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6041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x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第二组

 

题目:

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

该课程设计是进行地方电网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一个容量为5×25MW+1×50MW的发电厂和4个变电站的地方电力网。

 本设计根据地方电力网规划的要求,在对原始资料系统负荷、电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并结合优化规划的思想,从拟定的五种可行方案中,通过技术和经济的比较,选择出两个较优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先对电网进行潮流计算,然后根据潮流计算结果,从最大电压损耗、网络电能损耗、线路和变电站的一次投资及电力网的年运行费用等角度,详细的分析两个较优方案,以此确定最优规划设计。

 

【关键词】方案拟定潮流计算导线截面选择投资年运行费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目:

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

2、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掌握电网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特别是有关电力网、发电厂等方面的理论、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对电网特性的了解,进而了解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经济指标,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优化的观点,培养从技术、经济诸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设计任务

1)电力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2)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进行初选

3)对初选接线方案进行详细的综合比较

4)最后对电网的接线方案进行评定

4、原始资料

1)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及距离如图所示:

说明:

A为发电厂

①、②、③、④为待建的变电站

2)发电厂技术参数

项目

台数

容量(MW)

电压(kV)

功率因数

1

5

25

6.3

0.8

2

1

50

10.5

0.85

 

3)发电厂和变电所负荷资料

厂站

发电厂

变电所

A

1

2

3

4

最大负荷(MW)

30

50

50

45

50

最小负荷(MW)

15

28

28

23

28

功率因数

0.82

0.85

0.85

0.86

0.85

(h)

5000

5300

5500

5200

5500

低压母线电压(kV)

10

10

10

10

10

调压要求

各类负荷(%)

I类

30

30

30

0

25

II类

30

30

25

30

30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分析

1.1发电厂技术参数

项目

台数

容量(MW)

电压(kV)

功率因数

1

5

25

6.3

0.8

2

1

50

10.5

0.85

1.2发电厂和变电所负荷资料

厂站

发电厂

变电所

A

1

2

3

4

最大负荷(MW)

30

50

50

45

50

最小负荷(MW)

15

28

28

23

28

功率因数

0.82

0.85

0.85

0.86

0.85

(h)

5000

5300

5500

5200

5500

低压母线电压(kV)

10

10

10

10

10

调压要求

各类负荷(%)

I类

30

30

30

0

25

II类

30

30

25

30

30

1.3负荷合理性校验

(1)在已知某规划年的需电量后,可用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预测年最大负荷,即:

Pn·max=An/Tmax

式中Pn·max—年最大负荷(MW);

An——年需用电量(kWh);

Tmax——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h)

(2)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定义,最大负荷运行小时所消耗的电量等于全年实际电量。

所以,以最大负荷运行小时所消耗的电量应大于全年以最小负荷运行的电量。

即:

8760-全年小时数

1、发电厂负荷

(Pmax·Tmax=30×5000=150000)>(Pmin·8760=15×8760=131400)  (MWh)

2、变电所1 负荷

(Pmax·Tmax=50×5300=265000)>(Pmin·8760=28×8760=245280)  (MWh)

3、变电所2 负荷

(Pmax·Tmax=45×5500=275000)>(Pmin·8760=28×8760=245280)  (MWh)

4、变电所3 负荷

(Pmax·Tmax=45×5200=234000)>(Pmin·8760=23×8760=2014800)  (MWh)

5、变电所4 负荷

(Pmax·Tmax=50×5500=275000)>(Pmin·8760=28×8760=245280)  (MWh) 

结论:

所以负荷均满足合理性要求。

根据原始资料确定电网的电压等级和初步拟定5个方案,综合考虑电网的经济性、可靠性、操作容易和保护简单等问题,综合优先选出两个方案进行详细技术经济比较。

利用原始资料中的最大负荷、功率因数、最大利用小时进行潮流计算和导线截面选择,同时根据原始资料和导线截面、电压损耗确定两个参加详细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中的投资费和年运行费。

第二章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

2.1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

目前我国常用的电压等级:

220V、380V、6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

(一)电压等级选择的原则

1)选定的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

2)电压等级不宜过多,以减少变电重复容量,同一地区、同一电力网内,应尽可能简化电压等级。

3)选定的电压等级要能满足近期过渡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能适应远景系统规划发展的需要。

4)在确定电压系列时应考虑到与主系统及地区系统联网的可能性,故电压等级应服从于主系统及地区系统。

5)如果是跨省电网之间的联络线,则应考虑适应大工业区与经济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建成一个统一的联合系统,最好采用单一的合理的电压系列。

