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881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

《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辩论赛强推短打.docx

辩论赛强推短打

一次性大量信息的输入只会使场下听众们耳不瑕接。

左耳朵刚进去,右耳朵就出去了,不是自己出去的,因为第二层意思来了,把刚听的第一层意思赶了出去。

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讲了30秒,有效果的可能只有10秒,还可能因为厌倦感甚至负效果。

对手呢?

乐呵呵地听你讲,时间花花地流走。

讲了30秒,他站起来只需要轻松地抽其中一句顺接下去就可以了。

说得多错的更多。

场下听众疲倦,对手也懒得听你啰嗦,队友更是压力大,不清楚你想表达什么。

你一口气问了对方三个问题,对方当然挑一个最简单地回答你就是了。

你一口气反驳总结再提问三部曲,对方不可能既回应你的反驳、反驳你的总结、回答你的问题、提自己的问题也搞个四重奏吧。

捡个容易的直接问回来,刚才你的长篇大论已经随时间飘逝了。

这是自由辩,不是驳论,不是攻辩小结,不是总结陈词。

所以,减轻压力,相信队友。

4分钟时间,尽量拉长,节奏带快,回合增多。

反驳漂亮,坐下,让对手头痛去。

总结漂亮,坐下,问句“是不是呢?

”。

提问简短,坐下,越短的问题,指向性明确,对方怎么逃。

一次30秒的发言拆成三次10秒的发言,效果就出来了,信息量少了,接受度大了。

何必一次说完,留着给旁边队友等会说多好。

反驳总结提问三重意思,每次侧重表达一个,其余忽略或带过,由队友后面补充,层层递进,配合也出来了。

语速放慢,提问:

“饭吃了吗?

”简洁明了,对方不容易逃避。

噼里啪啦提问:

“下课后有没有和某某去杏园吃饭?

”过于啰嗦,对方随便揪了前提就逃走了,“我觉得杏园的饭不大好吃。

”这个到底算回答了吗?

模棱两可。

二、六个可见的悲剧

1.四个人比不过一个人

很常见的悲剧,在赛前的彩排中,熟悉立论、准备大量事例的上场四个人,有时候往往比不过一个人。

印象深刻,省赛前江超大神以一敌四,所向披靡。

这不是说这个“一”无敌了,不是说这个“四”实在太烂。

其实随便换个别的“一”来,也很可能敌“四”。

问题在哪里?

一个人单兵作战,很清楚自己前面说了什么,后面要说什么,主线超牢,攻势连贯,一张嘴巴排山倒海。

四个人集团作战,不知道前面那人说了什么,后面我要说什么,主线游移,攻势卡壳,四张嘴巴还会自相矛盾。

于是悲剧发生了。

通过磨合培养默契,要多听队友说了什么。

事先准备的套路,队友打到这里轮你了,你就继续追着打。

队友临场反驳对方,轮到你了,你就得跟上接着反驳打。

经常性地没有扩大战果,打一下就走,只见四个人各自说各自的。

还经常性的一个点都由一个人一条龙反驳,只见某位同学不停地连续站起来。

其他人在看戏吗?

因为没有倾听队友,接不上队友的思路。

不听队友说什么,只会东一下西一下,攻击点分散,攻势不连续,悲剧。

2.抢话出风头

几乎场场都有的悲剧。

三个人一起站起来,几乎异口同声的一句“对方辩友”,意识到不对,坐下。

接着还是两个人站了起来,有甚者要连续三次以后才终于恢复到一个人都说话的局面。

或者三人同起,一人大臂一挥把另外两位压了下去。

抢话以后,节奏完全打乱。

这个大忌其实源于自身的爱出风头,对队友的不信任。

当然正面的讲是有责任心,勇于扛起大旗。

但更多的还是过于自我,少了很多团队的考虑。

一支成熟的队伍一定能够有默契,自由辩必定有人具有较多的开火权,有人牺牲作陪衬。

这点四个人必然有共识,大家一起准备一起奋战,看的是同样的资料,你想说的我知道,我能说其实你也能,何必去抢,多给队友一些信任。

同时,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我知道这话由你讲更好,这时要由你站起来缓一下节奏,那就让让有何妨呢?

一个眼神的交流,嗯,放着我来!

