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0094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

《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ocx

详细解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详解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水法》涉及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节约用水制度,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和超采区管理制度等虽然是准定量的表述,但总体上,对水资源的管理要求仍然是非定量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用水量的增加,全国水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污染防治的紧迫性越来越强。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应运而生。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正式提出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提出的。

文件这样规定: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

(一)从土地管理制度开始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报告的表述是:

“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这就是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上述表述不但说明了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而且还明确了具体的量化指标—18亿亩。

“最严格”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频繁使用的名词。

“最”,体现了政府要管理好、控制住土地资源的决心,反映出逾越这条红线的危险性和守住这个底线的紧迫性。

(二)从土地资源到水资源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是自然禀赋。

我国水资源自然禀赋并不优越。

1、土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2006年10月31日,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而在十年前的1996年,中国的耕地数量为19.51亿亩,十年间中国耕地减少1.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59亿亩降到1.39亿亩。

耕地直接关系到粮食的生产和安全。

按照13亿人口吃饭及工业用粮等计算,每年粮食消耗量约在4.5亿吨。

20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4.57亿吨,到2003年降到4.3亿吨,仅为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随后的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实现连续恢复性增长,到2006年为4.9亿吨。

我国每年大约增加人口千万以上。

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我国粮食消费标准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研究,2010年我国人均粮食需求量42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88亿吨;203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应为44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7.04亿吨。

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6.48亿亩,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亿吨.但人均粮食消费量近十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人们对土地减少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没有明显感受。

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国内首先要解决的保证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土地红线实行最严格土地资源管理势在必行。

2、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粮食生产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除了土地,还有水资源。

水资源不但涉及到粮食安全,还决定了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相对于土地资源,中国水资源问题不亚于土地资源。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

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因此,如果土地资源的管理需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那么水资源的管理应给予更高度的重视。

因为离开了水,不仅不能种粮食,而且影响整个生态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二、什么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就是通过确定具体量化目标和明确的管理规定,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实行全方位管理的制度。

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达到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目的。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一)从通过工程调控,到通过经济社会法L等手段调控

解释这个转变过程水利行业最为典型。

从新中国建立开始,我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建设各种水利工程。

比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前者为了防洪和发电,后者是为了向北方输送水资源。

比如水利工程,输送灌溉用水,调水工程向周边地区补充水源。

实现这些调水、灌溉等开发利用水资源目标,必须建设水利工程。

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本过程是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建立水利工程,也就是说从无工程到建设工程然而,建设水利工程可以实现的目标仅仅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初级目标。

换句话说,能否更经济、合理、高效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工程已经变成了其中的一项手段,更重要的建立一套管理好水资源的政策。

举一个例子,南水北调将水从南方调到北方,应该怎样使用曾经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第一,使用者需要付出多少费用?

第二,这些水能够用在什么地方?

这些都不是建设水利工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调来的水随便用好了。

这就涉及到建设这些工程的经济成本问题,涉及到水权的问题,涉及到解决北方水问题的优先顺序问题,涉及到能否持续保证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效益问题。

因此,建立一整套水资源管理的政策体系十分重要。

可以看出,水资源管理已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也不仅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事情。

它同时也是社会领域,是经济领域和环境领域的问题。

南水北调的水资源使用最终确定了“三先三后”的原则就充分说明这一问题。

“三先三后”分别是“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关于南水北调的水价确定同样也存在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水价形成机制等社会问题。

因此,当水流入每个用水户,从自然走向经济社会,管理水资源的调、水价形成机制等社会问题。

管理的手段就必须随之改变,管理的手段从单一的工程措施扩展到经济、政策和法L等综合手段,管理水资源从管水转变为管理社会,管理用水行为人。

(二)从微观定量到宏观定量管理

虽然法L上没有更为量化的管理目标,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在管理手段上实现了很多量化管理手段。

比如说,征收水资源费,每立方米多少钱,灌溉水利用系数0.52等等。

这些管理上的要求,为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定量管理目标在这里我们暂且统称为微观定量管理。

那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定量管理又有什么不同呢?

