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060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docx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

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

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

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

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

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

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

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

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

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

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

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

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20、谨慎原则:

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

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4、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5、所有者权益: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6、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7、费用: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29、流动资产:

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30、长期投资:

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1、固定资产:

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32、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其他或为了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

33、其他资产:

是指除了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34、实收资产:

是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股份制企业中被称为股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主体,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资金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

35、资本公积金:

包括基本溢价、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等。

资本公积金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转增资本金。

36、盈余公积金:

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个公益金。

盈余公积金可以用来弥补亏损和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37、未分配利润:

是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称待分配利润。

38、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39、会计科目的内容:

是指在设计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要依据会计要素各组成内容的客观性质划分并要适应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40、总分类科目:

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是通过总括性核算指标的科目。

41、明细分类科目:

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是提供详细、具体核算指标的科目。

42、账户:

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43、单式记账法:

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44、复式记账方法:

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45、账户对应关系:

运用借贷记账法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就是账户对应关系。

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46、会计分录:

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47、简单会计分录:

是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48、复合会计分录:

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或几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账户。

49、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通常,试算平衡包括总分类账发生额试算平衡和总分类账余额试算平衡。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0、短期借款:

属于企业的流动负债,短期借款的核算包括去得借款、支付借款、支付借款利息和归还借款三项主要内容。

51、长期借款:

是指企业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或长于1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属于企业的长期负债。

52、材料采购成本计算:

是指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以所采购的各种材料为对象,归集买价及各种采购费用的支出,确定各种材料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53、采购费用:

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材料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如关税)以及其他费用。

54、待摊费用:

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55、预提费用:

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现支付的费用。

56、产成品:

是指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57、原材料:

亦称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58、工资及福利费:

亦称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个人的工资以及按生产个人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59、制造费用:

是指生产车间在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其中大部分的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个人的工资、车间厂房和建筑物的折旧费以及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60、销售退回:

是指由于发出产品的品种、规格或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购买方将部分或全部产品退回销售单位。

61、销售折让:

是指对上述产品不作退回处理,而是在价格上给予购买方某些减让。

62、营业费用:

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各种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费。

63、管理费用: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董事会的会费、行政官理部门在经营管理中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折旧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劳动保险费等。

64、财务费用:

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65、营业外收支:

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

如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处理固定资产的净收益或净损失、捐赠支出、罚款支出以及由于自然杂还造成的损失等。

66、所得税:

是企业依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对企业某一经营年度的所得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的税款。

67、账户的经济内容:

是指账户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账户之间的最本质差别在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因而账户的经济内容是账户分类的基础,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也是对账户的最基本的分类。

68、账户的用途:

是指开设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核算指标。

69、账户的结构:

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

70、盘存账户:

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71、结算账户:

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72、债权结算账户:

亦称字长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结算业务的账户。

73、债务结算账户:

亦称负债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昭武结算业务的账户。

74、所有者投资账户:

亦称资本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的

75、集合分配账户:

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一切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76、跨期摊提账户:

是用来反映和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