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0731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财政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财政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财政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财政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docx

《财政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docx

财政学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导论

本章目录

•第一节财政与财政学

•第二节公共财政理论

•第三节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财政与财政学

一、财政的基本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

3)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的价值

二、生活中的财政现象

财政现象无处不在:

从出生、上学、工作、休息、退休、死亡,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小案例】我们可能忽视的财政现象

二、学习一些中国古代财政思想

•藏富于民,培植财源

•财政收支平衡思想

•运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

三、财政学研究的对象

•财政学研究的对象是政府

1)规模巨大;

2)具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可以强迫其他实体服从它的意志

3)政府所拥有的财产,所得的收入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而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财产和收入

可以说,财政学研究的是治国之道

•对政府的看法

1)有机论

社会被看作为一个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中的一部分,而政府可以看作是它的心脏。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

2)机械论

它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个人才是中心,政府是为个人利益服务的。

•财政学的特殊视角

财政学将整个国民经济看成¡°公¡±和¡°私¡±两大部分,并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在整个经济中,哪些事该让政府去做,哪些事该让私人去做。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财政学必须进行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

1)实证分析,

2)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的内容 

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的目的是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

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会怎样¡±以及¡°为什么¡±。

1)是什么

我国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支出和赤字有多少?

政府花在教育、农业上的钱分别是多少?

政府是采取怎样的税收方式取得收入的?

2)会怎样

积极的财政政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拉动了总需求?

如果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话,我国的GDP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大学的财政拨款会让社会的哪个群体得益最多?

3)为什么

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会把资金用在形象工程上

为什么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会不断扩大

•规范分析的内容

规范分析(normativeanalysis)的目的是分清是非,它回答的问题是¡°该怎样¡±。

其意义在于对政府的行为做出评价。

如果政府的资金有限,应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哪些用途才符合公众的利益?

是继续执行积极的宏观财政政策还是让它逐步淡出?

需要确立一套评价标准

四、财政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自由竞争时期

亚当¡¤斯密的¡°廉价政府¡±

(1)保护社会的安全,免遭外族的入侵;

(2)维持社会秩序,使每个社会成员都处于一个工整的地位;

(3)提供人们需要的但是市场又不能提供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

【人物档案】亚当¡¤斯密

(二)混合经济时期

在20世纪初以前,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不足10%,二战以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接近30%,所以叫¡°混合经济¡±。

1、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

¡°扩大政府支出,实行赤字政策¡±

2、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

3、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公共财政理论

一、公共财政的产生

¡°家计财政¡±¡ª¡ª¡±公共财政¡°

家计财政,是指封建国家的财政类型,财政支出是以是否符合君主个人利益为标准。

这与市场经济的所要求的支出和收益对称的原则是不符的。

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争夺财政收支控制权

1787年,英国通过了¡°统一基金法案¡±规定政府一切收支都必须由国会批准。

二、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公共产品的严格定义是萨缪尔森在1954年第11期《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发表的一篇文章《公共支出的纯理论》(thepuretheoryofpublicexpenditure)中提出来的。

按照他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物品,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的减少

•非排他性。

不可能排除一些人享受该产品带来的利益,要么技术上不可行,如国防,要排除一个在该国居住的人受保护的权力是很困难的,要么经济上不可行,即使技术上可以实现,但代价很昂贵。

•非竞争性。

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换句话说,当一种产品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为零。

如不拥挤的教室,桥梁等

•公共产品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私人产品是与公共产品对立的,在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

•混合产品(mixedgoods)有些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某些性质

三、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

•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

•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经济波动与失衡

•三、公共财政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经济行为。

特点:

1、非赢利性

2、民主化

3、法制化

第三节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财政在一定经济模式下客观上固有的功能,是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财政职能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

•财政职能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定位

一、资源配置职能

1、调节资源在地区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二、收入分配职能

•初次分配:

在直接的生产流通中实现的,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社会财富以工资、利润和利息等形式分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再分配: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分配,一般由政府主持,以校正市场分配的不公平。

•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equity)

•主要内容:

