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687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习题2

3* 短诗五首[见学生用书A本·A38]

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拟人 )

(2)郊原如海。

( 比喻 )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1)句中由“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可以看出,诗人将明月拟人化了。

(2)句中诗人将“郊原”比作“海”。

2.仿造示例,写出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示例: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仿句:

示例:

阳光照射着你的白发,你照射着别人的生活。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B.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C.房舍如舟。

D.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项运用了对偶、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CD两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诗歌,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

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

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__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答案】示例:

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

本题可从例句“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中可以发现,“婀娜隽秀”与“巍峨挺拔”是一个相对的词语,所以要填写的内容要与“婉转低回”“灿烂盛开”相对。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一)

思 念

舒 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5.诗的第一节选用__挂图__、__代数__、__独弦琴__和__桨橹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茫然、苦恼、惆怅、焦灼等情思。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提取。

通读全诗,理解内容后即可根据题干要求提取意象。

如可从“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中提取“挂图”,可从“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中提取“代数”,可从“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中提取“独弦琴”,可从“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中提取“桨橹”。

作答时要注意题干中“茫然、苦恼、惆怅、焦灼”等情思的提示。

6.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

请分析下列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1)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答案】比喻时间缓慢。

(2)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答案】比喻距离遥远。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的理解。

(1)“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中的“蓓蕾”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默默地等待”才能开放,所以用来比喻时间缓慢。

(2)“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中的“遥遥”,揭示了两者之间地理位置的遥远,所以用来比喻距离的遥远。

7.请你简要分析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建议答题字数:

45字左右)

【答案】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等,全部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在全诗中的作用。

分析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首先要读懂第三节诗句的内容。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这两句是在强化心灵深处的“思念”,也许是相隔太远,心中有落寞和孤寂,便成思念。

思念在灵魂深处,让人难以忘记,铭刻在心,回味深远。

这一节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等情感,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二)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8.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诗的开头与结尾内容为首尾倒置,主人公从家门前走过而不入,因而思妇失望,那期盼已久的容颜才如莲花开落,那炽热的情才心灰意冷。

这样处理,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

B.“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两个比喻写出了思妇多疑猜忌的心,使女子蕴含的古典风韵也大为减色。

C.“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四个否定句连相呼应,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D.这首诗语言清新,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辨析。

B项中“多疑猜忌的心”表述错误,应该是写出了思妇封闭寂寞的心;“减色”说法错误,应为“增色”。

9.有人评价:

“郑愁予在诗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请从本诗中选择两个“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分析其在诗中蕴含的情感。

(建议答题字数:

45字左右)

【答案】①莲花。

诗中莲花的落,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表达出女子内心的伤感。

②东风。

诗中的“东风不来”,衬托女子内心的寂寞。

③柳絮。

诗中“柳絮不飞”与“东风不来”相呼应,同样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

(任选两个作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古诗中常用莲花喻少女,东风往往与伤春或怀春有关,杨花、柳絮因其漂泊不定,常用来隐喻人生飘忽,离合无常,表达一种愁绪。

答题时任意选取其中的两种意象分析其在诗中蕴含的情感即可,如“柳絮”在诗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凄凉。

(三)

新 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0.“新月”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建议答题字数:

10字左右)

【答案】引发想象的凭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诗人将新月比喻成船,虽浅显但却真挚,这句也是全诗的引子,后面据此依次展开想象。

11.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象之事?

请表达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建议答题字数:

90字左右)

【答案】想象之事。

理由: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身处他乡的诗人只能借助这叶扁舟,踏上回乡(思乡)之路。

“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这里诗人化虚为实,将对故乡的赞美用“春天”“花香”“夜暖”等形象来寄托,给人以多感官的体验和美的享受。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建议答题字数:

10字左右)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1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几句?

请找出来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

我喜欢“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诗人通过“花香,夜暖”,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春天的特点,让人感到温暖。

(四)

回 声

艾 青

你躲在峡谷

她站在山崖上

你不理她

她不理你

你喊她,她喊你

你骂她,她骂你

千万不要和她吵嘴

最后一声总是她的

14.作者在诗中借助想象思维使无实体的理念生动起来,站立起来。

“你不理她/她不理你”,通过“回声”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理性认识?

(建议答题字数:

15字左右)

【答案】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与沟通。

15.你怎样理解“你骂她,她骂你”?

(建议答题字数:

10字左右)

【答案】示例:

你若伤害她,她必定伤害你。

16.为什么“千万不要和她吵嘴/最后一声总是她的”?

(建议答题字数:

3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如果以不敬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便会做出相同的态度,受伤害的最终是自己。

(结合回声的特点挖掘人生的哲理作答)

17.读完这首小诗,你打算如何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建议答题字数:

2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善待他人,积极地面对生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深入探究。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观点积极向上,符合诗歌主旨即可。

望江南①

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

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②。

羁馆独凄然。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

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

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宫人华清淑和乐师汪元量等被挟持至元都大都。

十多年后,汪元量获准南归,原宋人被羁留者多有送别之作。

该词即是其中之一。

②骈阗(tián):

聚集;罗列。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开篇描绘了一幅燕塞雪景图,“片片大如拳”与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有异曲同工之妙。

B.“蓟上”和“帝城”在词中指南宋都城临安,这两句属于词人回忆的当年景象。

C.“何日是归年?

”词人以发自肺腑的问句结尾,点出了全词的主旨,卒章显志。

D.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以“雪”“月”两种意象写起,既富北国特色,又合词人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B项“蓟上”和“帝城”都指元都大都,属于词人眼前所见的敌人狂欢景象。

19.开头两句对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

全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请概括分析。

【答案】作用:

开头两句营造了一种凄冷的环境氛围,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了基础。

情感:

①国破家亡之愁与自身凄苦之情。

以大都一片欢腾的景象,衬托了自己离乡被囚,独自被羁留在馆舍的凄然处境。

②深沉的思乡念亲之情。

词人在亡国羁留中,由月亮想到自己久羁难归,思乡思亲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及作者的情感。

开头两句“燕塞雪,片片大如拳”是写雪,其作用是营造了氛围,且为下面词句感情的抒发奠定基础。

对全词情感的概括,则需要整体分析,并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解答。

“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中通过写敌军的庆祝,来反衬词人国破家亡后的凄苦。

“羁馆独凄然”则写出词人被囚后羁留在馆舍的孤独和凄凉。

下阕借明月写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