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656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总1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字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依据,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和教材观,在教学中体现互动教学,创造性教学。

情景教学类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自动探究为主的学习观,做到趣味性、情感性、活动性、自主性、生活性和开放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

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显出我们的爱。

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

  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学习目标:

  1、在于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挂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要求会任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部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此举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促织课文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背诵优秀诗文10篇。

联系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

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和感受。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与文学系,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人。

根据上学期任课教师介绍,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由于年龄较小,顽皮的较多,作业基本上都能做完。

经过几天的观察了解,我发现全班有几人认识能力停留在一年级,甚至不如一年级的孩子。

书写能力不强。

全班大部分学生分析能力不够灵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是打基础的一年,不管在写钢笔字,还是在写作文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学其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策略

  通过各种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做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措施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

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

识字教学要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

钢笔字逐步做到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写字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语文园地的教学。

语文园地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

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

  4、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

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明确教学要求,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大胆交流,勇于发表观点、见解,全员参与,共同评价并为他们的写作下铺垫。

  (四)习作教学

  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焦急、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多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写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五)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

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2

  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40个生字,会认85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二、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经过两年的学习,我对班级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班绝大多数孩子能较主动地去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比较差。

新学期需要进一步加大管理教育力度,开展各种学习互助、小组评比活动,希望能达到教化改善的目的,提高其学习成绩,并敦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三、教学目标:

  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

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3、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

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

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学习写日记。

  4、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

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以下思想:

  

(1)全面准确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遵循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大量实际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3)体现新的理念,课文不仅成为教师的教本,而且成为学生的学本,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奠定了基础。

  2、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四册教科书围绕着八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教学内容:

感受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名人故事;金色的秋天;身边的事物;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爱别人。

  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本册共有32篇课文。

安排了8篇略读课文:

《槐乡的孩子》、《我不能失信》、《听听,秋的声音》、《找骆驼》、《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香港,璀璨的明珠》、《狮子和鹿》、《好汉查理》。

  3)“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

  4)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可作灵活处理。

教材最后是三个表。

生字表

(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

生字表

(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

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

还有一个词语表。

  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五、专题讲座、学科竞赛

  1、多彩的课余生活

  2、写出人物的特点

  3、有序观察,写出特点

  4、学写观察日记

  5、脉络清晰,详略得当

  6、发挥想象,有序表达

  7、编写动物童话

  六、优生潜能生辅导安排

  优生辅导:

星期三

  潜能生辅导:

星期四

  七、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

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7、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