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

•对于企业来说,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统一税制,公平税负。

•对于居民个人来说,防止贫富悬殊,保证社会稳定。

(1)税收调节

(2)转移支付

•【案例】小议遗产税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充分就业

•指有工作能力而又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

•¡°就业¡±指用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存的活动

•¡°充分就业¡±是就业率达到了社会认可的标准,一般认为,就业率在97%以上为充分就业,95%左右为一般就业水平。

(二)物价稳定

物价上涨的幅度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内,如年率在3%-5%,可视为物价水平稳定。

(三)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大体保持平衡。

•经常性项目:

商品与劳务的进出口和各种转移支付的进出;

•资本性项目:

为购买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而发生的资本流入和流出。

财政经济稳定和增长职能的内容:

1、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调节

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

总需求=C+I+G+NX总供给=C+S+T-TR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可以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或者二者并举,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或者二者并举。

•当社会供求总量大体平衡时,应采取预算平衡政策进行调节。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器¡±作用

•在收入方面,主要体现在累进所得税上

•在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

超额累进税率表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

本章目录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一、按照预算支出科目分类;

二、按照国家职能分类;

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行政管理、其他

三、按最终用途分类

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

四、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

政府遵循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的消费和投资,它是政府对经济资源的一种消耗,因此又叫消耗性支出。

•转移支出

政府单方面地、无偿的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

•购买支出的经济效应

(1)挤出效应。

由于购买支出占用了一定的资源,从而排除了私人部门使用这些资源的可能性;

(2)拉动效应,由于私人投资的大小取决于预期利润率的高低,当政府扩大购买支出,尤其是投资支出时,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有效需求的扩大,会提高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从而刺激和带动私人投资的扩大。

•转移支出的经济效应

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上,

•结论

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就越强。

•财政支出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效率:

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公平:

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1)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

政府财政收支以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3)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

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以人为本¡±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1)绝对指标.财政支出的总额

(2)相对指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相应提高。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二、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和罗斯托(W¡¤W¡¤Rostow)提出

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部门的投资在整个国家经济总投资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2、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后,公共部门投资开始成为日益增长的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

3、经济发展由中期阶段进入成熟阶段,公共财政支出从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为主的结构,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

三、梯度渐进增长论

皮科克和怀斯曼(A.T.PeacockandJ.Wiseman,1961)

认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激变时(如战争、经济大萧条或其它严重灾害),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当这种激变时期过后,财政支出水平将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

可以总结为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即使税率保持不变,税收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财政支出便与GNP呈同步增长。

•外在因素

社会动荡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

皮考克和威斯曼利用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即置换效应、审视效应以及集中效应,分析了非常时期的财政支出增长过程。

(1)置换效应

对以前财政支出水平的置换:

在危急时期,较高水平的支出(税收)替代了以前的、较低的支出(税收)水平;而在危急时期过后,这种新的支出水平因公众的税收容忍程度提高而不会逆转;

对私人部门支出的置换:

在危急时期,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私人支出,而且财政支出的增加呈阶梯状。

(2)审视效应

社会动荡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迫使政府和公众重新审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职责,认识到有些社会经济活动应当纳入政府的活动范围,公共部门需要提供一些新的公共物品。

与此同时,随着公众觉悟水平的提高,可容忍的征税水平在危急时期过后明显增加

(3)集中效应

在非常时期,中央政府显然要集中较多的财力,甚至会发行大量国债以满足其猛增的需求。

政府支出规模增长原因综合分析

(1)经济性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物价水平、征税能力以及政府的干预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等。

(3)社会性因素。

包括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并不能为每一个问题提供确切的回答,只有它能够衡量出相应的成本和效益才有用

(一)现值

•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

一般地说,如果将R元钱按r的利率投资n年,则到n年年末,这笔钱会值R(1+r)n,这个公式说明了现在投资下的一笔钱的期值。

那么当利率为r时,在n年以后我们要得到R元,现在要交付多少钱呢?

R/(1+r)n,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

一般结论:

对于将来的钱必须按照一个数额来贴现,这个数值取决于利率与货币交付的日期。

R通常被称为贴现率,(1+r)n是关于n期后的将来所得到货币的贴现因子,当n越大时,它的现值越小。

考虑一种情况:

现在支付R0元,一年后支付R1元,两年后支付R2元,这样依次下去有N年,这笔交易有多少钱?