一个细微的触碰,好,交给你了!

3.缺少现场反驳

一味推进自己的战场,从来不理对方说什么,于是自由辩成了双方各自的独角戏。

你扔五个例子,我丢四个数据,拼吧,看谁的例子多,段子好笑。

完全自说自话,振振有词,这便是05、06年左右汉派强推的典型。

这其实源于理念上的一些偏差。

博取观众的信任、与对方辩友交流,这些倡导以及对强推的批判在后来很大程度扭转了这种过分的局面。

学会倾听,倾听对手说了什么。

哪怕是扣帽子也扣得有理有据、态度友善。

摘下对方的主要论点,结合赛前的准备。

那么就可以吹响反驳的号角了,抓漏洞什么的,还是需要连续性,火力集中且持续一段时间。

4.不知变通

比缺少现场反驳更糟的是过度依赖准备,不知变通,事先准备了这些例子觉得非得都问出去,事先定好的计划觉得非得这么走。

天哪,于是只会默默地推战场,一个一个推,但其实对方压根没鸟你,爱推不推。

这往往是强推遇到短打时的悲剧。

没有一成不变的战术,没有只胜不败的套路。

瞬息万变的战场一定需要变。

对不同的对手用不同的战术,对不同的辩题用不同的战术,对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战术。

对手较弱,立场稍优,有大量事实证据,典型优势局,那必然预设强推战场,用排山倒海的事例压过去。

实力相当,缺少事实证据,又持反方,稍不利局,果断坚持短打,拆对方逻辑,削弱事实可信度,以攻代守。

立场明显弱势,辩题不好打,硬碰硬必死,那只能立论出奇招,自由辩拼技巧,争取拉平博取同情分。

偶像说有次打比赛,听完攻辩之后发现对方的线很偏,与己方事先预估不符。

这时自由辩果断抛弃所有材料,裸辩上阵。

因为偏的线自己没想到,必然有漏洞觉得对方不会这么打,对方打得就是出其不意,这时候就应该死命咬上去,狠狠咬。

如果还按事先老一套按部就班那就是死。

同样自由辩上来推了一会儿战场,发现对方不接招,居然短打。

那果断改变战术,也应该短打起来,直接见招拆招。

如果还傻傻推,等你推完势必留给对方1分多钟来鞭尸。

很多比赛中会发现,自由辩后期一方节奏突然加快,就是为了抢出最后的时间,不能洞若观火往往吃亏。

比赛中的选手必须具有大决断力,一人发起后就统一步调,该扔掉决不留恋,该死咬决不松口。

5.主线混乱

拉牢主线是我认为自由辩制胜的重要指标。

对于弱势对手,强推战场的优势是通过大量事例追问,把对方带过来。

一旦一方技巧不足势必被对手带走,跟着对方的问题不停解释,自己的线已经没了,问题也抛不出去,完败。

对于接近的对手,短打能够通过逻辑进攻,拆解对方的主线,你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对面的线被冲得七零八落,羞于再提,小败。

观众在听完自由辩以后说,听不懂一方说什么。

那么必然这方主线混乱。

好的自由辩拉住主线,必然观点清晰、立场鲜明。

整个4分钟讲透一个问题,火力点集中、持续时间长,在不断的炒冷饭过程中,观众一次次的吸收、强化、再强化。

而推战场能较保险地展示自己的主线。

6.节奏过慢

自由辩是短时间内表演论点,时间利用率尤为重要。

一方用时已满,一方还有大把时间鞭尸,用时这部分观众必定觉得多出时间的一方不错。

当然也存在完全压着打,一边被打得说不出话来,最后留了很多时间的情况。

提高时间利用率,每次发言只表达一个意思。

观众喜欢的是什么,此起彼伏嘛。

如果自由辩变成各自30秒的小反驳,那有什么意思。

作为观众台下看的时候,常常为场上选手着急,“一个意思表达好了还想再说,可以坐下了。

”有甚者,站起来,先反驳对方,再总结我方,最后抛问题,三个步骤非常完整,时间基本用去30秒。

没有必要的。

一次性大量信息的输入只会使场下听众们耳不瑕接。

左耳朵刚进去,右耳朵就出去了,不是自己出去的,因为第二层意思来了,把刚听的第一层意思赶了出去。

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讲了30秒,有效果的可能只有10秒,还可能因为厌倦感甚至负效果。

对手呢?

