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99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在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祝我们美好的节日。

首先,请允许我真诚地祝愿各位老师节日快乐。

虽然说每天的朝五晚九,疲倦了我们的身心、疏远了亲朋好友、淡漠了人情世故;但我们也不能不说,每天的起早贪黑,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念、提高了人生的品质。

一张张散发墨香的试卷,让我们神魂颠倒、欲罢不能;但一张张整齐的答卷让我们精神振奋、斗志高昂。

透过每一张不同的试卷,我们能够看到一张张活灵活现的面孔,能够看到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翻开每本作业,就像打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我们能够倾听到如空谷足音般清晰的心声,我们能够阅读到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细微感动。

三尺讲台、两袖清风,是对教师的礼赞。

如果从物质的角度看,我们是清贫者,虽然不能说是一贫如洗,但也确实是省吃俭用;但如果从精神的角度看,我们是富有者,虽然不能说是富可敌国,但也可以说家财万贯。

看看每年我们学校升学的人数,看看那些印在纸上的一行行录取名单就可以知道。

做教师是辛苦的,但这种辛苦中蕴含着最多、最多的甜。

就如孔子称赞颜回的一句名言: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教师的职业一定是无怨无悔的事业,因为这个事业需要的是薪尽火传;教师的事业一定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因为这个事业需要的是舍己为人;教师的事业也一定会是受人尊重的事业,因为这个事业需要的是无私奉献。

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给学生讲题可以做到百问不厌,但给自己的孩子讲题却没有丝毫耐心;自己有病能坚持就坚决坚持,但遇到学生病了却不住地嘘寒问暖;急匆匆扒两口饭算是一顿,但授课时特别细致、不厌其烦。

谁没有这样的经历:

老家近在咫尺,一年也难得回去几趟;班级虽说不远,但一天不知来回多少遍;孩子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净,但学生的要求却牢记心间;试卷没有批改好,熬夜变为家常便饭;一道题没有研究透,会使得我们辗转难眠。

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谁也没有把这些当作惊天动地的事迹宣传;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谁也没有把这些看做生活的负担。

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理念。

没有经历一高生活的人,很难理解一高老师匆忙的脚步,很难理解一高老师一双双熬红的眼睛。

这就是一高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

各位同仁,在这个快乐的节日里,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一高美好的明天。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校二次创业的大潮中,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最后用李白的一句诗共勉: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谢谢大家。

各位团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游览“海上花园”鼓浪屿。

    现在我们的车行驶在中山路上。

中山路是厦门目前最繁华的商业街,它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是一条老街,街旁建筑为骑楼式(将楼的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使楼层的一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故名骑楼),这是厦门一大特色。

中国南方城市和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多有这种驶楼。

这主要是考虑到厦门地处亚热带,有时阳光照射强烈,风雨交加,行人可以在骑楼下防晒避雨,自由行走,随意购物。

中山路是厦门的主要商业街,也是厦门的文明街,品种繁多齐全,国货、洋货均有。

    各位团友,渡船时间约为六分钟,下面我向大家简单介绍鼓浪屿。

看,对面的小岛就是鼓浪屿,这条江叫鹭江,也叫厦鼓海峡,宽600米。

鼓浪屿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1.9万。

宋元时期称“圆沙州”,明肛始称鼓浪屿。

因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浪冲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海浪扑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为“鼓浪石”,小岛也就叫鼓浪屿了。

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福建旅游景区“十佳”之首。

    各位团友,码头到了,这个码头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码头很小,是1938年建的。

这里原来是西方列强贩卖中国劳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过《海囚》这部电影吧,那“海囚”就是从个码头乘船出发的。

为解决乘船拥挤的问题,建了这个“钢琴码头”。

因为鼓浪屿是“音乐之岛”,要使游人一跳上鼓浪屿就接触到音乐的气氛围,大家看这是不是有点像张开的三角钢琴!

    各位团友,豉浪屿除了少量观光电瓶车外,没有其他车辆,在岛上步行别有情趣。

现在我们一边走一边观赏鼓浪屿欧陆建筑的风采吧!

    这是英国领事管,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经150多年历史了。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它的远征军开到厦门海面,与厦门守军发生激战,结果英军战败退去。

1841年8月,英国30艘军舰3500余人再次进犯厦门,经激战,厦门和鼓浪屿陷落,厦门被占领10天,英军撤退时留下军舰3艘、军队500人强占鼓浪屿达5年之久。

中英《南京条约》允许英国人在鼓浪屿“暂居”。

1843年,英国首先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就是攻打厦门的海军舰长。

1844年第二任领事建了这幢领事楼。

可领事虽住在这里,却强占厦门的最高行政机关“兴泉水海防备道”道署办公,前后达20年。

这是1870年建的新办公楼,落地门窗,一副英国模样,内部装饰相当豪华,但有6间囚室。

楼前的一座狮狗墓,那是领事爱犬死后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毁,墓旁立有一根钢管旗杆,已废倒。

    日光岩

    各位团友:

    这是日光岩寺新修的山门,让我们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这好像一个人写的,其实是三人所书。

“鼓浪洞天”是明万历年间(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写,已经400多年了,是日光岩上最早的题刻;“鹭江第一”是清代道进士林缄所写,也有100多年了;“天风海涛”是民国4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写的。

在如此高大的石头上凌空崖刻,气魄很大。

    各位团友,日光岩寺原名莲花庵,是厦门四大名庵之一,实际是一石洞,以石为顶,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建。

因为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后升起,莲花庵最先沐浴在阳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

又传说当年顾成功来到晃岩(日光岩的别称),看到这里景色远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为日光岩。

日光寺屡毁屡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展,祀弥勒。

1917年建大雄宝殿。

解放后,圆明殿改成念佛堂。

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内外十方善信的捐赠,大兴土木,翻修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山门、钟鼓楼、旅游平台、法堂、僧舍、小卖部和膳堂,寺庙焕然一新。

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珑袖珍式的寺庙,大雄殿、弥陀殿对合而设,是全国唯一的。

由于环境优越,历代高僧不断,著名的弘一法师1936年曾在这里闭方便关8个月。

    日光山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

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毁圯。

台湾文人石国球写了一篇《旭亭记》,描写日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磴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凉意自然来自“鹭江龙窟”了。

    毓园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来到毓园。

毓轩是林巧稚大夫的纪念园。

林巧稚,1901年出生在鼓浪屿,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由于成绩优秀,被留在协和工作,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各位团友,这里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这些实物都是她生前用过的,这些照片是她学习、工作、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记录,这些是她的著作、论文和各种证书。

从这些实物、照片、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大夫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同志特别是对婴儿、母亲的赤诚热爱,这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各位团友,游览鼓浪屿到此全部结束了。

各位如还有兴趣,可以挤出时间,到环岛路走走,欣赏一下大海的风韵和欧陆建筑的风采,也可深入小巷,听的别墅里流出的钢琴奏鸣声,增加厦门之旅的文化内涵。

谢谢各位的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

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

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

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

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

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

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

大家先请看这石柱:

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

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

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

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

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

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

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

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

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

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

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

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

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

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

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

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

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

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

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

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