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890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

《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docx

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3月

光伏产业景气向上,“去补贴”及“平价上网”是行业趋势。

近年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及累计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尽管中国531光伏新政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全球市场依然强劲。

根据欧洲贸易机构SolarPowerEurope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容量为104.1GW,而2018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为506.1GW,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

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在2014年有短暂停滞,2015年起恢复高速增长态势。

2018年11月国家能源局修正政策预期,指出“十三五”210GW的装机容量规划目标有望调整至超过250GW,甚至达到270GW”。

2018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光伏市场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44.1GW,十年符合增长率超100%。

“531”新政以来,中国大力推动行业去补贴,光伏组件价格开始进入调整期。

除了停止安排新增补贴配额外,还在年中调低度电补贴,加快去补贴进程。

未来预计产业链各环节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走向健康发展。

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电池设备迎来发展机遇期。

太阳能光伏电池片依据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制造技术,分为AL-BSF、PERC、PERT、HJT、IBC及TOPCON等种类。

BSF电池目前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2017年占比达83%,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占比将逐年降低。

PERC电池是当前最高效的电池,2017年市场份额占比达15%,2018年预计将达40%以上。

未来随着各厂家产能建设完成及逐渐释放,PERC电池市场占比将逐年增加。

而双面N型PERT电池、背接触(IBC)电池、异质结(HJT)电池等新兴高效电池也将逐步提高市场份额。

PERC电池片大部分工艺与常规铝背场工艺相同,新增背面钝化镀层与激光开槽两道工序。

目前PERC电池片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主要因为常规铝背场电池生产线进行部分工艺流程改造,即可用于PERC电池片生产。

目前国内光伏电池主流建线同时采购国产和进口设备,其中国产设备已经占近70%的比例,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我们测算PERC电池带动光伏电池设备年新增市场空间超百亿,国内设备厂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新型光伏电池片技术的应用,光伏电池片设备厂商有望在已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突破新的技术瓶颈,实现新型电池片设备的进口替代。

国内优质的光伏电池设备供应商:

我国光伏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的崛起于成熟将为国内设备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补贴退坡及平价上网为国内光伏企业健康发展带来良好契机。

光伏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是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影响因素,2020年之前,PERC将仍是光伏市场主流路线,PERC电池厂商也将加大扩产力度。

我们重点推荐:

捷佳伟创及迈为股份。

捷佳伟创是光伏电池设备国产替代的纯正标的,下游客户均为一线光伏厂商。

随着国内光伏技术路线的更迭换代,公司作为行业内布局最全面的设备厂商,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迈为股份是国内领先的光伏电池片核心设备供应商,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下游客户均为优质的一线光伏厂商。

随着国内光伏产业景气周期的延续,公司立足于强大的研发实力,积极横向及纵向布局激光及OLED装备领域,未来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一、光伏产业景气向上,“去补贴”及“平价上网”是行业趋势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6个环节。

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

其中,光伏电池片的生产过程是将硅片生产为能够实现光电转换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过程,该过程对光伏下游应用端产品的性能、成本等关键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伏电池片的生产过程设计众多工序,前序工序主要为硅片的工艺处理环节,后序工序主要为硅片的印刷、烧结和测试分选环节。

1、光伏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及累计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尽管中国531光伏新政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全球市场依然强劲。

根据欧洲贸易机构SolarPowerEurope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容量为104.1GW,而2018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为506.1GW,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

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在2014年有短暂停滞,2015年起恢复高速增长态势。

2018年上半年发展速度较快,但“531新政”后有所放缓。

2018年11月国家能源局修正政策预期,指出“十三五”210GW的装机容量规划目标有望调整至超过250GW,甚至达到270GW”。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光伏市场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44.1GW。

这一数字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43.6吉瓦高出约0.5GW,约占全球增量的42%,2009-2018年复合增速达82%。

则2018年中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为175.1GW,2009-2018年复合增速超100%。

2、光伏组件呈现供需两旺格局

从需求方面考虑,2018年整体供应链现货价格从531至今各都下降了30%左右,也让过热的光伏行业有所降温。

在全年组件需求跌至88GW的低谷后,“十三五”规划提出正向预期修正,中国内需预期乐观,同时印度、美国两大国的需求预计也有回暖,加上其他新兴市场的助力,预计2019年全球需求有望复苏到112GW以上,其中,中国占比有望维持在38%以上。

从供给端考虑,531过后,2018Q3整体出货量较Q2衰退,但TOP10厂商在Q3大多仍能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开工率,而Q4受中国内需以及海外市场同步回温影响,前十名厂商几乎都重回九成以上的高开工率,多家厂商季度出货量再创新高,推升TOP10厂家的2018年总出货达到66GW,在全球91.5GW中占到近七成的出货。

2018年晶科出货超过11GW,远高于其他组件生产厂商,亦稳居2018全球组件排名龙头,后续依序是晶澳,而韩华Q-Cells与天合光能并列第三。

第五名开始为隆基乐叶、阿特斯、东方日升、协鑫集成、尚德、而正泰与中利腾晖并列第十。

3、“531”新政推动“去补贴”,“平价上网”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光伏产业有今天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政府持续的产业补贴,但行业发展至今,延续高额补贴在财政上已不可持续。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大力推动行业去补贴,光伏组件价格开始进入调整期。