那就是上封顶的宏观定量控制。

宏观定量管理彻底转变了过去“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基本理念。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节制用水,我们会破坏水资源的涵养条件,我们会毁坏我们的生存之基。

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中已开始就明确提出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只要、生态之基”那么这个上封顶的宏观定量控制指标是什么呢?

就是每个流域、每个地方的用水总量。

这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最具创新性的管理控制目标。

大家都知道,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有“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红线,另外两条红线是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三)从行业管理到社会管理

宏观控制用水总量,也就是说经济社会的总用水量已经被整体约束受约束的不是水行政管理部门而是管理整个社会的那个主体一一政府。

水资源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社会化管理整体迈进。

长期以来,由于水利事业的特殊性,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年代,水利行业的管理基本处于行业自律式管理。

比如建设项目的资质管理、质量控制,规程规范,这些都属于行业管理的范畴,通过加强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水资源管理不同于其他水利管理,是因为管理对象涉及所有与用水相关的部门或者单位乃至政府。

为什么是政府呢,因为我们很备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公益性属性决定了政府需要承担,这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因此宏观定量控制目标必须由政府主要负责完成。

只有政府在各类经济社会活动中、在重大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严格按照总量控制要求,才能使水资源总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三、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了解的。

刚才我们把地球上的水资源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我国水的自然禀赋的确不如人意,比如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分配不均,南北分布不均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地貌特征造成的,几乎无法改变除了上述这些自然问题之外,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增加了很多新的问题。

这些新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主要方面。

(一)水变少了

多与少,是相对的。

除了气候变化因素之外,2.8万亿水资源总量和美国基本相当,不能算少。

但是相对于人口,我们的水资源量实在太少了。

水资源总量没有变,而是用水的人口数量多。

如果我们和美国的人口数量相当,我们的人均用水量也不少。

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更多的生活必需品,更多的经济活动来支撑,因此用才需求也相应增加,但是水资源总量并没有增加,因此水变得越来越少。

经济社会用水量增加,势必挤占自然生态系统用水,当生态系统为缺少用水失去平衡时,人类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环境。

水变少了,所引起的问题不仅仅是没有水喝的问题,而是我们能否还继续享有良好生态环境的问题。

控制用水总量,同时要控制人口等诸多因素,在xx还需要考虑控制开垦新的土地,否则,用水总量难以控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二)水变脏了

水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后没有很好控制排污的严重后果。

污染问题在全国已经普遍存在。

无论是大江大河还是小河小湖,经济活动活跃的地方,都未能幸免。

2011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已经达到807亿吨(水利部门统计数字)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仅为46%。

全国水污染形势没有明显改善。

最近国家环保部提出,华北部分地区遭受重金属、有机物和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4类污染物污染,对地下水也造成污染。

说明我国地表水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并影响了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状况没有明显改善。

特别应该说明的是地下水一旦污染,治理非常困难,很多污染物质将长期存在。

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污染,治理的代价昂贵。

我们如果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辛苦所挣来的钱将入不敷出。

(三)浪费仍然严重

浪费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包括人们生活过程或工作过程中浪费这方面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节约用水的风气也越来越盛

二是由于器具造成的浪费,比如跑冒滴漏,近年来节水型器具的使用,节水效果明显

三是缺少必要设备或者传统作业方式的浪费,比如过去的大水漫灌等。

在这方面新疆节水型农业建设速度非常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势头好,也是全国的好典型

四是旧的工艺和设备造成的浪费。

这是西部最应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引进工业项目过程中,把已经落后的工业生产线或淘汰的工艺引进过来,使得单位产品耗水量难以降低,使得本来缺乏的水资源雪上加霜。

因此当我们谈到浪费这一问题时,不能仅局限在生活用水或者灌溉用水方面,要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的深层次问题。

(四)水危机催生严制度

上述三个问题在很多地方同时存在,或者某一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

癌症村,在内地的很多流域已经发生,地下水污染,已经发生;沙尘暴发生的天数和强度不断增加,雾霾天发生的时间越来越长;地下水井越来越深;机井因无水报废率越来越高;是否还有我们无法解释的奇圣现象,在我们身边发生?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去分析和研究。

这些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

不要对水资源的状况抱有任何幻想,必须从现在开始实行最严格水源管理制度。

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内容

大家都在谈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那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内容都有哪些呢?