乐呵呵地听你讲,时间花花地流走。

讲了30秒,他站起来只需要轻松地抽其中一句顺接下去就可以了。

说得多错的更多。

场下听众疲倦,对手也懒得听你啰嗦,队友更是压力大,不清楚你想表达什么。

你一口气问了对方三个问题,对方当然挑一个最简单地回答你就是了。

你一口气反驳总结再提问三部曲,对方不可能既回应你的反驳、反驳你的总结、回答你的问题、提自己的问题也搞个四重奏吧。

捡个容易的直接问回来,刚才你的长篇大论已经随时间飘逝了。

这是自由辩,不是驳论,不是攻辩小结,不是总结陈词。

所以,减轻压力,相信队友。

4分钟时间,尽量拉长,节奏带快,回合增多。

反驳漂亮,坐下,让对手头痛去。

总结漂亮,坐下,问句“是不是呢?

”。

提问简短,坐下,越短的问题,指向性明确,对方怎么逃。

一次30秒的发言拆成三次10秒的发言,效果就出来了,信息量少了,接受度大了。

何必一次说完,留着给旁边队友等会说多好。

反驳总结提问三重意思,每次侧重表达一个,其余忽略或带过,由队友后面补充,层层递进,配合也出来了。

语速放慢,提问:

“饭吃了吗?

”简洁明了,对方不容易逃避。

噼里啪啦提问:

“下课后有没有和某某去杏园吃饭?

”过于啰嗦,对方随便揪了前提就逃走了,“我觉得杏园的饭不大好吃。

”这个到底算回答了吗?

模棱两可。

三、强推技术详解

任何一个技术必然是配合其他技术使用的,现今的比赛中也很少有队伍自由辩强推到底了。

对于某一优势论点,多采用强推,使优势进一步扩大。

哪些优势论点?

一般辩题两个持方,有一方会具有较多的事实依据,有多数人支持。

比如“蚁族不应该坚守大城市”,这个对于蚁族的生存困境具有大量例子,租房十几平米、吃泡面盒饭、上班挤公交、看病看不起、工资低工作差等等围绕大城市生活境遇差这个点。

而支持大城市的则主讲拼搏理想,比较虚,面对对方事实层面的强推攻势,压力山大。

比如“春晚不应该植入广告”,普通观众对广告深恶痛绝,正方站在盈利角度讲,没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面对各种广告铺天盖地的轰炸,容易崩溃。

汇源果汁、国窖1573、鲁花花生油、搜狐视频、某品牌大衣等等,战场很容易铺开去。

还比如人肉搜索弊大于利、高薪不能养廉、性服务不该合法化等等,这些立场凭借大量事实,容易使观众接受,产生共鸣。

这样的论点就属于好操作的。

而有些论点难操作,要讲理论晦涩难懂,要讲逻辑斤斤计较,自由辩短短时间就很容易被动挨打了。

找准切入点,找到己方最占据优势的部分,确定主线,寻找例证、类比、譬喻,这样才能使用强推战术。

如果找的点根本推不动,没推几下就卡死,那在场上反而吃亏,浪费时间又达不到目的。

第一回合

任务:

提出核心问题

用语:

请教您;请问

举例:

请问大众传媒能不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评述:

抛出核心问题,简洁明晰,指向性强,对方不容易回避。

选取己方较有优势的论点作为主要战场。

抛出去的时间也很有讲究,一般在质询攻辩理清逻辑前提、扫清概念障碍的情况下,自由辩第一轮就抛出去了。

而有时候往往战场没扫干净,定义有分歧、前提有纠缠,太早推出去阻碍会很大。

这时选择自由辩中期推出,可能一马平川效果更好,当然这对发起者的节奏和局势掌控具有很高要求。

第二回合

任务:

展开具体例子

用语:

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四辩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举例:

没有电视报纸这些大众传媒,我们怎么知道千里之外伦敦的奥运盛况呢?

