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0117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教案docx.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第一课时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3.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消化器官。

教学难点:

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

教学准备:

每人一小块馒头。

做消化器官模型需要的纸(挂历纸、卫生纸等)及剪刀、胶水等。

有关人体消化器官及作用的资料。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人体的消化器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包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

2.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进行整理,并记录在书上。

3.“健康从饮食开始。

吃下的食物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消化后人体才能吸收,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人体消化器官的知识。

二、探究内容:

1.认识消化器官。

体验活动:

把一小块馒头放进嘴里,咀嚼后慢慢咽下。

根据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说说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经过哪些地方?

我们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交流:

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教师板书)

活动:

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

小组活动:

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

对照人体消化系统的挂图,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2.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人体的消化过程。

刚才咽下的馒头在我们身体里是怎样被消化的?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消化器官的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对照图写出各部分的作用。

看课件了解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思考:

人体的消化道大约长9米,食物在人体中停留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些数字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和你原来的想法一致吗?

3.理解使用人造材料的好处。

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大量使用人造材料,人造材料有什么好处?

4.保护消化器官。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怎样保护我们的各个消化器官呢?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吃食物要细嚼慢咽。

不用开水或汤泡食物吃。

不能边吃边看电视。

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不吃腐烂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

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3)我们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吗?

原因是什么?

5.小结。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向家里人讲述你学习的知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饮食和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

2.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3.试用科学的标准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热量分配合理,营养均衡;

4.对照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摄入的能量要适当。

教学难点:

研究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

教学准备:

有关各种食品能量的资料,可以把它们做成图片。

让学生课前记录自己一天当中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人的哪些活动需要能量?

2.人体维持呼吸、心跳、一定的体温需要能量;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的排泄需要能量;学习、工作、劳动、锻炼等活动也需要能量。

这三种能量消耗的比例大致50%、40%和10%。

二、探究内容:

1.摄入能量要适当。

(1)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素能够给我们提供能量?

能量的摄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2)计算我们每天大致需要多少能量。

2.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

(1)拿出自己一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的记录,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食物能量表,计算自己一天摄入的能量。

(2)对照标准检查自己一天饮食的能量符合标准吗?

差不多或超过多少?

(3)统计小组、全班同学中,某一天摄入的能量基本正常的有多少,不足和超过的同学有多少?

(4)讨论:

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相差太多或超过太多有什么不好?

3.我们的饮食科学吗?

(1)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营养不良或能量过剩的主要原因,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有不好的饮食习惯。

(2)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会早成能量摄入过多或不足,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使能量摄入适当?

5.活动。

根据能量摄入的标准和一日早、中、晚三餐能量的分配比例,试着给自己安排一周营养丰富的早餐或某一天的膳食。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自己安排一周营养丰富的早餐或一天的膳食。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选择健康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交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食品、食品受污染的途径,以及如何选择健康食品;

2.增强学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关擦黑能力、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和调查、交流的能力;

4.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抵制和投诉举报,使学生养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意识和习惯;

5.用科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重点:

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挑选绿色食品。

教学准备:

有关食品安全的资料,被污染的蔬菜、水果、肉、鱼等食品的实物或照片。

有关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包装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

“如果一个人能活到70岁,按每天吃300克粮食、500克蔬菜、250毫升牛奶、一个鸡蛋来计算,那他这一生分别要吃掉多少食物?

如果所吃的这些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毒害的成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讲述一个因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导致人生病致死的真实事例。

20世纪50年代初在日本水俣(雨)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生的奇闻。

1953年,也是在水俣湾,有个人起初口齿不清,面部痴呆,后来耳朵聋了,眼睛瞎了,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高声号叫而死。

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病。

直到1956年,又有96人得了同样的病,其中18人死亡。

此后,以熊本大学为主组成医学研究所,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并把猫死人病的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终于找到了致病的根源。

原来,这是由于摄入富集在鱼类、贝类中甲基汞而引起的中枢神经性疾病。

如果短时间内摄入甲基汞1000毫克,就可出现急性症状(如痉挛、麻痹等),并很快死亡;如果短期内连续摄入500毫克以上的甲基汞,就可相继出现肢端感觉麻木、中心性视野缩小,语言和听力障碍,运动失调等症状。