除了停止安排新增补贴配额外,还在年中调低度电补贴,加快去补贴进程。

未来预计产业链各环节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走向健康发展。

531新政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在于:

一是有利于缓解财政补贴的压力,适当调低需要补贴的新增建设规模,将避免形成系统性风险,长远看有利于产业发展;二是有利于解决消纳问题,通过调整发展节奏,有助于解决光伏消纳问题,减少弃光;三是有利于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光伏发电补贴的下降,将倒逼企业从依靠国家政策向更多依靠市场转变,通过降本增效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光伏行业优胜劣汰,遏制非理性扩张,进一步巩固光伏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培育一批世界级光伏制造领军企业;四是有利于促进地方降低非技术成本,改善营商环境,补贴下调之后,为保证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性,一方面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利于促进地方政府落实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降低非技术成本。

2019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19号),提出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的有关要求和相关支持政策措施,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的市场竞争力。

光伏上网的标准价是光伏电站在不需要补贴的情况下,上网电价等于当地燃煤标杆上网电价。

不同地区由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不同,平价上网的基准也有所不同。

2015年国家能源局提出“领跑者”计划,主要目标是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低电价,推动光伏上网电价降低。

2018年第三轮“领跑者”项目首批基地中标上网电价已经接近所在地火电标杆上网电价。

从第三轮第一批8个领跑者基地的中标情况来看,平价上网将成未来趋势,其中白城最低中标电价为0.41元,仅高于当地脱硫煤标杆电价不足0.037元,接近平价上网。

随着后续项目的推进,平价上网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推广。

二、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电池设备迎来发展机遇期

1、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及工艺不断进步

太阳能光伏电池片依据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制造技术,分为AL-BSF、PERC、PERT、HJT、IBC及TOPCON等种类。

其中AL-BSF电池仍占据当前较大部分市场,PERC电池的产能最为高效,PERT电池在PERC电池的技术上进行了部分技术改造。

预计随着技术及工艺的不断进步,HJT、IBC及TOPCON等电池将不断扩大应用规模。

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领跑者计划”的推动下,各种晶硅电池生产技术进步迅速。

2017年,规模化生产的普通结构铝背场单晶和多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0.3%和18.7%的水平。

使用PERC电池技术的单晶和多晶硅电池则进一步使效率提升至21.3%和20.0%。

未来双面N型PERT电池和异质结(HJT)电池进入量产,并且会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BSF电池目前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2017年占比达83%,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占比将逐年降低。

PERC电池是当前最高效的电池,2017年市场份额占比达15%,2018年预计将达40%以上。

未来随着各厂家产能建设完成及逐渐释放,PERC电池市场占比将逐年增加。

而双面N型PERT电池、背接触(IBC)电池、异质结(HJT)电池等新兴高效电池也将逐步提高市场份额。

2、PERC电池产能高速增长,占比逐步提升

根据Taiyangnews的统计数据,全球2015年PERC产能为4.52GW,到2017年产能上升至28.9GW,预计2018年PERC电池产能将达到65.69GW,3年复合增长率约144%。

产量方面,全球2015年PERC产量为2.89GW,2017年产量上升至17.91GW,预计2018年产量将达到49.98GW,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9%。

根据PVInfolink的统计数据,2018年通威电池片出货量高居第一,爱旭与展宇并列第二,而联合再生能源、茂迪则位列四、五名。

2018年通威、爱旭、展宇等电池片大厂持续扩大规模化及扩充新产能,出货量均超过4GW,其中通威总出货量超过6.5GW,遥遥领先其他厂商。

PVInfolink统计的2018年PERC电池片出货量排名依次是爱旭、平煤、通威。

市场增量主要系下半年应用领跑者带来大量双面高效PERC电池片的需求,其中广东爱旭提早转换产线,双面电池片出货1.4GW,远超其他电池片厂家。

光伏领跑者项目一直引领着光伏技术的发展潮流,中标项目的技术呈现已然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索比光伏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三批领跑者中标项目中,72%采用了PERC技术方案,成为光伏领跑者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案。

PERC技术是在常规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在电池的背面添加一个电介质钝化层来增加反射以提高电池效率。

PERC电池产线仅需在现有常规电池产线的基础上增加背面钝化镀层与激光开槽两道工序,就能提升P型单晶硅1%的效率,提升多晶硅0.6%的效率。

3、N型电池片尚未成熟,TOPCON及HJT有望引领未来

N型电池片由于产能及技术方面尚未成熟,成本及售价高居不下,效率表现不及预期,目前仍无法与P型电池竞争,不少厂商也相应推迟了N型电池扩产计划。

2018全球N型产能约9.4GW,其中PERT的量产化难度较低,产能约2.1GW,TOPCon则有约2GW的产能,而HJT及IBC目前分别拥有3.8GW及1.5GW的产能。

由于技术含量较高、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