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801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华南师大附中、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深圳中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膜上有葡萄糖的载体,没有氧气的载体

B.细胞中的色素不是分布在叶绿体中,就是分布在液泡中

C.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核酸,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

D.微量元素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如下Fe、Mg分别参与蛋白质和叶绿素的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为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如Fe、Mn、B、Zn、Mo、Cu、Cl等。

2、葡萄糖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彻底氧化分解。

【详解】A、线粒体膜上没有葡萄糖的载体,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A错误;

B、蓝藻细胞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光合作用片层中,B错误;

C、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核酸,如中心体,含核酸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一定含有蛋白质,C正确;

D、Mg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2.SGLT2是肾小管细胞膜上重吸收葡萄糖的一种载体蛋白,SGLT2可以与肾小管腔中葡萄糖和

结合,形成

-载体-葡萄糖复合物,将

顺浓度梯度运入细胞,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运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的含量变化会直接影响SGLT2参与的葡萄糖的运输速率

B.SGLT2将肾小管腔中的葡萄糖运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C.细胞通过SGLT2运输葡萄糖的动力来自

的浓度差

D.肾小管细胞中SGLT2合成不足可能导致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

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氧气的含量变化会直接影响钠离子的主动运输维持钠离子浓度差,间接影响SGLT2参与的葡萄糖的运输速率,A错误;

B、SGLT2将肾小管腔中的葡萄糖运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

顺浓度梯度运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运入细胞,故通过SGLT2运输葡萄糖的动力来自

的浓度差,C正确;

D、肾小管细胞中SGLT2合成不足可能导致肾小管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受阻,尿液中含有葡萄糖,D正确。

故选A。

3.蝗虫的决定为XO型,正常雄虫的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仅有一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

如图表示某雄虫精巢中某一细胞染色体的行为,染色体A和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对该种蝗虫进行基因组测序,则应该测定1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C.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难以解旋,细胞内不能合成新的蛋白质

D.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中A和B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此时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示细胞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错误;

B、若对该种蝗虫进行基因组测序,则应该测定11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共1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B正确;

C、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难以解旋,但细胞内还有mRNA,能够合成新的蛋白质,C错误;

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D错误。

故选B。

4.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果蝇的昼夜节律与PER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关,如图表示PER蛋白作用部分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ER蛋白可反馈抑制per基因的转录

B.permRNA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

C.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b

D.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后穿过核膜进入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细胞核内

per基因的转录指导合成PER蛋白,PER蛋白合成后可以和TIM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抑制per基因的转录,据此答题。

【详解】A、看图可知:

PER蛋白可反馈抑制per基因的转录,A正确;

B、看图可知:

permRNA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核,B正确;

C、从图中多肽链的长短可看出,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b,C正确;

D、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后,应该由核孔进入细胞核,并非穿过核膜,D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基因可突变成

基因反映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生物产生

变异个体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3、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使处于不同区域内的种群之间由于地理障碍的原因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处于不同地域的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改变,造成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进一步产生生殖隔离,

【详解】A、B基因可突变成

基因反映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错误;

B、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B错误;

C、生物产生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才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错误;

D、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D。

6.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①含有尿素、氨基酸、糖原、

等物质

B.体液①和②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可以等量地相互转化

C.④能回流血浆,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D.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①②④可以组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①②③④可以组成体液。

【详解】A、体液①是血浆,不含糖原,糖原主要在肝脏细胞或肌细胞内,A错误;

B、①血浆和②组织液之间并不是进行等量的物质交换,B错误;

C、④淋巴在左右锁骨下腔静脉能回流血浆,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C正确;

D、内环境有缓冲对物质,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引起内环境pH剧烈变化,D错误。

故选C。

7.如图为大蒜根尖分生组织中每个细胞核的DNA相对含量,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

(1)图中______期的细胞数量较多,ef段核DNA相对含量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有研究表明:

大蒜素是从大蒜中分离出的化合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癌细胞增长。

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裂间

(2).核膜重新形成(形成两个细胞核)(3).实验分为4组,A组和B组加入等量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和癌细胞,再分别加入等量的大蒜素溶液和生理盐水,C组和D组加入等量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和正常细胞,再分别加入等量的大蒜素溶液和生理盐水,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癌细胞或正常细胞的数量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其中分裂间期,DNA含量因复制而加倍。