评述:

核心问题提出后必然需要具体例子跟上,否则一轮下去就断,效果一点没有。

例子能把干涩的提问生动化、具体化,给观众以形象感。

而在第二回合展开例子则避免第一轮信息冗长,先突出核心,后层层递进。

所以这一轮的展开是必须的,而且往往不接对方的提问,直接推自己的。

而对方也一般不会接第一轮的提问,所以“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四辩的问题”这话很顺口。

第三回合

任务:

接对方攻势

用语:

我已经告诉您了;我方在立论里说的清清楚楚;您不要乱扣帽子;当然不是啦

举例:

按您方观点,所有人对信息都无法筛选,那读史书能不能了解历史呢?

评述:

不大可能有队伍这么快就被带走不反驳。

赛前准备必然可以预估对方的主要进攻点,想好反驳的方法,举例子、用类比等等进行归谬。

面对对方对信息真假难辨、混淆视听的质疑,战略上第三回合需要接一下攻势,不能一直逃避。

之前的立论以及攻辩过程中,必然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大众传媒的自律性规范性。

媒体的生存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良心,提供假信息的传媒显然给自己找麻烦;人作为信息接受者具有识别能力和删选能力,不至于盲目无知。

如果之前对于这些前提没有讲透或者压根没提,那推战场绝对卡住。

前面有了铺垫,这里的反驳选择人的主体性这点打回去,就能有效果。

第四回合

任务:

继续展开例子

用语:

您没有回答…的问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

举例:

对,从史记中能够接近历史的真相。

您没有回答西欧伦敦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东亚,大众传媒有没有帮我们了解中日韩的岛屿争端呢?

评述:

大量平行例证的攻势是推战场的最大武器,它能使局部优势迅速扩大化,那么一个例证之后必须有后续的跟上。

这边存在一个分叉口,前面几个回合对手抵抗顽强反击有力,那么可能会纠缠住。

这时,技巧上有信心就诚恳地解释清这些前提性的问题,不急着推下去,赢要赢得漂亮。

实力相当,一解释就会被带走,那不妨厚着脸皮溜走吧,直接往下推,不理它了,留到后面再补刀,咳咳。

第五回合

任务:

追问

用语:

…的问题不回答,…的问题您也没有给出答案;刚才的问题您都不愿意回答…

举例:

读各家史书能明辨是非,读新闻怎么就不能了解真相。

西欧的问题不回答,东亚的问题您也没有给出答案,我们到底怎么了解奥运会和太平洋局势呢?

评述:

有了攻辩时候对前提的一些落实,自由辩不需要长篇大论去解释对方的质疑,几个类比反问能够化解进攻。

而对于自己的核心观点,抛例子、再抛例子、追问几乎是推战场必须的,如果对面确实难以自圆其说,“对方辩友始终避而不答”,“请您务必正面告诉大家”,呃,不妨多追几轮,进一步扩大优势。

第六回合

任务:

踩掉

用语:

所以您也看到了;其实对方辩友的意思很明确了

举例:

所以您也看到了,大众传媒为我们带来什么,原来不知道的变成知道了,这还不是更接近真相吗?

评述:

其实很简单,第一回合的那个问题,为了说明什么?

第六回合把那句话说出来。

中间那些过程都是铺陈,都是为了这句话有更强的说服力,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对方辩友不会友善客观的帮我们总结,我们提到问题,推的战场需要自己收尾。

抛了问题,追了问题,对方辩友错了,错在哪儿,我们要在伤口上踩一下。

而且要以他们的目光来看,这样这个事实就更可信了。

不止我们,您也看到了这个事实,您其实也是这个意思,观众朋友们其实也看到了,对不对?

第七回合

任务:

小结加切转

用语:

对于…我们已经达成一致;前面我们达成两点共识

举例:

我们达成一点共识,传媒能够提供大量信息帮助我们认知,您方无非就是质疑信息的真假,请问你……?

评述:

第六回合踩掉以后说出观点,这里小结要再落实确认一下,把优势战场牢牢巩固,不要溜走,再大旗一挥,下一个战场。

一般而言,优势的核心观点其实不多,自由辩这样完整地推掉一个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可能推两三个战场,就算推完,也不如一个来的有说服力,印象深刻。

把最核心的观点一句话作为这一个战场去操作,磨的更细腻,效果能更好。

其实举例中我们发现,如果先推信息真实性这个战场也许效果能更好,顺着下去而不是倒着来。

“前面我们达成两点共识,传媒有其自律性,读者有其自主性,那我们再具体看看传媒的作用,请问您大众传媒能不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一条线就顺了,多个战场的逻辑顺序也很有讲究。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还是强调,目前几乎不存在强推到底的自由辩,更多后期会进入肉搏战。

需要炒冷饭提主线;指出对方漏洞;回答对方问题等等。

具体下文再谈。

而推战场更多的是一种揽举证责任的行为,摆出大量证据证明我是对的,短打则刚好相反。

四、短打技术详解

何谓短打?