那么,甲基汞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建在水俣镇附近的一家氮肥厂,在三四十年代相继采用汞催化剂生产醋酸乙烯和氯乙烯,大量含有甲基汞的废水、废渣排到水俣湾。

这些废水、废渣进入水体后,靠水体自净难以消除,就使鱼、贝类体内富集了甲基汞。

人或猫吃了含油甲基汞的鱼和贝类,就生病死亡。

3.为了身体健康,我们的饮食除了营养均衡、摄入适当的能量外,还要注意食品中是否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要吃健康的食品。

二、探究内容:

1.什么是对健康有利的食品?

(1)说说自己判断健康食品的标准。

(2)看教材或自己搜集的资料,读读什么是健康食品并相互交流。

(3)健康食品是对人体健康有利的食品,具体的标准是安全、无污染、优质、有营养。

(4)讨论、交流。

“哪些我们不能吃?

哪些要少吃?

为什么?

”(教师可在课前做调查。

(5)小结:

以上食品中“无检疫标志的肉类、霉变的粮食、酸败变质的油”绝对不能吃,其余食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不要经常吃。

(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2.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1)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如:

为什么要到商品周转快的商店购买?

怎样辨认食物的新鲜程度?

(2)讨论、交流:

可以从哪些方面选择我们放心的健康食品,为什么?

如果有几种不同的保质期的食品,我们选择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3)教师小结。

(4)指导学生认识绿色食品标志,介绍了解常见的绿色食品。

(5)调查:

让学生在课余到商店看看哪些是绿色食品,问问买这些食品的人多不多。

留意家长买来的食品中有没有绿色食品,记下食品名称、商家、产地等信息。

3.报告会(或调查、走访):

请有经验的人谈谈怎样选择蔬菜、水果、鱼、虾、肉,怎样有效地除掉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调查自己家里买的食品中有哪些是绿色食品。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实验、计算、观察剖开的动物等途径了解水在人体内无处不在,提升学生关于水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观察剖开的鱼、鸡体内哪些地方有水,推测人体哪些地方有水,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3.通过实验认识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生命活动中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剖开的鱼和鸡观察它们体内哪些地方有水。

教学准备:

小组活动材料:

每组1条小鱼或1块肉,植物全株或部分;放大镜、大小相同的馒头、盘子、稀释的碘酒、滴管。

展示食物在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

你们还记得种过凤仙花吗?

做过绿豆种子发芽时需要水量,谁说说水对种子

萌发和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你自己如果半天或一天喝不到水的感觉。

2.人在饥饿或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只要提供足够的水就可以勉强维持生命。

但如果体内水分损失超过20%,生命就无法维持,所以水对人来说是粉肠重要的。

身体健康仅仅靠食物来保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水。

二、探究内容:

1.我们身体里哪里有水?

有多少水?

(1)讨论:

喝下去的水到哪里去了?

(2)观察活动:

剖开的鱼或鸡,看看鱼或鸡的哪些地方有水。

(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或借助放大镜观察。

(3)提问:

猜测一下我们的身体中哪些地方有水?

(4)教师小结:

水不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且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就人类而言,构成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大致如下:

蛋白质占17%,脂肪14%,碳水化合物1.5%,钙等矿物质6%,剩下的61.5%为水,也就是说,体重的2/3为水。

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也大都由水来支持,人体器官组织的含水量大致如下:

血液90%左右,肌肉76%,肺、心脏80%,肾83%,肝68%,脑75%,就连骨骼也含水10%~22%。

(5)计算自己身体中有多少水。

2.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1)体验、思考:

慢慢咀嚼一块馒头,它有什么变化,是谁使它发生变化的。

(2)对比实验:

把馒头放在嘴里,嚼不同的时间,仁厚滴上碘酒,观察馒头糊的变化。

分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变化?

唾液的作用是什么?

(3)食物的消化还要经过哪些器官和过程?