(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

概括起来就是确立“三条红线”,实现三个不同目标年的控制目标。

1、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最终实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7000亿立方米以内.

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必须先实现2015年全国总用水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的目标,实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的目标。

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最终实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

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必须先实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业灌溉水利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实现2020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到0.55以上。

3、水功能区限制钠污红线。

最终实现202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必须先实现2015年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

2020年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

(二)基本要求

1、总量控制红线

为完成总量控制要求,国家针对六个主要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

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符合流域、区域规划,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机构审查并签署意见,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

未论证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

第二,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

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或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管理。

建立健全水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鼓励开展水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第三,严格实施取水许可。

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的产品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却通过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以及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的地区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取水申请,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第四,水资源必须有偿使用。

要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

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征收,确保应收尽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

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严格依法查处挤占挪用水资源费的行为。

第五,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

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

在地下水超采区,禁止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并逐步削减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深层承压地下水原则上只能作为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

依法规范机井建设审批管理,限期关闭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

抓紧编制并实施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以及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压采方案,逐步削减开采量。

第六,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要求流域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订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

区域水资源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力发电、供水航运等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

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一经批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等必须服从。

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对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

第一,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

稳步推进水价改革。

各项引水、调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设必须首先考虑节水要求。

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过发度扩张,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遏制农业粗放用水。

第二,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加快制定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加高国家标准。

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定的目标,及时组织修订本行政区域内各行业用水定额。

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用水监控管理。

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应制订节水措施方案,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即“三同时”制度),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

第三,加快节水技术改造。

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完善和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

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建设工业节水示范工程。

充分考虑不同工业行业和工业企业的用水状况和节水潜力,合理确定节水目标。

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并公布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名录。

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开展节水示范工作,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和微咸水开发利用、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网建设,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比例。

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落实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

第一,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

水功能区布局要服从和服务于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符合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

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控,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防治江河湖库富营养化。

要求流域管理机构加强重要江河湖泊的省界水质水量监测。

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

第二,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对已设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

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公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加快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防治面源污染,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备用水源。

第三,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充分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生态。

编制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开展内源污染整治,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

研究建立生态用水及河流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基本要求,国家提出了以下保障措施要求:

1.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护的主要指标必须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绩考核办法目前已经下发。

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行最监察、法制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规定共同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

2、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

抓紧制定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办法,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

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

流域管理机构对省界水量的监测核定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的依据之一,对省界水质的监测核定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依据之一。

要求加强取水、排水、入河湖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

及时发布水资源公报等信息。

3、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

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4、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经费,对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给予重点支持。

中央财政加大对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支持力度

5、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

一是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

二是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三是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

四是对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考核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考核内容、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了“紧箍咒”。

这个责任主体就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

《考核办法》(附后)还明确了各地“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

每5年为一个考核期,采用年度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划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

水利部在每年6月底前将年度或期末考核报告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审定后,向社会公告。

年度和期末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地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对期末考核结果优秀的地方政府,国务院予以通报表扬,有关部门在相关项目安排上优先子以考虑。

对年度或期末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省区,省区人民政府要在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整改期间,暂停该地区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暂停该地区新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对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机关依法依纪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五)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介绍

我国地域广阔,江河众多,水情复杂多变。

目前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主要靠统计数据支撑,缺乏第一手计量检测资料。

如果如此下去,我们就无法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

为此,国家决定建立中央、流域、省三级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实现管理一本帐。

全国的监控系统为1个中央信息平台,7个流域信息平台,32个省级信息平台,实现对8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