深圳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智力支持团队和重要决策咨询支持的“智力脑库”;实施教育名师造就工程、医卫人才梯队工程、文化菁英集聚工程,着力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

其中,“孔雀计划”是以推动深圳高新技术、金融、物流等支柱产业发展,培育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聚集一大批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是引进海外人才。

该计划的实施使得深圳留学人员从“孤雁南飞”到“群雁结伴而来”的新景象,每年引进海外人才达7万人次。

二是通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有效解决新时期引进人才生活成本高的问题,让各类人才增强对深圳的认同感、归属感,留住大批人才。

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人才安居工程暂行办法》、《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等实施细则,将人才住房问题纳入全市安居保障范围,面向各类杰出、领军、高级和中初级人才,覆盖体制内外,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等灵活多样的安居方式,给予相应标准的安居保障。

其中,杰出人才可申请免租入住200平方米的住房,在深圳工作居住满一定年限的,可赠予房屋产权;领军人才可申请免租3年、面积80-150平方米的住房,也可申请3年最高为4800元/月的租房补贴;如购买商品住房的,可申请不超过规定的住房建筑面积购房价的50%的补贴;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可申请不超过3年的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或者领取最低为200元/月,最高为2000元/月的租房补贴。

三是通过人才与项目相结合引进,人才效益更大。

深圳采取“人才+项目”的引才方式,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带回一个团队,或者引进一个人才,带回一个项目,项目落实后通过项目载体又吸引一批人才,形成人才与项目的良性互动。

为保证人才引进的效果,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确认办法》,对人才的确认实行认定与评审相结合、以认定为主体的方式。

主要看拟引进人才所取得的成果价值、社会贡献大小等,制定了五类十几项认定人才标准,并使之具体化,从而淡化学历、资历、头衔、职务等。

同时,还考察人才与项目的结合程度,借用市场机制评价,比如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和人才的投入机制。

3、自身建设

深圳市委组织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在工作中做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加强规范化建设。

制定《深圳市委组织部机关工作人员平时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和《部机关处室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开发一整套考核评价系统,将个人自评和上级考核相结合,工作总结和目标考核相结合,采取“一事一评、一月一考、一季一结”的办法,按照“月优多者季优、季优多者年优”的原则,对处室和个人的工作进行全程量化考核,让工作有记录、评价有依据、奖惩有对比。

二是注重加强能力建设。

一方面,加大理论培训。

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培训,每年都选派一批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主体班、都市计划班、北京大学跟班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组工干部胜任力。

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锻炼。

通过挂职锻炼、工作蹲点、双向交流等方式,将组工干部放在基层,放在一线进行3个月至一年的脱产锻炼。

另外,建立基层调研联系点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市委组织部机关各处室基层调研联系点的暂行办法》,部机关各处室分别与一个基层街道结对子,建立基层调研联系点,延伸组织工作的触角。

三是注重加强改革创新。

坚持面向基层一线公开选拔年轻干部的选人导向,坚持“先定标准后定人”的选人原则,坚持全程差额的选人机制。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机关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比如,在部机关党委班子、纪委班子和机关党支部班子成员换届选举中,采取公推直选、全程差额的办法,产生了机关空缺的中层领导干部和党委班子成员。

四是注重加强作风建设。

通过开展“五三三”活动,积极打造富有人文气息的工作氛围。

树立“五种风气”,即学习、思考、讨论问题的风气,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的风气,坚持原则、敢讲真话的风气,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的风气,交心谈心的风气;发扬“三种精神”,即发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以人文本的关爱精神。

培养“三种能力”,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

同时,根据每名组工干部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成立了太极、羽毛球、篮球等13个兴趣小组,既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活跃了机关氛围,又有利于减缓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佛山市委组织部:

佛山市委组织部现有机关干部47人,设12个科室:

办公室、调研科、组织科、农村组织科、干部一科、干部二科、干部教育培训科、干部监督科、人才科、党联办、电教科、市“两新”办。

我们重点考察了该部非公党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1、非公企业党建

佛山市在非公党建工作上有特点有创新,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2011年2月17日第576期作出重要批示:

“广东佛山探索非公企业党建新思路很好。

他们党建、工建、团建一体化,普通党员义工化,党建指导员常态化的经验请组织局调查总结。

一是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

2009年7月,佛山成立“中共佛山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简称市“两新”组织党工委),与市委组织部合署办公,组织部分管组织工作的副部长兼任“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

下设一个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各区、镇(街)也成立了“两新”组织党工委。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组织部门牵头,多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

对全市“两新”组织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佛山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指南》,帮助“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务工作者提高党务工作水平。

二是整合非公党建资源,实行党建、工建、团建一体化。

形成“六共”机制,即“工作共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用”、及“骨干共培”。

市委组织部与团市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佛山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团建现场会,推进党、工、团建一体化。

提倡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企业工会负责人,党组织委员兼任团组织负责人。

各级党委在研究非公党建工作时,注意安排工会、团组织的负责同志参加,对党、工、团工作一体部署,以党的建设带动工、团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

三是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实行普通党员义工化。

印发《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全面铺开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要求有条件的非公党组织,全面组建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做好党员志愿者招募工作,壮大党员志愿服务队伍。

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注册登记、日常管理、教育培训、考核奖励、持证上岗等制度,要求统一党员志愿服务的旗服徽卡,党员佩戴标识开展志愿服务,加强对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管理。

四是建立专兼职党建队伍,实行党建指导员常态化。

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通过笔试、面试、试用、考核等程序,择优录用了一批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青年党员担任党建指导员。

同时,各区、镇街结合实际,聘请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退休的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老党员担任党建指导员。

党建指导员工资由市、区财政负担,在企业兼任职务的,由企业另外发工资,实行年薪制。

建立了党建指导员聘用制度,规定每期聘用时间为2年,要求严格审核把关。

制定了党建指导员考核办法,对党建指导员实行动态管理,把考评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对考评为“一般”的要进行谈话教育,对考评为“差”的,不再续聘。

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佛山市委组织部一直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在考核评价、干部提名、竞争选拔、基层导向等方面有创新,成效较好。

特别是近年来,在总结历次公选模式基础上,提出“三五选拔法”,在提高竞争性选拔工作方面进行了完善。

(1)“五种方式”提名推荐,扩宽干部群众“初选权”。

一是拓宽提名渠道。

采取群众提名推荐、市领导提名推荐、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推荐、纪检审计部门推荐和个人自荐“五种方式”提名推荐。

前四种方式在单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按单位正科领导职数的四分之一确定;市分管领导可在分管部门中分别提名推荐1-2名优秀正科级干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纪检组长(纪委书记)分别提名推荐1-2名优秀正科级干部。

推荐的优秀干部报名参加相关职位竞争。

不属于前四种提名推荐方式而又符合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本单位职务的竞争选拔。

二是放宽年龄、学历、任职等资格条件,男未满55周岁、女未满50周岁、大专以上学历均可参加。

三是群众票决提前。

改革“先考试后考察”的方式,在提名推荐环节,群众不认可的不能参加竞争。

(2)“五种方法”考察评价,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干部。

综合运用实绩考察、能力考察、素质考察、民意考察和德才考察五种方法,不断提升干部考察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在实绩考察中设置述职环节,由考生作专题发言,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近年主要工作业绩、对报考岗位的认识等。

在能力考察中,采取驻点调研方式,选择某个地区(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与选拔职位相关的工作为调研专题,重点考察考生研究分析问题、提出思路措施、推动实际工作的能力。

在素质考察中,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评委根据考生在讨论中的言行表现和行为表现,对其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接纳他人等个性特征作出综合评价。

民意考察中,评委由组织人事领导和“两代表一委员”30人组成,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设置20名群众考官。

