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和大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0192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解和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名解和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名解和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名解和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名解和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解和大题.docx

《名解和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解和大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解和大题.docx

名解和大题

1.双亲媒性分子:

指一头具有亲水另一头疏水的分子,称为兼性分子或者双亲媒性分子。

2.主动转运:

一种溶质逆浓度差跨膜转运,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和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

如:

离子泵、伴随运输等。

3.简单扩散:

只要物质在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就可以发生的最简单的运输方式。

不耗能,不需要膜蛋白。

如:

氧气、CO2、乙醇及某些脂溶性物质的转运方式。

4.胞吐作用:

也称外排作用,指细胞内某些物质由膜包围成小泡从细胞内逐步移到质膜下方,小泡膜与质膜融合,把物质排到胞外的过程。

5.胞吞作用:

细胞表面发生内陷,有细胞膜把环境中的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包围成小泡,然后脱离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包括吞噬、胞饮、受体介导。

6.细胞识别:

是指细胞间相互辨认和鉴别,对自己和异己认识的现象,具有种属、组织和细胞特异性。

7.信号转导:

当细胞受到细胞外信号分子刺激后,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最终使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8.第二信使:

当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膜信号转导,在细胞内产生的小分子物质。

包括cAMP、cGMP、二酰甘油、三磷酸肌醇、Ca2+等。

9.膜病:

膜结构成分改变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发生一定病理变化,乃至机体的功能紊乱,由此引起的疾病。

10.受体:

是一类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分子。

11.内膜系统:

指位于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结构的总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过氧化氢酶体、核膜等细胞器以及细胞质内的膜性转运小泡。

12.蛋白质的糖基化:

指单糖或寡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包括粗面内质网腔上N-连接的寡糖蛋白和高尔基复合体上O-连接的寡糖蛋白两种方式。

13.初级溶酶体:

是指从反面高尔基网出芽形成的特异性囊泡,仅含有酸性水解酶类,无作用底物,酶处于非活性状态,尚未进行消化活动。

14.内体:

是细胞内一类异质性的膜泡作用形式,有细胞胞吞,有早期内体和晚期内体。

15.门控运输:

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核的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核输入、输出受体分别识别核输入、输出信号)和载体介导的主动运输过程。

具有选择性、双向性、耗能的特点。

蛋白在核质间的转运受严格的控制。

16.穿膜运输:

蛋白质穿过细胞器的膜从细胞质基质基质进入细胞器内的运输方式。

17.小泡运输:

细胞器之间通过运输小泡进行的蛋白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过程:

①供膜上的小泡芽生;②运输成分的装入;③小泡的运输和靶位的识别;④小泡的停靠和膜结合,完成运输。

18.信号肽:

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段连续的特定氨基酸序列,引导多肽链在合成过程中转移到内质网上并完成蛋白质合成。

可位于多肽链的任何部位,完成分选任务后常被切除。

19.信号斑:

位于多肽链不同部位的几个特定氨基酸序列经折叠后形成的斑块区,具有分选信号的功能。

是一种三维结构,完成分选任务后任然存在。

20.靶向运输:

蛋白质在细胞基质中合成后,按其氨基酸序列中分拣信号的有无以及分拣信号的性质被选择性地送到细胞不同部位的过程。

21.细胞氧化:

又称细胞呼吸,指细胞物质消耗氧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分解代谢过程。

22.呼吸链:

又称电子传递链,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相互关联、有序排列的脂蛋白复合物,能可逆的接受和释放电子和H+,与氧化磷酸化相偶联的,最后产生H2O和ATP.

23.氧化磷酸化:

指作用物氧化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释放能量的同时,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24.导肽:

存在于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新生蛋白质的N端,20~80个氨基酸的肽链,通常含丰富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赖氨酸),可引导蛋白质运送到相应的靶细胞。

25.剑桥序列:

人的DNA为含有16596个碱基对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

又称剑桥序列。

26.细胞骨架:

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络构架系统,除支架作用外,还广泛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

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

27.微管:

主要由微管蛋白(α、β、γ)构成的一种具有极性的不分支的中空管状蛋白质纤维结构。

普遍存在于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的所有真核细胞中。

28.微丝:

由肌动蛋白分子螺旋状聚合成的纤丝,又称肌动蛋白丝,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

普遍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

29.中间纤维:

直径10nm左右,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

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它主要起支撑作用。

分5种类型:

角蛋白丝、结蛋白丝、波形蛋白丝、神经胶质丝、神经丝。

30.微管相关蛋白:

结合于微管上的非微管结构蛋白。

参与微管的组装、维持微管的稳定及微管和其它骨架纤维间的连接,表现出广泛的功能性作用。

31.着丝粒:

染色体中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结合起来的区域。

由无编码意义的高度重复DNA序列组成,是动粒的形成部位。

将染色单体分为两臂:

短臂p、长臂q。

32.基因:

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33.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时以双链中的每一条单链作为模板,分别合成一条互补新链,重新形成的双链中各保留一条原有DNA单链。

34.冈崎片段:

DNA复制过程中,2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前导链连续合成,滞后链分段合成,这些分段合成的新生DNA片段称冈崎片段。

35.细胞周期:

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分4个过程:

G1、S、G2、M期。

36.减数分裂:

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37.姐妹染色单体:

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38.细胞衰老:

是细胞内部结构的衰变而导致细胞生理功能出现衰退性的现象。

39.细胞坏死:

因病理而产生的被动死亡,如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均导致细胞坏死。

40.细胞凋亡:

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41.凋亡小体:

细胞体积减小。

凋亡细胞经核碎裂形成的染色质块(核碎片),然后整个细胞通过发芽、起泡等方式形成一个球形的突起,并在其根部绞窄而脱落形成一些大小不等,内含胞质、细胞器及核碎片的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42.Hayflick界限:

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叫Hayflick界限。

43.脂筏:

是膜脂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的微区;大小在70nm,是一种动态结构。

主要由鞘磷脂,胆固醇及蛋白质组成。

4、细胞系:

从肿瘤组织培养建立的细胞群或培养过程中发生突变或转化的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可无限繁殖。

5、细胞株:

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能够繁殖50代左右,在培养过程中其特征始终保持。

6、原代培养:

指从机体组织中取材后接种到培养基中所进行的细胞培养,即直接取材于机体组织的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

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7、传代培养:

将培养细胞从培养器中取出,把一部分移至新的培养器中再进行培养的方式称为传代培养。

传代细胞:

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称为传代细胞。

8、原位杂交: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原位杂交。

9、非细胞体系:

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与组分,但包含了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供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即为非细胞体系。

10、脂质体:

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11、细胞外被:

也称糖被或糖萼,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含糖类物质的结构,由构成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实质上是质膜结构一部分。

12、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是由动物细胞合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的大分子,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或蛋白聚糖。

13、细胞连接:

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细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14、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

15、第二信使:

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

cAMP、cGMP、DAG、IP3等,有助于信号向细胞内进行传递。

16、分子开关:

细胞通信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GTP和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

17、信号转导:

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成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18、细胞识别:

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9、细胞通讯:

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20、膜泡运输:

以膜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脂分子等物质从细胞一个区间转运到另一个区间的运输方式。

21、蛋白质分选:

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的部位的过程。

蛋白质分选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及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22、内膜系统:

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23、细胞骨架:

由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组成的蛋白网络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维持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和细胞运动等功能。

24、微管组织中心:

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如中心体、基体等。

25、核型:

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26、人工染色体:

人工染色体指人工构建的含有天然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的载体系统。

27、亲核蛋白:

指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28、端粒:

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染色体结构稳定、末端复制等有重要作用。

端粒常在每条染色体末端形成一定“帽子”结构。

29、多聚核糖体:

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进行肽链的合成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

30、染色体超前凝集现象(PCC):

将M期细胞和不同时期的间期细胞融合,诱导间期细胞产生形态各异的染色质凝集,称为染色体超前凝集现象(PCC)。

31、检验点:

细胞周期的调控点,检验细胞从一个周期时相进入下一个时相的条件是否合适。

32、细胞周期:

又称细胞分裂周期,指各细胞的生活周期,即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

33、Hayflick界限:

由Hayflick等人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

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

34、细胞凋亡:

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并受复杂信号调节的细胞自然死亡的现象。

35、细胞坏死:

细胞受到意外损伤,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刺激而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形式。

36、细胞衰老:

一般是指复制衰老,即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后,停止分裂,细胞形态和生理代谢活动发生显著改变的现象。

37、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之为细胞分化。

38、再生:

生物体的整体或器官因创伤而发生部分丢失,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和功能上相同的结构,这一修复过程称为再生。

39、管家基因:

又称持家基因,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40、奢侈基因:

又称组织特异性基因,是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生理功能。

41、细胞全能性:

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42、癌细胞:

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失控,脱离了衰老和死亡的正常途径,而具有无限增殖特性的细胞。

43、原癌基因:

是细胞的正常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在正常细胞中通常多与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的调控,突变合成为促癌的癌基因。

44、抑癌基因:

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

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停留于检验点上阻止周期进程。

名词解释

1Hayflick界限:

正常的体外培养细胞的寿命不是无限的,而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增值约50次

2细胞连接celljunction:

是指细胞质膜的特定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细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

3细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

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稳定差异性变化的过程

4细胞凋亡apoptosis:

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死亡方法,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的刺激信号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

5载体蛋白carrierprotein:

生物膜中运载离子或分子穿膜的蛋白质

6协同转运cotransport:

两种化学物质的协同穿膜运动,该两溶质分子的同时转运是由单个转运蛋白完成的。

分为反向转运和同向转运两类。

7信号识别颗粒SRP:

由6个不同的多肽和一个小RNA分子构成RNP颗粒,识别并结合核糖体中合成出来的内质网信号序列,指导新生多肽及核糖体和mRNA附着到内质网膜上

8细胞通讯cellcommunication:

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9受体receptor:

是一中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大分子

10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

是指所有细胞均表达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11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

一种分化类型的细胞转化另一种分化类型的细胞的现象

12细胞衰老cellaging;cellsenescence:

指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有限次的分裂后,停止分裂,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显著改变的过程

13分子特征

14细胞质基质: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15核仁:

是指染色体组中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及形态特征的总和

16微管:

二填空题(20分,20空),

1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是(病毒)。

2电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类。

3光学显微镜由3部分组成,它们是(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机械和支架系统)。

4膜脂主要的3种类型是(磷脂)、(糖脂)、(胆固醇)。

5冷冻蚀刻技术制样过程中,膜结构从双层脂分子疏水端断裂,产生质膜的(细胞外小页断裂)面和(原生质小页断裂)面。

6溶酶体常用的标志酶(酸性水解酶或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体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

7目前已发现的参与膜泡运输的有被小泡(网格蛋白有被小泡)、(COPⅠ有被小泡)、(COPⅡ有被小泡)。

8帮助多肽链转运、折叠或组装,但并不参与形成最终产物的一类分子称为(分子伴侣)。

9肌细胞中的内质网异常发达,被称为(肌质网)。

10生物大分子的装配方式大体可分为(自我装配)、(协助装配)和(直接装配)以及更为复杂的细胞结构体系之间的装配。

11在某些特殊细胞中可观察到巨大染色体包括(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

12根据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类型可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13关于染色质包装的结构模型主要有(多级螺旋)模型和(染色体的骨架-放射环)模型。

14DNA结合蛋白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质)。

15能对线粒体进行专一染色的活性染料是(詹纳斯绿B)

16线粒体各部分结构中有各自特殊的标记酶,其中外膜为(单胺氧化酶),膜间隙为(腺苷酸激酶),内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基质为(苹果酸脱氢酶)。

17相对于正常细胞,多数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会(变高)。

18分化细胞基因组中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一类是(奢侈基因或组织特异性基因)。

19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膜骨架)、(细胞外基质)、(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

20在体内微管可装配成(单管)、(二联管)和(三联管)。

21间期细胞与M期细胞融合后将产生染色体超前凝集现象,其中G1期超前凝集染色体呈(细线状)、S期超前凝集染色体呈(粉末状),G2期超前凝集染色体呈(双线状)。

22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两个主要因子(周期蛋白)和(蛋白激酶),其中(蛋白激酶)是催化亚基,(周期蛋白)相当于调节亚基。

23细胞减数分裂中,根据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将前期Ⅰ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24根据增殖状况,可将细胞分为3类,分别为(周期中细胞)、(静止期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

25致密体是衰老细胞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它是由(溶酶体)和(线粒体)细胞器转化而来。

 

四判断题(10分,10题),

1所有正常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增殖(√)

2总体来说,真核细胞的体积比原核细胞大得多。

(√)

3对显微镜来说,最重要的性能参数是放大倍数。

(X)

4体外培养的细胞一般均保持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

(X)

5膜脂和膜蛋白都处于流动状态,两者互不影响。

(X)

6所有的胞吞作用都是受体介导的。

(X)

7所有的受体都是跨膜蛋白质。

(X)

8在G蛋白偶联的信号传递通路中,G蛋白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

9细胞质基质之中的蛋白质都呈溶解状态。

(X)

10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开始后,有些转至内质网上继续合成。

(√)

11建立和维持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不需要消耗细胞能量。

(X)

12通过重组DNA技术使表达的溶酶体蛋白C端加上KDEL序列,那么重组蛋白将从高尔基体返回内质网,不能进入溶酶体。

(√)

13呼吸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和复合物Ⅳ均具有电子传递体和质子移位体的作用。

(X)

14将光驱动的质子泵——嗜盐菌菌紫质与ATP合成酶置于同一脂质体中,在光照下可由ADP和磷酸产生ATP。

(√)

15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化学本质上并无本质差异。

(√)