PV=R0+R1/(1+r)+R2/(1+r)2+¡+RN/(1+r)N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

计算现值的重要性在于它轻易不会高估收入

•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

假设有一个项目:

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计算,每年产生的收益都是一样的,按R0计算,每年出现的通货膨胀率是m,那么,收益的现值也与所有价格的上升而同步上升,一年以后的收益R1¡¯=R0(1+m),则这笔收益在N年的价值为RN¡¯=R0(1+m)N

当人们期望价格会上涨的时候,银行或出借人会期望市场利率按照通货膨胀率来上升,因此,

当通货膨胀是可预见的时候,收益流与贴现率都会上升。

PV=R0+(1+m)R1/(1+m)(1+r)+(1+m2)R2/(1+m2)(1+r)2+¡+(1+mN)RN/(1+mN)(1+r)N

这实际是与第一个公式等价的。

(二)选择投资项目的依据

假设项目的初始效益与成本为B0与C0,在第一年年末的效益与成本B1与C1,在最后一年年末的效益与成本为BN与CN,那么这个收入流的净现值是

NPV=B0¡ªC0+(B1-C1)/(1+r)+(B2-C2)/(1+r)2+¡.+(BN-CN)/(1+r)N

对于某一项目的投资可行性作出判断:

1)如果NPV﹥0,该项目可行;

2)如果NPV=0,计算内部收益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该项目可行;

3)如果NPV﹤0,该项目不可行;

对于不同项目进行选择时,则比较它们的NPV取值大小,同等条件下,选择NPV高的项目。

这里关键是对贴现率的选择:

r代表企业通常可能的真实收益率,即资金的机会成本。

(三)内部收益率

如果一个项目会在N时期内产生效益流(B)与成本流(C),则内部收益率就被定义为:

内部部收益率就是这样的一个贴现率,它使项目的现值正好为零。

基本结论:

单纯比较内部收益率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决策。

【案例】考虑一个项目X,现在需要花费100元,一年后可以产生110元的收益,那么它的内部收益率为10%,另一个项目Y,现在要求支出1000元,一年后可收入1080元,内部收益率为8%,利率6%。

如果按照内部收益率,显然X优于Y,但是这个项目只挣了4元,而Y项目可以挣20元。

所以结论是应该选择Y。

如果项目在规模上是不同的,内部收益率可能会给出差的指导。

(四)公共部门成本和收益的范围

•实际的与金融的成本收益

•直接的和间接的成本和收益

•有形的和无形的收益成本

•中间的和最终的成本和收益

•内部与外部成本与效益

(五)公共部门贴现率的选择

政府的合理决策也需要现值计算,但政府应该按不同于企业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效益与贴现率。

•基于私人部门收益率的贴现率

1、如果公共资金来自私人投资的减少

私人部门投资收益率就是政府项目的贴现率

2、如果公共资金来自私人消费的减少:

则采用税后收益率,税后收益率所测度的是当消费减少时个人的损失,来自以消费减少为代价的资金就必须按税收收益率进行贴现。

•社会贴现率

政府支出评估应该采用社会贴现率,它测量现在所牺牲的消费的社会价值。

1、对后代的关心

2、父爱主义

3、市场无效

基本结论:

按照不同的贴现率对一个项目的现值分别加以评估,然后看这个现值是否对于所有合理的贴现率都为正,如果都是正数,那么该项目的选取与贴现率的选取并不敏感。

(六)政府项目成本和收益的评估

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就应采用市场价格计算成本收益,如果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就应该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影子价格,来计算成本效益。

所谓影子价格,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

影子价格反映的是社会机会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不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要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1、垄断

假定公共项目是用垄断生产的产品为投入品的,政府是按照市场价格来评估投入品还是按其边际生产成本来评估投入品?

这取决于政府购买对市场的影响。

如果政府对这种要素的购买使得生产增加了,增加量正好等于政府的需要量,那么政府就应该按边际生产成本来评估。

如果政府的购买没有导致生产的增加,政府所用的资源完全来自私人消费的减少,则市场价格就是投入品的价格。

2、如果投入品要交纳税收。

那么政府购买这种要素时,是采用生产者得到的价格衡量成本呢,还是用购买者付出的价格呢?

