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941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26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板书:

的花园)

同学们,在你们印象当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园呢?

(生答)刚刚同学们各自说了自己印象当中的花园,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了花园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的。

2.将板书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巨人的花园”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

2.教师适当提醒:

“拆”字是翘舌音,书写时最后一点不能忘。

注意“牌”字的书写笔顺。

3.交流初读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

(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

美丽、凄凉)

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巨人的花园”

1.引导:

同学们,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

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凄凉呢?

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的批注。

2.交流:

走进“美丽”的花园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1)引导:

这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象?

(柔嫩的青草、星星似的美丽花朵、桃树、唱歌的小鸟)

(2)配乐指导朗读。

(3)顺读而导:

是啊,花园是如此美丽,春天各种鲜花竞相盛放,秋天桃树结出丰硕的果子。

那么,读着这么美妙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当学生说到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课件出示句子:

“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

”孩子们欢叫着。

(4)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花园是既美丽又凄凉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走进‘美丽’的花园”这一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凄凉’的花园”,那么它的凄凉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这篇童话又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欣赏了花园中美丽、迷人的景象,可是,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严冬的?

(巨人)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走进巨人的言行,感悟巨人的自私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巨人说的话和他的行动,了解巨人的性格。

2.分角色朗读,师相机指导。

3.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自私冷酷)

4.可是,后来巨人变了。

你们看,他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齐读)

5.思考:

巨人有了哪些变化呢?

(拆掉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改变前,花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变化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说说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有了哪些变化。

2.交流:

走进“凄凉”的花园。

(1)小鸟、桃树和花草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赏析句子:

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鸟、桃树和花草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

(2)说说花园的寒冬景象是由哪些景物组成的。

赏析句子:

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绕着圈子用力跑。

(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绘出雪、霜、雹在花园里肆虐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的自私带来的恶果。

(三)醒悟后的巨人

1.默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哪些词语、句子体现了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

(2)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在树枝上。

(3)巨人对他们说:

“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

”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点拨:

“轻轻地”“悄悄地”说明巨人害怕吓到孩子们。

并且他亲手拆除了围墙。

2.赏析并指导朗读,读出巨人的悔悟。

(四)明白道理

1.当巨人拆除了围墙,孩子们和巨人友好地玩耍。

看到此番景象,你懂得了什么?

(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联系生活谈体会,在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

说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三、回顾写法,了解表达特点

1.小结:

因为巨人的自私、冷酷,他赶走了孩子们,孩子们离开了花园后,花园变得凄凉;又因为巨人的善良、宽容,他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又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得美丽。

2.你们觉得作者写作时用到了什么方法?

(对比)

3.这种对比有不同景色的对比,有巨人不同行为的对比,还有巨人不同感受的对比。

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将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

[教学板书]

26巨人的花园巨人

自私、冷酷

宽容、善良

孩子离开

回到花园

凄凉

美丽

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充满童趣,运用了很多修饰词,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

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我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对比的方法。

本课教学中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和表现欲望已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课堂的节奏变慢了,使教学时间不够,后面的教学环节显得有点粗糙,看来得下节课补上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考点梳理(全册)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

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hé(温和)hè(应和)bo(萝卜)

和huò(和药)huó(和面)卜bǔ(占卜)

2.易读错的字

朴素(pǔ)蹲下(dūn)和谐(xié)翁媪(ǎo)倘若(tǎng)

绮丽(qǐ)捣衣(dǎo)慰藉(jiè)纤细(xiān)剥莲蓬(bō)

鸡冠花(guān)

考点二:

词语听写

复杂篱笆蜻蜓住宿徐缓稀疏茅檐富翁耍赖踏步构成

装饰锐利顺序照例率领耸肩倘若绘成慰藉沙滩帐篷

闪烁蝙蝠霸气老鹰觅食催眠蝴蝶和谐寄住卜落锐利

蹲下凤仙花剥莲蓬

考点三:

词语积累

1.四字词语

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甜甜蜜蜜闪闪烁烁如雾如烟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近义词

朴素——朴实照例——照样率领——带领慰藉——安慰

猛厉——猛烈锐利——锋利

3.反义词

朴素——华丽独特——普通猛厉——温和锐利——迟钝

复杂——简单

考点四:

句子赏析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赏析: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赏析:

小小的天窗,寄托着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们枯燥闭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

考点五:

课文理解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是(宋代的范成大),这首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描写了(江南初夏的自然景色),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表达了作者(喜爱夏季田园景物及赞美劳动人民)的情感。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代的杨万里),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暮春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图,自然真切,别有风趣。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乡下人家》真实地展现了乡下人家普普通通的(田园生活),赞美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3.《天窗》一文通过描写孩子们借助家里的天窗观看外面的世界,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明了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放飞心灵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向往),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三月桃花水》一文中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的(可贵),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考点六:

背诵、默写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考点七:

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

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zā(扎辫子)

mái(埋伏)shuài(率领)zhā(扎根)

埋mán(埋怨)率lǜ(效率)扎zhá(挣扎)

2.易读错的字

琥珀(pò)松脂(zhī)渗出(shèn)澎湃(pài)晌午(shǎng)

栖息(qī)迟钝(dùn)繁衍(yǎn)杀菌(jūn)乒乓(pīng)

开辟(pì)不懈(xiè)

考点二:

词语

1.词语听写

吼怒松脂拂拭午餐划动晌午埋藏需要渗出挣扎一番推测详细笨重迟钝鸽子形态膨大四肢开辟隐形健康

细胞疾病预防病灶谈话描绘双翼隧道一吨冲刷末期

纳米拥有冰箱除臭蔬菜碳酸钢铁热辣辣

考点三:

词语积累

2.四字词语

前俯后仰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点睛之笔天之骄子

茹毛饮血毫不相干成千上万九天揽月振奋不已震耳欲聋

2.近义词

约莫——大约翻腾——翻滚照射——照耀推测——猜测

繁衍——繁殖凶猛——凶狠开辟——开拓灵敏——灵活

预防——防备

3.反义词

漫长——短暂笨重——轻灵展示——掩盖崭新——陈旧

新奇——普通先进——落后

考点四:

句子赏析

1.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赏析:

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

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

直至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才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赏析:

这句话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纳米小球与乒乓球相比,说明了纳米很小的特点。

考点五:

课文理解

1.《琥珀》一文通过合理的想象,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加了我们对化石的科学知识的了解。

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演化为(鸟类)的过程。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了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特点和作用),让我们发现了(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和医学上的神奇用途),揭示了纳米技术将给未来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的事理。

4.《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懈的尝试和追求。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考点六:

日积月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第三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

字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