其中有哪些消化液参与消化?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查阅资料:

人体还有哪些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2、观察统计:

自己一昼夜大约排出多少尿液。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怎样科学饮水,即必须保证每天吃进身体里的水量和排除的水量保持基本平衡;要饮用优质水;要注意饮水卫生;

2.通过统计自己一昼夜中排出水量的多少,计算食物中的含水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统计、记录、测量、计算的科学探究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饮水习惯。

教学重点:

统计我们每天排出多少水,得出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教学难点:

学习计算从食物中吃进多少水。

教学准备:

西红柿、小碗、小棒、纱布、量筒等。

食物含水量情况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

“你们知道自己一天喝了多少水吗?

知道自己一天喝的水够不够吗?

2.“我们每天喝的水量必须和排出的水量基本平衡。

二、探究内容:

1.我们一天应该喝多少水?

(1)怎样知道我们一天应该喝多少水?

(要统计计算自己每天排出多少水)

(2)怎样统计计算每天排出多少水?

(3)统计计算每天的排水量。

(全班只要有几个学生统计了就行。

(4)汇报、小结:

我们每天应该补充多少水?

(我们每天应该补充1800毫升~2500毫升水)

(5)讲解:

水通过两个渠道进入我们的身体,一是食物,二是喝水。

我们要知道每天喝的水够不够,必须知道通过进食吃进多少水、直接喝下去多少水。

现在我们来看看怎样计算。

计算每天自己直接喝下去多少水。

计算自己每天从食物中吃了多少水。

(教师要进行指导和示范,先以西红柿为例讨论怎样计算,然后再计算米饭和其他食物。

教师可以先统计自己或某位同学一日三餐的饮食,在这基础上学生再开始活动。

一个小组可以只计算某一位同学一天从食物中的获水量。

2.我们应该喝什么样的水?

(1)交流:

平时我们喜欢喝什么样的水?

(2)阅读教材上的资料:

纯净水、蒸馏水、白开水、矿泉水各自的性能、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饮水的情况,再对其他一些大家爱喝的水进行补充介绍)。

(3)我们应该经常饮用什么水?

为什么?

为什么饮料和果汁不能多喝?

(4)教师讲述有关饮水卫生的常识。

比如不要暴饮、狂饮,不要等口渴时才喝水,每天清早要多喝水,饮水机里的水不能存放太久,等等。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把学到的有关科学饮水的知识告诉家人,向他们宣传有关饮水健康的知识。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3.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教学难点:

分辨吸进和呼出的气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

人体呼吸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模拟呼吸装置。

分组实验材料:

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火柴、细竹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我们的生命除了需要食物、水,还需要什么呢?

如果你们生活在空气污染很大的地方会怎样?

二、探究内容:

1.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1)体验活动:

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对着鼻孔,感觉到自己在呼吸。

(2)体验活动:

感觉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

(3)讲解我们为什么要呼吸,为什么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2.认识呼吸器官。

(1)体验活动:

我们在呼吸时,胸、腹部有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呼吸器官有哪些?

在图上标出它们的名称。

(3)小结: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和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幼.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

(4)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模拟演示肺如何进行呼吸。

(5)计算我们一昼夜需要多少新鲜空气。

3.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讨论:

怎样收集这两种气体?

它们会有什么不同?

怎样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2)指导实验操作。

(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

(3)学生分组实验。

(按书上的实验方法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4)汇报、交流。

实验中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我们的猜测正确吗?

(5)阅读资料。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提供的资料,并对照自己的猜测,看看是否完全正确,什么地方需要修正。

4.小结。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气体交换,如果没有氧气,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止。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开展考察空气质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意识;

2.记录一周的空气质量报告,初步学会看空气质量报告,养成关心空气质量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综合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判断周围空气质量是否受到污染的能力;

4.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创建优美校园、社区、街道、城市的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空气质量的好坏判断空气污染的程度。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教学准备:

空气质量预报的多媒体资料或图片。

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考察记录表。

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资料。

测试空气质量的简单材料和仪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怎么样?