我的理解是,通过“打”来缩“短”攻防的时间。

其显著特征有以下几个:

第一,自由辩多数回合耗时极短,最后有较多时间空余。

第二,对于对方的提问一般不回答,同类问题一次性回答。

第三,以攻代守,主要从逻辑上拆解对方的论点。

援引黄执中的评价:

好处是攻防多线独立,一招不中,转眼后势再起。

加上逻辑密集强悍,对阵时一句顶一句,招招进手,百花撩乱。

先发制人、寸土不让,精神得外弛内张。

凌厉刚猛,无坚不催。

这家伙玩的是降龙十八掌。

先谈举证责任。

一方要证明己方观点,必须提供证据,负举证责任。

比如要提供各类数据和例子上的支撑。

而短打则很少负举证责任,很少去证明自己对,而是攻击“你这样证明不了什么”、“你证明方法不对”、“你的证据有问题”等等,来说明“对方辩友,你无法证明你方观点”。

在法律上,控方起诉被告杀人,负举证责任,必须有证据。

比如目击者甲昨晚看到被告杀人,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证。

那被告的辩护律师要怎么办?

辩护时,是不是一定要证明被告没有杀人?

是不是一定也要提出人证“目击者乙昨晚一直和被告在一起”呢?

其实不需要。

因为法律上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你的证据存疑、你无法提出有力的证据、你无法证明我有罪,那么我就暂时无罪咯,因为你负举证责任,但你无法证明,你的起诉失败了。

辩护律师会提出一份医院的报告,证明目击者甲是高度近视者,由此他可能看错了。

控方无法证明他没看错,证据存疑,无效。

当然回过来说,被告的律师其实现在也负了举证责任,要证明目击者甲是高度近视,但这个显然比较容易证明。

通过这段看似与辩论无关的话,我们能了解负起举证责任一方其论证压力之大。

削弱对方证据可信度比自己举证来论证容易得多。

对方辩友的进攻很轻松,可以提出种种质疑,这就是短打。

它在自由辩短短时间内拆解对方各种观点、论据,形成场面上的进攻优势。

但短打对于己方论证其实没有帮助。

短打一方的聪明之处就是以攻代守,通过进攻彻底打乱对方节奏和逻辑线。

然后偷偷地粗略地论证一下自己的立场,少担一些举证责任。

但在观众看来,一方攻势如虹,一方疲于奔命;一方反驳有力,一方解释不清;一方时间早早用完,一方剩下一分多钟继续可以在伤口上撒盐、可以救死扶伤补漏洞、还能光明正大地论证自己立场因为对方只能看不能驳。

高下立判。

所以一旦发现对方短打,马上调整战术。

加快自己节奏,抛掉原来战场,也尽量短打对抗。

多进攻对方漏洞,反复逼着对方自己论证。

“您从来没有论证过自己的立场。

”在双方均势的情况下,对方的论证力度会不够。

以下介绍短打的一些常用招数。

第一部分,逃

用途:

自然顺接

常用语:

9.对方喜欢……那我就来…….

8.既然对方谈到……,那我们就来看一看……

7.说到……我就想到了……

6.刚才对方谈到了……

5.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4.我们来看看……好不好

3.好一句……那我们看到……

2.那我倒想请问了……

1.那我来告诉您……

评述:

这九种自然顺接的用语,对于对方任何提问,都能成功逃跑,过渡到自己的问题。

比如对方提问:

“其实贩毒是冰山一角,现在全世界的有组织犯罪,还有偷渡、卖淫、造假、洗钱、走私,请问其中哪一种不是为了钱呢?