6)大容量发电厂向系统送电,考虑出现高一级电压一回线还是低一级电压多回线向系统送电,与该电厂在系统中的重要性有关。

7)对于单回线供电系统,在输电电压确定后的一回线送电容量与电力系统总容量应保持合适的比例,以保证在事故情况下电力系统的安全。

8)是否发展新的高一级电压,应根据工程现实要求、目前电网的基础、科研和设备供应的可能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电压等级选择的方法

1)直接查表法

 这种方法比较粗糙一些。

它是根据设计和运行的经验,总结电压等级与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的关系而得来的。

一般可用于初选。

各种电压相应的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范围见下表:

注:

用的时候不能两个都用极端,即最大输送容量对应最大输送距离。

 

根据变电所负荷大小、变电所与发电厂的距离,由有关资料确定电压等级,采用架空线时与各额定电压等级相适应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

发电厂A最大功率30MW, 1变电站最大负荷为50MW,2变电站最大负荷为50MW,3变电站最大负荷为45MW,4变电站最大负荷为50MW。

结合设计的地理分布,最长输电线路47km,最短输电线路23km,

用查表法选择110KV的输电等级。

电压等级的选择原则如下:

额定电压(kV)

输送容量(MW)

输送距离(km)

额定电压(kV)

输送容量(MW)

输送距离(km)

0.38

<0.1

<0.6

60

3.5~30

30~100

3

0.1~1.0

1~3

110

10~50

50~100

6

0.1~1.2

4~15

220

100~500

100~300

10

0.2~2

6~20

500

800~2000

150~850

35

2~10

20~50

表1—1

根据地理位置中测量的各发电厂、变电站的距离和给出的输送容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采用110KV的电压等级。

根据原始资料和表1—1中电压等级选择的原则,本次设计中本设计的网络是区域电力网,输送容量30~50MVA,输送距离从23~47kM。

根据各级电压的合理输送容量及输电距离,应选择110KV电压等级。

2)根据负荷矩查表法

  所谓负荷矩就是线路传输的功率与传输距离的乘积,即P(传输功率)·L(距离)=P·L 

根据

选择方法:

P·L为4240~37000 kW·km,选10kV;

   91000~720000 kW·km,选35kV;

   1260000~15100000 kW·km,选110kV。

用负荷矩查表法:

P·L=5000035=1750000kW·km,选110KV

 电网电压等级要符合国家标准电压等级,选择电网电压是根据网内线路输送容量的大小和输送距离来决定的。

2.2电网接线方式的初步比较

2.2.1电网接线方式

电网的接线方式目的在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高水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不同城市电网负荷密度、地理环境、配电变电站的保护方式、配网的接地方式等是不同。

因此,电网的接线方式因地制宜,各具特点和优点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原则目前正在进行的电网建设工程和即将实施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工程,都要求对电网的接线方式进行规划设计。

因此,电网接线方式的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稳定可靠的供电能力和较强的接受外电能力,满足N-1。

(2)电网结构合理,各级电压接线层次分明。

尽量减少网上潮流和迂回供电。

(3)运行灵活,应变能力强。

具有足够的弹性和设备容量,具备应付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应变能力。

考虑电网发展过程中前后阶段的关联性。

(4)对网内大型发电机组的上网方式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5)限制短路电流,根据电网规模分层分区供电,各区之间有足够的负荷转移能力,相互支援。

(6)接线标准化,提高可靠性,减少维护、检修费用。

(7)运行安全性。

(8)操作方便,运行灵活。

(9)接线简单及优化网架结构,有效降低线损。

(10)设备选择合理。

(11)便于运行及维护检修。

(12)适应配电自动化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13)与上一级电网发展规划和布局相互协调,充分了解主网和电源的发展考虑变电站落点、规模、线路布局接线方式时应超前5-10年。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基本的分布,电网的接线方式可以初步的拟定为以下的几种方式:

 

表2-1

方案

结线图

线路长度(kM)

断路器

(每条线路按两个算)

优缺点

A

 

283

 

16

优点:

供电可靠性高,每个负荷节点都有三条供电

缺点:

线路长度最长、造价最高,继电保护复杂。

B

 

242

 

16

优点:

每个负荷节点均为双回路供电,供电可靠性高,线路总长较短。

缺点:

电厂出线多,倒闸操作麻烦;保护须带方向。

C

 

194

 

12

优点:

双环网供电,可靠性高,线路总长较短,断路器数目较少,继电保护较容易。

缺点:

存在保护需要识别方向。

D

 

143.5

 

8

优点:

开关数量最少,线路总长度最短,继电保护相对容易,保护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