【详解】

(1)由图中可看出,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主要原因是分裂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图中ef段核DNA相对含量减半的原因是细胞中出现新的核膜把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2)为验证大蒜素能特异性地抑制癌细胞增长,可将实验分为4组,A组和B组加入等量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和癌细胞,再分别加入等量的大蒜素溶液和生理盐水,C组和D组加入等量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和正常细胞,再分别加入等量的大蒜素溶液和生理盐水,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癌细胞或正常细胞的数量。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1,在光照为1000μmol·m-2·s-1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2。

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的作用是提高玉米的_______________(填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

据图中信息分析,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2)图1中的A点表示原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叶肉细胞消耗NADH场所是______。

(3)在35℃重复图1相关实验,B点会向上移动,请据图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合速率

(2).强光照、高温(3).线粒体内膜(4).图1中

的光强下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是

,结合图2判断图1是在30℃下测定的,在35℃时,该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为

,所以B点向上移动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结合图2净光合速率值可判断图1是在30℃下测定的,图1中,A表示原种水稻在某温度下的光饱和点,A点以前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自变量光照强度,其后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图2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在光照为1000μmol·m-2·s-1下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分析图2可知,温度相同时,转双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强,更适合栽种在高温度、强光照环境中,因此可推测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的作用是提高玉米的光合速率。

(2)图1中的A表示原种水稻在某温度下的光饱和点,此时叶肉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NADH,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3)图1中

的光强下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是

,结合图2判断图1是在30℃下测定的,在35℃时,该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为

,所以在35℃重复图1相关实验,B点向上移动。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的识图判断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9.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玉米腐霉茎腐病在我国广泛发生,严重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_______________。

(2)观察发现,玉米品种甲(纯系)对腐霉茎腐病表现为抗病,品种乙(纯系)表现为感病。

①研究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

全部为抗病;

自交得

抗病:

感病

,由此可推知抗病与感病由_________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研究人员又对

进行单株自交,将每株收获的种子分别种植,观察表现型。

有的

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抗病、有的

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感病、有的

单株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

若上述三种

的比例为_________,即可验证

(2)①所得结论。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甲的抗病基因

位于玉米1号染色体上。

已知抗病玉米品种丙(纯系)的显性抗病基因Q也位于1号染色体上。

为了探究R1与Q是不是相同基因,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

将品种甲与品种丙杂交得到

均为抗病,

自交,

出现感病植株。

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推测

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是

形成配子的过程中,1号染色体发生_________,形成含_________基因的配子(只考虑

和Q基因);该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

【答案】

(1).相对性状

(2).非同源(3).

(4).

与Q不是相同基因(5).交叉互换(6).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

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F2中的抗病:

感病≈15:

1,类似于9:

3:

3:

1的比例,说明抗病与感病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1)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

(2)①亲本都是纯合子,F2中的抗病:

感病≈15:

1,类似于9:

3:

3:

1的比例,说明抗病与感病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F2中的抗病:

感病≈15:

1,抗病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有的F2单株自交(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子代都为抗病、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感病(aabb)、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4AaBb、2Aabb、2aaBb),比例为7:

1:

8。

(3)①假设R1与Q是相同的基因,品种甲与品种丙杂交得到

均为抗病,

自交得到

也全为抗病,而

出现感病植株,故可判断R1与Q是不同的基因。

②F2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1号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不含抗病基因的配子r1q;该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题文的理解与分析,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0.日常生活中过量饮酒以及不良的饮酒方式会给机体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乙醇不会抑制肝糖原的水解,但是会抑制其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还会抑制低血糖时具有升血糖作用的激素的释放。

空腹饮酒易导致低血糖,但是低血糖一般在数小时后出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酒精性低血糖症急性发作的患者,最佳治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快速恢复血糖浓度。

(2)人大量饮酒后,会出现意识模糊、步态不稳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酒精分别麻醉了图1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和名称),从而影响它们正常的功能。

(3)图2是酒精在肝脏细胞中代谢的过程示意图,有些人酒一下肚就脸红,是乙醛引起的,说明乙醛具有使(脸部)毛细血管_________功能:

少数“千杯不醉”的人喝酒多时会大量出汗,据图2推测其原因是这种人肝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使酒精迅速转化为无害的

,释放大量的热量,故出汗多。

【答案】

(1).机体储存的肝糖原可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血糖浓度的平衡(相对稳定)

(2).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3).③大脑皮层、④小脑(4).舒张(扩张)(5).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数量多、活性高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①是间脑,②是脑干,③是大脑皮层,④是小脑,⑤是脊髓,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图2表示酒精代谢过程

