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0854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

《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

07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07—08年度上学期六校联考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命题人:

邱明玲校对人:

任春雨

说明: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30分,每小题3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氓(méng)之蚩蚩否(pǐ)泰   踟蹰(chíchú)  桑葚(shèn)

B.纤纤(xiān)素手   鹄舫(húfǎng)蕙茝(huìchǎi) 骚体(shāo)    

C.长歌当(dãng)哭   愆期(qiān) 城隅(yú)   袅娜(nà)

D.何时可掇(chuō)惩创(chuãng) 彷徨(páng)    葳蕤(ru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真缔    荻花   烽火 羽扇伦巾 

B.徇情  舞榭   深隧    陨身不恤

C.飘缈    菲薄   霓裳    千里迢迢

D.回溯    歆羡   嘲哳  夙兴夜寐

3.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来的。

  A.稀稀落落严厉感慨B.疏疏朗朗严厉感触

  C.疏疏落落严厉感触D.疏疏落落严肃感叹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B.这首诗已经融入了历史和文学,此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C.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的掉眼泪。

D.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

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七窍通了六窍,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在国外接触过的无论是离乡几十年的华侨,新去的留学生,无论是大陆去的、台湾去的,无不对祖国的进步感到自豪,衷心希望祖国更强大。

B.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对于有民族自尊心的南斯拉夫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C.光明中学的两位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校秋季运动会的筹备工作。

D.你可知道,每年演出一台春节文艺晚会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观众见面的。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②至于誓天断发③自以为得其实④大阉亦逡巡畏义⑤非常之谋难于猝发⑥发其志士之悲哉⑦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⑧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⑨颜色不少变

A.①②⑤⑧⑨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⑦ D.③④⑥⑦⑨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B.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C.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名代表作是〈山居秋冥〉,"昧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D.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和代表作家,著名的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0题。

(9分)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即凯旋而纳之。

方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讎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B.①盛以锦囊            ②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A.岂非人事哉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10、下面加点的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盛衰之理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C.当窗理云鬓          D.剪不断、理还乱

 

第二卷(共120)

四、古诗文阅读(24分)

11、翻译课文中的句子(8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

12.下列诗词中所表现的“景”与“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一诗句描绘了清幽明净的自然风景,寄托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一诗句写了祠堂的凄凉、冷落,带有诗人感伤的情绪。

C、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诗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图画,表达诗人恬淡的心境。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一诗句借荒凉空旷的景色表达诗人悲伤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3、14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4、.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8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其哪些主要特征?

(2分)

答:

(2)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16、补写下列各题的空缺部分,任选四题。

(8分,每空1分)

①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

(曹操《短歌行》)

②真的猛士,          ,         。

(《记念刘和珍君》)

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六国论》)

⑤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浪淘沙》)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0分)

三十年的重量

  余秋雨

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

难道真是这样了?

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楞楞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

那是我三十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

他在电话中说,三十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

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

“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

”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六十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

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时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作家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筒直有一种奢侈感。

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

我的英语老师孙廷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

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

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

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

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

情景十分尴尬。

我在心中抱怨:

穆尼老师,你明知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

后来终于想通:

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

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

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

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

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吉。

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

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

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

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

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十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

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

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三十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

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

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

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装裱。

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三十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成年人的手,卷一卷三十年的甜酸苦辣给你。

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部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三十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青少年朋友说:

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

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14.第一段开头写道,“我因参加多种社会文化活动而变得重要起来”,为什么“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4分)

答:

                                                                                                                             

15.为什么穆尼老师“把我们补画的一张贺年片,作为晚年最珍贵的收藏”?

(5分)

答:

                                                                                                                                 

16.第四五段写道,穆尼老师"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使我"十分尴尬","我"为什么还"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

(5分)

答:

                                                                                                  

17.请结合全文思考“三十年的重量”有哪些含义?

(6分)

答:

六、(16分)

18、阅读下面一则消息

要求:

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30字)

  ②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出造成毒气泄漏的两条原因。

(不超过25字)

  日前,美国的跨国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的农药厂,有一个装有45吨用来制造西维因和涕灭威农药的有剧毒的异氰酸甲脂的储气罐阀门失灵,泄出外界,1小时后毒气形成的浓雾笼罩了全市。

据悉,死亡人数在6千~1万2千之间,受害人数在16万~20万之间,其中一些人双目失明或终生残废,扩散面积达40平方公里。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的工厂与其设在本国的弗吉尼亚的工厂,在环境安全的维护上采用了“一公司两制”的“双重标准”。

后者除一般装置外,还有精密的电脑监控及报警系统,而前者只有一般的装置。

  ①标题:

□□□□□□□□□□□□□□□□□□□□□□□□□□□□□□(不超过30字)(2分)

  ②毒气泄漏原因□□□□□□□□□□□□□□□□□□□□□□□□□(不超过30字)(2分)

  19、中学生王真写了一首诗,寄给了一家久已慕名的诗刊编辑,并附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李编辑:

您好!

