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0957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docx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

党课学习参考资料安宁市委宣传部编辑

六个“为什么”宣讲提纲

编者按:

为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群众,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发展,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实质,中宣部决定在全党全国开展“六个为什么”集中宣讲活动。

我部现编发《六个“为什么”宣讲提纲》,请全市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将其纳入今年第四季度学习的重要内容,至少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或宣讲辅导。

一、六个“为什么”提出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当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我们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重大变化;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

在这重要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08年12月20日,李长春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即: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这六个“为什么”,包括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三个制度,一大动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基本制度、前进方向等根本问题,关系我们党、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此,中宣部决定开展《六个“为什么”》集中宣讲活动,以形成全民思想的共识,实现民族意志的凝聚。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对这个重要概念进行了重申,并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要任务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困惑。

但是,历史总会闪烁出真理的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不仅不倒,而且更加光彩夺目!

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

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次历史性飞跃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

近代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尝试过、寻觅过西方的各种思想武器。

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科学的宇宙观,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

2.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这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指导思想一元化,正是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善于研究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善于理论创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史上前后接续、继承发展、与时俱进、高度统一的恢宏理论大厦,堪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奇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个理论体系,包含一系列独创性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科学地回答了当代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开放战略、外交战略、国防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条件下的趋利避害、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后,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个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问题展开,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三、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基本制度,而不能搞全盘西化?

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结合中国国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全盘西化?

下面分四个问题进行讲解。

(一)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强认识。

第一,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历史的回答是最具说服力的回答。

熟悉中国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旧式农民起义、封建统治阶级自强,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没有在中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为什么这些努力都不能成功呢?

这要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来分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个历史课题作出正确回答,它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哪条道路能够引导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掌握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

然而,历史和人民告诉我们,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由哪一个政党、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作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指明了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和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从长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位美国学者说:

“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增长史无前例,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改变了世界。

”一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探索“中国成功之谜”非常有意义。

特别是2008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一系列惊人表现,使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认为它“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断扩散蔓延,中国以其“独有的竞争力、高效率和适应性”吸引着世人目光,深入研究中国经验成为当今世界新的热点。

第三,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近年来一些人议论的话题。

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有的时候又叫社会民主主义。

它是一种国际政治思潮,是资本主义的改良者,但其实质是资本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完全抛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制度选择中排除出去,把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完全局限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对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张通过支持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使之认同资本主义,“同资本主义一体化”;主张资本主义多党制,把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完全局限于和融化于所谓资产阶级民主之中,“同资本主义共同生存”;并逐渐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

民主社会主义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

对此,我们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第四,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资本主义。

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首先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发展目标告诉我们不能走。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

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道理很简单,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土广大、国情复杂、人口众多、经济和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必然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发生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人民将为此付出痛苦和流血的代价。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因为我们不可能靠资本主义方式来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靠“圈地运动”等剥夺农民的方式、靠“泰罗制”等血汗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靠贩卖黑奴、靠对亚非拉国家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完成的。

当今,西方发达国家虽然不能以赤裸裸的方式大搞殖民掠夺,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仍然存在,国际“游戏规则”仍然主要是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制定,总体上是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权性质、历史传统、时代环境、发展条件决定了不能以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发展。

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不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可以说,今天中国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放弃或动摇社会主义制度,只会使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整体利益从根本上受到侵害,造成国家和民族的大灾难、历史的大倒退。

苏联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导致的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社会倒退的悲剧就是对我们的警示。

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二)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这可以从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它的根本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这一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其他各种具体制度。

二是,这一制度是我国各种国家制度的源泉,国家的其他制度,如婚姻家庭制度、民事商事制度、国家机构的制度、刑事制度、诉讼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都要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统领和制约。

世界上有那么多类型的政体,为什么我们要确立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政体呢?

这是因为,它是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形式。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但13亿人民不可能直接管理国家,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

这种形式就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种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显著的优越性,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同西方议会制相比,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统一。

第二,中国决不能搞“三权分立。

谈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总会有人拿它同西方的“三权分立”作比较。

有人认为,只有“三权分立”才是真正的“民主”形式,才能保证政治体制的良性运转,因而,极力主张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也搞“三权分立”。

什么是“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最初的“三权分立”是阶级分权,有削弱王权、反对封建的意义。

资产阶级统治稳固以后,“三权分立”演化为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

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他们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

正是不同利益的代表组成“三权分立”,导致效率低下,没有民主可言,也不能有效防止腐败,更不能成为“国际惯例”。

而在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不同的集团,因此,必须指出,在中国搞“三权分立”,既无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更无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如果不顾我国的国情,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照搬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必然会从根本上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动摇我国政治稳定的根基,导致民主倒退、社会大乱、人民遭殃。

第三,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发展史上,任何一种制度的发展完善都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实际,不断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大工作制度建设,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更好地代表人民意愿,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必须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

(三)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这要从三个方面把握。

1.历史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

首先要搞清楚中国政党制度是怎么形成的。

在历史上,中国并不是没有搞过多党政治。

辛亥革命后,中国曾一度效仿西方,实行议会制和多党政治,几年间就出现了300多个政党政团。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文化条件和政治环境,加之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挠,多党制并没有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站稳脚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国共两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但由于蒋介石顽固推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独裁统治,使中国最终没有走上议会民主制和多党政治的道路。

1948年,在解放战争将要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得到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在内的11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积极响应。

各民主党派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事实表明,中国的政党制度安排,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

这是因为,它既不同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根据中国实际作出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个特色,首先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

这个特色,还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不是搞一党制。

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党派的关系是: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

这种新型政党关系,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

实践证明,这一政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这一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促进执政党的建设。

2.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现在,有许多模糊或不正确的认识和思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

这个说法是牵强的。

一是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

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

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

“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

”二是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

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资本主义讲民主吗?

三是,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有的选举只有48%选民参加,你说这是民主?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

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

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

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

多党竞争必然要争夺选民,争夺选民首先要“切割”选民,将选民的利益分歧公开化、对立化,从而形成竞争党派各自的政治基础,其结果必然是人为地扩大和深化社会分歧。

这种民主只能是一种“泡沫民主”,对国家和人民是极其有害的。

还比如,有人提出,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更有利于防止腐败。

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

事实上,多党竞选本身就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等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

这些年来,西方国家竞选费用不断攀升,数目之巨令人咋舌。

据统计,2000年美国大选所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2004年美国大选的费用接近40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53亿美元。

试想,没有大资本集团的资金支持,各党派怎能参与多党竞选的权力角逐呢?

所以,竞选的优胜者为回报那些重量级的政治捐款人,当选后就得为他们的利益服务。

西方有些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用金钱“购买权力”,是一种“集团贿选制度”,“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