”上述九句话随便哪句都能接上。

大家不妨一试。

这九种也有不同。

6-9的逃感觉还比较文气,你说到这个那我就顺水推舟也来谈谈。

其实嘛,对方说到什么不要紧,是你自己主动逃跑想谈什么的。

1-5的逃则脸皮渐厚了,短打嘛节省时间,表面的客气反而虚伪,直接另起一头,问自己的,其实说出来也非常自然。

用途:

提出质疑

常用语:

9.让我们想一下.

8.大家想一想

7.到底是……?

6.问题是……

5.那我就不明白了/很奇怪了/搞不懂了

4.您有所不知……

3.真的有问题吗?

/没关系吗?

2.难道不是吗?

1.真的是这样吗?

评述:

这九种提出质疑的用语,简直更为万能,不仅利于自由辩逃问题不露痕迹,同时还是陈词时吸引大家注意的连接词。

尤其是“真的……、难道……、那我就……、想一想”这四个系列,还可以化出更多变体,大大节省接问题的时间。

简单的质疑之后就可以直接提问,节奏带快。

用途:

简单带过

常用语:

10.没有问题

9.不知道

8.说得好

7.很简单

6.不一定啊

5.恰恰相反

4.当然不是啦

3.是啊

2.不对

1.错

评述:

相较于前面两类自然顺接和提出质疑,简单带过更为快捷、无形。

前文提到了为了带快节奏,一次发言尽量只表达一层意思,那么为了突出提问,对于反驳的这层意思能更省则更省。

“当然不是啦,请教您……”“不对,如果…的话……”短促有力的字眼,更能突出后面所要表达的意思。

逃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躲避。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为最后留出空隙。

对于对方的很多问题,回答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何必浪费宝贵的时间。

对方推战场时的三四个例子,只需要回答一次就可以了,同类问题没有必要重复作答。

对方提问本身就有逻辑矛盾,以进攻化解,快速带过之后马上类比打回去。

所以短打中逃是基础,没有战略性的逃避,根本实现不了时间的优势。

对于对方的各种提问,一概逃掉。

当然除了逃还有其他后续动作的配合,一味的逃怎么能算短打。

第二部分,打

用途:

推回去

常用语:

11.您方从一辩到三辩都没有给出论证

10.是不是不能通过……来论证……

9.我不知道这个论证能说明什么

8.这不能证明您方观点啊

7.您方要论证的是……而不是……

6.那推论能推出什么呢?

5.请教您两者因果关系在哪里?

4.您给我举出一个例子……

3.什么叫……麻烦您解释一下

2.那请您告诉大家……

1.为什么……您论证一下

评述:

这一套打法的核心在于“为什么”。

对方的所有推论、事例、数据等等都可以质疑“为什么”,从而轻松地推回去。

对方提出观点,负有举证责任。

而其往往在抛问题、举例子的时候,简单化,省略了中间复杂的推论过程;片面化,举极端的例子以偏概全等等。

这些都成为可以质疑的内容。

在法庭上,一旦被告对证据质疑,控方律师必须传人证物证出来,接受法官的检查,因为负有举证责任嘛。

辩论场上,逻辑推论往往不严密,很多重要环节模糊化。

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在推论时没有排除其他可能就直接得出结论。

定义概念标准常常作出主观取舍,存在很大讨论的空间,以此为根基展开的论述当然有漏洞。

事例、数据的选取上其实只能证明一个小前提,却拿来证明结论。

类比、譬喻有时更加与论题无关。

上述种种,“为什么……请您论证……”对方需要解释的东西很多,直接推回去,自己以逸待劳。

对方如果解释,势必花去一定的时间,而且在自由辩的短交锋中,解释的意义不大;对方如果不解释,那么这条论证基本废了,“所以您也无法自圆其说嘛”“所以这不能证明您方观点嘛”,“您方从一辩到三辩都没有为我们论证,说来说去也只是一个有问题的数据,这样的观点又怎么能使人信服呢。

多问“为什么”,逼对方多负举证责任,说不清楚逻辑必然混乱。

所以在准备的时候,仔细检查论点的逻辑链,推论有没有漏洞,如果有的话想好应对方法,不至于被动。

用途:

接问题驳

常用语:

11.……就代表……吗?

10.这不代表……也不代表……

9.……不等于……嘛

8.就算是……也会……

7.是不是只有……才……

6.所以您方认为只要……对不对

5.所以说不是……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