寄上拙作《秋月》,望拜读。

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

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教祺

李强

2008年X月X日

 

文中有几处语言不得体,请找出三处并改正(6分,每空1分)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20、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好了、汽车多了,交通事故也不断增多。

请你为公路上的警示牌设计一句话,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表达要有创意。

(6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跟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有储蓄的习惯吗?

当一枚小小的硬币投入储蓄罐时,你也许不以为意,但积少成多,日久,也许会派上用场。

其实,能够储蓄的何止硬币!

如果你把诚实、谦虚、无私等美好品德投入心灵的储蓄罐中,你不就具有了崇高精神和美好人格吗?

请以“储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选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骚”应读“sāo”“娜”应读“nuó”,“当”应读“dàng” ,“掇”应读“duō”“创”应读“chuàng”)

2、D、(真谛纶巾深邃殒身不恤飘渺)

3、D(“七窍通了六窍”在句中使用,语意不当,应为“对牛弹琴”。

4、C(A项“无论”缺呼应关联词。

B项“主客颠倒”且“误用介词”。

D项杂糅。

5、A(“不像银幕上的外星人”。

6、D(A.根据文意应为“水是生命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B.不是“只是”,而是“也许是”。

C.这是莫妮卡·格雷迪博士的观点。

7、A(第2段第2句“地球不是唯一有生命的地方”不等于说“地球不是太阳系内唯一有高文明生命的地方”)。

8、B

9、D

10、B

11⑴、派人先在滽水做好标志。

⑵、三军惊哗,好像大的房屋倒坍一样。

⑶、原先做标志的时候本是可以渡过去的。

⑷滽水突然涨水,荆人不知道,按照标志夜里过河。

12、

(1)梅花。

耐寒坚毅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

(2)衬托,以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清高守志;托物言志(或说运用象征手法),把作者的理想追求借具体形象表现出来(写出两条即可)。

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合流,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意思对即可)。

13、①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②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⑤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4、因为这些社会文化活动不是出于我的自觉自愿参加,我已被世俗的纷杂之事所缠绕,少年时期的那份“纯净”已荡然无存,(那份“赤诚”已淡化殆尽)。

(意思接近即可)

15、因为穆尼老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的遭受,使他愈加珍惜学生的纯真情意,以至镌刻在心永久难忘,这正是患难之处见真情;侧面透露出老人对而今烦嚣世界的厌倦。

(意思接近即可)

16、因为“我”已能用“稚嫩的目光”“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并且凭直觉,这些老师似乎都受着政治牵累,过得不顺心。

(意思接近即可)

17、既指跨越时空,镌刻在老人心扉间三十年的人间至情之重,又指这种人间至情对处于烦嚣中的“我”所带来的心灵的强烈震撼之沉。

18、

(1)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所属印度博帕农药厂毒气泄漏,事出有因。

  

(2)a不重视环境安全的维护

b只有一般装置,缺少精密的电脑监控及报警系统。

19、(1)“拜读”改为“费心一读”。

(2)“雅趣”改为“爱好”。

(3)“斧正”改为“修改”。

(4)“教祺”改为“编安”。

20

(1) 金钱诚可贵,生命更无价!

                              

(2) 时间重要,不如生命重要!

                              

(3) 抢行一秒钟,遗憾一辈子!

作文: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听泉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

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流出来,跌扑回环绕在身边。

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

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

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

说来真的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华彦钧),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

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

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器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

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

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了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

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

杨荫浏与阿炳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

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

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

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

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

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

是啊是啊,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

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

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

揉碎了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

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松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

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戏水草。

斗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

《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

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

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该跪下来听。

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与感激。

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

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注】华彦钧(1893—1950)现代民间音乐家。

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出身贫寒,做过道士和吹鼓手,后沦为流浪艺人。

传谱有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琵琶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

24.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

(4分)

答:

25.杨荫浏先生把阿炳弹奏这支曲子取名为《二泉映月》的原因是什么?

分三点说明。

(6分)

答:

(1)

(2)

(3)

26.说明下面两句话的意思(4分)

(1)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答:

(2)泉水是灵感的婴儿。

答:

2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从《听泉》一文中,我们听出了《二泉映月》清丽、柔婉、摇人心旌的美妙旋律,更听到了一支完全用心去感受的乐章,那是创造与发现的合奏,是两颗音乐的心灵相遇之后产生的恒久的共鸣。

B.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应该跪下来听,这是对净化人们心灵音乐创造者的虔敬和感激,也是对这首“只应天上有”的中国名曲的极大赞誉。

C.文章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来详细地描述杨荫浏抢救并传播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

D.《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

E.文章除了运用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外还运用了正反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二泉映月》的旋律之美,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六.(8分)

28.把下句诗扩写成不少于30字的一段话。

(5分)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9.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①这句话对“他”的行为是否赞赏?

(1分)

②不增删这句话的文字,将这句改成与之意思不同的一句话。

(2分)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800字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