16一般来说,转录功能活跃的细胞,其核孔复合体的数量较多。

(√)

17常染色质的所有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

(X)

18着丝粒就是着丝点,指主缢痕处两个染色单体与纺锤体微管连接的部位。

(X)

19端粒酶以端粒DNA为模板复制出更多的端粒重复单元,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

(X)

20组蛋白和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

(X)

21细胞分化是选择性基因表达的结果,所以受精卵中不同的区域表达不同组织的专一性基因。

(√)

22永生细胞和癌细胞的主要共同点就是既没有细胞分裂次数的限制,也没有细胞间的接触抑制。

(√)

23核糖体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X)

24原核细胞中附着核糖体一般结合在(细胞质膜上)上,而真核细胞中附着核糖体结合在(粗面内质网)。

25中心粒和基体均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X)

26细胞中所有的微丝均为动态结构。

(X)

27微丝和微管装配时都有踏车现象。

(√)

28细胞周期中,在G1/S和G2/M处都有检验点》(√)

29细胞周期并不总是完整的,有时会缺乏某一时相。

(√)

30酵母细胞分裂时,同其他细胞一样,其纺锤体也位于细胞质中。

(X)

31通常情况下,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供体年龄有关。

(√)

32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对生命有机体来说总是不利的。

(X)

33对于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来说,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衰老的原因在于细胞本身。

(√)

三.问答题

1.真核细胞中常见的呼吸链有几条?

分别是什么?

其分别由哪几个复合物组成?

答:

2条,分别是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1)NADH氧化呼吸链:

复合物Ⅰ、复合物Ⅲ、复合物Ⅳ、辅酶Q和细胞色素c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Ⅳ、辅酶Q和细胞色素c

Ⅰ:

NADH-CoQ还原酶;Ⅱ:

琥珀酸-CoQ还原酶;Ⅲ:

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2.细胞氧化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

答:

(1)糖酵解:

糖在细胞质中经过酵解作用产生丙酮酸。

(2)乙酰CoA生成: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中,经过一系列分解代谢形成乙酰CoA。

(3)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三羧酸循环酶系作用下,开始一系列循环的化学反应。

(4)电子传递和偶联的氧化磷酸化(传递H+、e-、形成H2O、合成ATP)。

3.ATP的生成与线粒体的哪个结构密切相关?

具体为哪个亚单位?

答:

ATP是由线粒体ATP合成酶生成的,而线粒体ATP合成酶是从线粒体嵴及内膜上分离出的复合物。

(1)F1因子:

由5种亚基(α、β、γ、δ、ε)组成。

(2)F0因子:

至少包括a、b、c、d、e、f、g、F6、A6的9种亚基。

4.怎样理解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答:

①线粒体除具有线粒体DNA外,还有蛋白质合成系统(mRNA、rRNA、tRNA)和线粒体核糖体等,能

编码13种线粒体蛋白质亚基,具有自主性;

②绝大多数线粒体中蛋白是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的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运输到线粒体,自主性有限;线粒体的自我繁殖及一系列功能活动,都依赖于细胞核的遗传体系,故称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5.内膜系统的形成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什么样的生物意义?

答:

①首先是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膜结构的合成和装配是统一进行的,这不仅提高了合成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膜结构的一致性,特别是保证了膜蛋白在这些膜结构中方向的一致性。

②内膜系统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域和微环境,如酶系统的隔离与衔接,细胞内不同区域形成pH值差异,离子浓度的维持,扩散屏障和膜电位的建立等等,以便在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代谢、加工修饰、浓缩过程中完成其特定的功能。

③内膜系统通过小泡分泌的方式完成膜的流动和特定功能蛋白的定向运输,这不仅保证了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的膜结构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一些具有杀伤性的酶类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并能准确迅速到达作用部位。

④细胞内的许多酶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内膜系统的形成,使这些酶反应互不干扰。

⑤扩大了表面积,提高了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⑥区室的形成,相对提高了重要分子的浓度,提高了反应效率。

6.与膜整合蛋白形成的有关的序列有哪些?

它们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答:

①起始转移序列和终止转移序列

②信号肽与SRP结合,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核糖体翻译停止,结合信号肽的SRP与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合,形成SRP受体-SRP-核糖体复合物,核糖体由SRP介导附着到内质网膜的易位子蛋白;此时,SRP将其结合的GTP水解,使SRP释放,信号肽就与易位子通道蛋白的特殊部位结合,开始肽链的合成。

当终止转移信号序列出现时,信号肽酶就切除信号肽,翻译终止。

7.结合Gc的形态结构特征,谈谈它是怎样行使其生理功能的?

答:

①首先是高尔基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