如果生产增加,用生产者得到的价格比较合适,如果生产保持不变,就用购买者所付出的价格。

如果是两者结合,就用加权平均数。

3、失业

政府项目也许会雇佣那些处于非自愿性失业状态的工人,实践中还是用通用的工资来衡量社会成本。

4、消费者的意愿

有些项目的成本和收益要用非市场方式定价。

如询问消费者愿意为那个收益支付的价格。

可能的问题是,消费者并不清楚他所得到的收益和他要承担的费用。

二、最低费用选择法

三、公共劳务收费法

【生命的价值】

一种方法是测量个人所损失的收入;

另一种方法是估计死亡的概率。

第三章财政支出项目

本章目录

•第一节公共投资

•第二节社会保障支出

•第三节财政补贴

第一节公共投资

一、公共投资一般分析

(一)公共投资与私人部门投资的区别:

1、投资主体不同。

公共投资的主体是政府,私人投资的主体是家庭和企业。

2、投资目的不同。

私人投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公共投资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

3、投资客体不同。

私人投资生产的是私人产品,具有投资规模小、投资周期短、外溢收益小的特点,公共投资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和外溢收益较多的特点。

(二)公共投资的范围

•从理论上看,对公共投资的范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实践上看,不同国家由于实行的经济体制不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公共投资的范围也不同。

一般来说,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公共投资范围大一些,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公共投资范围小一些。

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存在更多的缺陷,公共投资的范围比发达国家要宽。

确定公共投资范围的标准:

是否有利于提高宏观效率、促进社会公平。

从各国投资的范围来看,主要是扶持基础产业、农业等

(三)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与方式

1、当项目的投资不能通过市场收回时,应由财政无偿拨付;

2、对于可以采取收费方式部分收回投资的,应采用向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

3、如果能够全部收回投资,一般由私人部门进行投资,并辅之以适度的政府管制,也可以由政府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投资。

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企业经营进行特定约束的一种行为。

--优点:

不需要政府进行投资,减轻了政府负担;

--缺点:

政府不一定能够有效地予以监督和调控

直接投资:

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一种投资方式,如国有企业。

--优点:

能够有效控制企业;

--缺点:

无法保证公共投资的效率

间接投资:

政府只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出资,它是财政投融资的一种方式。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特定的政策目标,以信用的方式进行的投资和融资。

公共投资采用信用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基础产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政府作为直接投资主体所引起的问题。

•【BOT投资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设、经营、转让的投资方式,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公司,由其组建一个项目经营公司进行投资和经营,在双方协议的一定时期内,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无偿转让给政府。

二、基础产业投资

基础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

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通讯设施和城市公用事业。

基础工业指能源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工业。

(一)均衡增长理论

通过政策指导和投资安排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代表人物是罗森斯坦·罗丹

(二)非均衡增长理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发展中国家应从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出发,集中力量首先发展一部分工业,然后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工业部门的投资,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社会间接资本是用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直接生产活动是直接投资于工业、农业等部门,能迅速见效,直接增加产出和收益的投资行为。

三、农业投资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农业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3、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的特殊性

1、农业面临双重风险:

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2、农产品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发散型蛛网市场。

【蛛网市场】在该市场中,商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取决于该商品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对比关系。

由于供给对需求的反应滞后,使得市场竞争所产生的价格往往背离效率状态,在一段时间里,这些产品的价格过高,引起生产过剩,在另一段时间里价格过低,使得生产不足,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使价格稳定在某个均衡状态,这种价格波动呈蛛网状,所以叫蛛网市场。

蛛网市场的特点:

1)从开始生产到生产出产品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且这段时间内产出规模难以改变。

2)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产品价格,本期的产品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

3、农业比较利益较低

(三)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1、稳定农产品价格。

有两种方式:

价格管制和价格平准。

价格管制是政府利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直接规定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和波动幅度。

优点是能有效控制农产品价格,缺点是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难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价格平准是政府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农产品价格水平。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

对农用生产资料进行价格补贴,财政贴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四)农业投资的重点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资

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做好中央和地方的分工。

一是受益原则,全国范围内受益的项目,原则上由中央政府负责,某一地方受益的由地方负责。

二是效率原则,即谁投资的效率更高就由谁负责。

2、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资

这些投资有着典型的外部经济性。

第二节社会保障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