在德才考察中,根据述绩发言、驻点调研和无领导小组讨论合成成绩(述绩发言成绩×30%+驻点调研成绩×30%+无领导小组讨论成绩×40%=合成成绩),由高到低,按职位1:

2比例确定差额考察对象。

在差额考察环节中,重点对考察对象德才表现,人岗相适度情况进行了解。

(3)“五种形式”立体监督,打造竞争选拔“阳光工程”。

本着“人人都参与、各个当裁判”的原则,做到纪委监督、“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和考生评委自我监督“五管齐下”,贯穿选拔全程、渗透各个环节。

一是纪委派出监督员全程参与。

二是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全程参与选拔工作。

三是邀请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全程跟踪,通过发布信息、跟踪报道、深度评论等形式,全方位动态监督。

四是邀请群众考官,对竞争性选拔进行监督评价。

五是评委和考生分别签署《评委承诺书》和《考生参加竞争选拔公开承诺书》,自我全程监督。

另外,佛山市整合市区干部培训资源,合并市区党校,实现九校合一,实现全市干部培训统一规划,集中实施。

3、自身建设

佛山市委组织部在自身建设上,努力打造开明型、开放型、开拓型“三型”组织部门。

主要做法是:

(1)拓宽学习锻炼平台,推进组工干部培养计划。

一是高规格举办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

将组工干部培训班列入市委党校的培训主体班次,在全国组工干部学院、新加坡等地举办组工干部学习班,并到兄弟省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拓宽眼界、开阔思路。

二是上挂下派、兄弟市交流等多种途径加强实践锻炼。

积极为组工干部成长创造条件,安排干部到省委组织部跟班学习,遴选部内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选派部分新近部机关的年轻同志到惠州市委办跟班学习。

三是结合中心工作,组工干部及时将重大活动、学习心得等编印成书,营造组工干部爱好学习思考的良好氛围。

(2)强化目标管理项目带动,增强组工干部活力和创造力。

一是建立组织工作“目标管理项目带动”机制。

年初,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对自己全年的工作进行分解立项,自行申报工作项目,并将上报的项目编印成《佛山市委组织部目标管理资料汇编》小册子,通过干部自己定目标、定事项、定责任、定时限,将目标管理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以项目实施带动组织工作的全面落实,以项目实施的成效选用干部,激发组工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做到靠实力选干部、靠实干评干部、靠实绩用干部,营造崇尚实干、锐意进取的工作氛围。

二是竞争选拔,把好组工干部“入口关”。

在全市公开选调组工干部,设计了主题发言、驻点调研、无领导小组讨论等3个环节。

三是开展“红旗科室”、“标兵岗位”评选。

建立完善会议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办文办会制度、机关效能建设制度等,实现组织部门各项业务“全覆盖”,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在此基础上,开展“红旗科室”、“标兵岗位”评选活动,强化组工干部责任感,加压力增动力。

(3)开展大讨论活动,查找问题改进工作。

该部根据市委书记要求组工干部要具备“伯乐眼光、观音心地、裁缝手艺”,在全市开展大讨论,查找问题。

一是“五查五看”找不足。

即一查思想观念差距,看能否用发展的理念思考组织工作,是否存在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二查自身素质上的差距,看能否胜任岗位工作,是否存在盲目自大、本领恐慌现象;三查精神状态上的差距,看能否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是否存在懒惰懈怠、不思进取的消极精神状态;四查工作作风上的差距,看真抓实干的氛围是否真正形成,是否存在作风漂浮、敷衍塞责的官僚作风;五查体制机制上的差距,看各项工作是否科学规范,是否存在忙乱无序、无章可循现象,找准组工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

二是“九个一”抓整改。

即:

组织一次大讨论,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建设一批基层联系点,打造一批组工品牌,上挂外派一批干部,下派一批干部,交流轮岗一批干部,培训一批干部,安排一次外出学习考察。

三是“三个一”促转化。

即:

开一次总结会、出一本经验交流汇编、制定一系列长效机制,全面总结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情况,交流经验,分析新时期干部能力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学习体会及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结合襄阳实际,对更好地做好我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我们学习考察的两地组织部门都对干部人改革十分重视,长期坚持,在工作中探索了很多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并及时转化,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指导工作。

比如,深圳市出台21条措施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政策;佛山市在长期试点工作中提炼出台了《三五选拔法》等,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此,一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每年都要制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规划,列出改革的重点,采取措施加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要注重改革成果转化,深圳市干部竞争性选拔已经形成制度,每年都搞,而且经常搞,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远远超过中组部规定的三分之一的要求,具有很强导向性,社会影响很大。

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有很多好的做法,但还存在着转化不及时的问题。

比如,在竞争性选拔工作方面,我市也有很多探索,有很多好的做法,但没有用制度固定下来,还没有形成经常化、导向性。

建议进一步总结我市近几年的创新做法,形成政策制度,比如借鉴深圳市的做法将竞争性选拔的有关条件、方式等固定下来,形成制度,每年拿出一定的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拔,将竞争性选拔干部经常化、制度化、导向化。

三要在干部综合考评上进一步完善,规范程序,转化运用。

深圳、佛山两地在干部考评方面都注重平时考核,淡化年终“一次性”测评,深圳组织部取消了年终“一次性”测评,建立平时考核体系,年终计算考评得分;佛山市把实绩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考察之中,直接折算考察得分。

我市综合考核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但在结果的运用、考核平时工作上还不具体,针对性不够强,建议借鉴外地好的做法,把综合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实绩考核的挥指挥棒作用。

2、关于基层组织建设。

从深圳、佛山学习考察情况看,两地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深圳在加强社区党建方面有创新,推进党建工作社区化,将社区内所有党组织和党员都聚集到社区建设中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建设格局”,效果很好;佛山市以“三化”推进“非公”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村官”工程得到了中组部的肯定;等等,其中有三个重点值得借鉴。

一是佛山市“非公”党建“三化”经验,可以借鉴转化为我们的做法,尤其是党建指导员常态化的做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从党政机关改非或退休人员、国有企业党务工作人员、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等中招聘党建指导员,建立党建指导员专业队伍,有针对性的派驻企业,专职指导企业党建工作,党建指导员的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是佛山市“大学生村官”工程,可经引用一些做法。

比如,推行大学生村官本土化,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拔本土的大学生到原籍工作,便于大学生村官扎根发展。

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村官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比如先安排到乡镇跟班锻炼一段时间(3—6个月),让他们熟悉乡镇(街道)机关部门运行规则,了解当地情况,增强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三是深圳市区域化的社区党建工作思路,可以引进。

特别是正在推行的“驻社区党委”制度,按照“组织共建、设施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搞、事务共商、社区共建”的原则,统筹区域内各方资源,加强区域党建工作。

3、关于人才工作。

深圳的人才工作有很多亮点,值得学习借鉴。

一是人才工作思路新。

深圳一直把人才作为立市之本,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吸纳人才、打造人才“宜居聚”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从政策层面进行规划,通过实施“一揽子”人才计划,覆盖人才上下、体制内外,不仅面向海外引进高端人才,还有针对性留住大批的中低端人才,形成立体化的人才构架,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需求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人才工作体制精。

充分体现“党管人才”的原则,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具体负责,各部门共同参与,组织部门掌握人才政策、把握方向,但不陷入具体事务,用政策的指挥棒调动各部门的积极因素,为人才服务,同时用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对接人才,激活人才市场。

三是人才市场机制活。

深圳市实行了差异化、人性化、个性化的人才政策,针对性很强。

比如针对深圳高房价,人才生活成本高的问题,出台人才安居工程,效果很明显;对针深圳产业政策引进专业性高端人才,推进产业革命,特别是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相结合,用风险投资机制,推进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

我市人才引进也应有针对性,必须与我市的产业政策相匹配,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政策的覆盖面既要全面,还要有重点,同时要有实施配套的人才工程,确保人才引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