是否受到了污染?

这是我们人人都关心的。

二、探究内容:

1.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1)“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来说说周围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空气质量差就表示空气中混入了许多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还有粉尘、烟尘等颗粒物。

人体如果吸入二氧化硫,会影响呼吸道,使呼吸道系统功能受损;吸入二氧化氮可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从而引起肺水肿。

对于儿童来说,二氧化氮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障碍。

可吸入颗粒物呢功能随人体呼吸作用深入肺部,产生毒害作用。

例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

,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

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

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木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

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

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

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

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逆温层现象是帮凶。

伦敦工业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碳氢化合物(CH)等物质。

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飘尘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

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

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件才求在伦敦再度发生。

(2)怎样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3)学习如何看空气质量报告。

平时看到或听过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吗?

空气质量报告有哪些内容?

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讲解一些空气质量指数的含义。

(环境空气质量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空气、污染指数;二是首要污染物;三是环境空气质量等级。

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等级就越高。

空气质量一级为优;二级为良好;三级为轻度污染;四级为中度污染;五级为重度污染。

出示某日我过各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让学生说说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4)怎样用感官观察周围环境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除了看环境空气质量报告,我们还有什么办法知道周围环境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可以用眼睛观察远处的物体,如果空气里的粉尘、烟雾等颗粒物污染严重,远处本来可以看见的物体就看不清楚了,天空灰蒙蒙的;树叶上、建筑物上就积有较多的尘埃;把湿润的纸巾挂起来,上面会粘有很多灰尘。

如果空气里有较多的有毒有害气体,鼻子就能闻到刺鼻、呛人的气味,喉咙会发痒,引起咳嗽。

2.居室空气质量的考察。

(1)除了室外的空气会受到污染外,我们家里的空气质量怎样?

有什么事实依据?

怎样验证我们的看法?

(2)阅读资料。

(3)布置考察任务。

分组对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考察,每组可选择室外或室内的一个地方进行考察。

考察前要制订考察计划,计划包括考察目的、地点、内容、方法等。

(4)各小组制订考察计划。

3.改善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创建空气清新、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居室环境。

(1)提出改善空气质量,创造优美环境的建议。

(2)和家人一起商议如何改善居室环境,减少居室污染。

(3)用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空气质量。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回家和家人一起商议如何改善居室环境。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运动与健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

2.指导学生准确地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亲历模拟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过程,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

4.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

教学准备:

测试运动前后心跳、呼吸频率的记录表、皮球、海绵、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兔子、鸽子从小就关进笼子里喂养。

这些小动物长大后看起来好像发育正常。

但是,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兔子跑不了多远,就会倒地;鸽子在空中飞了几圈便栽下来。

解剖分析发现,兔子死于心脏破裂,鸽子则死于动脉撕裂。

“听了这个事例有什么想法?

体育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

“让我们通过活动来探讨体育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的意义。

二、探究内容:

1.运动起来会怎样。

(1)跑步或踢足球后我们有什么感觉?

呼吸和心跳加快了吗?

我们来比较一下。

(2)怎样比较呢?

怎样测试才比较准确呢?

(3)分组活动。

测试并记录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测试并记录运动后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4)交流、汇报。

(5)运动后心跳和呼吸次数会加快,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1)为了弄明白运动后为什么心跳会加快,我们先来了解我们的心脏。

(2)(挂图或多媒体出示)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我们平常都能感觉到心脏在不停地跳动,它是在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3)模拟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反复挤压、松开一个皮球,体会心脏肌肉的力量。

反复挤压、松开水中的海绵,体会水被挤出和回流的变化。

(4)心脏不停地推动血液在身体里循环流动有什么意义?

说说自己的看法。

(5)小结:

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营养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每个组织和细胞,同时把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带到一定的器官,排出体外。

3.计算。

(1)如果平时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按吸进500毫升空气计算,运动时每分钟吸入的氧气比平静时多多少?

(2)如果平时每分钟心跳80次,每次泵送血液70毫升,运动时每分钟泵送血液比平静时多多少?

(3)运动时吸进的氧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