【详解】

(1)机体储存的肝糖原可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血糖浓度的平衡(相对稳定),故空腹饮酒导致的低血糖一般在数小时后出现。

低血糖症急性发作的患者及时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就可快速恢复血糖浓度。

(2)人体出现意识模糊、步态不稳等症状,分别是因为酒精影响了脑中的③大脑皮层和④小脑的功能。

(3)据图2分析可知,酒精引起人脸红,说明乙醛具有使(脸部)毛细血管舒张的功能:

喝酒多时会大量出汗,其原因是这种人肝细胞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数量多、活性高,使酒精迅速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热量,故出汗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野生型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突变株)由于基因突变失去合成某种氨基酸的能力,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株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应用。

下图是实验人员获取高丝氨酸突变株的部分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诱变处理的野生型菌母液经扩大培养后才能作为样品,扩大培养所用培养基是______培养基,与基本培养基相比,其特有成分是___________,扩大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证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转移菌种(如图2),过程①所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丝绒布要灭菌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然后再转印至完全培养基上。

经28℃,2天培养后,对比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中菌落的生长状况,可以初步检测出高丝氨酸突变株是菌落____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

②过程中两种培养基中菌落生长状况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培养基的常用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刚开始加热灭菌锅时,要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排气阀,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使锅内温度能上升到要求的温度(121℃),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

【答案】

(1).液体

(2).高丝氨酸增加(3).(高丝氨酸)突变株的浓度(4).稀释涂布平板法(5).避免外来杂菌对培养物造成污染(6).A、C(7).高丝氨酸突变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8).排尽锅内冷空气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

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高丝氨酸突变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据此可以选择出高丝氨酸突变株。

【详解】

(1)图1中,诱变处理的野生型菌母液扩大培养所用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与基本培养基相比,其特有成分是高丝氨酸,扩大培养的目的是增加(高丝氨酸)突变株的浓度。

(2)根据过程①所得培养基中菌落的分布结果可以判断,该过程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避免外来杂菌对培养物造成污染,丝绒布也要灭菌处理。

②过程中高丝氨酸突变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据此可以初步检测出高丝氨酸突变株是菌落A、C。

(3)高压蒸汽灭菌刚开始加热灭菌锅时,要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排气阀,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尽锅内冷空气,使锅内温度能上升到要求的温度(121℃),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相应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技术〕

12.近年来烟草叶绿体基因工程在提高光合效率、抗性和品质等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

下图是将拟南芥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简称“醛缩酶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的部分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图1中,利用PCR技术扩增拟南芥醛缩酶基因时,应选用的引物是____________。

图2重组质粒中未标注出的必需元件还有___________,构建该重组质粒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有__________。

(2)将拟南芥醛缩酶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时,一般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包裹在金粉上,通过轰击进入叶绿体中,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

叶绿体基因组中存在基因区和基因间隔区,应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基因间隔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该项技术用到的基因探针的制作方法是: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做标记。

(4)若拟南芥醛缩酶基因在烟草叶绿体中成功表达,其活性是野生型烟草的1.4~1.9倍,在高

浓度下可达2.2倍,说明拟南芥醛缩酶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光合效率。

【答案】

(1).引物甲、引物丙

(2).复制原点(3).

(4).基因枪法(5).避免对叶绿体自身的基因组的表达造成影响(6).DNA分子杂交技术(7).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单链片段(8).促进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利用)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的方法有: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

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

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图1中,基因中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故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选引物时应该选方向相反且把目的基因包含在里面,故所选的引物是引物甲、引物丙。

重组质粒应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等,图2重组质粒中未标注出的必需元件还有复制原点,由图2可知,BamHI会破坏标记基因,结合图1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可判断构建该重组质粒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应选择HindIII和BclI。

(2)将目的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时,一般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包裹在金粉上,通过轰击进入叶绿体中,这种方法称为基因枪法。

叶绿体基因组中存在基因区和基因间隔区,为避免对叶绿体自身的基因组的表达造成影响,应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基因间隔区。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该项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等做标记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单链片段作基因探针。

(4)若拟南芥醛缩酶基因在烟草叶绿体中成功表达,其活性是野生型烟草的1.4~1.9倍,在高

浓度下可达2.2倍,说明拟南芥醛缩酶通过促进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利用)来提高光合效率。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理解基因工程操作过程,PCR技术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等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